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防健康知识教案上课讲义
血防健康教育教案

血防健康教育教案健康教育教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八年级一二班参加人数授课教师健康教育内容预防血吸虫病授课地点教育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
2、使学生知道什么叫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人的危害。
3、使学生知道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几种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学生回答)师: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2、学习新课师:我们今天来了解一种新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病。
听说过这种病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个部分有关系?生:是人或动物(牛、羊、马等)感染了血吸虫以后所患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地方病。
师: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学生回答)师:(取出细线,剪成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血吸虫大约是和这些小线头差不多大小,成虫才这么一点大,那么它产的卵,以及从卵中孵化出的幼虫就更小了。
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请大家分析一下血吸虫在生长发育中,有哪几个必需的条件?针对这些必需条件,人们可以怎样入手,彻底消灭血吸虫?(学生回答)师:对,管好粪便,管好水源,消灭钉螺是三个重要的环节。
师: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主要途径有哪些?生: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
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
二是生活性感染。
如在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喝生水等。
师:所以说,血吸虫病绝不是一般的寄生虫病,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既然血吸虫病的危害这么大,那么我们该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学生回答)师:大家说得很好,管好水源,管好粪便,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除此以外呢?(学生回答)师:大家说得很好。
其实万一得了血吸虫病,也不要害怕,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并且一治到底。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除了病人要积极治疗,对病畜也要积极治疗,从而杜绝传染源。
幼儿血防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血防知识,知道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幼儿对血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1. 幼儿对血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1. 血防知识图片、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
2. 个人卫生用品:洗手液、肥皂、毛巾等。
3. 小游戏道具:红色、蓝色气球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们的血液,它对人体非常重要。
二、血防知识讲解1. 教师向幼儿介绍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如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域、食用未煮熟的鱼肉等。
2. 教师讲解血吸虫病的症状,如发热、乏力、腹泻、消瘦等。
3. 教师讲解血吸虫病的预防方法,如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域、煮熟食物、使用安全水源等。
三、个人卫生习惯培养1. 教师讲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教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如洗手液、肥皂的正确使用、洗手的时间等。
3. 幼儿分组进行洗手比赛,巩固洗手方法。
四、互动游戏1. 教师出示红色、蓝色气球,提问:“红色气球代表什么?蓝色气球代表什么?”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红色气球代表血液,蓝色气球代表安全。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传递安全”游戏,要求幼儿将蓝色气球传递给身边的小朋友,寓意传递血防知识。
五、总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血防知识和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宣传血防知识,提醒家人注意个人卫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对血防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幼儿的参与度,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血防知识教学设计

血防知识教学设计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血防知识。
这可是和咱们健康息息相关的大事呢。
一、什么是血防。
血防啊,就是预防一种叫血吸虫的小虫子伤害我们。
血吸虫可坏啦,它住在水里,尤其是那些看起来脏脏的、有很多杂草的水域。
比如说村边那个长满水草的小池塘,那里就可能有血吸虫。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村庄,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河。
孩子们都喜欢在河边玩耍,还会下河摸鱼呢。
可是后来,好多人都生病了,老是肚子疼,人也越来越瘦。
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后来医生来了,才发现原来是血吸虫在作怪。
所以啊,咱们要知道血吸虫在哪里,然后躲开它。
二、血吸虫怎么伤害我们。
血吸虫会偷偷钻进我们的身体里。
一旦它进去了,就像小恶魔一样,在我们身体里搞破坏。
它会让我们肚子疼,还会让我们没力气,不想吃饭。
就像有个小朋友,本来活蹦乱跳的,能跑能跳,还能帮家里干活呢。
可是被血吸虫感染后,他变得懒洋洋的,连走路都觉得累,上学也总是迟到,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三、怎么预防血吸虫。
那咱们怎么才能不被血吸虫欺负呢?第一,不要随便在不明的水域里玩水或者游泳。
那些看起来不清澈的小水洼、小河流,咱们就别去啦。
我有个小伙伴,不听大人的话,非要去一个没人管的小池塘游泳,结果回来就生病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听大人的话,要游泳就去正规的游泳池。
第二,喝的水一定要干净。
咱们可不能随便喝生水哦。
生水里面可能就藏着血吸虫的虫卵呢。
我们要喝煮开的水,就像妈妈煮的开水,喝起来暖暖的,还特别安全。
第三,要是看到有钉螺,一定要离得远远的。
钉螺是血吸虫的“小房子”,血吸虫就住在钉螺里面呢。
钉螺小小的,壳是螺旋状的,有的在水边的泥地里,有的在水草上。
如果我们看到了,千万不能去碰它。
同学们,血防知识很重要。
我们知道了这些,就能保护好自己,也能告诉身边的人,让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我们都要做健康小卫士,让血吸虫没有机会伤害我们。
血防安全教育教案幼儿园

