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的第一

合集下载

【密训-考前30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密训-考前30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记事简括,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思想主张。
★★★★ 3. 《春秋》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
4. 名词解释:《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主要记载周、鲁等诸侯国的史实,以
记言为主。其整体风貌是质朴平实。 《左传》的
5. 《左传》的辞令艺术:(1)《左传》的外交辞令理富文美;(2)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 叙事、写人
驳的机会。
《庄子》、 《孟子》等 诸子散文
★★★
(2)善于以典型事例、引喻譬义和寓言说理。 13. 《庄子》的寓言的文学色彩:
(1)故事:异彩纷呈的故事,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西施病心,蛮触之争。 (2)想象:奇幻谲诡的想象,如鲲鹏的变化以及形体的巨大。 (3)文风:空灵飘忽的文风,寓言多奇幻飘逸,而不按常理连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忽
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3)成就:被称为“亚圣”,
与孔子并称“孔孟”。
12. 《孟子》的文学特点:
(1)雄辩色彩较强,而且不是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
1)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善于设置圈套,使对方心悦诚服;
2)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进入圈套,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
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能不折服;(3)能够引经据典,言辞 和辞令艺术
婉转伶俐。 ★★★★
6. 《左传》的写人艺术。(1)人物形象性格鲜明。(2)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3)把人
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4)不仅能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
1 / 12
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写出性格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例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沈约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

——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宋书·符瑞志》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展现生活、祈愿向上例如: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己巳卜,贞。

(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

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殷契粹编》第九O七片)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易·贲》六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离》九四)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易·归妹》上六)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易·中孚》九二)初民歌谣的语言特点:风调简朴、语句平实、声韵协调例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
“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
“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2. 《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四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叙事散文
1. 陶渊明的三篇辞赋,《闲情赋》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而作。《感士不遇赋》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其辞赋中最为出色的是《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第四章 南朝诗文
1.南朝诗歌发展三个阶段:
A刘宋时期山水诗代表作家:谢灵运“元嘉之雄”、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
3.宋玉的作品有《招魂》、《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其中《九辨》被后人推崇为“悲秋之祖”(悲哉!秋之为气也。)
第二编 汉代文学
第一章 汉代辞赋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错误)。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正确的观点)
3.汉代的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
4. 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笔记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势。

⾃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重娱乐的⽅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

与此同时的北⽅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诗歌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第⼀节 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陈末的宫体诗。

1.元嘉诗歌 识记: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

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明、泰始的鲍照。

简单运⽤: ①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原因:⼀是刘宋时代⽞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在政权领域儒学已占主流。

⼠⼈从⽞虚思索回到现实中来。

⼆是刘宋皇室出⾝寒微,即位后⽤寒门掌机要权柄。

素族⽂⼈进⼊政权的同时也进⼊⽂坛,重抒情代替重⽞思的⽂学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了。

三是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然⼭⽔。

②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题材⼤量进⼊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作为⽞思载体的倾向,把⼭⽔作为审美的对象,正式奠定了中国⼭⽔⽂学的根基。

⼆、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

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不但有各种体式的创作,⽽且注意对仗,格外追求⽤典使事。

2.谢灵运及⼭⽔诗 理解:①⼭⽔诗。

先秦⽂学如诗骚中就出现了⾃然⼭⽔,然多⽤作⽐兴的材料或作为⼈事的背景⽽存在,并不是作为独⽴审美客体。

曹操《观沧海》是第⼀⾸⽐较完整的⼭⽔诗,但并未蔚成风⽓,与当时战乱、北⽅环境及诗⼈的审美倾向、⽔平等主观限制有关。

东晋偏安江左,⾃然条件甚好。

⽞⾔诗⼈借⼭⽔以体⽞悟道,不但培养了对⼭⽔的细腻感受,也因此在诗中描写到了⼭⽔风物。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笔记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笔记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编先秦文学[单选、多选]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条关于上古歌谣的重要论述出自《尚书〃尧典》。

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一关于上古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3.“断竹,续竹,飞土,逐宀六(肉)。

”这首著名的《弹歌》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4.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首以咒语形式表达的祝词出自《礼记〃郊特牲》。

5.“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这一流畅叶韵的原始歌谣出自《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6.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

