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节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合集下载

人口统计指标及公式

人口统计指标及公式

人口统计指标及公式
一、年平均人口数:
定义:指某年度的平均人口数。

公式:(本年初人口数+本年底人口数)÷2
二、出生率:
定义:指某年度每一千人中的活产数,是反映某地区人口出生情况的相对指标。

公式:某地某年活产数÷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注意:活产指具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四肢抽动四项指标的任一项时称为活产,出生要统计。

三、死亡率:
公式:某地某年死亡人数÷该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

注意:死亡人数不包括死胎数,死亡人数按常住人口所在地进行统计,不是按发生地统计。

四、人口自然增长率:
公式:出生率-死亡率
五、总人口:
公式:年初人口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
六、计生率:
公式:年内符合政策出生人数÷同年出生总数×100%。

计生率是说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统计指标,计生率高,说
明该地方计生工作做得好。

七、节育率:
公式:已采取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数÷已婚育龄妇女×100%。

八、女性晚婚率:
公式:符合晚婚年龄的女性初婚人数÷同期女性初婚人数×100%。

注意:计算初婚年龄时应以登记结婚日期为准。

九、出生婴儿性别比:
定义:指一定时期内以女婴出生数为100计算男婴与女婴的比例。

公式:男婴数÷女婴数×100%。

医学统计学第版 第十九章 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医学统计学第版 第十九章 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分母
年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年龄组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产数+活 产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患该病总数 同年内死亡总数
15
(二)死亡统计指标
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 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的指标
16
表3-7 人口死亡统计指标
指标
粗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围生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 率 孕产妇死亡率 死因别死亡率 某病病死率 死因构成比
分子
同年内死亡人数 同年年龄组死亡人数 同年<1周岁死亡人数 同年<28天死亡人数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 产数+<7天死亡人数 同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 数 同年孕产妇死亡数 同年内某原因死亡人 数 同年某病死亡人数 同年某死因死亡数
13
2.测量人口再生育的统计指标
自然增长率(natural increase rate,NIR) 。 粗再生育率(gross reproduction rate,GRR 净再生育率(net reproduction rate,NRR)
14
自然增长率(NIR)是粗出生率(CBR)与粗死亡率 (CDR)之差,即NIR=CBR-CDR。用来粗略的估计人口 增长趋势。由于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不能预测未 来人口的发展速度。 粗再生育率(GRR)是指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女儿数, GRR = 总和生育率×女婴占出生婴儿的比例。如前面提到 的某年某地的总和生育率为2.5,假设女婴占出生婴儿的 比例为0.47,则GRR等于1.18,表明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婴 数超过母亲人数。 净再生育率(NRR),在粗再生育率的基础上扣除了母亲 一代所生的女儿中0-49岁的死亡数,剩下的即为真正能取 代母亲一代的女儿数。

医学人口统计1

医学人口统计1
1955~1958 年 6.05 • 目前估计: 1.6~1.8 • 替代水平: 2.1
表10.1
年龄
GFR,ASFR及TFR的计算
出生婴儿数 年龄别生育率(‰)
妇女数
(1)
15~
(2)
126203
(3)
2484
(4)
19.68
20~
25~ 30~ 35~ 40~
116960
男性人口数 性别比 100 女性人口数
性别比: 大于100:表示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小于100:表示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 等于100:表示两性人口数相等。 出生性别比一般在104~107之间
2. 老龄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的人口称老龄人口。老龄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即为老龄人口比重。计算公式为:
优点: 消除了育龄妇女内部年龄构成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应用:反映不同年龄(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同一年龄别生育率可以直接比较。
4. 总和生育率 (total fertility rate
TFR)
一定时期(如某一年)每岁一组的年龄别生育 率总和,即∑ASFR。 通常容易得到的是5岁一组的年龄别生育率, 计算公式为:
3. 人工流产率 (induced abortion rate)
计算公式为:
同年人工流产次数 人工流产率 100% 某年 15~49岁妇女人数
应用:反映育龄妇女中人工流产强度的指标
4. 计划生育率:
算式为:
同年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规定的活产数 计划生育率 100% 某年活产总数
含义:某年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活产数 占活产总数的比例。
第九章 医学人口统计
概念: 医学人口统计是应用人口统计学 的理论和方法,从人类健康和卫 生保健的角度研究人口的数量、 结构、变动及其与卫生事业发展 的相互关系,是人口统计学在卫 生保健领域中的应用。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与医学人口统计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与医学人口统计

