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习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50道高难度应用题专项训练 全国通用

三年级数学50道高难度应用题1、王老师带了8000元钱,买一台电脑用去了6387元,买一台打印机用去986元,还剩多少元?2、三、四年级同学一共收集树种65千克,三年级同学收集6袋,每袋5千克,四年级心理学收集了多少千克?3、电视机厂第一天上午生产电视机274台,下午生产196台,如果第二天生产510台,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生产多少台?4、家具厂上个月生产单人木床1500张,双人木床1850张,铁床2500张,铁床比木床少生产多少张?5、手帕厂原计划八月份生产手帕3280打。
采用新的生产流水线后,生产的手帕运走了2960打,还剩875打。
比原来计划增产多少打?6、少先队员割草。
第一小队割草46千克,第二小队割草54千克,第三小队比第一、二小队割草总数少39千克,第三小队割草多少千克?7、第一养鸡场养鸡2670只,第二养鸡场比第一养鸡场少养980只,两个养鸡场一共养鸡多少只?8、食堂九月份烧煤300千克,十月分比九月份节约用煤40千克。
两个月共烧煤多少千克?9、童装厂九月份计划生产童装2060套,结果上半月生产1208套,下半月生产1395套,超过计划多少套?10、洗衣机厂九月份上半月生产洗衣机845台,下半月生产968台,八月分生产1560台。
九月份比八月份多生产多少台?两个月共生产多少台?11、张大伯家有8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用去3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12、饲养小组养灰兔75只,养的白兔是灰兔的5倍。
两种兔共多少只?13、饲养小组养灰兔75只,是白兔的5倍。
这个饲养小组共养兔多少只?14、一个小组有9个工人,同时加工塑料封面,平均每人加工105个。
把其中的850个装在箱子里,还剩下多少个?15、商场有白汗衫8箱,每箱560件。
有花汗衫2600件。
花汗衫比白汗衫少多少件?16、一箱桔子重15千克,一箱苹果的重量是桔子的2倍。
8箱这样的苹果重多少千克?17、供销社收购鸡蛋1300千克,收购的鸭蛋比鸡蛋多2500千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知识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练习题】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2、一根黄瓜长约2〔〕。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二、在○里填上“>〞“【参考答案】一、1、毫米 2、分米 3、吨 4、千米 5、分米二、 3000千克不可以。
2、小明家→少年宫→体育馆3、〔1〕32÷4=8〔个〕〔2〕4×6=24〔分米〕4、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900千克的油,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800千克的蔬菜和700千克的饮料;也可以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800千克的蔬菜,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900千克的油和700千克的饮料。
5、4米=40分米40÷5=8〔段〕 8-1=7〔次〕可以锯成8段,需要锯7次。
(含答案)用估算解决问题-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人教版(含解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2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计算。
取整百数还是几百几十的数,要视情况而定。
2、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估大或估小)往往是把题目中的数据看作和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例1】下列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多少,连一连。
【分析】据整数的估算方法:把整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和整百数来算,据此解答。
【解答】解:【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的估算方法,利用四舍五人法进行估算。
【例2】下表是丁丁统计全校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的情况。
桃梨苹果303人198人399人估一估,爱吃梨和苹果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画“√”。
700人600人500人【分析】把198看作200,把399看作400,再相加即可。
【解答】解:700人600人500人√【点评】把198看作200,把399看作40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例3】猜一猜,小朋友的家离学校分别有多远?浩浩家离学校多远?(在你认为正确的数据下面画“△”)妍妍家离学校多远?(在你认为正确的数据下面画“〇”)880米2千米920米300米【分析】妍妍家离学校比玲玲近一些,所以妍妍家离学校可能是880米;浩浩家离学校比玲玲家远得多,所以浩浩家离学校可能是2千米。
【解答】解:880米2千米920米300米〇△【点评】“近一些”和“远得多”是关键的条件。
【例4】如表是某小学的人数。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1□920628□(1)五年级的人数最多,三年级的人数最少。
(2)五年级最多有289人,最少有280人。
(3)如果三年级有199人,那么三、四年级大约一共多少人?【分析】(1)比较百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即可;(2)按照个位数的大小解答即可;(3)把三、四年级人数近似成整百的数即可。
【解答】解:(1)五年级的人数最多,三年级的人数最少。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应用题难点知识习题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应用题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下午5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 小明和小华相距50步远,同时反向出发,小明每分钟走80步,小华每分钟走85步。
出发10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步?3. 妈妈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
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帽子,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4. 同样的练习本,小巧买了9本,小亚买了5本,小巧比小亚多花了28.8元。
每本练习本多少元?5. 一本故事书共有413页,小军平均每天看26页,看了14天,还剩多少页没看?6. 湖山公园里有百灵鸟和画眉鸟共175只,百灵鸟只数是画眉鸟只数的2.5倍。
百灵鸟和画眉鸟各有多少只?7. 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8. 三(2)班有5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4人,三(2)班男、女生各多少人?9. 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58条,卖出20条红金鱼后,黄金鱼和红金鱼同样多。
原来红金鱼有多少条?10. 小强的奶奶今年72岁,小强今年9岁,奶奶的年龄是小强的几倍?11. 赵老师去商场购物,打印机899元,电脑显示屏比打印机便宜234元,赵老师买打印机和电脑显示屏一共要花多少钱?12. 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
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所有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
