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艺术特色之拙政园讲解
拙政园景点讲解

拙政园景点讲解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市一座著名的古典园林,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它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拙政园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由西园和东园两部分组成,其中西园是主体,东园则是附属的一部分。
拙政园最早建于明代中叶,当时由苏州知府王熙凤出资修建。
后来,园林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以其水池、亭台、假山和花木等景观而著称。
园内的水池被称为“琉璃水”,清澈见底,水中倒影着周围的亭台楼阁,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亭台则是园内的主要建筑,它们分布在整个园区,提供了观赏园林和休憩的场所。
假山是拙政园的特色之一,它们被精心雕琢成各种形状,如山峰、溪流和洞穴等,给人一种自然山水的感觉。
此外,园内还有各种花木,如杜鹃花、梅花和莲花等,每到花开时节,园内的花海令人陶醉。
除了自然景观外,拙政园还有一些人工景点值得一提。
其中最著名的是“糊涂墙”,这是一道长约100米的红砖墙,墙上参差不齐地嵌着各种形状的窗户,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墙壁没有结构一样。
这是拙政园设计师独特的创作,也是园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拙政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一座文化遗产。
园内有一些历史建筑,如拙政园书斋、拙政园正堂和拙政园展厅等,这些建筑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
此外,拙政园还设有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拙政园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工景点和文化遗产于一体的古典园林。
它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无论是赏花、游览还是感受古代文化,拙政园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建于苏州市虎丘区,其园林建筑与景观极具特色,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园林文化、景观设计、园林结构、文化意义等方面对拙政园进行分析。
一、园林文化苏州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园林文化氛围,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苏州园林利用自然山水,取得天人和谐之美,有“人工为自然,天地合一”的园林理念,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创新了园林文化,既积极吸收华夏文化,又吸收异域文化,形成了“灵心所见”的园林特色。
二、景观设计拙政园的场景设计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其时空布局设计合理,空间利用充分有效。
整个园林包括了池塘、山水、假山、建筑、花岗石等元素的结构,以及清静、雅致的格调,构建起一派风雅之气。
拙政园园内的景观很有特色,花岗石路上雕刻着名人手迹,墙上也刻有许多文化名人墨迹,这样将追溯文化和历史的气氛完美地融入其中。
古典式建构、精美细致的雕花门、弧形山墙等,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还采用了互见互联的手法,形成连续流通的空间,在自然中自然寻址,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三、园林结构拙政园的景观布局以水为中心,园林结构构建了自然美与文化美的结合。
整个园林以池塘为骨架,把人工山水、花草、石块等构成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园内石牌坊、假山、亭阁、廊榭、楼阁等建筑也各具特色。
所有的建筑物都以重重叠叠的园区进行着自然的分隔,中间留出溪流或池塘等自然景观,形成自然的隔断与联系,方便游人欣赏风景。
拙政园的色彩构成也非常注重设计,园内花坛花事更是极具灵光,令游人呼之欲出。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意趣。
四、文化意义拙政园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的观赏价值,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思想。
拙政园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民族气质,同时也传递了社会重视诗词书画和文化艺术的价值观。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下面整理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苏州拙政园介绍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
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
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全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其主体和精华所在。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
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
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
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
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
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
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
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
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
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
苏州园林拙政园介绍

苏州园林拙政园介绍苏州园林拙政园,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融合了渊博文化和美学观念的园林。
首先,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它是一位名叫王雪涯的大臣的私人花园。
后来,这个花园被传承到了王氏家族的手中,一直到乾隆年间,该园改称为“拙政园”。
其次,拙政园的格局呈现了中皇南北园艺术的特点。
园内建筑、水池、假山、花木等元素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魅力。
整个园林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东园是整个园林的主体,种植着许多珍奇的花卉,在春季和秋季时分别以海棠和菊花园最为著名;中园则是拙政园的交通重心,更新颖的景观装饰规划为其增色不少;西园是一片较为宁静的区域,有许多精美的亭台楼阁。
其次,拙政园有着多种特色的景观建筑。
东园的石马、湖心亭、石渠牌坊、静心堂,以及中园的回廊、屋舍都体现了苏州园林精湛的建筑艺术。
在各种建筑中,石渠牌坊最为著名,是中国园林中唯一的石质牌坊,也是拙政园的代表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景点,拙政园还有一些其他的景观值得一提。
如宝带桥,是一座气势磅礴的石桥,使游客可以欣赏到园内全貌;而赏莲池,是118个荷花池中的一座,最好的观赏时间是在季节交替时。
最后,参观拙政园,在园内游览时可以享受到许多别具一格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戏曲表演、园林艺术讲座、举办园林歌会等。
总体来说,拙政园的建筑、景观、文化传承在三个方面在园内得以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苏州园林拙政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拙政园园内的建筑、景观以及文化传承都体现了园林文化的内涵。
在园内游览时,可以领略江南园林之美,品味传统文化之韵。
拙政园介绍ppt课件