7.关于神话起源的说法有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简答]1.简述神话的性质。

一般地说,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

我国学者对神话的解释,一般是根据马克思有关神话的论说,指出神话的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像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2.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比如关于羿的故事,最早是把羿描绘成为以弓箭射落太阳的神奇的英雄,随着它的流传,这则神话增添了新的内涵。

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批评羿的弟子逢蒙的卑劣行为。

这样,使这则神话融入了文明时代的伦理观念,加入了道德评判。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1)第二章《诗经》 (1)第三章先秦散文 (2)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3)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4)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4)第七章两汉辞赋 (5)第八章两汉诗歌 (6)第九章建安诗歌 (6)第十章正始诗歌 (7)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7)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7)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8)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8)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9)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9)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 (10)第十八章李白 (10)第十九章杜甫 (10)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11)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11)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1)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12)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2)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13)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简答题)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比传说产生得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古代神话★★★(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1)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集体创作的,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绪论《诗经》风、雅、颂含义★★(简答题)《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依据音乐的不同分类。

2、含义:(1)“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2)“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3)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4)“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名词解释)《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个多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笔记3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笔记3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笔记3《九章》这种平实素朴的艺术特色,表现了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3.《天问》和《招魂》识记:《天问》简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表现了诗人的见识博识、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它保留了许多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简单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其主要特色两个方面:一、结构精密完美。

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示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

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想象夸张,别致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识记:宋玉及其赋作。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理解:《九辩》题义。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

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

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

它的艺术特色:一、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

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萧瑟,横铺纵叙,令人读其诗文即有凄风扑面之感。

同时,诗人又把他强烈的生活感受溶注其中,诗人的际遇哀痛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二、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

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三、《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造语用词圆熟精美)。

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九辩》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一、从思想内容来说,二者都是自叙平生之作,都有个人不幸遭遇的叙写,都有对暗中政局的揭露和对谗佞群小《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批判奸佞群小、揭露政局的暗中,但是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抱负九死不悔的精神。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的“最”和“第一”汇总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的“最”和“第一”汇总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最”和“第一”汇总1.《商书·盘庚》是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4.《楚辞》中的《离骚》《远游》开了游仙主题的先河。

5.隐逸主题,可以追溯到《楚辞》中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6.《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7.《九歌》中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

8.诗歌和散文是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诗文。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9.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一般公认甲骨文为现在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10.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11.《商书》中的《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诸篇,是史家最早的散文创作。

1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1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这是古今最被认可的分类方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4.《诗经》作品的上限,因对商颂创作年代的不同看法,而有不同理解。

若按古文经学家商颂为商人所作的观点,则商颂为《诗经》中最早的作品,《诗经》中的上限也就可上推到殷商时代;若按今文经学商颂为春秋时宋人所作的观点,则《诗经》最早的作品产生于周初。

15.《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

16.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主要集中于“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17.先秦叙事散文是我国史传文学的最初成就。

18.《左传》是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它记述史实,刻画形象,以极为高超的表现技巧把中国叙事文推向成熟,开《战国策》《史记》等史传散文之先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2.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3. 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则是司马相如。

4. 有作者可考且信实的五言诗,最早是东汉前期应亨的《赠四王冠诗》,班固的《咏史》
5. 陶渊明在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6. 谢灵运,小字客儿。

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7. 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8. 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

9.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语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10. 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11. 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12.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荀子隆礼重法。

13.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

共有370 余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14.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

他的骚体赋作,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15. 《孔雀东南飞》有353 句,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

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

16. 建安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17. 曹植的诗歌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18. 徐陵成《玉台新咏》标志着宫体诗的高峰期
19. 魏晋南北朝小说两大类,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志人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

20.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
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盛唐豪侠诗人: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李贺有“鬼才”之称;白居易赞刘禹锡为“诗豪”
21.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系铭序》最早有关“律诗”定名的记载,故沈、宋之称,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22. “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23. 王翰盛唐豪侠诗人中进士及第较早的一位;温庭筠是晚唐词坛的第一大词人
24. 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25. 晚唐诗人中,杜牧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
26. 唐传奇标志着文言小说文体的完全独立;许浑诗标志着唐代律发展到了纯熟阶段
27. 《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王褒则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杜笃《论都赋》,最早以赋的形式表达他返都长字的主张,是京都赋的开端;张衡的《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真正体现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融合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其代表是庚信和王褒。

;《西洲曲》与《木兰诗》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西晋赋成就最高者是左思、潘岳、陆机;《文心雕龙》《诗品》是我国文学批语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