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软件仿真练习(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DOC)

合集下载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级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方法。

2.了解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3.掌握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动态指标的测量方法。

4.学习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预习要求1.复习单级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2.根据图1-1所示参数,估算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静态工作点Q 。

(设β=50)。

3.复习模拟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以及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

4.复习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产生原因,并分析判断该实验电路在哪种情况下可能产生饱和失真?在哪种情况下可能产生截止失真?三、实验原理1、参考实验电路R p+-+Vcc(+12V )-+Vo图1-1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三极管选用硅管3DG6,电位器Rp 用来调整静态工作点。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输入交流信号为零(vi= 0 或 ii= 0)时,电路处于静态,三极管各电极有确定不变的电压、电流,在特性曲线上表现为一个确定点,称为静态工作点,即Q 点。

一般用IB 、 IC和VCE (或IBQ 、ICQ 和VCEQ )表示。

实际应用中,直接测量ICQ 需要断开集电极回路,比较麻烦,所以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电压测量的方法来换算电流:先测出发射极对地电压VE ,再利用公式ICQ ≈IEQ=EEV R ,算出ICQ 。

(此法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电压表。

) 在半导体三极管放大器的图解分析中已经学习到,为了获得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该选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若静态工作点选得太高,容易引起饱和失真;反之又引起截止失真(如图1-2所示)。

对于线形放大电路,这两种工作点都是不合适的,必须对其颈性调整。

此实验电路中,即通过调节电位器Rp 来实现静态工作点的调整:Rp 调小,工作点增高;Rp 调大,工作点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应避免输入信号过大导致三极管工作在非线性区,否则即使工作点选择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输出电压波形仍可能出现双向失真。

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单级共发射放大电路胡军2010117114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电路性能的影响3.掌握放大器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4.进一步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实验仪器1。

示波器2。

信号发生器3。

数字万用表4。

交流毫伏表5。

DC稳压器静态测试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电路图如下:注意:由于实验箱负载RL=10k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无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对输出变化的控制效果。

为了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了保证放大器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外,还应该有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流经三极管的直流IBQ和ICQ中的发射极电阻R6和R7,管的C极和E极之间的直流电压UCEQ,以及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B极和E极的直流电压ube。

工作原理如下①基极电压UB由RB和RB2的部分电压作用固定从图中可以看出,UB =?Rb2*VccRb?在RB2公式中,铷、RB2和VCC是固定的,不随温度变化,所以基本势是一个确定的值。

(2)通过工业工程的负反馈,限制集成电路的变化,保持工作点稳定。

具体稳定过程如下:T??Ic??Ie??Ue??Ube??Ib??Ic?静态工作点2的理论计算。

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关系确定: UB =RB2 * CRB?Rb2 Ub?Ube ReIc?Uce?Vcc?Ic(Rc?关于)?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当管道确定后,改变VCC、RB、RB2、RC(或RE)的任何参数值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的改变当电路参数确定后,静态工作点主要由RP调整由于高工作点,输出信号波形容易出现饱和失真。

工作点低,输出波形易于截止失真。

然而,当输入信号太大时,电子管将工作在非线性区域,输出波形将产生双向失真当输出波形不是很大时,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应该很低,以减少电路的静态损耗。

3.测量和调整调整放大器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方法一般有两种(1)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即ui=0)短路,使其工作在DC状态,用DC电压表测量三极管c和e之间的电压,并调整电位计RP,使UCE略低于电源电压的1/2(本实验中UCE为4V)。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试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3 、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10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使电路输出信号不失真,并且幅度尽可能大。

在此状态下测试:1电路静态工作点值;2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 、rbe 、rce值;3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4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L、fH值。

三、实验步骤1.设计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电路图入图1所示)图12.测定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1)饱和失真调节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的值为15kΩ时,示波器中输出电压的波形底部被削平,出现了饱和失真。

如图2所示图2对电路进行直流分析,得到如下静态工作点的值:Ib=2.28mA,Ic=11uA,Vce=0.63V2) 截止失真由于输入的信号过小,因此很难观察到截止失真的现象,因此将小信号的峰值调至50mV,调节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的值为50kΩ时,示波器中输出电压的波形顶部被削平,出现截止失真。

