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

合集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预防:1.早期活动: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活动,包括起床活动、行走等,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弹力袜和肌肉泵:建议患者佩戴弹力袜,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静脉淤血。

此外,通过踝关节运动,刺激肌肉泵,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3.体位变换:强调患者在长时间卧床或坐着时,定期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负重压迫其中一部位,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观察:1.下肢水肿:观察患者下肢是否存在水肿,特别是双侧下肢是否对称性水肿,若出现水肿应及时记录并与以往对比。

2.疼痛:询问患者下肢是否出现肿胀感、酸痛感,特别是进行活动后出现的疼痛。

疼痛可能是血栓阻塞血管引起的。

3.皮肤变化: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是否变色,如发红、发绀等。

此外,还要关注下肢是否出现潮红、热感,以及有无静脉曲张等。

4. Homans征:当患者膝关节伸直时,掌心用力按压后突然向上抬起脚尖,看是否引起下肢剧痛。

该试验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帮助。

护理:1.活动功能:帮助患者进行各种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以保持下肢关节功能和肌肉活力。

2.弹力袜应用:教育患者正确佩戴和脱下弹力袜,确保其有效性。

3.皮肤护理:保持患者双下肢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下肢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潮湿等异常情况。

4.教育和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预防、治疗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恐惧。

教育:1.活动与休息的平衡:教导患者在活动和休息之间寻求平衡,避免长时间的床上休息或长时间站立。

2.弹力袜的使用:向患者详细介绍弹力袜的使用方法,包括正确佩戴和脱下的技巧,并告知佩戴时间和更换周期。

3.体位变换:教育患者长时间卧床或坐着时,定期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负重压迫其中一部位。

4.合理饮食: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摄入营养,合理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5.合理用药:告知患者关于抗凝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如服药时间、剂量,以及可能的药物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集的109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结果109例患者中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5%。

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及溶栓治疗后好转出院。

结论为了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加强用药观察及溶栓后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DVT)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由液体转化为固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1]。

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特别是对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发病率更高。

深静脉血栓的急性期并发症是患者死亡或截肢的主要原因;慢性期将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使患肢丧失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

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

总结我院骨科109例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4月下肢骨折术后患者109例,男性76例,女性33例。

年龄45~94岁,平均年龄65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65例,冠心病13例,慢性支气管肺气肿11例,糖尿病10例,肾功能不全1例。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男4例,女2例;年龄60~76岁,平均70.5岁。

其中合并糖尿病3例。

经选择性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住院天数10~25天。

2 预防DVT的预防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和物理与药物联合预防。

2.1基本预防措施,应对患者进行临床血栓风险评估分组后给予个体化干预方案。

2.1.1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2.1.2规范使用止血带。

2.1.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2.1.4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8
.
(三)浅静脉曲张
▪ 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继发性代偿反应。如 果血栓累及深静脉主干,特别是髂—股静脉 血栓段,可有明显的下腹部和腹股沟的浅静 脉曲张。
▪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减退,导致浅 表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为 DVT综合征。
.
19
.
20
.
21
DVT的辅助检查
▪ 血浆D二聚体测定 ▪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可作为DVT患者的常
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
.
25
▪ 机械预防 可采用气动压迫或使用分级压力袜等。 气动压迫是对套在肢体末端的袖套充气和放气来促 进血液流动和深静脉回流至心脏。分级压力袜是通 过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来增加血液流速和促 进血液回流,它能提供不同程度的外部压力。许多 学者认为,联合应用分级弹力袜和低分子量肝素的 效果最佳。
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
.
24
▪ 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
▪ 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对大手术后的病人, 应抬高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 垫枕,过度屈曲,影响静脉回流。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 对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增加活 动量。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h就应开始做下肢抬 高训练。不能下床者,应鼓励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做足屈 伸运动,。不能活动者,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 目鱼肌和排肠肌。
.
41
九、护理评价
▪ 病人疼痛有无减轻
▪ 病人绝对卧床期间,生理需求有无得到 满足
▪ 病人能否正确描述预防本病发生的相关 知识
▪ 病人的并发症能否得到预防、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为指导 :告诫病人绝对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 管收缩。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 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 久站久坐,当患肢感觉不适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1T03:34:20.87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期作者:赵东方[导读] 目的: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赵东方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目的: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通过采取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护理治疗措施以及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相关数据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探讨。

方法: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分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具体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预防该类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后期的护理治疗过程中,具体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案。

