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在植物学领域,病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研究重点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成因、传播规律、控制方法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实践应用,我在学校组织的植物病理学实习活动中参加了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实习内容
1. 实验室探究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中了解植物病理学中的常用实验方法,例如健康检测、病原体检测、抗性测定等。

在实验室中,我们学习到了从植物症状、病原体分离、病原发生、病原鉴定和病害的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并学习到了如何在实验室中操作各种设备和工具,例如PCR机、解剖显微镜。

2. 田间考察
在田间考察中,我们实地了解和观察了各种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症状,例如草坪红火蚁病、拟青霉病等。

我们也学习到了植物病原体在大自然中的传播规律,例如病原体通过昆虫、土壤、风等途径传播。

3. 应用实践
在应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例如感染不同病原体的固定模型、采用抗生素喷雾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和防治。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成功地诊断出不同植物病害的病原体种类,并成功地开展了许多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活动,我们全面了解了植物病理学领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实践应用,加深了对植物病害的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巧和实践技术。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会继续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拓展植物病理学的应用领域,为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技术提升做出更多贡献。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意义目的:正确区分并描述五大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症状特点;掌握常见植物病害鉴定的程序及基本操作技能和掌握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

意义:教学实习是《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常见病害识别、诊断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学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调查实操方法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病理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害田间识别与标本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鉴定和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主要为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

三、实习方法植物病害鉴定方法:在校内进行实地调查,并把植物病害部位拍照记录下来,并摘取一些植物的病害部位随后进行镜检。

四、实习结果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植物病害知识:黄瓜霜霉病病原是甲霜霉属;白粉病后期叶发病的位置产生小黑点(闭囊壳),而霜霉菌后期没有这个特点,且白粉病的霉层位置在叶正面,霜霉病的霉层位置在叶背面。

玉米边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都是黑粉菌类,产生的病状都属于畸形,都是黑粉。

甘蔗赤腐病病原菌是炭疽菌属。

甘蔗病毒病也叫黄叶病,发病特征从中脉那里开始发病变黄。

水鬼蕉上有三种病,一种病毒病,两种真菌病害。

香蕉黑星病病原为大茎点霉属,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为平齐孺孢属。

水稻的两种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角斑病,由黄单孢杆菌引起。

葡萄有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和褐斑病(大褐斑、小褐斑)分生孢子多隔(尾孢属),基部呈尾状,有多个横隔(束梗孢属)。

植物病害五种类型的病状:花叶、变色、畸形、坏死、腐烂。

本次实习参观了标本园和一个菜园两处地方的植物病害,观察并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甘蔗、玉米、南瓜等植物病害的知识,他们的病害症状、发病部位、发病条件以及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实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植物病理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让我对植物病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一、实习目的植物病理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具体地点三、实习内容(一)病害症状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植物病害的症状。

例如,小麦的锈病,叶片上出现了黄色、橙色的锈孢子堆;水稻的稻瘟病,在叶片上形成了褐色的病斑;果树的炭疽病,果实上出现了黑色的凹陷斑点等。

通过仔细观察病害的症状,我们能够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病原物形态观察为了确定病害的病原物,我们进行了病原物的形态观察。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病原真菌的孢子、菌丝,病原细菌的形态,以及病毒的粒体等。

例如,在观察小麦锈病的病原物时,我们看到了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为病害的准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害调查与统计我们还参与了病害的调查和统计工作。

在田间,我们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选取了不同的地块和植株,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记录。

通过统计病害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指标,我们能够了解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规律,为病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四)病害防治措施在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后,我们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物理防治如清除病株残体、高温消毒等;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使用芽孢杆菌防治土传病害等。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篇一: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谢辉、何艺郡目录一、前言--------------------------------------------------------3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3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19 六、参考文献-------------------------------------------------20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一、前言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

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

为巩固和印证所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习目的与意义(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习内容与方法(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一、实验目的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谈起。

植物学实习报告8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8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植物学实习报告(一):1、前言透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

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用心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1实习目的与好处:实习目的:(1)透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潜力。

(2)学会识别植物的途径,增强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4)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

(5)搞清亚热带气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实习好处:(1)透过实习能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透过实习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透过实习能够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4)利用野外实习能够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用心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2实习时间:2008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25日;2008年6月29日至7月3日。

