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开题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1.1评价等级1、大气环境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1.设计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堰桥地区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日产生活垃圾460吨~年清运生活垃圾17万吨~过去的生活垃圾处理以自然堆放、简易堆肥为主~并且处置设施较滞后~原有的杨楼垃圾堆放场处理工艺及设计规模均不满足现在日产近500t生活垃圾的需求~并且对地下水、大气、环境等造成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废弃物的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
为使堰桥城市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先进的中等城市~尽快投资兴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1,场底平整问题。
目前对于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场底平整的一般做法是按原有山谷地形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平整。
但是, 当山谷的原始坡度比较陡时, 若只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处理, 则由于防渗膜的内摩擦角小、垃圾堆体和中间覆盖层抗剪强度低, 会引起垃圾堆体的滑移或底部防渗层系统的剪切破坏。
因此, 对原始坡度较陡的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 可设计成阶梯型场底, 即沿着填埋场谷底方向平整出一段缓坡、一段陡坡相结合的阶梯型场底。
1开题报告,2,雨水导排和防渗问题。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的降雨汇水, 除了填埋库区面积外, 通常还有比库区面积大得多的场外汇水面积通过设置环库截洪沟, 可以防止场外雨水进入填埋库区, 并及时排放掉库区表面径流,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当填埋场所在山谷地形较陡时, 可通过逐渐增大截洪沟断面和设置跌水等措施, 确保截洪沟能有效地截流场外雨水。
场外雨水经截洪沟截流后汇入填埋库区下游自然冲沟。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主要由填埋库区防渗层和地下水导排层组成, 以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渗漏量, 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内, 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主要的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其环境影响无可忽视。
通过对填埋场周边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本报告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与工具,包括田野调查、数据收集、实地监测等。
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垃圾填埋场周边10公里范围内。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季节、风向等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可能变化。
三、填埋场周边环境状况1. 大气环境填埋场气味扩散至周边区域,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在实地监测中,我们发现填埋场排放的气体中含有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超出了相关环境标准。
同时,填埋场的污染也可能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2. 地表水环境垃圾填埋过程中,容易产生垃圾渗滤液,进而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我们对填埋场周边的水体进行了采样测试,发现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出了相关环境质量标准。
填埋场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附近的水源,对水生生物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3. 土壤环境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可能存在污染风险。
我们对填埋场周边地表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出现了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超标情况。
填埋场渗滤液的渗漏以及垃圾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等都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 大气环境受到污染,气味扩散及有害气体浓度超标;2. 地表水受到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超标;3. 土壤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污染,土壤质量下降。
五、管理建议针对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管理建议:1. 加强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与监管,确保渗滤液的有效收集和处理,减少对地表水和土壤的污染。
2. 定期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填埋场气味扩散和有害气体排放。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垃圾的处理和管理一直是城市生活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填埋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但与此填埋场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填埋场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旨在揭示填埋场对土壤、地下水、大气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为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填埋场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对填埋场环境影响的监测和治理提出建议,为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这些填埋场却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填埋场环境影响的评价,探讨填埋场对土壤、地下水、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填埋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探讨如何全面准确地评估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2. 研究填埋场对土壤的影响机制,分析填埋场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可能的恢复措施;3. 探讨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评估填埋场可能对水质造成的影响及预防控制措施;4. 分析填埋场对大气的影响,包括气味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5. 研究填埋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填埋场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及可能的保护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填埋场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可以为制定更科学的填埋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1.3 意义和价值填埋场垃圾填埋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庞大,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城市废弃物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城市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探讨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参考。
一、填埋场的环境影响1. 土壤污染填埋场中的垃圾经过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沥青质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填埋场中的垃圾中还会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2. 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填埋场中排放的污水和渗滤液会渗透到地下和地表水中,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水的流动造成较大的环境风险。
3. 大气污染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分解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全球变暖的程度。
4. 生态环境破坏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都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填埋场所占用的土地会减少绿地的面积,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会被破坏,对当地的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5. 废气排放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分解产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恶臭气体和有害气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对土壤、水体、大气和生态环境的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评估对填埋场周边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评估土壤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并进行土壤污染的程度评价。
