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目标:1.清楚黑人为本区的要紧人种,理解“黑非洲〞的一些要紧地理知识。
2.理解本区以花费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缘故跟后果。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见解本区人口跟粮食、干旱跟荒芜化征询题的严格性,讨论怎么样处置这些征询题的路途。
教学重点: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缘故跟后果,人口、粮食与状况征询题的缘故跟处置路途。
教学难点: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缘故跟后果,人口、粮食与状况征询题的缘故跟处置路途。
教学方法:启发式、投影仪辅助教学等。
教学配备:非洲景不雅观图片;非洲地形与落水图;非洲农作物分布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非洲小冤家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不雅观看与我们比较他的外表有什么差别,你清楚黑人小冤家的故乡在那儿吗?〔非洲〕。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片奇异、充满生机,又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跟各不风俗习惯的地盘,开始我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行。
二、新授:〔一〕黑种人的故乡1.地理地位:请同学们比照图8.24,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地位特征。
〔从半球地位、纬度地位、海陆地位三个方面来描画。
〕2.地形:比照图8.26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寻出要紧的地形区,并能说出本区的地形跟地势特征〕高原大年夜陆,东部、南部高,北部、西部、中部低3.要紧地理事物:要老师在图8.26投影片上寻出并记取:世界最大年夜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裂谷——东非大年夜裂谷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4.黑非洲:[征询题]提起非洲,同学们都熟悉非洲人是什么人种?老师回答,教师总结:黑种人。
本区6亿多人,90%是黑人,因而本区又有黑非洲之称。
同学们在书上划“黑非洲〞的不雅观点。
这人种的差别也是本区与北非的严格差别之一,因而本区跟北非属于差别地理分区。
[征询题]北非是什么人种?老师回答,教师总结:白种人。
由于他们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白人,跟前面已深造的中东地区人种是一样的,同时他们也有异常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因而称他们是阿拉伯世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非洲的大致情况,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该地区的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关爱非洲、关注全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动物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展示的图片和视频,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教法设想
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备注
创
设
情
境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主
学
习பைடு நூலகம்
合
作
共
建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板
书
设
计
一 黑种人的故乡
二 气候与经济
三 人口,粮食,与环境
教
学
札
记
2.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首先,我们每个组将你收集到的有关黑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回看一下,找出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上交流。教师把自己收集到的黑人小朋友照片奖给回答问题好的小组,最后我们看哪个学习小组结识的黑人小朋友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五、人口、粮食与环境
1.教师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1了解本区以低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后果并分析解决途径。
2.熟悉本区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峻性,明白得产生的缘故和解决的途径。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极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熟悉。
3. 教学用具4. 标签撒哈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欧洲居民收入高、社会福利高,是人们向往的乐土,那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域呢?贫困、掉队、饥饿。
咱们今天继续学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掉队、面临饥饿”问题的缘故。
二、新课讲解:(一)、快速进展的经济一、矿产资源丰硕:出示PPT,学生说撒哈拉以南非洲要紧有什么资源,要紧散布在什么地域?从书中找描述矿产资源的特点的语句。
(种类多,储量大)指出: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名。
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刚果(金):金刚石(强调金刚石确实是钻石)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也很可观。
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地。
二、生物资源丰硕:出示PPT,指出非洲生物资源丰常丰硕。
列举《南非》纪录片中,所说的,南非植物种类比整个美国还多,动物种类,比亚洲和欧洲加起来的还要多。
3、单一商品经济:丰硕的自然资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进展,提供的动力。
可是,该区的经济是先进仍是掉队呢?咱们先看看他们的外贸,看看他们能出口什么,需要入口什么?出示ppt,总结:要紧依托一种或几种低级产品出口。
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丛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条件,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低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对此,有一个称号,名为“单一商品经济”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原先非洲绝大部份地域,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殖民者为了知足自已需要,依照自然条件,“指定”,那个国家生产可可、那个国家生产咖啡。
就慢慢进展成为单一商品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有什么问题呢?(1)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取得片面进展;(而不是健康全面的进展)(2)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十分掉队;(3)加工工业加倍薄弱。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一)本节学习目标1、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非洲大陆轮廓和自然环境的特征,掌握非洲地形、气候。
2、通过对地图、统计图、景观图和相关数据的对比与分析获取知识。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以及贫困的原因.(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和世界之最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特点;(三)课前预习自学引导: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课本P60页图8.25中的人们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之所以我们和他们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
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活动(一)阅读课本P60页,完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A大洲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洲的以南,90%以上属于人种,因此有“”之称;以北我们称之为非,是以人种为主的阿拉伯世界。
B、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洋,西临洋。
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
C.纬度位置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之间。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带。
活动(二)阅读课文P61页图8.26,完成:地形: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区主要有沙漠、盆地、高原和高原,所以地形以为主,因此被称为大陆。
其中在非洲大陆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
B.山脉:本区具有非洲的最高峰,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故名雪峰。