血防安全教育教案(幼儿园)一、教育目标通过血防安全教育,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其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因意外伤害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二、教育内容1.了解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血液的作用–健康血液的标志2.学习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方法:–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学习如何避免与他人血液接触3.学习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切勿与他人共用梳子、刷子等个人物品–不随地乱扔针头等尖锐物品–学会包扎小伤口和止血方法4.学习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掌握紧急求救电话号码–学会拨打求救电话并告知具体情况–了解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幻灯片、课件等教学工具,结合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向幼儿普及血防安全知识。
2.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血防安全教育视频,引发幼儿对血液传播疾病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3.游戏互动:利用游戏形式,设计血防安全教育类游戏,增强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实地教学:到医院或卫生保健中心参观,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治措施,增强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能力。
四、教学评估1.问答测试:设计简单的问答题,考察幼儿对血防安全教育内容的理解情况。
2.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自我保护技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掌握情况。
3.作品展示:要求幼儿绘制相关的血防安全教育画面,通过作品展示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幻灯片/课件:用于课堂讲授,图文并茂地呈现知识点。
2.视频资源:相关的血防安全教育视频,用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游戏道具:设计血防安全教育类游戏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4.医院或卫生保健中心资源:用于实地教学和亲身体验。
六、教学时长根据实际情况,将血防安全教育内容合理分配在课程中进行,建议总时长不超过5个课时。
结语通过血防安全教育,幼儿将学会如何预防血液传播疾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这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重要基础,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安全的基石。
幼儿园血防安全教育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血液传播疾病。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抵御血液传播疾病的威胁。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血液传播疾病的宣传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幼儿园血防安全教育课件。
3. 相关实物(如手套、口罩等)。
4. 活动场地布置(如:模拟医院、血防知识问答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血液传播疾病的严重后果,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血液传播疾病吗?有哪些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二、讲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1. 向幼儿讲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常见疾病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幼儿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
三、演示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1. 教师现场演示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 让幼儿模仿,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四、互动环节1. 设置血防知识问答区,让幼儿回答有关血液传播疾病的问题。
2.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加深幼儿对血防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共同预防血液传播疾病。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2. 幼儿回答,教师点评。
二、模拟医院活动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模拟一家医院。
2. 每组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进行血防知识问答。
3. 教师巡回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三、团队合作游戏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项团队合作游戏,如:传递气球、接力跑等。
2. 游戏过程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在血防工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抵御血液传播疾病的威胁。
中学血防健康教育教案

中学血防健康教育教案教案标题:中学血防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防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血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血防的重要性和意义;2. 血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学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血防的概念和意义;2. 血防的基本知识:如何预防血液传播疾病、如何正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3. 血防的技能培养:正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等;4. 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血防的重要性和意义;2. 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血防知识的视频,直观形象地展示血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案例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血防的兴趣和关注;2. 知识讲解:讲解血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3. 技能培养: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性注射器正确使用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血防技能;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血液传播疾病;5. 总结提升:总结血防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血防技能的掌握情况;2. 学生问答评价: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环节,评价学生对血防知识的掌握情况;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后调查问卷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血防教育教案

血防教育教案血防教育教案一、教育目标1.了解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及相关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2.掌握正确的血液防护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3.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教学内容1.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2.血液防护的基本知识3.血液防护的注意事项4.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活动,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血液传播的疾病吗?你们知道怎样做好血液防护吗?”通过引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3.血液防护的基本知识(15分钟)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老师向学生介绍血液防护的基本知识,包括血液传播的途径、血液防护的原则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
4.血液防护的注意事项(1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血液防护的注意事项,如接触血液时要佩戴手套、避免使用他人的注射器等,并强调这些注意事项的重要性。
5.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定期体检等,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保持床铺、衣物的清洁等。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法: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主动性和思考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
2.学生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表演,观察学生对血液防护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相关问题,观察学生对于血液防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和资料,了解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及血液防护的知识。
2.图片和多媒体设备:为了更直观地向学生介绍血液传播的途径和血液防护的措施,可以准备相关图片或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
六、教学延伸1.开展社区义诊活动,组织专家为居民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和健康宣教,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水平。
血防健康教育讲义