如图3所示。

图3对电路进行直流分析,得到如下静态工作点的值:3)观察不失真并测定参数调节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的值为30kΩ时,波形基本对称且幅度最大,如图5所示图5再通过对电路图进行直流分析,得到如下静态工作点的值:4.测试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r be 、r ce值1)当电路不失真时,可根据Ib与Ic的值测得β=Ic/Ib=2122)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图6为测试三极管输入的实验图,使用直流扫描,可得输入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图6图7静态时Ib=7.64uA,在图7中找到静态工作点Q, 在Q点附近取两个点,斜率的倒数即为r be,r be=dx/dy=5.25KΩ3)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图8为测试三极管输出的实验图,使用直流扫描,可得输出特性曲线如图9所示:图8图9Ib=7.64uA通过静态时的Ic找到Q点,在Q点附近取两个点,斜率的倒数即为r ce=dx/dy=68k4.测量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1)测量输入电阻输入电阻的测试电路如图10所示。

PSpice 9.2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实验

PSpice 9.2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实验

姓名:丁观亮专业:通信工程班级:2班学号:100102021124PSpice实践练习一:设计与仿真一个单级共射放大电路要求:放大电路有合适静态工作点,输入正弦信号幅值为30mV,电压放大倍数为30左右,输入阻抗大于1KΩ,输出阻抗小于5.1KΩ及通频带大于1Mhz。

步骤一:绘制原理图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步骤二:对电路进行仿真1、仿真并查阅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由表中参数可得,其V BE = 649mV、I B = 25.2nA、I C = 1.17mA、V CE = 4.8V。

仿真静态点输出文件输入_输出电压波形分析:因为系统为单级放大电路,故输出电压Vo与输入电压Vs的相位相差90°。

同时,由其相位可得A=Vo÷Vs=1÷0.03≈33.33。

3、仿真电路幅频特性曲线幅频特性曲线分析:根据波形可计算得其通频带为△f = fh – fl = 14 – 0.027 ≈ 14Mhz。

4、仿真电路相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分析:根据相频特性。

我们可知,该系统的相位在-231db-130db间变化。

输入阻抗特性曲线分析:从图中可得其输入电阻Rs ≈ 2.5KΩ,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该系统的输入阻抗在频率为500hz-100Khz区间时比较稳定。

6、仿真电路输出阻抗特性曲线输出阻抗测量电路原理图输出阻抗特性曲线分析:从图中可得其输出电阻Ro ≈ 5KΩ。

同时,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得到,该系统的输出阻抗在频率为50hz-1.0Mhz区间时比较稳定。

总结:分析至此,可知该系统的参数完全符合题意要求。

但是为了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即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能基本保持不变。

我们选择的工作频率尽量应该在500hz-100Khz间。

心得: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不懂的问题。

比如,软件里许多函数的功能及用法。

还有软件本身提供给用户的大量子程序的使用等。

这都是需要我们慢慢去了解的。

相信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能有所提高。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会员免费下载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
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
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

Pspice仿真1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Pspice仿真1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2. 设置仿真分析类型(Analysis\Setup)
– (1)静态工作点分析 – (2)瞬态分析(时域分析) – (3)交流小信号分析(频域分析)
3. 仿真分析(Analysis\Simalate) 4. 查看仿真输出结果 5. 求解输出电阻(需修改电路)