C.河流:世界第一长河,最终注入和非洲第二长河,最终注入。
气候类型,本区气候主要有三种热带气候类型气候、气候、气候,还有地中海式气候和高山气候。
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活动(三)阅读课文P63-64页,完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 , 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农业上这里还是 , , 和的原产地.可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和 ,许多国家发展缓慢.形成了出口 .进口的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活动(四)阅读课文P65-66页,完成: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是本区面临的三大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文化特点的把握:学生可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语言、宗教、传统节日、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难以掌握,需要通过文化案例、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屏幕。
-非洲经济发展报告,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挑战和机遇。
-非洲教育现状调研,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参观非洲主题的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非洲的文化与艺术。
-邀请非洲问题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听取专业人士的分析与见解。
-引导学生进行非洲国家的研究项目,深入探索某个非洲国家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
-气候类型的识别:学生可能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及分布混淆,需要通过气候图、实例分析等方式加深理解。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学生可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和利用方式不清晰,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讲解。
-人口与经济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及主要产业难以理解,需要通过数据统计、图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讲解。
-在线地图服务,如Google地图、地图等,用于查看城市和交通网络。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地理问题。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
-地图绘制,让学生动手标注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地理概念。
-互动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新人教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重“过程”,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
着眼于区域,以全球问题为对象,进行宏观层面的探究,解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整堂课力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内容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4、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三、教学目标:1、知道黑人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了解本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2、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弊端和解决措施;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分析本区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的关系,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四、教学内容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材内容以三个主题(黑种人的故乡、单一商品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但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
所以,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主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中。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征的整体把握。
五、教学活动过程:分钟播放视频:郝歌的非洲歌舞创设情境,营造法,描述本区位置题、小组活现、出谋划解决环境洲国家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各抒己见六、课外作业1、幻灯片制作:收集、查找更多有关黑非洲的图片,给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一场非洲风情展览会。
2、给非洲领导人的一封信:各组同学帮助本国领导人分析经济利弊,寻求经济腾飞的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A、粮食供应不足B、人口增长过快C、经济落后D、气候干旱
二、综合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析下列因素之间的关系。A、粮食短缺B、环境恶化C、土地荒漠化D、滥伐森林、滥垦草原E、人口剧增
展:5分钟1、学生组内展示自己的练习;2、组内质疑问难;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所得和练习答案。
评:5分钟
1、教师对进行小组评价、鼓励。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知识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上节作业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1、利用图表分析、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2、认识该地区存在严重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重点:1、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2、认识该地区存在严重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3分钟
学生纠错
(红色)
学一、单一商品经济
自学课本69页和70页,配合课本图8.30、8.31和8.32,完成下列问题:
练:12分钟一、选择题1、非洲最高的山是A、乞力马扎罗山B、德拉肯斯山
C、阿尔卑斯山D、阿特拉斯山
2、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B、大力进口外国工业产品
C、扩大初级产品生产D、提高初级产品出口价格
3、在非洲殖民统治期间,很多国家形成的经济模式是( )
A、“进口-加工-出口”经济B、“单一商品经济”
6、下列符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的是()
A、农产品、矿产畜产或木材B、电子电器、机械等工业制成品
C、水稻和大豆等农产品D、食品和服装、家电等产品
7、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经济的根本出路是()
A、申请国际援助B、提高可可价格
C、扩大耕地面积D、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8、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因素是()
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D、转口贸易经济
4、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些地区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温带经济作物为主B、以粮食生产为主
C、生产水稻和棉花D、盛产可可和咖啡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风过大、吹走地表土B、大量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C、农业为主的经济D、大量开发矿产,破坏土地
1、什么是“单一商品经济”?。
2、本区的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出口的、、、等产品都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但进口的是价格。
4、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
5、练习课本70页活动题1,辨别所列物品中哪些是原材料?。
哪些是工业才制成品?。
6、根据课本70页活动题2,分析象加纳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7、讨论找出解决本区经济发展不利局面的办法?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一)自学课本71页讨论完成如下问题:
1、找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A、人口增长
B、农牧业生产技术,粮食供应。
C、常受(自然灾害)的威胁。D、自然环境。
2、总结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完成课本72页活动题3,找出本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