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护理治疗的10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协助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前,需要了解患者病症,例如:患者患病时间、是否诱发其他并发症等等内容。

在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可以发现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有30例患者患有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有40例患者患有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剩余的30例患者则是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医护人员通过将10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康复情况进行简单的对比研究。

结果:医护人员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经过一个星期的康复治疗,有7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而剩下的25例患者经过两个星期的康复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在为其一个月的护理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病情都有所好转。

结论:医护人员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在采取抗凝药剂治疗的前提下,还需要注重下肢训练,双管齐下,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使患者可以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0、引言深静脉血栓是中老年常见的发病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在深静脉内无法正常的凝结,从而导致血液堵塞静脉,造成血液无法正常流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20
临床表现
▪ 1.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
▪ 2.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
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血栓发生在小
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直腿伸
踝试验)和压迫腓肠肌试验阳性。
▪ 3.常伴有低热。急性期因局部炎症反应和
血栓吸收可出现低热。
可编辑课件PPT
21
可编辑课件PPT
9
久坐不动
可编辑课件PPT
10
▪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重要原因。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 脉和骶骨岬之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 于前后壁接触状态,使左髂静脉回流受阻, 还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 。因此静脉血栓左下 肢比右下肢更常见。
可编辑课件PPT
11
形成机制
可编辑课件PPT
7
《千金备急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 湿热所折,气结筋中”。“气血淤滞则痛, 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血证论》 则认为“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 淤血,消利肿胀。”又说:“有淤血肿痛者, 宜消淤血”,“淤血消散,则痛肿自除。” 这说明中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有详细的了解。
可编辑课件PPT
8
静脉血流缓慢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
床,或长途乘车,或长久的下蹲位等。均可引起静
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DVT的因素。 全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
脉血流的因素都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
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如果再伴随其

他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内膜损伤或高凝状态)血栓 就会发展。
可编辑课件PPT
4
▪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 疾病,其发病率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 年上升的趋势"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 见于下肢"。北美周围血管疾病死亡病人尸检中, 发现72%有DVT,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DVT的预 防和护理,降低DVT病人的病死率。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评分标准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评分标准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评分标准目前,深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评分标准。

1. 早期床旁瞩目估测深静脉血栓形成常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压痛、发红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当主动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特别关注患者双下肢的温度、肤色、水肿、疼痛等变化。

这有助于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2. 定期翻身及活动长时间卧床不动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患者的活动受限,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主动活动,如屈伸下肢、踮脚、抬腿等。

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3. 弹力袜的使用弹力袜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措施。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尺码的弹力袜,并正确穿戴。

弹力袜能够提供适当的压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较大、手术后、长时间卧床不动等,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医嘱给予抗凝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但是在应用药物预防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遵循医嘱的严格要求。

5. 教育与宣传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宣教,让他们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主动参与预防行动。

评分标准:为了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依据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评估。

1. 下肢水肿程度评估:根据双下肢的肿胀程度,以分级的形式进行评估,如无水肿记为0分,轻度水肿记为1分,中度水肿记为2分,严重水肿记为3分。

2. 下肢温度评估:用手背感觉患者双下肢的温度,根据感觉的冷热程度进行评分,如温暖记为0分,稍微偏凉记为1分,明显偏凉记为2分,寒冷记为3分。

3. 疼痛评估:询问患者下肢是否出现疼痛,并根据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如无疼痛记为0分,轻度疼痛记为1分,中度疼痛记为2分,严重疼痛记为3分。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2)阶梯压差性弹力袜
• 穿有阶梯压差的弹力袜,对预防下肢 深静脉血栓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原理尚不 清楚,可能与其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有关。 由于方法简便、安全,适用于有轻度血栓 形成倾向的病人,或配合其他预防措施, 提高预防的有效性。与间歇性充气压迫法 一样,对下肢缺血的病人应慎用。