(1)调元件 菜单Draw/Get New Part
目 标 函 数 特 性 分 析 开 关
Y 轴 线 性 / 对 数 显 示 切 换
选 择 、 添 加 曲 线
目 标 函 数 计 算
标 注 文 字
激 活 游 标
下 一 个 峰 值
二、Pspice6.3仿真步骤
1. 编辑电路原理图(画电路图)
(1)调元件(2)元件移动、旋转和删除(3)画线 (4)修改元器件标号和参数(5)保存和自动检查
PO T
R BUBBLE
VD C C
BUBBLE
VSIN
AGND模拟地
习惯标法 突出效果
4. 1. 编辑电路原理图(画电路图)
(2)元件移动、旋转和删除
选中元器件:
用鼠标左键单击,此时元器件变为红色
移动:压住鼠标左键拖到合适位置,松开鼠标左键 旋转:菜单Edit/Rotate(或快捷键Ctrl+R) 翻转:菜单Edit/Flip(或快捷键Ctrl+F) 删除:选择菜单Edit/cut ;或按键Delete
新 建 电 路 原 理 图
打 开 已 有 的 电 路 图
保 存 电 路 图
打 印 电 路 图
放 大 视 图
缩 小 视 图
选 择 放 大
满 幅 显 示
画 电 路 连 线
画 电 路 总 线
放 写 打 置 文 开 框 字 元 图 件 浏 览 窗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系统设计实验第2次实验报告1 实验原理: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电路原理图如下:当I 1>>I BQ 时,有:CC b2b1b2B V R R R V ⋅+≈eBE B E C R V V I I -=≈)(e c C CC e E c C CC CE R R I V R I R I V V +-≈--=βCB I I =调节Rp大小可以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接入100mV,1kHz正弦波后,在实验要求的30~50倍增益条件下,调节Rp使输入电压幅值增大时,输出波形波峰和波谷同时开始失真,则静态工作点设置合适,可以作为后续电路电压比较器的输入之一二:三角波产生电路、电压比较器及功率放大器(一)三角波产生电路1.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符号如下:输入输出特性图线如下:2.积分电路3.三角波发生器积分后反馈至施密特触发器。

(二)比较器:功能:比较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前者高则输出高,反之输出低。

电路包含一个正反馈。

(三)功率放大器:对输入音频做PWM,然后驱动半桥做功率放大,最后滤波2实验元器件仪器:EE1643C型信号发生器/计算器TDS2001C型示波器稳压电源万用表电烙铁主要器件:电阻,电容,电位器,面包板,BJT,各类运放(如TL082,TL3116等)3实验结果和分析D类功率放大器在焊板上走锡线,注意信号线与地线的布线。

得到焊板如下:因实验中电路前一部分的三角波产生电路波形出了问题,所以未得到功放的测试波形。

实验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元件焊接时短路或者虚焊。

4实验总结与反思本次试验中,我主要承担了第一级BJT放大电路的搭建工作和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器的焊接工作。

搭建放大电路主要是计算元件参数,在找到与理论值最接近的电阻之后,搭建电路并寻找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出波形不失真。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面包板接触不良,布线不合理导致干扰过大或者没有输出波形,以及直流电源的使用错误(如未按下output键)等很多问题。

单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单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仿真一1.仿真电路名称单级放大电路2.仿真原理图3.仿真结果记录数据,填如下表:★Rp的值,等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乘上百分比。

原理图波形图由图可知:反相删除负载电阻R6,原理图波形图记录数据如下表:(注此表为RL为无穷)将R6改为5.1kΩ和330Ω填表:其他不变,增大和减小滑动变阻器的值,观察V0的变化,并记录波形。

★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适当增大输入信号.动态仿真三Ri在输入端串联一个5.1k的电阻,如图所示,并且连接一个万用表,如图连接。

启动仿真,记录数据,并填表。

☆万用表要打在交流档才能测试数据填表:R0如图所示:☆万用表要打在交流档才能测试数据,其数据为VL如图所示:☆万用表要打在交流档才能测试数据,其数据为V0填表:思考题1、画出如下电路:2、如何把元件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呢?如图所示水平翻转:Flip Horizontal垂直翻转:Flip Vertical3、如何更改元件的数值呢?选取所需的阻值4、如果去掉实验中的R7既是100欧电阻,输出波形有何变化?未去掉R7:去掉R75、元件库中有些元件后带有VIRTUAL,它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虚拟元件。

仿真二1.仿真电路名称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用的测量2.原理图3.仿真结果:频率响应测试输出波形放大倍数记录数据如下表:最大功率测试仿真三1.仿真电路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2.原理图3.启动直流工作点分析,记录数据,填入下表4.交流测试5.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1.在开环情况下适当加大Vi的大小,使其输出失真2.闭合开关S16.测试放大频率特性1. 开环2.闭环仿真四1.仿真电路名称差动放大电路2.原理图1.调节放大器零点把开关J1和J2闭合,J3打在最左端,启动仿真,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得万用表的数据为0,填表一: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填表二:仿真五1.仿真电路名称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2. 整流滤波电路测试1) 取RL=240Ω,不加滤波电容,测量直流输出电压UL 及纹波电压L,并用示波器观察u2和uL波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线路设计、测试与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PS软件仿真练习(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院(系):自动化学院指导教师:汪小燕2014 年4月3 日PS软件仿真练习(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电子电路CAD技术现已广泛被应用到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许多领域中,采用CAD技术和工具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对电子电路进行设计、分析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使用CAD技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掌握电子电路的仿真方法。

