设计和开发程序

合集下载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1. 简介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是为了确保软件项目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能够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和流程进行,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本文将介绍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目的、参与人员、评审内容和评审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2. 目的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设计是否满足需求,并进行合理化和优化;确保开发符合规范和准则,避免低质量代码和潜在问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设计和开发团队改进工作质量;减少后期修复成本和项目延期的风险。

3. 参与人员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参与人员包括: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和组织评审过程,并推动问题的解决;设计师:负责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开发人员:负责实现设计方案和编写代码;质量保证人员:负责评审各个阶段的质量,并提供反馈意见;客户代表:在必要时参与评审过程,以确保设计和开发符合需求。

4. 评审内容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设计评审设计评审主要关注设计方案是否满足需求,并进行合理化和优化。

具体评审内容包括: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布局、颜色、图标等方面的评审;功能设计:评估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并提出改进建议;数据库设计:评估数据库模型的合理性和性能等因素;系统架构设计:评估系统架构的合理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4.2. 开发评审开发评审主要关注开发过程中产出的代码质量和潜在问题。

具体评审内容包括:编码规范:评估代码是否符合规范,并提出改进建议;代码质量:评估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等方面;性能优化:评估代码的性能,并进行优化建议;安全性评估:评估代码的安全性,并提出改善建议。

5. 评审流程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典型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5.1. 确定评审计划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和设计师等相关人员确定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的内容、参与人员和时间安排等。

5.2. 进行评审根据评审计划,评审小组进行设计和开发评审,并记录评审意见和建议。

5.3. 提供反馈评审小组将评审意见和建议提供给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1.目的对项目研制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所体系内项目/合同研制全过程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及下列定义:3.1根据我所特点,通常将设计与开发过程称为项目研制过程。

3.2重要合同:所有JG科研和生产合同及金额大于100万的科研开发合同。

3.3一般合同:重要合同之外的合同4.职责各研究实体分别负责各部门的项目研制控制,责任如下:4.1组织市场调研和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

4.2组织实施设计控制,确保设计符合规定的要求。

4.3组织配备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保障。

4.4组织研究实体小批试制生产。

4.5组织检验和试验。

项目主管部门指科技处与技术转移中心,其中科技处主管纵向项目和JG项目,技术转移中心主管横向项目。

5.过程识别和实施过程图5.1项目研制策划5.1.1项目组首先确认合同要求及潜在需求,根据合同要求,确定设计输入需求,组织对设计输入进行评审,依据设计输入,编制“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的策划内容一般应包括:a)研究/设计阶段划分、总进度计划,各类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时间与方式,确定阶段转换控制;b)技术方案;c)应达到的质量特性(如检测和试验方法及验收标准);d)人员职责和权限(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资源配置(确定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e)与有关单位和部门间协作安排等,明示验证目标、验证计划、验证方法、人员;f)识别制约产品设计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措施;g)提出并实施标准化要求,确定使用的标准。

h)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和保障。

i)根据GJB1406-92要求编制《产品质量保证大纲》j)产品特性分析;k)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的确认;l)产品交付过程的确认;m)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供方进行质量控制;n)外购器材的控制;o)计算机软件控制。

p)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并把评审结论和跟踪结果进行通报。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流程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流程
分供方与外委供应商的初选、评价,与分供方、外委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
28
生产工艺方案的评审,第三阶段总结。
技术副

1.小组活动体现项目进度、与顾客往来、预算、管理者支持、结论等
《过程设计和开发阶
段小结报告》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流程(APQP)


策划项目
负责和
支持部

工作内容
质量记录
四、产品和过程的确

29
进行产品成本核算,
项目小

编制设计验证计划,进行设计验证,进行装配设计。
12
进行设计文件的评审和确认。
总经理
对所有设计项目进行评审和评估,看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评审内容:工程图样、工程规范、材料规范,《设计评审检查表》
13
编制内部生产准备,设备添置、工装、模具、量具、设施的管理。
项目小

