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展望理论

合集下载

2021年公务员《判断推理》通关试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含解析_396

2021年公务员《判断推理》通关试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含解析_396

2021年公务员《判断推理》通关试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含解析1:香瓜:西瓜:南瓜〔〕单项选择题A、鲨鱼:鲸鱼:鲤鱼B、家具:灯具:厨具C、绿豆:豌豆:红豆D、猴子:树木:松鼠2:外部不经济性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或额外费用,而他人并未因此得到补偿。

以下属于外部不经济性的是〔〕。

单项选择题A、某项新技术发明被他人使用,没有得到使用费B、桃树花开时,行人都可以享受到花香,但并未向种桃树的人交钱C、上游居民大量植树,自己收获了木材又改善了下游居民的水源质量,却未收取费用D、农民使用农药过量造成污染,却并没有赔偿受害者3:净化:污染单项选择题A、转移:损失B、宣泄:压力C、拖沓:准时D、纵容:约束4:某航空公司的大型TU001抵达广州后,三名记者站在出口处采访刚下飞机的乘客:“您对刚乘坐的班机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只有15%的被采访者回答“有〞。

航空公司依据这一抽样调查,得出结论:至少有80%的乘客对他们乘坐的航空公司的班机服务是满意的。

以下哪项,假如是真的,将最有力地动摇上述结论?单项选择题A、记者采访时离开出口的乘客65%不是乘坐TU001B、有10%的被采访者拒绝回答记者的提问C、记者只能随便采访大约75%的离开出口的乘客D、上述TU001班机抵达北京时晚点4个小时5:2008年,我国某“城调队〞的一份调查显示,“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中,与父母或岳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达55%以上;相比“70年月〞的已婚青年夫妇,这一比例上升了22%。

由此看来,“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更难以承受独立生活的压力。

上文的结论最可能基于以下哪项假设?〔〕单项选择题A、“80后〞的青年夫妇更喜爱过二人世界的生活B、“80后〞的有些青年夫妇不情愿由双方的父母来照看自己的孩子,所以不愿与双方父母共同生活C、“80后〞的青年夫妇只要能够独立生活,就不会选择与双方父母亲共同生活D、有些“80后〞的青年夫妇因工作压力大而不想要孩子6: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群众传播媒介以有意捏造事实或者过失报道等形式向观众传播内容违背或失实的新闻,从而侵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面对未来的七个思维模式

面对未来的七个思维模式

面对未来的七个思维模式从1978年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发展至今,整个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我个人在各种场合开展具体业务时对际遇的各类形形色色人员的观察,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利益并使得自身物质生活得以改观的同时,内心却常常焦躁不安,并表现出患得患失、忧虑不已或其它诸多苦闷囧态。

对此,戴天宇表达的观点令我颇有感触:“利益追求,实际上追求的不是既有利益,而是既有利益的增减变化。

换言之,比既有利益更重要的,是利益变化趋势,是利益预期。

人们可以忍受不公平的现实,却无法承受没有希望的未来”。

出于对Dale Carnegie成人教育学、John Gray两性心理学、Edgar Schein职业锚和Bert Hellinger家庭系统排列等主题的研究兴趣,我常常涉猎到职业、婚姻、家庭、教育、生活等不同主题的个人咨询和心理诊疗活动中,并发现不同对象不同症状的生成缘由除了和自身成长的背景关联外,也和生理、心理、情感、社会以及经济等差异化需求未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有关。

此外,借助于长期针对社会系统领域开展商业设计、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和出版发行等业务的活动,我经常发现业界同行在针对企业客户的服务过程中会不约而同地引用Abraham Maslow提出的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层次需求理论来佐证他们的观点。

对此,我一直不置可否,因为我之前的个人观点和AbrahamMaslow需求理论本质上属于同一层次的思维认知水平。

不过这种认知在2015年开始研修Jiddu Krishnamurti 长期关注的内容之一的社会结构及对个体的制约作用、Danah Zohar 所著的《量子领导者:商业思维和实践的革命》一书中(25-28)明确针对AbrahamMaslow需求理论提出的批判性意见以及Margaret Wheatley所著的《领导力与新科学》一书中提出的组织管理未来发展思潮等观点的启发下给予了我一些新的思考视角。

