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开题报告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苏州园林注重将人与自然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以人为中心,而是以自然为根基。
在园林的布局设计中,常见的有山水、湖泊、假山、池子等自然元素,并通过合理的构造使之与建筑、花木、人造景物等相融合。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对人的熏陶和启发。
二、假山的运用假山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之处。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不仅形象逼真,似乎是从自然山水中剪裁出来的,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
假山的制作方式和手法也极为讲究,常常巧妙运用石头的形状、色泽和纹理,以及人工痕迹来构建山体的形态,使得假山更具观赏价值。
三、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构造苏州园林的布局非常精巧,充满对称和谐的美感。
在园林的设计中,考虑到了视觉、听觉以及空间的变化。
园林常使用回字型或中轴线对称的形式,展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
同时,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和花木的摆放也十分精致,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考虑,强调空间的层次和节奏。
四、文人气息浓厚苏州园林融入了文人精神和审美意识,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园林的追求。
在园林的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的影子。
园林常常采用意境深远的命名,使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联想到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五、空间的错落有致苏州园林通常采用小面积的规划设计,空间显得相对狭小,但却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
通过灵活的布局和巧妙的延伸,使得空间看起来更大、更开阔,让人们在有限的区域内体验到丰富的景观。
六、多样的水景水景是苏州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运用特色的水景元素,如池塘、小溪、喷泉等,实现了园林的平衡和谐之美。
水景在园林中的安排和布置往往非常巧妙,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舒适和静谧的感觉。
以上就是苏州园林的主要艺术特点。
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人与自然和谐融合,运用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构造,体现了文人情怀和审美意识,创造出迷人的空间错落和多样的水景,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作。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其艺术特色一直为园林学界所推崇。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苏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造景艺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本文将从造景艺术的特点和运用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规划布局:苏州园林在规划布局上注重空间感和节奏感。
空间感通过利用远近、高低、虚实等手法进行表现,使游客在游览时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节奏感则体现在园林中的景色排列和变化上,使整个游览过程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的感觉。
山水造型:在苏州园林中,山和水是造景艺术的核心元素。
山峦起伏,湖水清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园林中的山石、湖沼、溪流等也都有着精细入微的造型设计,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植物配置: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注重季节变化和多样性。
春有杨柳依依,夏有荷花翩翩,秋有丹枫如火,冬有翠竹傲雪。
这种四季分明的植物配置,使得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给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
建筑风格: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的特色为主,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灰瓦白墙、飞檐翘角为主,显得古朴典雅。
园林中的门窗设计也独具特色,通过漏窗、门扇等元素,或营造出幽静神秘的环境,或呈现出豁然开朗的视觉效果。
漏窗掩映:苏州园林中常常采用漏窗掩映的手法,既保护了游客的隐私,又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漏窗是一种装饰性的窗户,通过在厚实的墙面上嵌入一个或多个花格窗,使内外景物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空间感,还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门扇:苏州园林中的门扇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建筑元素,它们不仅具有分割空间的作用,还可以传递时间信息。
门扇上的图案和雕刻精细入微,寓意深远,为游客提供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通过门扇的开合,可以展现出园林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园林的空间层次和深远意境。
躺椅:苏州园林中的躺椅是一种舒适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造景艺术。
苏州文化开题报告

苏州文化开题报告苏州文化开题报告一、引言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自古以来,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丝绸文化和传统建筑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苏州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以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二、苏州园林艺术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人类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以水为基础,融合了建筑、雕刻、绘画和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州园林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苏州丝绸文化苏州丝绸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苏州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之一。
苏州的丝绸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质量而闻名全国。
苏州的丝绸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艺术、服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苏州的丝绸文化不仅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苏州传统建筑苏州的传统建筑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的传统建筑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苏州的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和谐与美感的统一。
苏州的传统建筑不仅是建筑师的杰作,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苏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苏州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苏州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的园林艺术和传统建筑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苏州的丝绸文化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他们带来了经济收益。
苏州的文化不仅是城市的瑰宝,也是当地人民自豪和自信的象征。
六、结论苏州文化以其多样性和独特魅力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园林艺术、丝绸文化和传统建筑等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州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他们带来了经济收益。
苏州文化不仅是苏州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最佳范文苏州园林调研报告一、引言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园林设计技巧而闻名于世。