别有洞天平面图 别有洞天剖面图
别有洞天横剖面
玉兰堂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 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 玉兰堂曾 名“笔花堂”,与文徵明故居中的“笔花堂” 同名。 “梦笔生花”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 灵感的一种追寻。
香洲
为“舫”式结构,有两层
楼舱,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
与情操。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 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 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 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 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 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
海棠春坞平面图
连廊与墙 体形成小院, 延廊看过去直 到小院底部, 是空间产生一 种延伸感。
梧竹幽居
框景1
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 园洞门,透过门洞可以看 到拙政园中部园景,空间 层次极富变化。
框景2
框景3
在别有洞天远望梧竹幽居
对景3 东西次轴线
绿漪亭
绿漪亭平面图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 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亭子突 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 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 生,情趣盎然。
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 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 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 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 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 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
拙政园:苏州园林代表

拙政园:苏州园林代表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
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园林布局,使其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爱与欢迎。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原名为静修园,后改为拙政园,意为“官员虽拙,行政井然有序”。
这个名字体现了园林主人胡雪岩的美学思想,他追求的是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来修身养性。
拙政园的布局非常精细和复杂,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代表。
园内以建筑和水景为主,形成山、水、林、石的完美融合。
园内的建筑主要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包括了别致的亭台楼阁、精美的廊桥、精心设计的假山和妙趣横生的花坛。
拙政园的水景也是其独特之处。
园内有大面积的人工湖泊和曲折的小溪,水池中养着金鱼和乌龟,景色十分宜人。
尤其是园内有一处名为“小西湖”的景点,水面如镜,映照着周围的山石和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此外,拙政园还以其独特的假山造型而闻名。
园内的假山由园林工匠巧妙地堆砌而成,形状各异,有时像山峦叠嶂,有时像奇异的动物或神仙。
假山的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让游客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仙境。
在游览拙政园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
拙政园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和审美理念,强调自然与人为的和谐统一。
园内的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寓意,如红螭大门象征着吉祥如意,绿竹小筑则寄托着主人对宁静逍遥生活的向往。
除了其独特的园林设计,拙政园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中有着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名句和插图,寓意深远。
同时,园内还有着大量的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如木雕、石雕、石刻等,展示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每年,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这座古老而瑰丽的园林。
同时,苏州园林的其他景点,如留园、狮子林等,也值得一游。
游览非遗之旅 苏州拙政园

游览非遗之旅苏州拙政园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苏州拙政园是其中一个璀璨的明珠。
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古典园林,更是一个展示非遗文化的窗口。
在这个游览非遗之旅中,让我们一起领略拙政园的魅力,感受非遗文化的韵味。
一、重温园林艺术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
拙政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设计理念,赢得了世人的赞赏。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湛的园林技艺,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你踏入拙政园,仿佛进入了一个精致的艺术殿堂。
曲折的小径、幽静的水池、精美的建筑,无一不展现着园林艺术的魅力。
你可以漫步在石板路上,感受古人留下的文化痕迹,欣赏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
二、萦绕非遗之韵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非遗文化的宝库。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苏州园林中的非遗技艺,领略到传统工艺的神奇与魅力。
苏州园林的非遗技艺包括剪纸、刺绣、工笔画等。
这些技艺在拙政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你可以参观到非遗工艺的展示区,观赏到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感受到工艺师傅们的精湛技艺。
而在剪纸展示区,你也可以亲自体验剪纸的艺术,感受到这个传统技艺的魅力与乐趣。
三、探寻文化之根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个非遗之旅中,你可以一边游览园林的美景,一边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拙政园的不同角落,你可以看到很多古代建筑、文物和器物。
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的气息,带给游客无尽的遐想。
通过了解这些文物和器物的来历,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并更好地欣赏园林的艺术之美。
四、重塑人文底蕴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和非遗项目,重塑了苏州的人文底蕴。
在这个非遗之旅中,你会看到园内展览馆的展品,了解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你还可以参观到非遗工艺师傅的作坊,亲眼目睹他们手工创作的过程。
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让苏州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多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