为此,本实验力图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电子电路CAD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仿真软件PSpice的主要功能。

2.学习利用仿真手段,分析,设计电子电路。

3.初步掌握用仿真软件PSpice分析,设计电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条件计算机,PSpice仿真软件。

三、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本书附录A,详细了解PSpice软件的功能,仿真步骤及使用方法。

2.熟悉单极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及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

四.实验说明PSpice用于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除了可以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外,还可以对模拟混合电路进行分析,具有优化设计的功能。

它主要包括Capture(电子原理图设计)、PSpiceA/D(模数混合仿真)、PSpice Optimizer(电路优化)和Layout Plus(PCB 设计)等组件。

根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本实验以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为例,简要介绍Capture和PSpice A/D两部分软件的仿真步骤及使用方法。

单级共射放大参考电路的仿真步骤如图4.1.1所示,三极管型号为Q2N222( =50),试分析:(1)放大电路的工作点。

(2)当输入电压信号为幅值10mV,频率1kHz的正弦波时,仿真输入,输出波形。

(3)仿真该电路电压增益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曲线。

(4)仿真该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频率响应曲线。

图4.1.1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五.实验内容与步骤Pspice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的一般步骤如图4.1.2所示。

图4.1.2 电路仿真的一般步骤具体介绍如下:1、在主页下创建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文件;2、按照图4.1.1绘制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1)调元器件(2)移动、旋转和删除元器件(3)画连接线(4)修改元器件标号和参数(5)对节点定义节点名3、设置仿真分析类型,创建仿真简要表(Simulation Profile);(1)通过直流工作点分析(Bias Piont),来获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通过瞬态分析【Time Domain(Transient)】,得到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3)通过交流扫描分析(AC Sweep),获得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幅频和相频响应。

4、电路规则检查及生成电路连接网表;5、仿真;(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仿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3)仿真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的幅频响应曲线和相频响应曲线。

6、求输入阻抗。

六.实验过程1.创建新的工程项目文件2.绘制电路原理图3.建立各种仿真简要表①直流工作点分析②瞬时分析③交流分析4.直流分析三极管Q2N2222静态工作点,从输出文件中查看静态工作点仿真结果:Ib、Ic、Vbe、Vce由图可以得到Ib 为9.34E-06、Ic 为1.11E-03、Vce 为4.55E+00.完整的输出文件在文件夹中。

上面只是截图一部分。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BE V =0.647,这显然符合硅管的正向导通电压,说明发射极正偏,而BC V =-3.91V ,说明集电极反偏,说明此时电路工作在放大状态,而且CE V =4.55V ,大致为VCC 的一半,这说明我的静态工作点取的很好,输入电压可变化的区间比较大,而C I 比B I 大了100倍,这说明在没有特别说明时,我们计算都可以忽略B I ,这与平时计算也是符合的满足以后的硬件电路的设计要求。

5.瞬时分析用Probe 程序观测观测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并计算电压增益Av由图可知,输出电压最大值为Vom=484.046mV,输入电压最大值为Vim=14.997mV,由电压增益公式可得:484.04614.997-32.276o omvi imV VAV V=====>-30符合实验要求。

而按照理论计算,1(R||R)(1)Rc LVbe eArββ-==++-31.7,从而得到相对误差为1%,这说明在中频带时,我们是可以把电路按照小信号模型进行处理的。

再者我们发现对于Vo,波峰和波谷是有差异的,而且波峰比波谷要高耸,相对差距为5%,这说明输出波形存在一定的截止失真,此时我们可以把1bR变小,或者把2bR变大,从而是BEV变大,提高静态工作点,从而减少截止失真。