近日,我们小组前往苏州进行园林调研,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设计理念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本报告将从园林的历史背景、园林的设计特点以及苏州园林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历史背景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园林之城,拥有着丰富的园林文化历史。
苏州园林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宋代,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不断演变,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苏州园林艺术。
在中国园林史上,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园林技艺而享誉海内外。
三、设计特点1. 构思独特:苏州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每个园林都有独特的布局和构思,形成了恬静宜人、景色如画的景观。
2. 巧妙运用空间: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了无限的景致,充分利用了各种元素,例如水、石、花草等,打造出多样化的景观。
3. 园林细节:苏州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以精湛的手工艺和精致的装饰品为园林增添独特的韵味,使园林更加富有情趣和艺术价值。
四、现代化管理目前,苏州园林已经开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园林的管理包括日常维护、保护及游客服务等方面。
苏州园林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科技手段,提高了园林管理的效率,保护了园林的原始风貌,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游览体验。
五、园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园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苏州园林管理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园林的保护工作,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宣传,苏州园林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同时,苏州园林还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园林的产出效益,为园林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结论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园林设计技巧而闻名于世。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创新,苏州园林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也不断寻求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苏州园林研究的开题报告

苏州园林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园林技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园林研究者的关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变化也日益突出。
因此,本研究拟就苏州园林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了解其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的独特价值。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全面掌握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设计理念、建筑特色等方面的知识,并深入剖析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标包括:1.分析和总结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2.揭示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3.研究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4.提出苏州园林保护与传承的解决方案。
3. 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入探讨苏州园林的历史演变和设计理念的变化。
2.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通过实地调查和对苏州园林建筑的考察,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
3.苏州园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详细调研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城市化对园林景观的影响等。
4.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解决方案: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结果,提出苏州园林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方案。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查阅苏州园林相关的历史资料、设计理论等,对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研究。
2.实地调查与观察:选择苏州地区的苏州园林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观察和对园林建筑的分析,探索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3.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设计相关问卷并进行调查,还将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摘要】要说起苏州园林,不得不说其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那杨柳扶风的娟秀、白墙灰瓦的内敛,凝聚的是中国古代的中庸哲学,还是追求天人和一的东方审美?在老师的辛勤教学下学习了中外园林欣赏,对苏州园林有进一步了解,以下就通过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和存在的美学价值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字】苏州园林;艺术特点;美学价值;自然美一、有关苏州园林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二、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其艺术特点一直为园林学界所推崇。
那种“小中见大”的手法,优雅精巧的构图,让人感觉到“虽居城市而有山林之趣”,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与意境。
苏州古典园林面积一般在10亩以内,最大的也不过数十亩,大都建造在城市之中,与住宅近连在一起,布局以小空间内的短距离欣赏为主,运用建筑、山池、花木构成优雅精巧的园景,得到“虽居城市而有山林之趣”的艺术效果。
1.园林虽小,却无一览无余之感苏州园林面积虽小,但不会有一览无余的感觉。
比如拙政园,要去游览,得经过一条弯曲深邃的长通道,进入园门,首先有一座精美的湖石假山挡住你的视线,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十分吸引人。
园内,亭台楼阁、池石花木,参差散落各处,真是“虽由人做,宛如天开。
”2.采用化整为零、以小见大的手法为了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自然风景,枣园艺术家们借助化整为零、小中见大的手法,巧妙地把全园划分为主次分区、如留园,中部是山池风景,东部是建筑庭院,北部是田园风光,西部是山林野趣。
苏州园林调查研究报告

苏州园林调查研究报告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在苏州地区的园林中,以下是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1. 建筑风格: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独特,深受传统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元素有拱门、廊道、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结构以其精致的雕刻和精细的细节而闻名。
2. 植物景观:苏州园林以其精心布置的植物景观而著名。
园林内种植了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并通过巧妙的布局和修剪来营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著名的植物包括牡丹、荷花和竹子等。
3. 园林设计:苏州园林的设计注重景观的平衡和和谐。
根据儒家的哲学理念,设计师将景观与建筑物、水池和石头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园林中常用的设计技巧包括错落有致的布局、水景与山石的对比和使用迷宫般的小径等。
4. 水景:水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中通常有池塘、湖泊和运河等水景。
这些水景通过精心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优美的景观,并为园林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5. 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代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巅峰,还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环境美的追求。
总体而言,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珍品,以其精巧的设计、
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迷人的植物景观而闻名。
