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拙政园全面介绍 ppt课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1/2/5
4
简 介
2021/2/5
5
• 典雅、淡秀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 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这是一座 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 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 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 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山水明
缀云峰
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 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 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 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 立,旁无支撑,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 不乏古意。
2021/2/5
13
中 区 概 况
2021/2/5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 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 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 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 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 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 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 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 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 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 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 巧。
芙蓉榭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 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 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 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 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 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2021/2/5
12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 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 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 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 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 “天泉”。
2021/2/5
4
简 介
2021/2/5
5
• 典雅、淡秀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 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这是一座 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 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 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 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山水明
缀云峰
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 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 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 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 立,旁无支撑,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 不乏古意。
2021/2/5
13
中 区 概 况
2021/2/5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 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 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 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 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 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 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 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 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 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 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 巧。
芙蓉榭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 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 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 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 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 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2021/2/5
12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 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 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 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 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 “天泉”。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课件

颐和园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护了 园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后人 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03 拙政园
CHAPTER
历史沿革与基本布局
历史沿革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扩建。
基本布局
拙政园布局典雅,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各种亭台轩 榭多临水而筑。
通过修缮、维护、管理等措施,保持 了园林的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确保 了其长期保存和永续利用。
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谢谢
THANKS
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借鉴江南园林艺术
避暑山庄在园林艺术上借鉴了江 南园林的精华,如运用叠石理水、
植物配置等手法,营造出富有诗 意的山水画卷。
融合北方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的建筑则融合了北方的建 筑风格,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 雕刻,显得庄重而华丽。
创新园林布局
避暑山庄在园林布局上也有所创新, 将宫殿区与苑景区有机结合,形成 了“前宫后苑”的独特布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体 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 精湛技艺。
旅游文化资源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 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文化内涵
留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蕴含着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其建筑布局、 景观设置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
03 拙政园
CHAPTER
历史沿革与基本布局
历史沿革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扩建。
基本布局
拙政园布局典雅,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各种亭台轩 榭多临水而筑。
通过修缮、维护、管理等措施,保持 了园林的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确保 了其长期保存和永续利用。
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谢谢
THANKS
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借鉴江南园林艺术
避暑山庄在园林艺术上借鉴了江 南园林的精华,如运用叠石理水、
植物配置等手法,营造出富有诗 意的山水画卷。
融合北方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的建筑则融合了北方的建 筑风格,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 雕刻,显得庄重而华丽。
创新园林布局
避暑山庄在园林布局上也有所创新, 将宫殿区与苑景区有机结合,形成 了“前宫后苑”的独特布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体 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 精湛技艺。
旅游文化资源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 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文化内涵