1.3实习地点与实习地自然概况:5月20日~5月25日: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周边植物,校园内;6月29日~7月3日: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港公园。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为校内和湛江的周边地区。

湛江地处北回归线的南侧,为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交界地区,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气候资源优越。

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无霜,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丰富,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农林牧业产品。

该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规范,管理比较完善,贴合本次实习的要求。

2、实习日程与实习资料:5月19日:植物学课程实习动员大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讲授。

植物学实习报告三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三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三篇植物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齐,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

使我们透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实习地点: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实习资料: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具体行程:6月27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情绪,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

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6月28日是我们正式野外实习的第一天,这天的地点是热带树木园,早晨7点半集合,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到达那里,这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沿着山路登上了半山腰,那里有许多种植物,大家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其中有藜芦、玉竹、土三七、黄芪、黄花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歪头菜等二十几种植物,有些是平时不太常见的。

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开始集合准备回到。

下午3:00开始压制标本,并查检索表标记每种植物的名称、科、属等,这天的任务就按计划完成了。

6月29日,这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这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日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虽说那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十分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最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好处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5篇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5篇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5篇a;通过对各类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初步鉴定,使学生加深对各类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各种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熟练的掌握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藏技术与方法,学会初步的病原物鉴定方法,为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奠定科学的基础。

下面就是带来的病理实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病理实习心得1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一、病害标本NO1.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10:20 标本描述:名称:番茄--晚疫病病原物:鞭毛菌疫霉属真菌 De Bary症状:颜色为褐色。

在番茄的叶部、茎部和果实上都发现有。

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向中部发展。

NO2.采集地点:郑州市森林公园采集时间:6月21日上午11:10标本描述:名称:石楠--叶枯病病原物:半知菌门,匍柄霉属Keissl)症状:叶片的边缘为黄色或黑色的斑点或斑块。

NO3.采集地点:郑州三区标本描述:名称:紫薇--白粉病病原物:南方钩丝壳菌,核菌纲,白粉菌目症状:在嫩叶梢上发生。

感病的叶片稍卷曲,上面有层白粉覆盖。

病斑圆形,上覆白粉,严重的为一片。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NO4.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0:30标本描述:名称:碧桃--穿孔病病原物:核果穿孔尾孢菌。

属丝孢纲,丛梗孢目症状:病株叶片上有红褐色的小斑。

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NO5.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1:00标本描述:名称:辣椒--褐斑病病原物:辣椒尾孢,半知菌门症状:患病严重的,整个叶片变软,呈褐色,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黄色小点。

不太严重的,叶片上为近圆形的病斑,患病部位稍稍隆起。

NO6.采集地点:郑州森林公园标本描述:名称:南瓜--花叶病病原物:由南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症状:叶子表面有黄色的斑点和深浅相同的斑驳的花纹。

叶片凹凸不平,茎部像是腐烂似的,顶叶出现收缩情况。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NO7.采集地点:郑州森林公园采集时间:6月21日13:00标本描述:名称:花生--病毒病病原物:由花生黄花叶病毒引起症状:叶子呈现黄色的花叶,病状严重时为黑色。

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植物病理学实训是在XX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的,为期两周。

实习时间从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8日。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二、实习内容(一)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1. 标本采集: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病害症状在田间采集植物病害标本。

标本采集时,注意选择典型症状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确保标本的代表性。

2. 标本制作: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清洗、干燥、压制等处理,最后制成植物病害标本。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玻片标本,并掌握了一定的显微镜观察技能。

(二)植物病害诊断1. 症状观察:通过观察植物病害症状,了解病害的发生部位、症状类型、发病程度等,初步判断病害的种类。

2. 病原物鉴定:结合症状观察和病原物形态特征,对病原物进行初步鉴定。

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

3. 病害诊断:根据症状观察、病原物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害进行诊断。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如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

(三)植物病害防治1. 病害发生规律:了解不同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包括病害的侵染循环、发病条件等。

2. 防治方法:学习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不同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植物病理学实训,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深了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对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诊断,我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了植物病害诊断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症状观察、病原物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田间识别和诊断常见作物病害及其危害特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病害症状及发生程度。

2.学习和掌握主要作物上不同病害的调查方法,以便为指导生产中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实习内容1.小麦叶锈病(Wheatleafrust)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XX年5月30日于陈仓区虢镇)症状: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以为害叶鞘和茎。