基于人口统计数据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制定
总结词
基于人口统计数据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能 够更精确地针对目标人群,提高预防控制措 施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
在了解某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和人口特征的基 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例如, 针对某地区高发的某种传染病,制定针对特 定人群的疫苗接种计划或健康教育计划。同 时,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可以评估预防控制
人口老龄化
03
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
人口性别结构
1 2
性别比例
指某一地区或时点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
出生性别比
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男婴与女婴之比,正常值范围 是103~107。
3
性别平等观念
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男女两性权 利、机会和责任等方面的平等与公正。
人口城乡结构
城市化率
某时间段内某疾病流行趋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分析疾病流行趋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传 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收集某时间段内某疾病的发病数据,结合同期人口变化数 据(如人口增长、迁移等),分析疾病流行趋势与人口变 化的关系。研究可能发现人口变化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如 人口增长可能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而人口迁移可能将疾 病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
02
例如,某些传染病在儿童和青 少年中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该 年龄段人群的免疫水平较低有 关。
03
某些慢性病在老年人口中更为 普遍,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生理 变化和累积暴露于风险因素有 关。
疾病流行趋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
人口变化(如人口增长、城市化、老龄化等)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趋势。

医学统计学 第01节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医学统计学 第01节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3.人口金字塔(population pyramid) 将人口的性别、年龄分组数据,以
年龄(或出生年份)为纵轴,以人口数
或年龄构成比为横轴,按男左女右 绘制的直方图,其形态如金字塔, 故称为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 对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综合反映的
特殊统计图 。
二、生育统计指标
(一)生育水平指标
3913 X 1000% 167.70 15~20岁年龄别生育率= 23333 ‰
20 ~ ‰
25







=
总和生育率 =5*(7 . 14‰+167 . 70‰+……+0 .310‰) =1.22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如果按某地 某年的生育水平计算,估计每个
妇女一生平均生育1.22个孩子。
1. 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
CBR) 出生率亦称粗出生率,是 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活
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
口生产的基本指标。
2.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
GFR) 亦称总生育率或育龄妇女生育
率,是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名育龄妇
女的活产数。 育龄妇女是指具有生育能力年龄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可以反映一个国
家的生育水平情况。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3)抚养比:又称为负担系数 是指人
口中非劳动年龄(14岁及以下和65岁 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比。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
总负担系数 =
15~64岁人口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
少年儿童负担系数=
mortality under age 5) 许多发展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课件)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课件)
指某年某年龄别平均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数
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较敏感的指标
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较敏感的指标 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数
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
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
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主要指人口总数和人口构成指 标,常用指标及其意义见表2。
常用指标
人口总数
表1 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意义
根据资料整理的特点,人口总数分为时点人口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时期人口 数:指某一时期(或某一年)的平均人口数。平均人口数常用作计算出生率、死亡率、发病率等指标的分 母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指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另一侧面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其大小主要受生育水 平的影响
负担系数
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之问的关系。 一般以15~64岁者为劳动人口,0~14岁和65岁及以上者为非劳动人口或被抚养人口
疾病分类是在疾病命名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需要,将一些具有 共同特性的疾病归纳在一起,加以分类。
1853年国际统计学会着手编制了统一的疾病名称和死因分类,先是在欧洲使用。 1893年开始建立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ICD),以后每10年修订一次。现在国际上使用的 是ICD的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共三卷),自1993年1月1日起生效。
某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人数,说明某种疾病对居民健糜危害程度,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标 准化死因别死亡率进行各国家或地区间比较