各种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主要原因,术后鼓励患者抬高下肢和早 期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可靠措施,但对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 无显著临床意义。手术时应彻底止血,术 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物以预防术后出血的错 误观念,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引发致 命性的肺栓塞,而且其后遗症对病人的劳 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有 危险因素的病人采用一系列预防措施,能 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目前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2类:药 物预防和机械物理方法。
1.药物预防
• (1)小剂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确的抗凝作用,在体内及 体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术 前或术后用肝素,可能造成创面渗血,术中失血加大。鉴 于此,目前主张小剂量法,减少出血危险。具体方法是术 前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术后每隔8~12h,肝素 5000U皮下注射。由于人种的不同,我国肝素的用量应适 当减小,一般为3000U皮下注射。统计显示,小剂量肝素 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以及肺栓 塞的发病率,不增加术中、术后大出血,但伤口局部血肿 较常见。用药期间,一般无需检测出凝血功能,但应监测 血小板,以防发生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 8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 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 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 通知医生。1.止痛。疼痛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当患 者有溃疡、坏疽或并发感染时,疼痛更为剧烈,可 适当给予止痛剂,但要预防止痛药的成瘾性。 2.禁 烟。绝对禁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但可 饮少量酒,促进血管扩张。 3.保护患肢。避免寒冷 潮湿、外伤等因素,保持被褥清洁、平整、干燥, 定期消毒更换,肢端坏疽应保持干燥,以免创面继 发细菌感染。对溃疡面用油纱布换药,忌用刺激性 强的外用药。 4.患肢锻炼。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 肢约45度,保持2~3分钟,然后将患肢沿床边下垂 3~5分钟,再放平患肢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 足趾的活动,每日锻炼数次,每次5~6回,以便更 好地恢复患肢机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诊率达80%以上,不经治疗死亡
率可高达20%至30%,仅次于肿
瘤及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并经过
积极治疗者死亡率可下降至2%至ppt精选版
39
肺栓塞
咯血
晕厥 F

E

A
B 胸痛
表现
C 呼吸困难
D
其他
ppt精选版
40
肺栓塞
肺栓塞典型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但有时症状并不典型。 对突发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
29
观察要点
1、患肢有无肿胀:最常见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突然肿胀。患肢肿胀对深静 脉血栓确诊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察患肢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远端动脉搏动情 况、皮肤温度、色泽和感觉等。每日测量比较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
2、观察患肢疼痛:发生时间、部位、程度,如患者感觉肿痛感或胀痛加重,周径明 显增大,皮肤发绀、潮红,皮温升高,可能发生静脉血栓。
Il级:皮肤肿胀伴皮纹消失,
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
肉深部疼痛,为阳性,提示小
小但腿无周径水:疱两侧应在同一水平部位测量(最肿胀部位),软尺的拉力应适中。
ppt精选版 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31
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1 0一14天,抬高患肢20一30,肢体制动,禁止按摩、热 敷、理疗及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
ppt精选版
34
护理
4.抗凝溶栓治疗: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要 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龈、皮肤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 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
ppt精选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
从非手术疗法的护理、手术疗法的护理、对长期卧床病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几个方面。

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实践充分证明护理的重要性。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致残,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注射刺激性溶液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长期卧床、术中、术后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使静脉血流滞缓,以及烧伤、创伤及手术后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

其临床表现有4大主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

治疗:
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临床采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来消融血栓。

手术疗法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h者,主要采用球囊导管取栓术。

1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四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①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如进食、大小便等,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及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等。

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

②抬高患肢——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应用患肢抬高架,由专业护士指导使用,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2)药物治疗观察:非手术疗法应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它们的共同副作用都是出血,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如注射点青紫、鼻衄、齿衄、尿血,黑便
等。

注射部位一般选取腹壁皮下注射。

(3)病情观察:
①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

如出现异
常,及时通知医生。

②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的变化,并和健肢比较,列表判断疗效一目
了然。

③肺动脉栓塞的发现及处理: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
是护理的重中之重。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出现上述症状,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活动(咳嗽、深呼吸、床上活动)4~6L/min吸氧、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④止痛剂的使用:疼痛时不可过分限制止痛剂,以免因疼痛引起动脉痉挛。

2手术疗法的护理
(1)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准备:PC皮试、备皮禁食水,术前鲁米那肌注;
(2)术后护理;
(3)患肢抬高30°(以利静脉回流),及早活动(预防DVT再次形成);
(4)药物治疗观察:术后继续应用抗凝药,观察内容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的药物治疗观察;(5病情观察: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的病情观察;
(6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深静脉再通及侧支循环建立。

3预防
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故凡是手术、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2)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护士进行指导、监督并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

(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5)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有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6)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如有及时通知医生。

(7)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肥胖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

(8)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9)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10)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11)勿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

12)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或尽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或应用下肢弹力绷带包扎等。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背屈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4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易发生的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到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将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及预后,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护理上我们要积极预防,杜绝发生,如果发生要认真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玉琦,叶建荣.血管外科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3:216-223.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54,356-3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