留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蕴含着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其建筑布局、 景观设置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
苏州园林 课件(共32张PPT)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 《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 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
作者简介
课文背景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 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 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 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 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 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 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1917年富商贝润生以9900银元买下荒园,又购得园东房宅,增其 旧址,周筑高墙,改大门在园东。园周环以长廊,廊墙上置听雨楼藏 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瀑布 等景点。贝氏还在园东建祠堂与义庄,园北建族校。贝润生花了9年时 间重修狮子林。
课后作业
从下列两题中选座一题: 1.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喜
课文解析
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课文解析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 也着眼在画意。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 好画。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苏州园林
识 字
贰识 词
八年级语文课件
生字学习
轩榭(xuān xiè) 池沼( zhǎo) 丘壑( hè ) 模样( mú ) 相间( jiàn) 嶙峋( lín xún ) 庸俗( yōnɡ) 镂空( lòu) 蔷薇( qiánɡ) 重峦叠嶂(zhànɡ) 廊(lánɡ) 斟酌( zhēn zhuó)
叶圣陶
作者简介
课文背景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 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 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 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 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 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 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1917年富商贝润生以9900银元买下荒园,又购得园东房宅,增其 旧址,周筑高墙,改大门在园东。园周环以长廊,廊墙上置听雨楼藏 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瀑布 等景点。贝氏还在园东建祠堂与义庄,园北建族校。贝润生花了9年时 间重修狮子林。
课后作业
从下列两题中选座一题: 1.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喜
课文解析
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课文解析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 也着眼在画意。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 好画。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苏州园林
识 字
贰识 词
八年级语文课件
生字学习
轩榭(xuān xiè) 池沼( zhǎo) 丘壑( hè ) 模样( mú ) 相间( jiàn) 嶙峋( lín xún ) 庸俗( yōnɡ) 镂空( lòu) 蔷薇( qiánɡ) 重峦叠嶂(zhànɡ) 廊(lánɡ) 斟酌( zhēn zhuó)
《拙政园留园》课件

2
水、石、植物相互映衬
拙政园的设计融合了江南水乡和汉唐园林的特色,凸显石、水、植物三者之间的 关系。
3
环境、气氛统一设计
拙政园设计的重点是创造一种园林环境,包括声、色、味、触等气氛营造。
园林的建筑特色
无锡坊
无锡坊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仿江 南设建的商业街,集文化、娱乐、饮食、购物 于一体。
园林历史与背景
明朝建造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时期,由著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苏震 西所建。
荣庆主持修建
清代荣庆园主持修建并重建拙政 园,其概念设计和园林布局得到 升华和丰富。
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拙政园被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园林的设计与布局
1
三分天下设计法
拙政园根据“三分天下”的设计法来布局。天、地、人三者的平衡是拙政园的核心 理念。
3
古建艺术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的古建艺术的杰出代表,拙政园对于后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拙政园留园的世界遗产地位
登上“世界遗产”榜单
在2000年世界遗产大会上,拙政 园随着其他苏州园林一同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拙政园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成为一项被全世界公认的宝 贵遗产和文化精华。
园林设施与修缮
1
白虎池
白虎池是拙政园中的重要景点之一,池水绵延且风光大美,经年不衰。
2
园林修缮与补充
1996年开始实施的大规模修复,拯救了这座园林的生命,也是当前专业知识和工艺的又一次 突破。
3
立言斋
立言斋是拙政园中独具一格的文化场所,由苏州园林博物馆管理,内设有丰富多彩的图书、 文物和展览。
《观莲拙政园》课件

雕塑艺术
莲花在雕塑艺术中也经常出现,以 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吸引着人们的 目光。
建筑艺术
在建筑艺术中,莲花造型的装饰和 雕刻常被用于寺庙、园林等建筑, 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
03
拙政园的莲花观赏
拙政园莲花的特点
品种繁多
拙政园内的莲花品种繁多,包括 单瓣、复瓣、重瓣等多种类型, 颜色也十分丰富,有白、粉、红
效证件免费入园。
拙政园的开放时间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
7:30-17:30(17:00停止售票入园)
淡季(12月1日-2月28日)
7:30-17:00(16:30停止售票入园)
拙政园的交通方式
公交
游客可乘坐公交55、262、309、518、529、551、811 路等线路到达苏州火车站,再换乘公交游1、游2、游5、 游6、游7等线路前往拙政园。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 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视 为吉祥、美好的象征。
文学艺术
莲花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 经常出现,是许多诗人、 画家的创作灵感来源。
民俗信仰
在民间信仰中,莲花被赋 予了驱邪避凶、祈福纳祥 的意义。
莲花的艺术表现
绘画艺术
莲花在绘画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许多画家通过画莲花来表达
自己的审美和情感。
日常开放时间
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6点,游客都可以在园内观赏 莲花。
雨季影响
在雨季,莲花的花期可能会提前,因为雨水有助 于促进莲花生长和开花。
拙政园莲花观赏的注意事项
保持安静
在观赏莲花时,游客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惊扰到莲 池中的鱼儿和其他水生生物。
爱护植物
请勿攀折莲花或破坏莲池中的其他植物,让它们自由生长,保持生 态平衡。
拙政园介绍ppt课件

别有洞天平面图 别有洞天剖面图
别有洞天横剖面
玉兰堂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 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 玉兰堂曾 名“笔花堂”,与文徵明故居中的“笔花堂” 同名。 “梦笔生花”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 灵感的一种追寻。
香洲
为“舫”式结构,有两层
楼舱,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
与情操。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 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 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 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 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 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
海棠春坞平面图
连廊与墙 体形成小院, 延廊看过去直 到小院底部, 是空间产生一 种延伸感。
梧竹幽居
框景1
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 园洞门,透过门洞可以看 到拙政园中部园景,空间 层次极富变化。
框景2
框景3
在别有洞天远望梧竹幽居
对景3 东西次轴线
绿漪亭
绿漪亭平面图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 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亭子突 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 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 生,情趣盎然。
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 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 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 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 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 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观莲拙政园》ppt课件

枇杷(pípá )
刮目相看( guā ) 淅淅沥沥( xīlì ) 窥见小憩( kuīqì )
重难点探究
1.作者观莲的顺序是什么样的?都 有哪些景致?
