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含反思)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慷慨、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在了解海洋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在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2.学生交流。

3.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

出示:海洋,蓝色的煤海,天然的鱼仓,能量的源泉,盐类的故乡,旅游的胜地。

4.是呀,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诵,因为它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

著名科普作家金涛先生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板书课题)5.齐读课题。

6.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

(预设: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7.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说明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练读课文,要求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慷慨敬畏干旱机蕴藏回眸锰钢蔚蓝色硫磺威胁匮乏望洋兴叹低廉索取能源危喜怒无常大显神威无穷无尽3.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

4.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5.字形指导:慨---概,“胁”中“办”不要写成“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课后反思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讨论都知道课文是从“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物、利用海水发电、淡化海水减缓水荒和建设海底城市”等方面来介绍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让海洋成为“21世纪的希望”。

在第二课时教学伊始,请学生概述“为何海洋会成为21世纪的希望”,多数学生面有难色。

请了几位学生发言,或考虑不周,或重复啰嗦。

后来在一名同窗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可以……可以……还可以……”的句式来归纳,又让学生先同桌之间练习,大多数学生大体能顺利表达。

思考学生的阅读现状,多数知足于对内容的浅层感知与了解(即“知道”),更多的是缺乏深层的思考,而对思考功效的表达问题就更严重了。

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本篇课文包含很多海洋科普知识,学生对“能源危机、海洋考察、海底探测、利用潮汐和海水温差发电、海洋污染”等知之甚少,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存在很多的缺点。

个人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但如果是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了兴趣,有探讨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搜集相关资料解决一些问题也何尝不可。

这个进程应该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进程。

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让学生维持强烈的问题意识。

擅长发现问题,是思维踊跃的一种重要标志,固然也是学习主动性的表现。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更重腹地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去探讨。

比如对“望洋兴叹”中引号的作用,通过讨论、上网查询等途径,教师也没有定论。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也是众口纷纭。

三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1.引用成语。

(“望洋兴叹”是古代的成语故事。

)2.表示特殊含义。

(“望洋兴叹”本义是仰望海神而兴叹。

课文顶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苏教版 (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苏教版 (1)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教时)[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写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和建设海底城市以开拓生存空间几个方面来说明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写开发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

在写作上课文的第4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具体说明某个方面的开发时,总是先交代目前人类在陆地上的困境,受到的挑战,再写如何去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内容要点。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3、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

[教学准备]:有关海洋资源的图片、资料教学目标: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广袤无垠的地球上,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

以至于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也许亲眼见过海洋,有的也许在电视影片中见过海洋,有的也许读过有关海洋的书籍,那么,海洋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2、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有时是那么安详,有时是那么凶猛。

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海洋有关的课文。

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读了课题之后,我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读了课文之后,我们就能解开这个疑问。

二、初读课文1、通过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生字读正确了。

2、这是本课中出现的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理解词语。

[敬畏威胁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慷慨蕴含价格无穷无尽大显神威][幻灯片:“慷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二是指很大方,不吝啬。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课文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课文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苏教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关于海的说明文,课文从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三个方面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着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文章采取“总—分”的方式,条理清晰。

先从总体上说明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具体说明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最后号召人们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学生心中对神秘莫测绚丽多姿的海洋充满了好奇。

课外能搜集大量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学生对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会很容易理解,一些读过有关海洋书籍的学生更是对海洋遐想连翩,有探索的欲望,但本课中有些句子学生不易理解,例如:“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要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题。

但是,我在上这节课的刚开始,布置预习的时候没有让学生回家查找大量的关于海的资料,导致上课的时候说到“你了解海洋吗?”和中国四大海域的时候,学生反馈的信息很少。

其实,由于课文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课前如能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和资料,让他们了解最近汽油价格升高、在南海发现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资料,学生不仅能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而且能把语文跟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东张村小学郭银环。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慷”“蕴”“锰”“硫”“胁”,理解“回眸”“敬畏“匮乏”“慷慨”“低廉”“望洋兴叹”“威胁”等词语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海洋: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人类当前已经探索的海洋只有5%,95%的海洋还是未知的。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地球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海洋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未来的能源基地,那海洋究竟与人类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板书课题,读题。

2.释题:题目中有个破折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吗?这样类型的题目我们还学过什么?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读通课文,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学生初读课文。

3.交流概括初读感受。

简单说说,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资源开发、提供食物、海洋发电、拓展生存空间)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生字,指明读,正音,交流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4.指读课文,理清脉络指读课文,读准确、流利,组织学生说说各小节写了什么。

5.简介课文,培养水平概括地说说课文的内容,成为“海洋研究专家”。

小组内概括交流。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完整的理解,在有效试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协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同时在教学中渗透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指导。

】三、精读第一部分1.一到三节,介绍了海洋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读一读,找一找,哪些地方表现了关系密切?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学生自读后,组织交流,围绕二、三节的内容展开,联系学生经验,加深理解。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片段)阅读答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片段)阅读答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片段)阅读答案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片段) 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片段) 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片段)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zdng c6ng)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zàng cáng),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屹立耸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洋探测器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1、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标点。

2、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海洋是个聚宝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除了这段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2、画去:zàng cáng屹立耸立3、示例:因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所以是个聚宝盆。

4、示例:海洋是个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之源。

5、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文原文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

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

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

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篇1目标预设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

虽然这篇说明文文体简洁、通俗易懂,但同样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威胁慷慨地给予蕴藏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化、食物的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

适机理解“匮乏”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穷无尽的能量,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自然界的大海
1.简介
大海即海洋。

其实海与洋还是有些差别的。

海和洋的区分: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

海洋,海洋。

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

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

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

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

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

它的水分和盐度的变化不大。

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

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

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

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

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

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

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

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

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

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

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2.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

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

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
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

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

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

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

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

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

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

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

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

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

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

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

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潮汐现象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

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洋的引潮力的作用是引起海水涨落。

地球的体积很大,在离月球最近的地面上的物体,绕地、月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明显小于地球质点的轨道半径,物体所受月球的万有引力就会大于所受对应的惯性力,这两个力不能再抵消,其合力与物体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

如果所说的“物体”是这里的海水,那么这里就会有涨潮发生。

月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小于与之对应的惯性力,它们的合力又是与地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也是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

所以在离月球最远的那部分海水同时也会有涨潮发生。

这就使本应是球形的海平面微微呈现出纺锤体形状。

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月亮潮比太阳潮显著。

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和—塑性导致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

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

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

关于描写大海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鹊楼》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钱起《送僧归日本》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李梦阳《泰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海的诗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谭剑飞
雨轻沙沙的,这是水。

远处的汽车呼啦,是潮水声。

四面一片暗黑,这是海。

像一具木乃伊,我漂浮在海中。

穿过一个世纪。

执著下一个世纪。

都说,大海是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

鲜为人知海深处,
金字塔如林矗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