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被广大人们视为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系别:美术系年级:2007级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龚毫慧专业:环艺设计指导教师:刘邦一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内容: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么重要。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环境设计的学生去认识和研究。
古园林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认识、分析、理解、传承、发扬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学院院长:(签名)年月日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系别美术系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环艺设计
姓名龚毫慧
学号20071365162007
指导教师刘邦一
填表日期2010年11月
二0一0年十二月
研究的现状: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其影响远及日、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对其研究的著作也颇多,早期的有《园冶》,是由明朝匠人计成所著。
《园冶》的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美学特征。
《园冶》总结出的造园基本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的结晶。
《园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因借体宜的生态保护观、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规划观、以朴素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观和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生态观五方面启发当代环境美学的建构。
近代的有《说园》,陈从周著对造园的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都有精辟的论述。
陈从周认为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它具有哲理和诗情画意。
之后出现了《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等关于苏州园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后来者研究苏州园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料。
研究的目的:传承、发展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研究的意义:更好的丰富现代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人的精神文化修养。
研究内容: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么重要。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环境设计的学生去认识和研究。
古园林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应该怎样认识苏州园林是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结构框架:
一、苏州园林的概述
二、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特点
(一)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二)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三、苏州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研究重点: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研究难点:继承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并与当今时尚统一是本文的研究难点
研究方法:查阅、收集、整理资料。
研究手段:与老师同学讨论、分析、对比、考察。
研究进度:
2010年11月
选题,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及资料,选择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为论题。
指导老师同意开题。
2010年12月—2011年3月
重点研究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现状,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3月—2011年4月
主要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整,完成论文二稿。
2011年4月—2011年5月初
深化主题,认真分析,使论述逻辑更加清晰,思维明确,完成论文三稿。
2011年5月中旬
完善文本,确定正稿。
文献综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国内外研究理论: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其影响远及日、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对其研究的著作也颇多,早期的有《园冶》,是由明朝匠人计成所著。
《园冶》的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美学特征。
《园冶》总结出的造园基本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的结晶。
《园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因借体宜的生态保护观、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规划观、以朴素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观和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生态观五方面启发当代环境美学的建构。
近代的有《说园》,陈从周著对造园的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都有精辟的论述。
陈从周认为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它具有哲理和诗情画意。
之后出现了《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等关于苏州园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后来者研究苏州园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料。
研究方法:查阅、收集、整理资料。
进展情况:首先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基本观点;其次与同学老师讨论,完善观点;最后成文。
存在问题: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应该怎样融入到当今社会当中,并得到发展。
参考依据:文献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园林古韵》,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国古代建筑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余树勋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5]《园中园》,余树勋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6]《说园》,陈从周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7]《苏州园林》,陈从周编著, 同济大学教材科 ,1956年版
[8]《园冶》,计成(明)编著, 城市建筑出版社,1957年版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系审查意见:
签字:
年月日备注: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意见表
系别:美术系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年级:2007级学生姓名龚毫慧指导教师刘邦一职称教授
论文题目: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指导过程记录
评语:
评分:
签字:
年月日备注:
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意见表
系别:美术系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年级:2007级学生姓名龚毫慧评阅教师职称
论文题目: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评语:
评分:
签字:
年月日
备注: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系别:美术系年级:2007级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学生姓名:龚毫慧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指导教师:刘邦一答辩内容:
学生介绍论文时间:分钟问答时间:分钟答辩组人数:组长姓名:秘书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意见: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席:
年月日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
系领导签字:
年月日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