确定所需新设备、设施(量具和工装),设计、选型,加工、采购,验收,调试、安装,投入使用的要求。
26
进行生产准备,生产
过程的确认。
生产车间、技
确认产品的生产能力、设备能力。
《过程能力分析》,《测
量系统分析》,
下达指令,安排产品试生产。
术、质检
部门
测量各种生产过程参
数,包装参数。
《特殊工序检验记
录》,
《产品质量检验报
告》。
27
对原材料、外协件、外委托加工件供应商的初步评审、确认。
总经理
对原材料、外协件、外委加工件的供应商进行评申,确定合格供方的名录。
7
编制产品保证计划
项目小组
评定新技术、复杂性、材料、环境、应用、包装、服务和制造要求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因素。

设计及开发控制程序文件

设计及开发控制程序文件

设计及开辟控制程叙文件控制程叙文件是用于控制设备、系统或者流程的软件程序。

它们通常用于自动化系统中,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对设备或者系统的控制和监控。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及开辟控制程叙文件的标准格式,包括文件结构、代码规范和开辟流程。

一、文件结构控制程叙文件的结构对于开辟和维护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控制程叙文件的标准结构:1. 引用和导入:在程叙文件的开头,我们通常会引用和导入所需的库和模块。

这些库和模块包含了我们需要使用的函数和类。

2. 全局变量和常量:在程序中,我们可能会定义一些全局变量和常量,用于存储和传递数据。

这些变量和常量应该在文件的开头进行定义。

3. 函数和类定义:在程叙文件中,我们会定义一些函数和类来实现具体的功能。

这些函数和类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定义,以便于代码的阅读和维护。

4. 主程序:在控制程叙文件中,通常会有一个主程序,用于启动和执行整个控制过程。

这个主程序应该位于文件的末尾,并且应该调用之前定义的函数和类来完成具体的控制任务。

二、代码规范为了保证控制程叙文件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代码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代码规范:1. 命名规范:变量、函数和类的命名应该具有描述性,并且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例如使用驼峰命名法或者下划线命名法。

2. 注释:在代码中,我们应该添加适当的注释来解释代码的功能和实现细节。

注释应该清晰明了,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者冗长的语句。

3. 缩进和空格: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我们应该使用一致的缩进和空格。

通常情况下,使用四个空格作为缩进的标准。

4. 错误处理:在编写控制程叙文件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可能浮现的错误情况,并编写相应的错误处理代码。

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开辟流程开辟控制程叙文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和流程。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开辟流程:1. 需求分析:在开辟控制程叙文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具体的需求和功能要求。

这包括设备或者系统的控制需求、输入输出要求以及性能要求等。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流程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流程
28
生产工艺方案的评审,第三阶段总结。
技术副总
1. 小组活动体现项目进度、与顾客往来、预算、管理者支持、结论等
《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小结报告》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流程(APQP)
序号
策划项目
负责和
支持部门
工作内容
质量记录
四、产品和过程的确认
29
完善公司内部生产准备,编制生产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划等文件。
项目小组
三、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17
制订包装标准
项目小组
包装应保证产品在使用时的完整性
《产品包装规范》
18
零部件、原材料采购
技术、采购
明确对产品原材料、外协件供应商要求。
编制原材料、外构件样件生产《采购计划》。
19
编制对外委托加工件技术标准
技术、采购
明确对外委托加工件的技术、质量、保密要求,明确外委供应商标准。
《生产计划》年计划、月计划、周安排
32
确认原材料、外协Biblioteka 供应商,选择、评价供应商。总经理
明确对产品原材料、外协件供应商要求,编制《合格分供方名单》。
签订技术协议,进行合同评审,签订采购合同。
33
调整、更改设计、生产、工艺文件
技术副总
按批量生产要求,配置设备、工装、检具、原材料、环境
修改操作指导书和检验指导书。
编制产品标准
项目小组
编制产品标准、材料规范
和检验规范。
《产品规范》,《材料规范》
和《检验规范》。
11
输出产品图纸、规范,编制产品设计工艺文件。
项目小组
明确对产品、材料、尺寸、寿命、价格、性能、外观和环境的要求。
编制《产品特殊特性表》,《设计验证计划》,《产品成本构成分析》。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程序文件的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从需求分析到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

本文将介绍程序文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以及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和开发工具。

一、需求分析在程序文件的设计与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确定软件应该具备的功能和性能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人员需要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软件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程序文件开发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个阶段,开发人员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软件的结构和算法。