作者是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入园中 的。进园后,用一句话概括出东部总体布局: 有山有松,有亭有榭,有溪有桥,还有广厅。 从曲廊向西行进园子的中部,这里是我们观莲 的好地方。中部有远香堂,接着介绍的景致是 倚玉轩、香洲、荷风四面亭。接着进入西部的 别有洞天。这里的景点有十八曼佗罗花馆、三 十六鸳鸯馆和留听阁。
看花不易窥全面
三千莲媛总低头
叶有清风花有露, 叶笼花罩鸳鸯侣。 ------(宋)欧阳修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
重难点探究
3.文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所引用的诗句有什 么作用?
文中多处引用诗句来描写景物,如第六自然段描 写并蒂莲时引用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 长歌中的诗句“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 第八自然段描写鸳鸯馆的景色时引用了欧阳修咏莲词中 的句子“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第九自 然段描写留听阁的景致时引用了刘禹锡的诗句“留得残 荷听雨声”。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巧妙地将眼前的景色 与名人诗句的意境结合起来,使读者不仅得到感官上的 享受,而且在心灵上与古人产生共鸣,获得心灵的愉悦 。引用这些诗句,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又使作品富有 文学气息,让游人在赏莲时多了几分浪漫。
整体感知
观莲花之家
观 莲 拙 政 园
3、‚拙政‛的由来、历史 曲径 曲廊 远香堂 倚玉轩 观莲 (4-8)观莲 别有洞天 十八曼陀罗花馆 三十六鸳鸯 留听阁
咏莲佳句
荷花,又名莲花。古诗文中又叫芙蕖、水芝、水华、玉环、芙蓉、泽 芝。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屈原《离骚》就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古人喜爱荷花,常把它 当作美的化身,宋代周敦颐感慨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将它誉为“花之君子”。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 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 倾诉相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苏州园林优质获奖课件

芙蓉榭
天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泉
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 槛,能够坐歇欣赏。四面草坪围绕,花
亭
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
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
它旳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
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据《乾
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
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又过了百来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旳文征明,以翰墨自娱, 优游林下,画风清远恬淡。他与园主王献臣交往 甚密,园建成后,王氏经常邀其宴饮、赏游,他 对园中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成了他创作旳蓝本。 他曾多次为拙政园作画,其中比较有影响、流传 至今旳《文待诏拙政园图》集诗、书、画于一体, 各全其美,相互映发,堪称巨构杰作。 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旳紫藤,历经400余年,仍身 姿矫健,绿荫满庭,被李根源先生称为“苏州三 绝”之一。文征明所作旳《王氏拙政园记》石刻, 现位于倒影楼下拜文揖沈之斋,他旳字疏朗清秀, 风骨自在,《千字文》置西部水廊内,系文征明 八十岁时所作旳蝇头小楷,笔势空灵飞动,书法 高超,其艺术风格与拙政园旳典雅特色似乎有着 某些相同之处,名人名园,交相辉映。
园林与名人
名园金戈铁马声
太平天国旳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 着千丝万缕旳联络,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 旳缘份。 清咸丰十年,李秀成率军攻占苏 州后,建立苏福省。据<<苏台糜鹿记>> 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 而并之,建为王府”。据说,李秀成在忠王 府时,喜欢在后花园见山楼办公,此楼依山而 筑,临水而建,楼上楼下互不相通,比较安全, 公务之余,放眼窗外,可远眺西部群山,近观 则园中景色尽收眼底。100数年过去了,如 今英雄已去,楼榭依然,见山楼载荷着一 段令人难忘旳历史风云。
天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泉
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 槛,能够坐歇欣赏。四面草坪围绕,花
亭
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
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
它旳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
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据《乾
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