2. 水体评估对填埋场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采样监测,评估水质的变化情况和有害物质的含量,分析填埋场对水体的影响。
3. 大气评估对填埋场周边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进行监测,评估填埋场对大气的污染影响。
4. 生态评估对填埋场周边的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分析填埋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5. 社会影响评估评估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包括噪音、恶臭、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所在地,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以期能够更好地认识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一、填埋场对土壤的影响填埋场占地较大,其中土壤是填埋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填埋场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垃圾,其中的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容易渗透进土壤,导致土壤的污染。
这对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需要加强土壤污染的防治和修复。
2. 土壤压实填埋场的填埋操作会导致土壤压实,减少土壤的透气性和渗透性。
这将影响土壤的固碎结构和水分循环,对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3. 土壤渗漏填埋场中的垃圾和化学物质容易通过土壤渗漏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这对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需要加强填埋场的防渗措施和监测。
除了对土壤的影响外,填埋场还会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埋场中的垃圾会分解产生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长期暴露在恶臭气味中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填埋场的气味控制和治理。
2. 大气排放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
填埋场中的焚烧和处理过程也会产生废气和尘埃,对周边的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 生态破坏填埋场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
原本生活在填埋场周边的植物和动物会失去栖息地和生存条件,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
2. 垃圾处理影响填埋场的运营也会对周边的植被和土壤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填埋场中的有害物质会渗透土壤、污染植被,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造成危害。
四、环保措施建议为了减少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环保措施:1. 垃圾分类和减量鼓励居民垃圾分类和减量,减少填埋场中的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含量,为填埋场的环保治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资源化利用及发展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资源化利用及发展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污染,尤其是填埋场的垃圾渗出液、甲烷等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更加严重。
因此,封场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当前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资源化利用和发展规划,为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1. 封场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分析封场后填埋场垃圾渗出液和甲烷等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探讨封场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治措施。
2. 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封场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案例分析与比较,了解目前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 封场后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与方法:综述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包括填埋气的回收、渗出液的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
4. 封场后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规划:根据现有的技术与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规划,包括项目规模、技术路线、投资与收益等。
四、研究意义1. 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
2. 为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3. 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五、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填埋场封场后的资源化利用与发展规划的现状及技术方法。
2. 实地调研法:到本地的填埋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本地填埋场的资源化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市民对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态度和看法。
六、预期成果1. 本文将形成一份完整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资源化利用与发展规划的研究报告。
2. 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
3. 为填埋场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4. 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填埋场的存在和运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同时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二氧化碳、甲烷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填埋场周边的生态系统也可能因为填埋场的存在受到破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填埋场对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制定科学的管理与环保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中的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在本文中重点关注和探讨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填埋场作为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深入探讨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机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与保护对策,以期为填埋场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填埋场环境影响的评估,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促进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1. 土地资源利用:填埋场占据大量土地资源,使得原本可以用于农田或者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被破坏和污染。
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还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周边区域的生态平衡。
2. 土壤污染:填埋场中堆积的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会渗入土壤中,并最终影响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2)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祁门县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
4)项目总投资:1555.5万元,占总投资的10.6%
5)建设地点:拟建项目所在地位于老碓坞场址
2.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与成分分析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专 业: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班 级: 07环境工程(2)班
姓 名: 刘琳琳
学 号: ************
指导教师: 韦 雪 华
2010年 3 月9日
开 题 报 告
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依据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在我国, 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活垃圾开始采用填埋法处理。但填埋过程中也将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染物, 如不妥善处理, 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单中固体废物集中填埋项目的环境管理类别划定为一类, 要求进行详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可能带来不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关注的主要技术问题。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人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在报刊和学术会上,宣传和倡导环境影响评价并参与了环境质量评价,并参与了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方法和研究。