行为金融学综述

行为金融学综述

行为金融学综述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BF)作为新兴的金融学分支与占据金融学统治地位已经有三十年之久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对金融学的基础——套利,投资人理性以及自1980年代以来涌现出来的大量异常现象进行了达二十年之长的争论,双方此消彼长,加深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促进了金融学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一、介绍在传统金融学的范式中,“理性”意味着两个方面:首先,代理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他们用于预测未知变量未来实现的主观分布就是那些被抽取实现的分布。

其次,给定他们的信仰,在与Savage的主观期望效用(SEU)概念相一致的意义上,代理人做出正常可接受的选择。

BF是一种研究金融市场崭新方法,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范例面临的困难做出反应的面貌出现的。

广义上,BF认为通过使用某些代理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些金融现象。

在某些行为金融学模型中,代理人的信仰不完全正确,大都是因为不恰当的应用贝叶斯法则。

在另一些模型中,代理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但做出的选择通常是有疑问的,与SEU不相容。

BF最大的成功之一是一系列理论文章表明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格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

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制(limits of arbitrage)”,这构成了BF的两大块之一。

(见第二部分)为了做出清晰的预测,行为模型常需要指定代理人的非理性形式。

人们究竟怎样误用贝叶斯法则或偏离SEU呢?在此引导下,行为经济学家们典型地求助于认知心理学家汇编的大量实验证据,这些都是关于人们形成信仰时潜在的偏误,和人们的偏好或给定信仰后怎样做出决策的。

因此心理学构成了BF的第二大块。

(见第三部分)我们考虑BF的特殊应用:理解整个股市,平均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封闭式基金定价;理解投资者特殊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时交易;理解证券发行,资本结构和公司的股利政策。

决策与认知

决策与认知

1,博弈论: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2,理性: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

反之就是反理性。

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3,边际递减效应:边际递减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是增量的意思。

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

4,囚徒困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5,决策效用: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

展望理论

展望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展望效用公式: EP
( p ) ( )
i i i

效用值函数 (i ) :不是关于收益的终值的函数,而 是关于这个收益 i 与参考点收益 0 的差值 i 的函数;这样,基于展望理论下的决策应包含两个阶段: (1)我们在决策之前首先要建立适当的参考点,如果决 策结果超过参考点则视为收获,否则视为损失;(2)计 算展望效用EP;
期望效用理论的窘境:阿莱斯悖论:

阿莱斯悖论:
(1)有两个投资机会A与B:A会稳赢3000元;B会 以80%概率获4000元,20%概率得零;大多数人会选 A。这说明 ; U (3000) U (4000) 0.8
(2)再考虑投资机会C与D,C会以20%的概率获 4000元,80%的概率得零,D会以25%的概率得3000 元,75%的概率得零,这时,上述在A与B中偏好A 的大多数人又会选C,这又说明:
状态 100 0.2 100 110 120 130 5000 4700 4400 4100
日销售量(箱) 110 0.4 5000 5500 5200 4900 120 0.3 5000 5500 6000 5700 130 0.1 5000 5500 6000 6500
期望利润 (元)
5000 5340 5360 5140
U (3000) 0.25 U (4000) 0.2,即U (3000) U (4000) 0.8
在期望效用理论体系下,显然会产生矛盾;
期望效用理论之于阿莱斯悖论:
直观上看,机会D只是0.25×A,而机会C也只是 0.25×B,显然,人们在A、B之间的 选择与在C、D 之间的选择了发生了不一致,期望效用理论在解释圣彼 得堡悖论时,在期望值理论的基础上有很大的突破,但 对阿莱斯悖论却无法解释,而正是这一悖论的出现,引 起了人们对期望效用理论的反思,促进了展望理论的发 展。 (阿莱斯由于提出这一悖论以及与该悖论相关的对人类 选择行为的一系列研究,而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 学

前景(展望)理论_

前景(展望)理论_

价值函数
价( x) ,x0

和 分别代表收益、损失区间价值函数的凹凸程度, 其中, 即投资者面对收益、损失时的敏感度; 系数控制投资者的 损失厌恶程度,表示价值函数左侧的斜率大于右侧的斜率; x代表最终财富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
r
风险中立者
W+W1
W
W+W2
W+W1 W W+W2
展望理论的基础
展望理论基础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Kahneman and Tversky,1979)指出,传统的期 望效用理论无法完全描述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行为。他们在研究 中发现大部分实验结果违反期望效用理论,据此提出了另一种不确定情 况下人们的决策行为的替代性描述模型,称之为展望理论。卡尼曼和特 维斯基将这些违反期望效用理论的现象归纳为确定效应、反射效应、分 离效应和概率保险,而这些效应既是展望理论的理论基础,又是展望理 论的思想源泉。
价值函数图
效用(价值)
20 -10
损失
10
收益
参考点
以参考点为拐点的“S”形价 值函数
-40
决策权重函数
展望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策权重函数 ( p) 是对客观概率 P 的非线性转换。 人们倾向于高估低概率事件、低估中高概率事件,而在 中间阶段人们对概率的变化相对不敏感。但对极低概率赋予 0的权重,而对极高概率赋予1的权重。