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又过了百来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旳文征明,以翰墨自娱, 优游林下,画风清远恬淡。他与园主王献臣交往 甚密,园建成后,王氏经常邀其宴饮、赏游,他 对园中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成了他创作旳蓝本。 他曾多次为拙政园作画,其中比较有影响、流传 至今旳《文待诏拙政园图》集诗、书、画于一体, 各全其美,相互映发,堪称巨构杰作。 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旳紫藤,历经400余年,仍身 姿矫健,绿荫满庭,被李根源先生称为“苏州三 绝”之一。文征明所作旳《王氏拙政园记》石刻, 现位于倒影楼下拜文揖沈之斋,他旳字疏朗清秀, 风骨自在,《千字文》置西部水廊内,系文征明 八十岁时所作旳蝇头小楷,笔势空灵飞动,书法 高超,其艺术风格与拙政园旳典雅特色似乎有着 某些相同之处,名人名园,交相辉映。
园林与名人
名园金戈铁马声
太平天国旳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 着千丝万缕旳联络,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 旳缘份。 清咸丰十年,李秀成率军攻占苏 州后,建立苏福省。据<<苏台糜鹿记>> 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 而并之,建为王府”。据说,李秀成在忠王 府时,喜欢在后花园见山楼办公,此楼依山而 筑,临水而建,楼上楼下互不相通,比较安全, 公务之余,放眼窗外,可远眺西部群山,近观 则园中景色尽收眼底。100数年过去了,如 今英雄已去,楼榭依然,见山楼载荷着一 段令人难忘旳历史风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4、咸、同、光时期: 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李秀成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 忠王府。同治年间的李鸿章设行辕于此地、后巡抚张之万同冶十一年 (1872)倡议设立奉直会馆。拙政园西部于光绪三年(1877),由吴县 富贾张履谦买入,改名为「补园」。邀请吴中画家顾若波、陆廉夫、书法 家俞粟庐等设计布局,历时近十年建成,具有典型晚清园林风格花园改名 补园意为补充拙政园的不足,奠定了拙政园西部之基础。
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之母
班级:城规11302班 组员:李敏锐、宋多多、
胡晓、李萍、黄慧
1
2
拙政园
3
• 拙政园简介 • 拙政园平面分析
• 拙政园历史沿革 • 拙政园中、东、西园分析
概况 景区分析
• 拙政园造园艺术
4
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朝正德年间,位于 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是中国一座 著名的园林。拙政园是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拓建 而成,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 三,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 名“拙政园”。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 齐名。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被誉为 “中国园林之母”,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其中开 放面积约73亩。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 清建筑园林遗产。
海棠春坞
海棠春坞平面图
连廊与墙 体形成小院, 延廊看过去直 到小院底部, 是空间产生一 种延伸感。
13
梧竹幽居
框景 对景 东西次轴线
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园洞 门,透过门洞可以看到拙政园 中部园景,空间层次极富变化。
14
绿漪亭
绿漪亭平面图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 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亭子突 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 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 生,情趣盎然。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 透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 景”一池三山景区
部
园
区
平 面 图
小飞虹景区
远 香 堂 景 区
枇 杷 园 景 区
10
枇杷园
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 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 建筑为玲珑馆。
枇杷园景观
对景2
枇杷园剖面图
空间划分的元素主 要有围墙、廊架、建筑 小品、山石、水体、植 物等,运用不同的分割 的手段把空间特性展现 得淋漓尽致。此处用云 墙来划分空间,曲线的 运用给空间增添了一些 情趣。
5
拙政园分析图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西区
(原“补园”)
N
中区
(原“拙政园”)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 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 “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 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
东区
(原“归园田居”)
6
拙政园总平面图
7
历史沿革 1、明代: 1509年(明正德四年),由王献臣所建,取名「拙政」因晋朝潘岳《闲 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亭香云蔚亭
荷风四面亭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 山”。此联是仿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 的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 半城湖”,该联由清朝著名的文人刘凤诰 所撰。拙政园中的这幅对联巧妙地点出了 在这里可观赏到的四季之景,说出了春夏 秋冬四季。
待霜亭