三、血防健康教育核心知识点与重要信息
1. 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虫卵从感染的人或其它哺乳动物的粪便中排出, 虫卵在适当的水温能孵出毛蚴。毛蚴能在水中钻入钉 螺的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后变成尾蚴。当人们因生产和 生活接触到含有尾蚴的水体后,尾蚴便很快钻进人体, 经过大约28天的生长、发育,最终在肝、肠附近的 血管内定居寄生。血吸虫进入体内后,雌、雄成虫结 伴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2~3千个。
气温较高4-10月份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阳性钉螺在水中逸出尾蚴,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
水。尾蚴生成的适宜温度是20~25℃。 尾蚴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钻进皮肤,最快时10秒
钟就能钻进人体或动物的皮肤。接触疫水的人即使马 上离开疫水,仍有被感染的危险。如果饮用疫水,尾 蚴也能从口腔粘膜钻进体内,从而导致被感染。 学生多通过游泳、戏水、洗澡、捕鱼捞虾等形式接触 疫水,是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的人群之一。
血防健康教育
一、血吸虫病的概念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四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 的埃及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 吸虫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流行于东南亚的 湄公裂体吸虫。
在我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 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哪些人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居民感染率与职业、性别、年龄有关,主要是由人群行 为方式决定的。血吸虫病高危人群是变化的,具有一定的时 代特征。上世纪五十年代,病人主要是农民(80%),学生、 渔民、樵民(砍芦苇季节工)次之。随着渔业、水上运输业 发展,渔民、船民数量增加,加上樵民、牧民(湖洲牧牛为 主)、鸭民和护堤员、护林(防浪林)员—简称“五民二员” 形成了血吸虫病易感人群。近十几年来,中小学生在病人中 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急性发病人数居各类人群首位。青少年 自我保护能力差,暑假中喜欢游泳、戏水,成了血吸虫病的 高危人群。男性感染者往往是女性的几倍,这与男性接触疫 水机会多有关。由于生产、生活中接触疫水机会多,青壮年 是血吸虫的主要感染者。现在,外出打工的增多,农村青壮 年减少,中小学生多。血吸虫病感染者有低龄化和高龄化趋 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防健康知识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血防教育授课者: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课时:一节课
教学目标:1、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
2、知道血吸虫病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
3、知道血吸虫病的措施,不去接触疫水.
教学过程:
一、介绍血吸虫的存在,知道血吸虫病对人类的危害
出示幻灯片: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成虫、病变的肝脏,侏儒症小孩,肝腹水大肚子病人。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人和哺乳动物一旦被血吸虫感染,就会得血吸虫病,那么得了血吸虫病又有什么危害呢?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疾病。
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接触疫不1-2天后,在接触疫水部位出现点状丘疹,奇痒,3-8周后(平均为40天)发热,各种抗生素对发热均无效。
慢性血吸虫病有腹泻或下痢,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有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样便。
晚期血吸虫病因多次感染或未经及时治疗,千万体内肝脏等器官的损害,形成腹水,民间称做“大肚子病”、“水臌病”等。
危害:儿童感染血吸虫,会得侏儒症,个子长不高,身体发育不良,像个小老头,更严重的是得了急性血吸虫还有可能夺去人的生命,成人感染后,骨瘦如柴,丧失劳动力,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会得大肚
子病,而慢慢死亡。
二、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
用童话故事讲述血吸虫的一生。
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三、生活条件:
虫卵遇水才能孵化毛蚴
毛蚴只能在钉螺体内才能继续孵化
接触疫水,尾蚴才会继续存活
四、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疫水周围有钉螺的水域就可能是疫水,要避免接触疫水,不到疫水区游泳、放牧、捕鱼捉虾、打粽叶等。
2、采取有效个人防护必须要接触疫水时,一定要穿防护衣裤,或用防护油膏涂擦皮肤,防止血吸虫感染。
3、及时检查、治疗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要配合血防查病工作,自觉依法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国家免费提供血吸虫病抗虫药物。
五、争当血防宣传员和劝导员。
六、观看血防宣传片——《天使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