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13. 一只小象出生时体重 90 千克,此后,平均每个月体重增加 16 千克,5个月后这只小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4. 一箱蜜蜂一个月大约产6千克蜂蜜,蛋糕房现需要126千克蜂蜜,大约需要多少箱蜜蜂?15. 玩具厂计划生产600个毛绒玩具,已经生产了240个,剩下的18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个玩具?16. 食堂买回3袋大米,每袋50千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重点难点要点1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重点难点要点1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第五单元倍的认识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7、(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8、减法的验算方法: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9、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长×2+宽×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3、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4、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两个圆是【集合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2.减数=被减数—差3.被减数=差+减数加法:1.加数+加数=和2.加数=和—加数加减法的验算:加法的验算: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2.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四边形:四边形的特点: 1.四条直的边2.四个角3.封闭图形平行四边形特点:1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容易变形周长: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长×2+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时分秒:1分=60秒1时=60分分数: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部分重难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部分重难点(一)数与代数1.乘法重点与难点的说明: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是一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一位数乘整十数、一位数乘整百数、0乘任何数的乘法运算,以及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其中,一位数乘整十数与0乘任何数的乘法运算是必须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内容,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运算,通过迁移原理也就能掌握一位数乘整百数的乘法运算。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理解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的基础和关键。
其算理就是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转化为求两个部分“积”(一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和”。
算法是多样的,但算理不会改变。
这个算理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在没有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之前,它已经作为思维对象存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之中)。
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的运算,目的有二:一要突破“进位”这个难点,过好“进位”这个关;二要把这种形式运算的方法迁移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情形。
由于后续学习乘法与除法的需要,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会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所以,一位数乘两位数要淡化笔算,加强口算。
2.除法重点与难点的说明:教学重点: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就是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义。
学习除法也必须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重点与难点的说明:体验1毫米、1分米和1千米有多远,1千克有多重是重点。
能例举日常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1分米、1千米长的物体,举例1吨、1千克和1克重的物体,就能使这些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具体、有意义。
其次是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认识时、分、秒重点与难点的说明:重点是了解1秒有多长,知道1分=60秒,1时=60分的相互转换。
难点是计算经过的时间,化解这个难点的办法是借助钟面的直观,进行计算;其次控制难度(二)空间与图形认识周长重点与难点的说明:周长是个重要概念,也是个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量的认识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量的认识练习题
---
1. 小明有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有3千克的小麦,另一个箱子
里有5千克的小麦。
两个箱子里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两个箱子里小麦的总重量是8千克。
2. 小红的书包重2千克,她拿了一本重1千克的书放进书包里,现在书包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现在书包的总重量是3千克。
3. 一只苹果的重量是0.2千克,小华买了5只苹果,这些苹果
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这些苹果的总重量是1千克。
4. 小亮买了2千克的蔬菜,他又买了3千克的水果,这些食物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这些食物的总重量是5千克。
5. 如果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的总重量是4千克,而铅笔盒的重量是0.5千克,那么书包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书包的重量是3.5千克。
---
这是一些关于重量的认识练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对重量的认识和计算。
每个问题都有具体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和学生们。
(Note: The document above provides practice exercises about weight for the 3rd grade math textbook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It includes several problems with their respective solutions, aimed
at helping students reinforc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calculation of weight.)。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重点知识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一盒果汁6.8元,一盒酸奶4.5元,买一盒果汁和一盒酸奶一共要用多少元?2. 学校买了4盒钢笔,每盒12枝,一共用了384元,平均每枝钢笔多少元?3. 王阿姨买了4块芒果千层和6个蛋黄酥,一共用去了148元,张阿姨买了4块芒果千层和12个蛋黄酥,一共用去了196元。
每块芒果千层多少元?每个蛋黄酥多少元?4. 学校书法小组有23人,舞蹈小组的人数比书法小组的2倍多19人.学校舞蹈小组有多少人?5. 星期天,小红一家去春游。
先坐了2小时客车,客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又步行了1小时,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才到达目的地。