取唐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 桔》诗歌中的“书后欲题三百颗, 洞庭须待满林霜”诗意。洞庭山 产橘,待霜降始红。此地原植柑 桔数本,王右军《黄柑帖》亦云 “霜未降,未可多得”。以“待 霜”名亭,含蓄而发人暇思。本 意点出橘红时的佳境,霜降橘始 红,所以必须“待”之。
5、近代的破坏: 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 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 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 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荒秽不堪。
9
中部概况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 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 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 明代的格局。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 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 面有分有聚,是全园的纽带和灵 魂。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 于变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 布局上,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 法。层次为景区,主要依据水体、 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 间,拙政园共分为5个景区。
15
一池三山
B A
景观较平淡、 优雅、宁静。
利用山石把水面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利用假山石分割 的空间相互连绵、延 伸、渗透,找不出一 条明确的分界线。
景观较集中, 而富变化。
16
一池三山景区
译意:白梅飘香树木葱茂。雪 香云蔚亭草书匾额“山花野鸟之间” 富有山林野趣的山花和野鸟,充满 了春的活力,雪香云蔚亭南柱楹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显 静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创造出一个 幽静、深邃、富有情趣的自然景色, 描绘世界的静止和安谧,颇富佛教 禅意。
透过枇杷园的门洞看雪香云蔚婷
11
绣绮亭
荷花池
远 香 堂
绣绮亭三面开敞,北可俯看大荷花池之沧浪,西可远眺 远香堂之红裳,南可近望枇杷园之晚翠。亭柱有 “生平直且 勤,处世和而厚” 之劝世联文,亭墙窗额复有 “晓丹晚翠” 之匾,两侧还有“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桃”这样的应景之 对。
绣绮亭平面图 枇杷园12
2、清初: 1631年(崇祯四年),王心一接手此园东部,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 居」,取意陶渊明诗。清顺治十年,陈之遴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 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 再卖给王永宁。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败亡拙政园再次充公康熙十 八年,为苏松常道署。
3、乾嘉时期: 1738年(乾隆三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 部分,中部精华为蒋棨“复园”;沈德潜特为之作《复园记》曰:“不出 城市而共获山林之性” 。西部为叶士宽“书园”。嘉庆十四年(1809) 复园为查世倓所得嘉庆二十五年(1820)归吴琏称吴园。此为拙政园历 史上最盛期,和清代风格形成期。如今园林风格大体成型于此。
4、咸、同、光时期: 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李秀成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 忠王府。同治年间的李鸿章设行辕于此地、后巡抚张之万同冶十一年 (1872)倡议设立奉直会馆。拙政园西部于光绪三年(1877),由吴县 富贾张履谦买入,改名为「补园」。邀请吴中画家顾若波、陆廉夫、书法 家俞粟庐等设计布局,历时近十年建成,具有典型晚清园林风格花园改名 补园意为补充拙政园的不足,奠定了拙政园西部之基础。
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之母
班级:城规11302班 组员:李敏锐、宋多多、
胡晓、李萍、黄慧
1
2
拙政园
3
• 拙政园简介 • 拙政园平面分析
• 拙政园历史沿革 • 拙政园中、东、西园分析
概况 景区分析
• 拙政园造园艺术
4
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朝正德年间,位于 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是中国一座 著名的园林。拙政园是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拓建 而成,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 三,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 名“拙政园”。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 齐名。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被誉为 “中国园林之母”,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其中开 放面积约73亩。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 清建筑园林遗产。
海棠春坞
海棠春坞平面图
连廊与墙 体形成小院, 延廊看过去直 到小院底部, 是空间产生一 种延伸感。
13
梧竹幽居
框景 对景 东西次轴线
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园洞 门,透过门洞可以看到拙政园 中部园景,空间层次极富变化。
14
绿漪亭