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方面。

系统设计主要是确定软件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在这个阶段,开发人员需要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并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同时,还需要确定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接口。

详细设计是对系统设计的进一步细化。

在这个阶段,开发人员需要确定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类和函数的接口等。

详细设计的结果通常是一个设计文档,它描述了每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细节。

三、编码与测试编码和测试是程序文件设计与开发的实质性工作。

在编码阶段,开发人员根据详细设计的结果,使用编程语言将程序逻辑转换为实际的代码。

编码过程中需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编码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个阶段。

单元测试是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

集成测试是将多个模块组合起来进行测试,验证它们之间的交互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是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四、部署与维护部署与维护是程序文件设计与开发的最后一步。

在部署阶段,开发人员需要将程序文件部署到目标环境中,并进行必要的配置和安装。

部署过程中需要注意程序文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维护阶段是程序文件的持续运行和改进阶段。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1. 概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程序文件包括源代码文件、配置文件、文档文件等,它们是开发人员用来描述和实现软件功能的基础工具。

本文将介绍程序文件的设计与开发,包括常用的文件类型、文件目录结构的设计以及文件版本管理等内容。

2. 常用的程序文件类型2.1 源代码文件源代码文件是软件开发中最常见的文件类型之一,它包含了实现软件功能的代码。

源代码文件可以使用多种编程语言编写,例如C/C++、Java、Python等。

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编写源代码,以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2 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用来存储软件的配置参数,例如数据库连接信息、日志级别等。

配置文件通常使用文本格式存储,常见的格式有INI、XML、JSON等。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编写配置文件,以方便用户进行配置和管理。

2.3 文档文件文档文件用来记录软件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用户手册等。

文档文件通常使用Markdown格式编写,以方便阅读和发布。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编写清晰完整的文档对于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非常重要。

3. 程序文件的目录结构设计良好的程序文件目录结构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程序文件目录结构设计示例:- /src: 源代码目录- /module1: 模块1的源代码目录- module1.c: 模块1的源代码文件- module1.h: 模块1的头文件- /module2: 模块2的源代码目录- module2.c: 模块2的源代码文件- module2.h: 模块2的头文件- mn.c: 主程序的源代码文件- /config: 配置文件目录- config.ini: 配置文件- /doc: 文档目录- README.md: 项目说明文档- user_manual.md: 用户手册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对目录结构进行调整和扩展。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一、引言在软件开发领域,程序文件是构建软件应用的关键组成部分。

程序文件通常包含了一系列被编程语言编写的指令,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或解决特定的问题。

设计与开发程序文件需要考虑到软件的需求、架构、功能以及扩展性等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程序文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二、程序文件设计1.确定需求:在设计程序文件之前,首先要明确软件的需求。

需要明确软件的功能、用户界面、数据结构和算法等方面的需求,以确保程序文件能满足需求。

2.确定架构:根据软件的需求和规模,选择合适的架构来设计程序文件。

常见的架构包括分层架构、模块化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等,在设计程序文件时要遵循相应的架构原则。

3.划分模块:根据软件的功能,将程序文件划分为若干个模块。

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模块划分要合理,既要保持模块的独立性,又要保证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4.定义接口: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因此在设计程序文件时需要明确定义接口。

接口应该明确规定输入和输出的格式和规范,以确保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顺利进行。

5.设计数据结构:程序文件需要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因此在设计程序文件时需要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数据结构应该满足软件需求,并保证高效的数据操作和访问。

三、程序文件开发1.选择编程语言:根据程序的需求和架构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来开发程序文件。

不同的编程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开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编写代码:根据程序设计的需求和模块划分,使用选定的编程语言编写程序文件的代码。

编写代码时要遵循编码规范和最佳实践,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调试和测试:编写完代码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以确保程序文件的正确性和健壮性。

调试可以通过断点调试、日志输出等方式进行;测试可以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方式进行。

4.文档编写:程序文件的开发过程应该伴随着文档的编写。

文档应包括程序设计思路、功能说明、接口定义、数据结构定义和使用方法等内容,以方便其他开发者理解和使用程序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名称设计和开发程序制订部门工程部制订日期2010-1-5页次1/8副本:董事长总经理管代文控中心工程部生产管理部品管部营业部业务部行政部工模部生产制造部采购仓库实验室其它:正本: 文控中心副本编号:版本版次修定记录摘要生效日期A0新版第一次发行2010/01/05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核准日期文件分发明细1 2 3 45目的对设计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和定型产品的技术改进。