6.交流分析观测幅频响应曲线:db(V(V o)/V(Vs:+)),测中频增益、上限频率fH和下限频率fL。

由上图数据可知:中频增益为30.0755dB、上限频率fH=11.373MHz>300kHz、下限频率fL=97.460Hz<100Hz。

满足实验要求。

7. 观测输入阻抗的频率响应:Ri -- V(Vi)/I(Vs)电路图如下输入阻抗频率响应曲线如图由上图数据可知:中频段的输入阻抗大概为3.3950kΩ>1kΩ。

由图可看出,中频输入阻抗与电容数值无关,所以近似是一条直线。

满足实验要求。

8. 观测输出阻抗的频率响应:Ro-- V(V o)/I(Vs)需要修改电路:令Vs=0,信号源短路,取掉负载RL,外加一个信号源VSIN(450mv) 。

电路图如下:输出阻抗频率响应曲线如下由上图数据可知:中频段的输出阻抗为2.9193kΩ<3 kΩ。

由图可看出,中频段输出阻抗与电容数值无关,所以近似是一条直线。

当电路修改回来后,检验幅频响应曲线,结果如下图:由上图数据可知:中频增益为30.075dB、上限频率fH=11.373MHz>300kHz、下限频率fL=97.460Hz<100Hz。

符合实验要求。

七.注意事项绘制电路原理图时,要特别注意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各导线之间的连接,切不可没连上或者重叠,这样在进行电路规则检查时,建立网表文件(*.net)时,屏幕会弹出错误提示窗口。

电路检查不通过,将不能进行仿真。

八.实验报告要求(1)完成单管放大器设计;(2)在Schematics中画出电路图;(3)从输出文件中查看静态工作点仿真结果:Ib、Ic、Vbe、Vce;(4)用Probe程序观测观测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并计算电压增益Av;(5)观测幅频响应曲线:db(V(V o)/V(Vs:+)),测中频增益、上限频率fH和下限频率fL;(6)观测输入阻抗的频率响应:Ri -- V(Vi)/I(Vs);(7)观测输出阻抗的频率响应:Ro-- V(V o)/I(Vs)(方法?);(8)观察非线性失真现象* ;(9) 分析电流负反馈电阻的加入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九.实验与思考题1、在创建新的工程项目文件时,可否创建一个名为“王五234”的工程项目文件?答:不能。

文件名和文件夹名称不能使用中文字符。

2、在设置交流小信号分析(频域分析)AC Sweep选项时,若要求将End(终止频率)设为100MHz,则有关选项中应该写100M还是100Meg?为什么?答:应该写成100Meg。

要特别注意M与MEG的差别,M——10-3,MEG ——106,不然100M 表示100毫赫兹。

3、正弦电压信号源VSIN参数设置时,哪3个属性必须要有确定的值?答:VOFF(关门电平)、FREQ(频率)、V AMPL(幅值)十.总结1.通过本次实验,我接触到了电路测试软件PSpice软件。

此实验可以让我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实验电路在软件的实现方法和测试各个我想测得数值。

比较方便。

我了解了电子电路CAD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了仿真软件PSpice的主要功能。

学习了利用仿真手段,分析,设计电子电路。

初步掌握了用仿真软件PSpice分析,设计电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是对软件的界面的不熟悉所造成的。

在添加元器件的时候,由于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添加元器件库,导致画电路图的时间比较长;后来进行相关分析的时候,期望得到的数据始终没有出现,检查问题的时候才知道是电源的设置和三极管的BF值没有设置。

以后要注意细节的问题。

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3.此次实验加深了我对单极共射放大电路的认识,以后设计电路图的时候,可以现在软件下进行有关的仿真,然后再进行硬件的实现。

这是比较有效率的一种方法。

十一. 附加实验题3. 中频增益相关因素及关系分析;共射放大电路幅频响应特性重要参数相关因素及关系分析答://(1)R c L v be e R R A r ββ=++ 共射放大电路中频的增益与有关,通过仿真实验可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v A 与//c L R R 成正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而静态工作点降低时,be r 增大,v A 减小;此外,v A 极大的受到R e 的影响,当R e 增大时,v A 先急剧减小,后趋于//R c L v e R R A =。

幅频响应曲线:db(V(V o)/V(Vs:+)), 测中频增益、上限频率fH 和下限频率fL 。

重要参数:V(V o),V(Vs:+),中频增益,上限频率fH ,下限频率f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