展望理论对期权微笑的解释

展望理论对期权微笑的解释 根据Black-Scholes模型的常数波动率假设,同种标的资 产的期权应具有相同的隐含波动率,但实证研究表明,同种 标的资产、相同到期日的期权,当期权处在深度实值(期货价 格高于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or期货价格低于执行价格的看 跌期权)和深度虚值时,隐含波动率往往更大,就会出现隐 含波动率微笑。 由Black-Scholes模型可知期权价格是资产波动率的单调 递增函数。那么,当现实中期权处于深度实值和深度虚值, 隐含波动率大于Black-Scholes模型假设的常数波动率时, 实际期权价格高于Black-Scholes模型推出的理论价格。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决策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决策行为
*
衡量指标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
速度


正确性
较差
较好
创造性
较大
较小
冒险性
因个人的个性、经历而异
若群体成员特别是领导者富有冒险性,则趋于冒险性;反之则反是。
*
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对比
群体决策的优势 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提出更多的候选方案。 提高对最终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 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群体决策的不足 时间较长。 屈服群体压力。 受少数人的左右。 责任不清。
*
*
合理性的概念 实践层次上的合理性 形式层次上的合理性 价值层次上的合理性 认识层次上的合理性 制约合理性的主要因素 感情因素 价值取向 信息为前提 过多的费用 习惯和记忆 组织的惯性 组织中的权力作用
决策的法则 代表性法则 可利用性法则 锚定和调整法则 决策策略 格兰多里(A.Grandori)的决策策略规定性理论观点。决策策略是一个从最优到随机的策略的一个连续体,依不确定程度和利益冲突条件的不同,而存在一个恰当的策略。 决策的最优策略 决策的满意策略 决策的行动策略 决策的直觉策略
*
情境游戏
Hunting!!
让我们打猎去!
*
游戏规则
u分为两组 u每组选出1位领导者,5位幕僚 n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幕僚只提供意见 u每组再选出10个人当动物棋(猎人X1、狮X2、鹰X3、蛇X4、鼠X5 ) n棋子只负责行动,不可提供意见 u剩下的人为观察者,在一旁观察 n观察者观察整个游戏进行,不得提供意见
*
A/Q型。这类决策是与下级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与组织的利益无重大影响的决策。 Q/A型。这类问题与组织利益关系密切,而与下级的利益无直接联系。 Q/AQ型。这类问题与下级利益和组织利益都关系不大,因此对决策质量和下级认可水平要求都不高。 AQ/Q型。这类问题既与组织利益密切相关,又与下级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高质量、高认可的性质。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下:受益终生,教你预见未来,抓住机会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下:受益终生,教你预见未来,抓住机会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下:受益终生,教你预见未来,抓
住机会
《理解未来的 7 个原则》是一本经典的未来学著作,作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詹姆斯·斯图尔特。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7 个原则,帮助我们理解未来,抓住机会。

以下是这 7 个原则的简要介绍:
1. 系统性原则: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来更好地预测未来。

2. 适应性原则:未来的变化将是极其快速的,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3. 创造性原则:创新是推动未来的关键,我们必须保持创造性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4. 联系性原则:未来的事物将变得更加相互联系,我们必须理解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并从中寻找新的机会。

5. 非线性原则:未来的变化将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6. 政治性原则:未来的变化将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因素,并从中寻找新的机会。

7. 全球性原则:未来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全球化,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趋势和影响,并从中寻找新的机会。