定义无职责4.1 工程部:负责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4.2 工程部主管:负责产品设计计划、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的批准。

4.3 总经理:负责设计开发项目的批准。

4.4 品管部:开发过程中的检验、试验、测量及型式试验。

4.4 相关单位:予以配合执行。

作业内容5.1 流程图:5.2 设计和开发的策划5.2.1 设计开发项目的依据来源以下方面:5.2.1.1根据客户的需求或市场信息,营业部或其它相关部门填写《设计/开发可行性评审表》由工程部及其它相关部门主管和总经理评审、经由总经理批准。

5.2.1.2综合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工程部以《设计/开发可行性评审表》提出产品技术改进的申请,由工程部及相关部门主管和总经理评审、经由总经理批准。

5.2.2相关单位将批准的产品《设计/开发可行性评审表》,连同其它所有背景资料转交给工程部,工程部主管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制定《设计/开发计划表》和《成本评估表》,技术副总负责批准《设计/开发计划表》和《成本评估表》。

5.2.3《设计/开发计划表》应包括以下内容5.2.3.1产品的设计、模具制造、外购零件、样品制作、样品确认等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内容。

5.2.3.2各阶段相关单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5.2.3.3资源配置。

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等相关内容。

5.2.4《设计/开发计划表》将随设计进展及时进行修改,重新审核、批准。

5.3 信息接口管理5.3.1 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由工程部主管组织、协调。

设计人员之间应通过面谈、讨论或《联络单》等方式交流信息。

5.3.2 工程部应通过《联络单》与其他单位进行信息沟通。

5.3.3 营业部、业务部应通过《联络单》或其他书面形式将来自客户或市场的信息传递至工程部。

5.3.4 工程部主管及责任设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技术沟通,必要时应形成书面记录。

5.4 设计输入5.4.1 工程部应收集及要求相关部门提供设计输入信息,并把输入信息记录于《设计/开发输入评审表》。

设计输入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5.4.1.1产品名称、型号、电气参数、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外形安装尺寸及主要零件结构要求等。

这些要求主要来自于客户或市场的需求和期望。

5.4.1.2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产品标准,客户的特殊要求及关联要求。

5.4.1.3以前类似设计可提供的适用信息。

5.4.1.4设计所需的其他要求,如资源配备。

5.4.2工程部主管组织设计人员和相关单位对设计输入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做出澄清和解决。

评审内容和结果记录于《设计/开发输入评审表》。

5.4.3 设计输入的评审主要包括:5.4.3.1产品要求5.4.3.2电气参数5.4.3.3产品标准5.4.3.4特殊要求5.4.3.5类似的设计信息等5.5 技术设计与工作图设计5.5.1 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开发计划表》和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技术设计,内容包括:产品主要工作原理;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对比;关键技术解决办法;产品的性能;技术经济分析;结构合理性;零部件的继承性;产品的经济寿命期等。

5.5.2 在技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全部图样及设计文件,包括产品零件三D 图档、二D图档、装配图、外形图、BOM 表等。

5.6 设计评审5.6.1 工程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的结构、产品技术水平、与同类产品性能对比、零件的制作精度和配合尺寸、零件对于模具制作的可行性、零部件的一致性、加工工艺和装配效果等等,评审内容记录于《设计开发评审表》。

5.6.2《设计开发评审表》应记录评审的结果及评审后应采取的必要措施,经技术副总签核后下发相关部门。

5.7 样品试试制5.7.1 根据产品的要求,必要时,可以安排制作手工样板,以确认产品结构的合理性。

5.7.2 设计人员填写《模具、夹具制造单》,经总经理批准后开始制造模具,另外以联络单方式通知相关人员打样其它零件。

5.7.3 打样制作的零件和模具制作的零件经工程相关设计人员确认合格后,依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进行样品制作。