苏州拙政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
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
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
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
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
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
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拙政园入口平面)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特征:
1 园林空间的有机性 2 园林空间构成要素的多样性
(1) 建筑形式多样 (2) 植物丰富多彩 (3) 山石水体的形式迥异
3 园林空间的流动性 4 园林空间的联想性
1、 园林空间的有机性
琵琶园的云墙呈波状线,横穿于黄石绿树之 间,波峰与波谷交替出现,有节奏地蜿蜒。不仅给 人以运动感,还呈现出流水的波纹形式,正符合了 中国文人崇尚的自然的舒迟状态。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 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 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 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是中国古典 园林的典型代表。
建筑布局: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 ( 约 52000 平 方 米 ) , 分 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 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 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 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 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 (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 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 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 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之拙政园讲解
苏州园林是对中国江苏 省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 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 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 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起 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 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 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 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 骄傲。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 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 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 代表。
园林的造景技术
在拙政园中,为了满足人们 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 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 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 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 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 小。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造景 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 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 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 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 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 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 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 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 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远香堂之西 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 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 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
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 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 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 等,均为移建。
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
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 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 江南水乡的特色。
东部的芙蓉榭,为卷棚歇山造。其屋顶侧立 面,由于相交处没有正脊,呈令人赏心悦目的弧形 曲面,因而线型表现出柔和委婉、轻盈流畅的风 格。
虽然是建筑形体,但在造型上又如同燕雀一 般,在自然中飞翔,增加了建筑的动感,使得园林 空间静中有动,同时也避免了线条的僵硬,使其能 有机地融性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
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 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 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 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拙政园的园林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间,并且他们之间能相互联系、作用。园林形成的各种空 间能够相互融乳、交流形成流动空间。拙政园的园林空间 具有明显流动性特征。 中部景区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 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览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 列组合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 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流动感,给人的 印象十分深刻。 这种空间序列的安排,使相邻空间的主题、敞闭、大 小以及形状等各不相同,通过对比,以取得主题明显突出、 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构成了富有诗词韵律的流动空间,达 到了较高的水平
2.1 建筑形式多样
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 说较小,但在园林建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 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观景、引 景、对景等诸多作用
2.2 植物丰富多彩
拙政园内的植物可谓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如松、 榆、槐、枫、柳、桃、茶、玉兰、琵琶、海棠、 荷花、梅、竹、女贞等,叶、花、果、枝姿态各异, 花香芬芳独具・植物与其主景建筑相搭配协调、 意境一致,如远香堂前水面的荷花、松风亭旁的苍 松、雪香云蔚亭周边的梅花、十八曼陀罗馆附近 的山茶花、玉兰堂前的玉兰等,使得拙政园内四季 都有生机,有情趣。
4、 园林空间的联想性
4 园林空间的联想性 拙政园的园林空间还具备联想性的特点,使游
人在其中观赏、游玩、品味的过程中能够跨越时 空的束缚,联想出各种美好的事物和景象。 园林是自然的境域,它的形象时刻在变化着。 早、午、晚的光、影、色彩瞬息万变;阴、晴、风、 雨、霜、雪气象万千;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植物发芽、出叶、开花、结果、落叶等物候各不 相同;至于树木的苍古、石上的青苔,则随着多年 时间的推移而形成;视线角度的变化,又可以产生 不同的景观。这些变化影响着人们的心情,使游赏 者眼前浮现出多彩的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
2.3 山石水体的形式迥异
拙政园的水体与山石环绕为伴,水面被池中的 山石和周围的房屋、曲桥、植物划分为几部分。 情形各异的溪涧、水谷、瀑布等依山势连绵起伏, 互相呼应,使园景有分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园林 空间的曲折和深度,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重重, 景物深远不尽。
3 园林空间的流动性
2、3 园林空间的流动性 所谓的流动空间,其基本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