(1)从小红家到春游目的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这段路程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 王师傅每天加工64个零件,8月份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7. 王叔叔带1250元去买化肥.买了18袋同一种化肥,剩下170元.每袋化肥多少元?8. 黄老师要买28本《新华字典》,至少需要多少元?新华字典零售价:每本10元超过20本:每本便宜2元9. 为庆祝“六·一”,学校大门旁边挂一排彩色气球,按照一个黄气球,两个红气球,三个绿气球的顺序排列。
请你想一想,第9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10. 江涛到乡下外婆家的路程是120千米,爸爸从家出发去外婆家,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两个小时能到外婆家吗?11. 王老师买了一张红色胶纸,做小旗用去这张纸的,做小红花用去这张纸的,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 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530千米,一辆运菜的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90千米,这辆货车早晨6小时从甲地出发,中午12时能到达乙地吗?13. 一辆客车9:30从甲地出发,12:30达到乙地,已知这辆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4. 亮亮和妈妈周末去大东山爬山,他们7:30开始上山,10:30到达山顶,他们平均每小时爬400米,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多少米?15. 学校原来买了8个排球共花了432元,如果学校还想再买9个排球,需要多少钱?16. 李阿姨订购了4盒巧克力,每盒50元,如果加快递费2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17. 英语课本有214页,英语词典的页数是英语课本的7倍,英语词典有多少页?18. 星期天小明全家一起去郊游,他在超市买4瓶矿泉水,花去36元,妈妈觉得不够用便让小明又去买回同样的矿泉水2瓶,请问:小明共花去多少钱?19. 从2、3、4、5这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三位数,能组成哪些个位是单数的三位数?一共有几个?20. 工程队修一段全长为1000米的公路,3天修了630米,照这样下去,5天能修完吗?21. 爸爸早上8时开车从A城出发,下午2时到B城,平均每时行85千米,A 城到B城有多远?22. 赵阿姨组织自行车驴友活动,上午11:30从集合地出发,下午3:30分到达目的地,如果平均每小时骑行28千米,他们这个自行车队共骑行多少千米?23. 一台电风扇的价格是188元,一个电饭煲的价格是137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专题:
1、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2、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秒
3、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4、1时30分到2时30分,经过了()小时
5、1时30分=()分120分=()时180秒=()分
6、判断: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7、时间比较:60分()1时1分30秒()90秒
100秒()秒180秒()分
200分()2时1时20分()120分
8、根据已给时间在钟面上表示:
3:30分8:40分
9、(1)一列火车本应早上7:35到达,现在要晚点18分。
它什么时候到达?
(2)一列火车18:20开车,小敏的爸爸乘车到火车站需要45分,小敏的爸爸至少需要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
(3)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30到11:30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4)同学们进行钉扣子比赛。
小凡3分钟钉了6粒,小林4分钟钉了12粒。
他们两人谁的速度快,为什么?
(5)工人张师傅6分钟做了54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比张师傅多做2个零件。
李师傅每分钟做几件零件?
三年级(上)第一、二、三单元测试卷
距离、重量换算专题:
1、3米=()分米7千米=()米
13毫米+17毫米=()厘米20厘米—1分米=()分米
9000米+7000米=()千米5千米—2000米=()千米
2、比较大小:2吨()3千克600克()5千克
15吨—500千克()10吨40吨()5600千克
3、填单位:一棵大树高14()
4、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5、农场有45吨粮食,算一算,一辆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能否9次将这些粮食运完?
6、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9只重200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7、张大爷有一块长1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要在菜地的周围上篱笆,购买40米篱笆够了吗?
有余数的除法:
1、十月份有31天,共有()个星期;如果10月1日正好是星期一,那么31日应该是星期()
2、一个数除以7的商和余数相同,这个数可能是()
3、判断:1吨—400千克=9600千克()
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这两个数()
4、(1)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2)橡皮擦厚约10()填单位
5、列式计算
(1)60里面最多有几个7?还多几?
(2)比9的5倍还多11的数是多少?
(3)被除数是73,除数是8,商和余数分别是多少?
6、小红摘来21朵花,送给朋友5朵,剩下的每2朵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多少束?
7、一条绳子剪成3米一段的,可剪4段,还余2米,这条绳子有多长?
8、用2米长的铁丝做长为2分米,宽为1分米的长方形,最多能做几个?还剩
多少分米?
三年级(上)第第二单元测试卷
1、(1)一、二、三年级参加学校拔河比赛的有226人,其中二、三年级有187人,一年级有多少人?
(2)一、二、三年级参加学校拔河比赛的有226人,其中二、三年级各有55人,一年级有多少人?
(3)一、二、三年级参加学校拔河比赛的有226人,其中二、三年级分别有50人、56人,一年级有多少人?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0分米,长是15分米,宽是()分米
2、学校的旗杆高大约是16()
3、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自编例题)
4、足球运动员每天沿长方形的足球场跑6圈,足球场长100米、宽70米,足球运动员每天要跑多少米?
5、(1)把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把一张长2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
(3)把一个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铁丝框拆开,重新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1、除数是一位数,商是9,余数是8,被除数是()
2、()÷()=()······3,除数的范围是()
3、()÷()= 8······6,被除数最小是()
4、()÷()= 3······2,当除数最小是()时,被除数是()
5、()÷7 = 6······(),余数最大是()
6、求被除数最大是几,余几?
()÷5 = 10······()()÷6 = 3······()
()÷8 = 4 ······()()÷9 = 1······()
7、40个同学到科学实验室上课,每六个同学一桌,至少需要几张桌子?
8、有一批铁皮重62吨,用载重量9吨的卡车运,需要几辆车?
四边形专题:
1、万以内的加减法(列竖式计算)
2、脱式计算255—2×6 723—9÷3
3、用铁丝围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至少要用多少厘米的铁丝?
4、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6米。
它的一条长边靠墙,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用两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
7、提高题:已知A+A+B=16
A+A+B+B+B=24,求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