这些原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来,还可以指导我们抓住机遇,实现个人和职业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保持系统
性、适应性、创造性、联系性、非线性和政治性的思维,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w( p
i 1
n
i
) v ( xi )
其中, w( p) 是决策权重,是一种 概率评价性的单调增函数,
v ( x )是决策者主观感受所形
成的价值,即价值函数。
展望理论
展望理论提出后,许多行为经济学家 利用展望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建立了一些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从而 丰富和发展了行为金融理论。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Kahneman and Tversky)
在马柯维茨的通常财富理论和阿莱( Allais )
工作的基础上构造了“展望理论” (prospect theory)的价值函数(图D)。
风险决策过程 与价值函数
Kahneman和Tversky(1979)认为,个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 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编辑阶段和估值阶段。 1. 编辑阶段 (1)编码(coding) (2)合成(combination) (3)剥离(segregation) (4) 相抵(cancellation) (5)简化(simplification)
7 展望理论
实验:
在收盘时, 你是否愿 意买入该 股票? 并说明原 因。
一、内容简介
• 对预期效用理论的修正模型
• 价值函数 • 决策权重函数 • 展望理论
引导案例:涨停的诱惑
• 在中国股票价格走势的技术图形中, 有一种触碰涨停板以后不断下滑的 “流星线”图。这种“倒锤”的K线 图形如果处在顶部区域,并且伴随 着很大的成交量,常常意味着反转 的开始,即该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 内会进入调整周期,当天的涨停价 会成为短期内的最高价位。大部分 个人投资者却会继续持有这只股票,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买进,期待价格 能够超越涨停的价位,事与愿违的 是,股价却进入了调整,投资者也 会越来越不愿卖掉持有的这只股票。
决策权重函数
1.0
0.8
0.6
0.4
0.2
0.0 0.0 0.2 0.4 p 0.6 0.8 1.0
图3 展望理论中决策权重函数
决策权重函数
• 决策权重函数具有以下特点: • (1)小概率事件的高估及其劣可加性 (subadditive); (2)次确定性(subcertainty),即各互补概 率事件决策权重之和小于 确定性事件的决策权 重;
(6)占优检查(detection of dominance)
风险决策过程与价值函数
2. 估值阶段 (1) 编辑阶段之后,决策者对期望进行估值并进行选择。
(2) 被编辑期望的全部价值 V,用两个主观量度 π和v来表达。
π表示与概率p相对应的决策权重,为π(p),它反映了p 对期望的全部价值的影响力也就是主观概率。 v反映结果的主观价值,分配给每一结果一个量v(x)。 而结果的定义与参考点相对应,在价值尺度中以 0 为参考 点,因此,v(x)离开参考点的程度就是收益或损失的大 小。
价值函数与风险态度
• 价值函数与参考点的出现,使人们对财富的态
度由绝对财富量改为由相对财富量来判断。具体
表现为: • 1.“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 • 2.价值函数斜率的不连续性
• 3.损失的影响要大于收益
价值函数中的跨期因素
• 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偏好表现在
• 即时效应( immediacy effect ),即与一段时间
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效用理论和预期效用
理论认为,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始终不变, 其效用函数自始至终为凹形(图A)。
弗里德曼和萨维奇提供了一个既有凹形部
分又有凸形部分的效用函数来解决保险与彩
票的困惑(图B)。
2 价值函数的提出
A
B
C
D
2 价值函数的提出
马柯维茨通过将效用函数的一个拐点放在
“通用财富”(customary wealth)的位置上修 改了弗里德曼和萨维奇的函数(图C) 。
价值函数中的参考点
• 实验:中奖的感觉
某一天,在两个不同的戏院对购票看戏的人进 行中奖实验,在一家戏院,A先生在排队买票时 被告知他前面那位顾客是第一万名顾客,可以得 到1000元金,而您是第一万零一名,可以获得150 元奖金。
在另一家戏院,B先生排队买票被告知他是该戏 院的第一万名顾客,可得到100元奖金。 • 请问:如果你是A先生或B先生,你会开心吗? A和B中谁会感觉到更开心一些?
价值函数的三个心理特征
3) 价值函数在损失区域的斜率比利得区域的斜
率陡,
即 0 v( x) |x x0 v( x) |x x0 ,x0 0 。
决策权重函数
人们倾向于高估低概率事件、低估中高概 率事件,而在中间阶段人们对概率的变化 相对不敏感。但对极低概率赋予0的权重, 而对极高概率赋予1的权重
价值函数中的参考点
实验:
让你先拥有30美元。现在有一个抛硬币的机会,
如果正面朝上可以得9美元,反之则输掉9美元,
你是否原因接受这个游戏?
价值函数中的参考点
实验:
有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如果参与这个游戏,那 么正面朝上你可以得39美元,反之则得到21美 元;如果不参与这个游戏,你可得到30美元。 你是否愿意参与这个游戏?