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

夏孢子堆较秆锈菌小而比条锈菌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

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病原为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triticiniaf.sptritici)。

调查方法:按五点取样法调查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每点20株麦(包括旗叶、倒一叶和倒二叶)。

调查结果记于表中。

2.小麦赤霉病(FusariumHeadblightofwheat)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XX年5月30日于陈仓区虢镇)症状:赤霉病以穗腐症最为常见和为害最重,被害小穗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逐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然后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

一个小穗发病后可向上、下蔓延,并可伸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变褐坏死,上部未发病小穗因得不到水分而提前枯死。

后期潮湿时病部可产生黑色粗糙颗粒状物(子囊壳)。

籽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为苍白色或紫红色,有时籽粒表面有粉红色霉层。

病原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五个田块,调查病株率、死株率、病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每田块调查100穗。

病情严重度分五级: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3.番茄叶霉病(Tomatoleafmould)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XX年5月30日于陈仓区虢镇)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和果实。

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棕黄色、灰紫色、灰绿色至墨绿色茂密霉层。

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

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

植株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

病原为黄褐孢霉菌(Fulviafulva)。

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五个田块,调查病株率、死株率、病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每田块调查100穗。

病情严重度分五级:0级,全株无病叶;1级,全株有少数叶片发病,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1/2,少数叶片出现枯黄现象;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2~3/4,1/4以下叶片出现枯黄、枯死现象;4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3/4以上至全株叶片枯死。

4.黄瓜霜霉病(Cucumberdownymildew)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XX年5月30日于陈仓区虢镇)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成株期叶片多从下部开始发病。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早晨或潮湿时较为明显,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不穿孔。

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枯干。

病原为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

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五个田块,调查病株率、死株率、病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每田块调查100穗。

病情严重度分五级:0级,全株无病叶;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病斑面积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病斑面积多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1/2或病叶占全株总叶1/4~1/2,病斑面积多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以下;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2~3/4,病斑面积多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2以上,但病叶尚未干枯或死亡;4级,全株大多数叶片干枯或死亡。

5.苹果腐烂病(Valsacankerofapple)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XX年6月1日于兴平市)症状:主要危害苹果树的主干、大枝,弱小枝也易受害,严重受害时果实也可感病。

苹果腐烂病有溃疡、枝枯2种类型。

溃疡型在早春树干、枝树皮上出现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至长圆形病斑。

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

后干缩,边缘有裂缝,病皮长出小黑点。

潮湿时小黑点喷出金黄色的卷须状物。

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现病斑,边缘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渍状,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点。

病原为苹果黑腐皮壳(Valsamali)。

调查方法:选取两个苹果园子,每个园子隔行调查45个苹果树,统计并测量每棵树的主干和骨干枝(领导枝、主枝和侧枝)的病斑大小,注意观察愈合病斑、新病斑和复发病斑。

6.苹果褐斑病(Appleleafbrownspot)的田间识别调查(20XX年6月1日于兴平市)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导致早期落叶。

病斑褐色,边缘绿色不整齐,故有绿缘褐斑病之称。

病斑有三种类型:(1)同心轮纹型。

病斑圆形,四周黄色,中心暗褐色,有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周围有绿色晕。

(2)针芒型。

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无一定边缘。

病斑小而多。

(3)混合型。

病斑很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中心为灰白色,其上亦有小黑点,但无明显的同心轮纹。

病原为苹果盘二孢(Marssoninacoronaria)。

调查方法:调查3个园子,每个园子隔行调查10棵树,每棵树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3个当年生枝条,统计总叶数与病叶数。

7.露天蔬菜地的病害识别①.蔬菜霜霉病蔬菜霜霉病主要是由卵菌中的霜霉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幼苗到成株期均可为害的一类病害。

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褪绿或淡黄色病斑,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正面。

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

该地主要有莴苣霜霉病、小白菜霜霉病和葱霜霉病,其病原分别为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和大葱霜霉(Peronosporaschleidenii)。

②.葱紫斑病葱紫斑病又称黑斑病,主要为害叶和花梗。

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多靠近叶尖或位于花梗中部,稍凹陷,后逐渐扩大,变为紫褐色,椭圆形,周围有黄色晕圈,具明显同心轮纹。

