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合集下载

【精】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精】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精】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

一、细胞与遗传
1.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含有细胞核。

3. 遗传物质是DNA,指导着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4.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重要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
数分裂。

二、生态环境与保护
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2. 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应加强环境保护
工作。

4. 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三、人体与健康
1. 人体由许多器官组成,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

2. 食物是人体的能量来源,需要合理饮食来保持健康。

3. 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健康。

4. 传染病的防治需要个人卫生和科学防护。

四、生物分类
1. 生物可以根据其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如种属、目、纲等。

2. 动物界和植物界是最基本的大分类,各有各自的特点和分类方式。

3. 不同类群的生物在形态、生理、生态性等方面具有差异。

以上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复习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背诵清单整理高频考点提分必记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背诵清单整理高频考点提分必记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背诵清单整理高频考点提分必记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2、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5、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6、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1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干燥和潮湿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相同。

三、生态系统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3、食物链: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组成,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既: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4、伴随食物链:由于能量↓所以养活的生物数量↓;但由于生物富集的原因使物质浓度↑5、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

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普通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动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情况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外表。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情况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七年级上期中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期中生物知识点

1.细胞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包含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植物细胞还包含细胞壁和叶绿体。

-动物细胞中有大量溶酶体、中心体、微丝等结构。

2.组织器官
-细胞可以组成组织,而不同的组织又可以组成器官。

-常见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器官是由不同组织协同工作而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

3.生物遗传
-DNA是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每个生物细胞中的DNA由基因组成。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遗传现象包括随性状的遗传和染色体的性别遗传。

4.植物的生产和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根、茎、叶是植物的三个主要部分。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承受和传导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增两个过程。

5.动物的生产和生长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能量和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部组成。

-消化系统将摄入的食物消化吸收,滤出废物。

-动物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器官发育三个过程。

以上是七年级上期中生物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初步了解细胞结构、组织器官、生物遗传以及植物和动物的生产和生长等基础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期中)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期中)

第一、二单元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归类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对生物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肠道细菌和人体属于寄生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是生物影响环境;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4)“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5、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知识总结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此外,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等关系。

3、科学探究①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4、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①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②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③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生活着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特性:1、生物都能呼吸2、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废物;4、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5、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6、具备共同构造基本,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二、生物分类按照形态构造分:动物、植物、其它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生物;按照用途分:家禽、家畜、作物、宠物;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家1、生物圈范畴:大气圈底部:可飞翔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大部:距海平面 150 米内水层岩石圈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分、营养物质、适当温度、一定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阳光、空气、水分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探究过程、对照实验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生物之间关系):最常用是捕食关系,尚有竞争关系、合伙关系4、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适应 P19 例子生物对环境影响:植物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种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种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构成:生物某些: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某些:阳光、空气、水等。

7、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8、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9、生态系统具备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在普通状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10、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

11、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都市生态系统等12、生物圈是一种统一整体:注意 DDT 例子课本 26 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包括呼吸、营养、排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以及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的共同结构基础。

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用途进行分类,例如动物、植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家禽、家畜、作物和宠物等。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和水分,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包括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和蚯蚓松土等。

这些组成了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草原和湖泊等。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超过一定限度会遭到破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和镜柱等。

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和镜座。

这些部分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如安装目镜、连接物镜、转换物镜、固定观察物体、控制光线等。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例如,观察到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需要根据需要移动显微镜来调整视野。

此外,放大倍数可以通过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来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

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如:蚯蚓松土。

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生态系统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三、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一、玻片标本。

1、种类:切片、涂片、装片2、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1、模式图。

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细胞质内含有液泡、叶绿体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

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

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

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

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

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

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

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

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

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共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1、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

4、作用: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