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
强烈推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强烈推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可以不看乘数末尾的数字,直接用表内乘法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或三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解决,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求几个一个数是多少。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将两位数拆成十位和个位,分别乘以一位数,再将两次乘积相加得到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就向十位进一,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百就向百位进一。
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以写在横线上。
7.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一;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百向百位进一;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千向千位进一,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开始乘,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当个位乘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位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占位。
9.三位数(末尾有)乘一位数的笔算:将一位数与被乘数末尾前面的数对齐,先乘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乘数末尾的数字。
10.解决问题: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的次数和平均分的份数之间有规律,即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
第二单元 XXX1.XXX的认识: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也叫公斤。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有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和小型台秤。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1千克等于1000克。
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
【强烈推荐】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③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④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⑤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

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
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中, 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 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 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
•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的过程中有余数):
•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出商百 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 十位不够商一,要商0占位,余 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 继续除。
最新苏教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 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 动是旋转。
3.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
称图形。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认识几分之一:
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 ②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这样的1份,就是1/2。1/2是一 个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 分数线,
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
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
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 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 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 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 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2.认识周长:
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 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可以通过乘法进行验算,提高正确度)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92÷3 ()十多 17×5 ()十多4.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数量×单价=总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1)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 84÷3 95÷4 81÷3(2)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4)在()÷6=17......()中,余数有()种可能?a÷7=b÷6(a和b都不等于0),则a与b 的关系是()。
注意点: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大于余数,反之,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注意数位:从右往左数,千位是第四位,左边一位是万位,右边一位是百位。
(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6000—200 7000+100(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4)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上、下)(全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两、三乘一位数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计算简便:可以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的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别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4、乘法估算方法:按照四舍五入法把多位数估成整十(看个位上的数)、整百(看十位上的数)、整千(看百位上的数)数【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再相乘;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有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估算的时候要估多或估少一些。
5、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3、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或小)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
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1枚1元硬币大约重10克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计算时遇到不同的单位要先把单位化统一再计算,解决问题时题目中出现不同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也要先把单位化统一再列式计算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2、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较长的一组对边,叫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宽)4个直角正方形的特征:4条边长度相等3、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 数学 苏教版 重点

重点一:加法和减法1.1 加法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加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加法,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进行数字的相加运算。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相加、玩具相加等,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1.2 减法与加法相反,减法是指对数字进行相减运算的操作。
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减法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老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如分糖果、分玩具等,让学生感受减法的实际应用,并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重点二:数字的认识和运用2.1 数的认识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学生需要通过教学了解并掌握1~100以内的数字,包括数字的认读、写、排序等基本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2 数的运用除了认识数字,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字。
在时间、长度、容量等方面,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数字进行计算和应用。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数字的运用。
重点三:图形的认识和分类3.1 基本图形的认识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基本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和特征,并学会进行图形的分类。
3.2 图形的分类除了认识基本图形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对图形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图形的边数、角度等特征,将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卡片、图形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
结语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加法和减法、数字的认识和运用、图形的认识和分类等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突出这些知识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四:数字的进位与退位4.1 进位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进位的概念。
当相加的两个数字的和大于10时,需要进位。
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进位的含义,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归纳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难点主要涵盖了数的认识和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1.数的认识和运算:-了解整数的概念:三年级学生需要逐步认识到自然数的扩展,包括0和负整数的引入。
-认识百位数和千位数:学习理解百位数和千位数的意义,并能在具体数字中识别它们的位置。
-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加减法:学习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培养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技巧。
-数量比较和排序: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数量的比较。
-整十整百的加减法:掌握整十和整百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培养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几何图形:-辨认和命名几何图形:学习辨认和命名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了解几何图形的边、角、面积和周长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问题中。
-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3.问题解决能力:-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问题描述,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
-运用多种解题策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画图、列式、模拟等,提高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探究和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实际问题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日常问题。
针对这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物品或图形来理解抽象概念,如使用小球或计数棒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创设情境和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如设计角色扮演、数学游戏等。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如提供练习册、课堂练习和作业等。
通过对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和强化这些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 数学(上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
高图数理化——创造学习奇迹的地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 录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 1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 3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 6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 10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 13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 1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18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重难点: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 习 题 一、填空 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 ),300×5 得15 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2 页 2、326×2的积是( )百多。1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 3、□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 ),最大填( )
二、判断 1、3×8的积再加上3,等于3×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 3、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大客车能坐58人,3辆大客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 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 四、解决问题 1、201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5年有多少天? 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 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谁加工的多,多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3 页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重难点; 1、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2、克: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练 习 题 一、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常见的质量单位有( )和( )。日常生活中称一般重的物品用( )作单位,称较轻的用( )作单位。
2、一袋精盐重500克,2袋精盐重( )克,正好是( )千克。
3、一袋盐约重500( ),( )袋约重1千克,所以1千克=( )克。
4、比56千克多9千克是( )千克,81千克比23千克多( )千克。
5、3千克 =( )克 9000克 =( )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4 页 6000克 =( )千克 10千克 =( )克 4500克=( )千克( )克 6543克=( )千克( )克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给它们排顺序。 2000千克 2000克 201千克 2001克 ﹥ ﹥ ﹥ 2、计算 3千克+7千克= 5克+8克+18克= 25克+56克= 56千克-27千克=
三、判断题 1、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重。 ( ) 2、小胖今年2岁,体重2000克。 ( ) 3、5个40克是200克。 ( ) 4、1只乒乓球约重3千克。 ( ) 5、1千克的大米与一千克面粉一样重。 ( )
四、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5 页 1、1千克水果糖平均装两袋,5千克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8袋这样的水果糖重多少千克?
2、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3、1千克苹果6元,1千克香蕉5元,买4千克苹果和1千克香蕉。回答问题:
(1)一共需要多少钱? (2)妈妈带了30元钱,够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6 页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重难点: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的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3、周长:一周边线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练 习 题 一、填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7 页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 )个角,它们都是( )角。
2、长方形( )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 )。 3、明明围着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走了2圈,一共走了96米。这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 )米。
4、一个长方形长是10米,长是宽的2倍,宽是( )米,周长是( )米。
5、把一根4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铁丝没有剩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二、选择题 1、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28+15+28+15 B、(28+15)×2 C、28+15 2、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6 B、7 C、8 3、(如右图)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
A、第一条近 B、第二条近 C、一样近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8 页 4、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相等的是()和()。
A、 B、 C、
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米,它的边长是( )米. A、16 B、128 C、256 6、一个正方形剪成2个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 )原来正方形的周长。
A、相等 B、大于 C、小于
三、判断题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 2、 图中有4个正方形。 ( ) 3、正方形周长是4cm,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8cm。( ) 4、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 ) 5、一个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是10厘米,它的周长就是20厘米。 ( ) 四、解决问题 1、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9 页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如下图),其它三面墙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0 页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重难点: 1、笔算:从最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占位,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验算: (1)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3、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等于0。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判断商有几位数的方法: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关系; (1)当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和被除数的位数一样多;
(2)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练 习 题 一、填空 1、75的5倍是( ),75是( )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