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褐色霉层。

病原为葱链格孢(Alternariaporri)。

③.葱叶枯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

受害叶片多从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呈白色圆形斑点。

扩大后,颜色变深呈灰黄色至灰褐色,形状不整,大小不一,有时遍及整个叶片。

病斑上密生黑色霉状物。

霉状物飞散后,病斑呈灰色或浅黄色,后病斑上产生小黑点。

严重时,叶片卷曲、枯死。

病原为葱叶匐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

病菌为弱寄生菌,不易侵染健株,故该病常伴随霜霉病、紫斑病同时发生。

④.芹菜斑枯病芹菜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和叶柄。

叶片受害,病斑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点,逐渐扩大后中心坏死,但病斑多不超过3mm,常数病斑联合,病斑外周有黄色晕圈,边缘清晰为黄褐色,中间黄白色,密生黑色粒状物(分生孢子器)。

病原为芹菜生壳针孢(Septoriaapiicola)。

附:发病率(或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小麦叶锈病的病情指数=普遍率(即发病率)*平均严重度,其余病害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病级株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发病最高一级的代表数值]*100。

3、调查结果1.小麦叶锈病的调查结果本次实习所调查的田块中小麦正处于生长后期,叶锈病和条锈病均有发生,但是以叶锈病为主,发生较严重,病株率高为100%,平均严重度42.55%,病情指数为42.55(见表1)。

依据表1中数据,对该田块的小麦的旗叶、倒一和倒二三种叶片进行分析比较可知,三种叶片的发病率没有差异,但是严重程度却又差异,平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最轻最低的是旗叶,分别为29.79和29.49;最重最高的是倒二,分别为51.96和51.96。

这和我们在13周(5月上旬)观察到的叶锈病主要发生在植株的下部而上部旗叶等发生较轻的现象比较吻合。

因此可推测成株期小麦叶锈病在田间的发生是自下而上的,苗期时麦苗感病,越冬后感病叶片开始发病并产生夏孢子进行再浸染,逐步扩散和向植株上部叶片蔓延。

表1.陈仓区虢镇小麦叶锈病发生情况项目总株(叶)数发病株(叶)数发病率/%平均严重度/%病情指数整株10010010042.5542.55旗叶100999929.7929.49倒一98a9810048.7448.74倒二71a7110051.9651.96注:a,在调查的100株中由于部分植株的叶片缺失,而使数据小于100。

2.小麦赤霉病的调查结果从表2中可看出,在所调查的五块小麦田中,赤霉病均有发生,且发病程度很严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其发病率从54.00%到81.00%,平均值为68.20%;严重度高达3、4级,平均病情指数高达48.00。

各麦田中,也均出现了一定的死株现象,平均死株率达11.40。

综合分析,该地赤霉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可能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感病的;其次5月中旬的小麦的扬花灌浆期有一定的降雨量,天气条适宜;还有农户的病害防治措施不当,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

表2.陈仓区虢镇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调查田块总穗数病穗数发病率/%死株数死株率/%病情指数田块11006060.0055.0043.00田块21007676.0012 12.00 54.00 田块3 100 81 81.00 20 20.00 59.00 田块4 100 54 54.00 77.00 35.50 田块5 100 70 70.00 1313.0048.50平均10068.268.2011.411.4048.003.番茄叶霉病的调查结果番茄叶霉病易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内,主要由于保护地的温湿度高,利于病害的发生为害。

由调查结果(表3)可知,本次调查的五个番茄大棚中,该病均有发生,只是发生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且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

发病较轻田块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和3.00;相比而言,发病较重田块的则分别为100%和45.00。

调查发现,病害的发生尚未导致植株因病死亡的现象。

不同田块的番茄叶霉病发生情况的差异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选择、种植的番茄品种的抗病性,田间的栽培管理措施,前茬作物,大棚内的气候条,不同的病害防治措施等。

表3.陈仓区虢镇番茄叶霉病发生情况调查田块总株数病株数发病率/% 死株数死株率/% 病情指数田块1 25312.003.00田块2 25936.009.00田块325 100.00 045.00 田块4 2522 88.00 027.00 田块5 2518 72.00 018.00 平均2561.620.404.黄瓜霜霉病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五个黄瓜大棚内均有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各自发生情况也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