3.3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3.3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n 死因顺位是指按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说明各 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当死者患有多种疾病和损伤时,必须从中选出一种最重要的致死原因
作为死者的死因,称基本死因(underlying death cause)。
11
(四)小结
1、医学人口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为日常工作记录(报告单、卡、册)、统 计报表和人口调查三个方面。 2、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有人口总数和人口学特征指标(年龄、性 别)。 3、有关生育的常用指标有出生率、生育率和人口再生产指标。 4、常用的死亡统计指标有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
9
n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child mortality rate under age 5)是近些年来国 际组织推荐并应用较多的综合反映儿童健康水平和变化的主要指标。
n 死因别死亡率(cause­specific death rate,CSDR)指某种原因(疾病) 所致的死亡率,也称某病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 标,它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三、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1
n 医学人口统计(medical demography)是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研
究和描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变动及其规律,研究人口与卫生事业发 展的相互关系,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n医学人口统计不仅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及确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也 是了解人群健康水平及评价卫生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
类型 强度型(近似) 强度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相对比 相对比 强度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8
(1)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
n 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CDR), 简称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反映当地居民总的死亡水平。

人口统计指标

人口统计指标

人口统计指标人口统计指标是一种可用来衡量和比较一个地区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观察和评价标准。

它可以从人口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和分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人口数量指标1、总人口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统计人口总数。

2、出生率: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每千名成年人的新生儿数,当比较不同地区的出生率时,在千分比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就出生情况的大概估计。

3、死亡率: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每千名成年人的死亡次数,当比较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时,在千分比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关于死亡情况的大概估计。

4、生育率:是指一个地区某个时期的每1000名育龄妇女的新生婴儿数。

生育率是人口统计的基本参数,它可以衡量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二、人口结构指标1、年龄结构:指一个地区社会各个年龄段人口数量所占总人口数的比率或者人口数量。

2、性别比例:指某一地区男性和女性人口所占总人口数量的比率,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性别构成特征。

3、职业结构:指某一地区内不同职业段的人口数量和所占比例,用来反映某一地区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

三、人口分类指标1、文化程度:指某一地区内的社会文明水平,常用标准包括小学毕业率、高中毕业率、大学毕业率、职业资格证书数量等。

2、储蓄率:指某一地区内居民的家庭储蓄比率,反映该地区家庭对财富的储蓄程度。

3、收入水平:指某一地区内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把不同群体、不同家庭收入分类,反映家庭收入水平。

四、人口空间分布指标1、城乡分布:指某一地区内城乡居民比例。

它可辅助观察城乡人口分布,判断是否有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2、国际移民:指某一地区外来移民人口比率,反映这个地区的外来移民形势。

3、区域分布:指某一地区人口分布在某一区域或乡镇中的比率。

它可帮助判断人口的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

以上就是关于人口统计指标的相关内容,这些指标都是会影响到某一地区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信息,对正确评价和衡量一个地区或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状况,非常的重要。