决策权重函数
• (3)次比率性(subproportionality),当概率比 一定时,大概率对应的决策权重的比率小于小概 率对应的权重比率 ; • (4)端点性质不良,逼近确定性事件的边界, 属于概率评价中的突变范围,决策权重常常被忽 视或放大。 •
决策权重函数
• 实验:为什么概率性保险不具有吸引力? • 假设你正在考虑是否为某种财产保险,以防止火灾或盗 窃之类的损害,考查了风险和保费之后,你发现自己在购 买保险或让财产处于未保险状态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偏好, 如果保险公司提供一个新险种,叫做概率性保险。在这个 项目中,你付正常保费的一半,损失发生时,你有50%的 机会付另一半保费,保险公司赔偿全部损失;50%的机会 你重新得到付出的保费,自己承担全部损失。例如,如果 某月的奇数日期发生了一件意外,你付了另外一半保费, 损失由保险公司赔偿,但如果事件发生在某月的偶数日期, 那么,你已支付的保费被退回,损失由自己承担。你愿意 购买这种概率性保险吗?
1、对预期效用理论的修正模型
预期效用理论认为,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 即人们更愿意接受确定的收益(x)而不是任 何预期收益为x的风险性期望。即效用函数是 向下凹的曲线。其函数为:
U ( p1x1 p2 x2 pn xn ) pU 1 ( x1 ) p2U ( x2 ) pnU ( xn )
效 用
财富 图1 预期效用理论
1、对预期效用理论的修正模型
对预期效用理论的修正模型主要有四大类:
扩展性效用模型(generalized utility model) 预期比率模型(expectation quotient model) 非传递性效用模型(non-transitivity utility model) 非可加性效用模型(non-additivity utility model)
1、对预期效用理论的修正模型
从总体上说,这些修正模型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1)对某些公理化假定的放松或进行技术上的 修补,只是让现象适应理论,而不能使理论 解释现象; (2)这些理论模型在诸多实验结果面前往往顾
此失彼和相互矛盾;
(3)这些模型本身在进一步的实验面前也经不 住验证。
2 价值函数的提出
涨停参考点
引导案例:涨停的诱惑
案例思考: 1.为什么投资者会在涨停以后期待更高 的价格表现,因而继续持有甚至买入该股票 呢? 2.涨停的价位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3.如果以某个价格作为参考点,股票价 格向上或者向下两种走势分别会对投资者产 生怎样的心理影响,分别会有怎样的风险态 度? 4.他们通常分别会做出怎样的买卖决策 行为?
• 价值函数反映了决策中三个显著的心理特征:
1) 价值函数以财富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作为财
富价值的度量,表明决策者关注的不仅是财富水
平;
总结:价值函数的三个心理特征
2) 价值函数为 S 型函数 , 面对利得 (x>0) 和损失
(x<0)时凸性不同。在利得区域,价值函数是凹的,
表明此时决策者是风险规避 (risk averse)的;在损 失区域,价值函数是凸的,表明此时决策者是风 险追求(risk seeking)的。 即:当 x>0时,v’’(x)<0 ; 当x<0时, v’’(x)>0。
风险决策过程与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
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的指数形式:
,x0 x v( x) ( x) ,x0

图2 展望理论价值函数图
价பைடு நூலகம்函数中的参考点
展望理论的价值函数和预期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 数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 价值函数存在一个拐点,即存在所谓的“参考点” (reference point),它指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总 要与一定的参考物相比较,当对比的参考物不同 时,即使相同的事物也会得到不同的比较结果, 因此,参考点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
B.有80%的可能获得4,000元,20%的可能什
么也没有。
风险决策过程与价值函数
如果把问题颠倒过来: A.肯定损失3000元; B.有80%的可能损失4000元,20%的可能一点也 不损失。
风险决策过程与价值函数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决策过程有以下特征: (1)价值函数以参考点为界将图形分为盈利和亏损 两个区域; (2)盈利区间的图形表现为下凹,即风险回避特征, 而在亏损区域图形表现为下凸,即风险寻求特 征; (3)亏损区域的斜率大于盈利区域的斜率,前者大 约是后者的2.5倍,表明人们对损失所产生的负 效用为同等金额的盈利产生的正效用的2.5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