1972年“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 ”协作组成立,开始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研究。随后,管厅流域、南京市、茂名市也开展了环境质量评价。1977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区域环境学”讨论会,推动了大中小城市环境质最现状评价。1979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环境质量评价委员会学术座谈会上,总结了这一阶段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经验,编写了“环境质量参考提纲”为各地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
11.李颖主编,郭爱军副主编.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指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4
12.沈耀良.王宝贞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及其分析 [期刊论文] -给水排水1999(18)方满 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的发生与控制途径 [期刊论文] -灾害学1997(03)
13.赵由才,朱青山. 生活垃圾填埋场技术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应用
1)适用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的污染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要求完成与环境影响评价和相关工程内容的文献综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步骤、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和评价、预测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和评价,结论并完成相关附图。
毕业设计成果包括: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份;②相关附图;③英译汉或汉译英一份。
四.毕业论文(论文)进行方案
1.项目背景: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等有关环保法律、法律的规定,该项目应当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建设单位委托祁门县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我所承接了该项目环评任务后,环评项目组在收集基础资料、现场踏勘、工程分析及预测计算的基础上,编制了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给建设单位报请有关部门审批,以此作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给建设单位报请有关部门审批,以此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决策的依据。
4.张丽莉,等.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研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1:24-2
5.冯亚斌.陈全 关于我国垃圾填埋场目前存在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环境保护2000(10)
6.CJJ 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7.段宁,程胜高.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
14.孙继军.张建波.蔡鹤生 山谷型垃圾卫生填埋场堆埋体稳定性评价 [期刊论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01)
15.建设部综合财务司.城市建设统计年报(2005年)[R],2006
16.屈志云,王敬民,刘涛,颜延山.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式的选择[J].环境卫生工程,2006,
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环保制度,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本设计要求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同时掌握一定的绘图技巧。
2)污水
本工程排放的污水包括管理区的污水(冲洗地面水、厕所水、淋浴水、食堂、化验室、洗车等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填埋库区产生的渗滤液
4.评价区域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地处东径117°4l′~117°44′,北纬29°49′~29°53′,到2001年底,现状建成区面积2.42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5万人,农业人口0.6万人,暂住人口500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69平方米。
8.刘振,薛宝琪.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平原大学学报.2005(6).
9.曾向东.环境影响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Christensen T H.Kjeldsen P.Bjerg P L Biogeochemistry of landfill leachate plumes 1997
1)生活垃圾成分预测
随着祁门县居民区气化率的提高,垃圾成分的变化趋势是无机物含量逐渐下降,废品类将逐渐增加,但是以厨余为主的有机物仍将是主要组成部分。生活垃圾成分预测值见大气污染源分析章节。
2)生活垃圾产量预测及规模确定
祁门县是安徽省林、茶、瓷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林、茶资源在全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材林面积、木材蓄积量占全省第一,茶叶产量居全市第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推进,祁门县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县城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增加很快,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人均垃圾产量增加,所以祁门县垃圾产量逐年上升。
该标准只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1970年世界银行设立环境与健康事务办公室,对其每一个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了审查和评价。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加拿大联合召开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会议。1984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第12届会议建议组织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为各国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基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 约环境与发展宜言》和《21世纪议程》中都写人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里约环境与发展宜言 》原则17宣告: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不利环境影响的活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国家手段,并应由国家主管当局决定。1.李国建.赵爱华.张益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2003
2.许海云 垃圾填埋场常见污染问题及防治方法 [期刊论文] -中国环保产业2002(08)
3.杨志泉.周少奇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分析 [期刊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3工艺流程
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垃圾转运站,再由环卫车队每日定时运至垃圾简易堆放场。
4.工程污染源
1)废气
垃圾填埋场废气污染源主要是填埋气(LFG)以及垃圾填埋场的粉尘和垃圾飞扬物。填埋气体(LFG)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而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CH4和CO2,约占填埋气体的95~99%,另外还有H2S和NH3等有毒的恶臭物质,约占填埋气体的0.2~1.4%。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CH4是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后,在一定体积比例范围内(CH4占5~15%)易发生爆炸事故;CO2气体其密度是空气的1.5倍,因而它总是向底部运动,可导致场区底部CO2含量逐年增高,由于植物对CO2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若根部聚集填埋气体,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从而危害其生长;H2S和NH3气体虽然排量不大,但其为强刺激性气体,大量气体逸出的地方会有恶臭味,且H2S对人体有毒。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物逐渐生物降解并产生一定量的气体,主要成份为CH4、CO2、CO、H2S、
1978年,中发[1978]79号文件组建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中,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意向;1979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在《关于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方针政策再次提出。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垅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