它可以指导某一地区的政策制定,并且可以帮助政府为避免引起不良反映准备合理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孕产妇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指某年由于怀孕和 分娩及并发症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 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常以万 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 分率或十万分率表示. 分率或十万分率表示
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child mortality under age 5) 许多发展 中国家, 中国家,由于婴儿死亡率资料不易 获得,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也很 获得, 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也很 高,故采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来反 故采用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来反 映婴幼儿的死亡水平。 映婴幼儿的死亡水平。
净再生产率的计算式为 NRR二i×∑ Fx 0Px 二× 上例计算: 上例计算:NRR=5×219.98 ‰ × =1099.90‰, 即NRR=1.10,其含义是 . , 指,按当年该地的生育率水平及女性死 亡水平, 亡水平,平均每个妇女所生女婴扣除死 亡后,净剩 . 个女孩 个女孩, 亡后,净剩1.1个女孩,能取代母亲执 行生育职能, 行生育职能,意味着下一代人口比现在 有所增加。 有所增加。
育龄妇女存总人数 平均世代年数 = 净再生育率
28560.27 平均世代年数 = = 25.97 1099.90
年,
说明该地母亲所生女孩平均需要 25.97年才能取代母亲执行生育职 年才能取代母亲执行生育职 能。
(三)计划生育工作指标 三 计划生育工作指标 1.避孕现用率 . 2.避孕失败率 . 3.Pearl怀孕率 3.Pearl怀孕率 4.累计失败率 . 5.人工流产率 .
(2)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指14岁及以 岁及以
下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下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可以反映一个国 家的生育水平情况。 家的生育水平情况。
(3)抚养比:又称为负担系数 是指人 抚养比: 抚养比 口中非劳动年龄(14岁及以下和 岁 口中非劳动年龄 岁及以下和65岁 岁及以下和 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 ~64 及以上 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 人口数与劳动年龄 人口数之比。 岁)人口数之比。 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CDR)之差,即: 之差, 死亡率 之差 人口自然增长率 = 粗出生率粗出生率 粗死亡率
2. 粗 再 生 产 率 (gross reproduction rate,GRR) 指女婴的总和生育率, 指女婴的总和生育率, , 等于总和生育率乘以女婴占出生婴儿 的比例。 的比例。 粗再生产率= 粗再生产率
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1)老年人口系数 : 是指 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系数: 是指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用于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 口老龄化程度, 口老龄化程度 , 其大小受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生活水平、 发展水平 、 生活水平 、 卫生保健水 平等因素的影响。 平等因素的影响。

同年未满 1岁婴儿死亡数 婴儿死亡率 = × 1000‰ 某年活产总数
4.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新生儿死亡率 mortality rate,NMR) 指某地平均 , 每千名活产数中未满28天的新生儿 每千名活产数中未满 天的新生儿 死亡数。 死亡数。
5.围产儿死亡率(perinatal .围产儿死亡率 mortality) 围产期是指胎儿体重达 及以上, 到1 000g及以上,或孕期满 周, 及以上 或孕期满28周 至出生后7天以内的时期。在此期间 至出生后 天以内的时期。 天以内的时期 的死亡称为围产儿死亡。 的死亡称为围产儿死亡。
年平均人口数=1/2(年初人口数 年 (年初人口数+年 年平均人口数 末人口数) 末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1/2(上年底人口数+ (上年底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本年底人口数) 本年底人口数)
(二)人口构成 二 人口构成