5.8 设计验证5.8.1 抽取3-5 只样品交实验室做相关的型式试验。

5.8.2 工程部组织并由生产制造部、品管部配合进行对产品的验证,确保设计结果符合设计输入要求,工程部综合产品在试装过程中各工序反馈意见填写样品制作后的《设计/开发验证表》。

5.9 设计确认5.9.1 设计确认在设计验证通过后进行:工程部主管组织设计人员、相关职能人员、客户(必要时)对产品进行确认并形成样品制作后的《设计/ 开发确认表》。

5.9.2 产品安规认证的标志在送检产品经相关认证公司(机构)检测合格并颁发证书后,才可施加认证标志,标志可采用标准规格标志(标签)、模印、移印等方式标示于产品本体明显位置上。

5.10 小批量试产工艺方案的编写与评审5.10.1工程部PE 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编写小批量试产的工艺方案,含工艺流程图、设备选型、检验方法、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等。

5.10.2在工艺方案实施之前,由工程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评审,以确认工艺方案的正确、合理与完整性。

5.11 小批量试产5.11.1 小批量试产前由工程部召集品管、生产制造等部门相关人员召开试产会议或以《联络单》的方式,明确试产任务,签发生产样品,转交工装夹具。

5.11.2由工程部开具《试装申请单》经由技术副总核准后,由生技和生产制造部安排小批量试产,小批量试产后的结果记录于《试装申请单》。

5.12 小批量试产的验证与确认5.12.1品管部对所有试产的产品进行常规检测,出具相应的检查报告。

并抽1-3 台进行型式实验,出具型式实验报告。

5.12.2工程部主管组织设计人员、相关职能人员、客户(必要时)对产品进行小批量试产鉴定,形成小批量试产《设计/开发确认表》。

确认表应包括满足设计输入或规定要求的评价,设计最终输出确认等内容。

5.13 设计更改5.13.1设计人员应正确评估设计更改对产品满足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以及原材料的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

5.13.2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以《联络单》、内部交流、设计评审、设计确认表等进行更改产品;定型后的产品,工程以外的相关单位将设计更改的要求以《工程更改申请单》的形式提交到工程部,并附上相应的背景资料.经技术副总批准后,进行更改。

更改后的设计文件交相关审批人员审批。

5.13.3设计更改的评审5.13.3.1当变更产品的结构、原理和关键尺寸时均需召开会议进行评审。

5.13.3.2凡是不改变产品结构、原理的一般更改只需会签评审。

5.13.3.3工程部在设计更改评审后以《工程更改通知单》或相关资料发放至相关单位实施变更.5.13.4设计人员对需更改的产品进行更改设计时,输出图纸和资料经工程部主管审批后,方可更改。

如更改涉及到模具更改,需填写《模具、夹具制造单》,模具更改后由品管及设计人员确认,更改后的产品如存在不确定的因素,需进行试装验证,试装验证填写《试装申请单》由生产制造部门负责试装,试装结果由品管、生产、工程等相关人员进行确认。

5.13.5设计更改完成后,如设计人员及工程主管认为不需生产制造部试装即可接受产品的更改效果,必须在《工程更改通知单》上“其它”一栏中注明“未经生产制造部试装”字样,《工部更改通知单》需经工程部主管及技术副总审批后才生效。

经审批后的《工程更改通知单》发放到相关单位和人员。

作业流程职责单位相关记录65.13.6认证产品关键件的结构的变更、生产厂的变更、材料型号的变更经相关认证机机构及客户认可及批准后,才可施加标志,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及客户。

5.14 设计文件的管理5.14.1设计文件和《工程更改通知单》交文控中心按规定要求发至各相关单位。

5.14.2相关记录保存时间依《记录控制清单》执行。

相关文件76.1 质量手册6.2 文件控制程序6.3 记录控制程序记录、附件7.1设计/开发可行性评审表7.2成本评估表设计/开发计划表7.37.4设计/开发输入评审表7.5设计/开发评审表7.6试装申请单模具、夹具制造单7.7QF1-001QF2-423QF2-424QR-730-01QR-730-02QR-730-03QR-730-04QR-730-05QR-730-06QR-730-077.8 7.9设计/开发验证表设计/开发确认表QR-730-08QR-730-097.10 工程更改申请单7.11 工程更改通知单7.12 BOM表QR-730-10 QR-730-11 QR-73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