绿漪亭平面图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 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亭子突 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 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 生,情趣盎然。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 透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 景”一池三山景区
部
园
区
平 面 图
小飞虹景区
远 香 堂 景 区
枇 杷 园 景 区
10
枇杷园
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 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 建筑为玲珑馆。
枇杷园景观
对景2
枇杷园剖面图
空间划分的元素主 要有围墙、廊架、建筑 小品、山石、水体、植 物等,运用不同的分割 的手段把空间特性展现 得淋漓尽致。此处用云 墙来划分空间,曲线的 运用给空间增添了一些 情趣。
5
拙政园分析图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西区
(原“补园”)
N
中区
(原“拙政园”)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 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 “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 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
东区
(原“归园田居”)
6
拙政园总平面图
7
历史沿革 1、明代: 1509年(明正德四年),由王献臣所建,取名「拙政」因晋朝潘岳《闲 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亭香云蔚亭
荷风四面亭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 山”。此联是仿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 的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 半城湖”,该联由清朝著名的文人刘凤诰 所撰。拙政园中的这幅对联巧妙地点出了 在这里可观赏到的四季之景,说出了春夏 秋冬四季。
待霜亭
取唐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 桔》诗歌中的“书后欲题三百颗, 洞庭须待满林霜”诗意。洞庭山 产橘,待霜降始红。此地原植柑 桔数本,王右军《黄柑帖》亦云 “霜未降,未可多得”。以“待 霜”名亭,含蓄而发人暇思。本 意点出橘红时的佳境,霜降橘始 红,所以必须“待”之。
5、近代的破坏: 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 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 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 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荒秽不堪。
9
中部概况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 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 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 明代的格局。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 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 面有分有聚,是全园的纽带和灵 魂。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 于变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 布局上,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 法。层次为景区,主要依据水体、 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 间,拙政园共分为5个景区。
15
一池三山
B A
景观较平淡、 优雅、宁静。
利用山石把水面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利用假山石分割 的空间相互连绵、延 伸、渗透,找不出一 条明确的分界线。
景观较集中, 而富变化。
16
一池三山景区
译意:白梅飘香树木葱茂。雪 香云蔚亭草书匾额“山花野鸟之间” 富有山林野趣的山花和野鸟,充满 了春的活力,雪香云蔚亭南柱楹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显 静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创造出一个 幽静、深邃、富有情趣的自然景色, 描绘世界的静止和安谧,颇富佛教 禅意。
透过枇杷园的门洞看雪香云蔚婷
11
绣绮亭
荷花池
远 香 堂
绣绮亭三面开敞,北可俯看大荷花池之沧浪,西可远眺 远香堂之红裳,南可近望枇杷园之晚翠。亭柱有 “生平直且 勤,处世和而厚” 之劝世联文,亭墙窗额复有 “晓丹晚翠” 之匾,两侧还有“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桃”这样的应景之 对。
绣绮亭平面图 枇杷园12
2、清初: 1631年(崇祯四年),王心一接手此园东部,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 居」,取意陶渊明诗。清顺治十年,陈之遴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 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 再卖给王永宁。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败亡拙政园再次充公康熙十 八年,为苏松常道署。
3、乾嘉时期: 1738年(乾隆三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 部分,中部精华为蒋棨“复园”;沈德潜特为之作《复园记》曰:“不出 城市而共获山林之性” 。西部为叶士宽“书园”。嘉庆十四年(1809) 复园为查世倓所得嘉庆二十五年(1820)归吴琏称吴园。此为拙政园历 史上最盛期,和清代风格形成期。如今园林风格大体成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