人口构成是指人口中不同年龄、 人口构成是指人口中不同年龄 、 性别、 文化、 性别 、 文化 、 职业等基本特征构成 情况, 常通过计算其构成比来表示 。 情况 , 常通过计算其构成比来表示。 1.人口年龄构成 . 是指不同年龄组
14岁及以下人口数 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 岁及以下人口数 岁及以上人口数
总负担系数 =
15~64岁人口数 岁人口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 岁及以下人口数
少年儿童负担系数=
15~64岁人口数 岁人口数
65岁及以上人口数 岁及以上人口数
老年负担系数=
15~64岁人口数 岁人口数
(4)老少比: 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老少比: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老少比 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之比, 与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之比, 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之比 该指标可作为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 之一。 之一。
6.人流活产比 . 7.计划生育率 . 8.节育率 . 9.低体重出生百分比 . 10.儿童妇女比 .
三、死亡统计指标 (一)测量死亡水平的常用指标 一 测量死亡水平的常用指标
1 . 粗 死 亡 率 (crude death rate , CDR) 亦称死亡率或总死亡率,指 亦称死亡率或总死亡率, 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 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 ,用
二、生育统计指标
(一)生育水平指标 一 生育水平指标 1. 出生率 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 , CBR) 出生率亦称粗出生率,是 出生率亦称粗出生率, 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活 产数, 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 口生产的基本指标。 口生产的基本指标。
2.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 .生育率 , GFR) 亦称总生育率或育龄妇女生育 率,是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名育龄妇 女的活产数。 女的活产数。 育龄妇女是指具有生育能力年龄 段的妇女,国际上一般以 ~ 岁 段的妇女,国际上一般以15~49岁 作为育龄妇女的界限。 作为育龄妇女的界限。
该队列妇女生育活产子女数
终生生育率= 终生生育率
经历整个生育期该队列妇女数
例12.1 表12.2是某年某地的育龄妇 是某年某地的育龄妇 女生育数和活产数, 女生育数和活产数,试计算其总生 育率、年龄别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 育率、年龄别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
5831 X 1000% = 38.5 151464
4.平均世代年数(mean length of .平均世代年数 generation,LG) 指母亲一代所生 , 的女婴取代母亲执行生育职能平均所 需要的年数,即两代人的间隔年数, 需要的年数,即两代人的间隔年数, 间隔年数短,人口发展速度快, 间隔年数短,人口发展速度快,间隔 年数长,人口发展速度慢。 年数长,人口发展速度慢。
(二)人口再生产指标 二 人口再生产指标 人口的再生产过程是指人口数量随 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过程。 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过程。 几种再生长类型:①原始人口再生长 几种再生长类型: 类型② 类型②传统人口再生长类型 ③过渡 型人口再增长类型 ④现代人口再 生产类型
1 . 自 然 增 长 率 (natural increase rate,NIR) , 为粗出生率(CBR)与粗 为粗出生率 与粗
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水平度过 一生的生育历程, 平均每个妇女可 一生的生育历程 , 能生育的子女数。 能生育的子女数 。 它等于各年龄组 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组距。 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组距。 总和生育率=i× ∑ASFR 总和生育率 ×
5.终生生育率(life-time fertility rate, .终生生育率 , LTFR) 是指某一出生队列的妇女到 49岁时的累计生育率 , 其意义是该 岁时的累计生育率, 岁时的累计生育率 队列妇女到生育年龄结束时平均每 一个妇女生育的活产数, 计算式为: 一个妇女生育的活产数 , 计算式为 :
2.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常用性别比表 示,性别比是指男性人口与女性人 口的比值,即:
男性人口数 性别比= 女性人口数
X 100
3.人口金字塔(population pyramid) 将人口的性别、年龄分组数据,以 年龄(或出生年份)为纵轴,以人口数 或年龄构成比为横轴,按男左女右 绘制的直方图,其形态如金字塔, 故称为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 对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综合反映的 特殊统计图 。
国际上统计人口数有两种办法: 国际上统计人口数有两种办法 : 实际制(de facto),即只统计标准 ①实际制 , 时刻某地实际存在的人口数(包括临 时刻某地实际存在的人口数 包括临 时在该地的人)。 时在该地的人 。 法定制(de jure), 只统计某地的 ② 法定制 ,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

龄(性别 分组计算的死亡率。 性别)分组计算的死亡率 性别 分组计算的死亡率。
年龄(性别)组死亡率 =
同年该年龄(性别)组的死亡人数 ×1000‰ 某年某年龄(性别)组平均人口数
3.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婴儿死亡率 , IMR) 指某年平均每千名活产中不 周岁(婴儿 的死亡数。 满1周岁 婴儿 的死亡数。 周岁 婴儿)的死亡数
理论上, 理论上 , 平均人口数应该等于 某一时期内务时点人口数的平均值。 某一时期内务时点人口数的平均值 。 实际上常计算平均人口数的近似值, 实际上常计算平均人口数的近似值 , 即年初人口数(1月 日 和年末人口数 即年初人口数 月1日)和年末人口数 (12月31日)的平均值。 月 日 的平均值 的平均值。
3 . 年 龄 别 生 育 率 (age-specific fertility rate,ASFR) , 亦称年龄组
生育率, 生育率 , 是指某年某地某年龄组平 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 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
4.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 TFR) 假定同时代出生的一代妇女, 假定同时代出生的一代妇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