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学》复习提纲
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教学内容(2学时)BC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A1790一、 课程教学对象本课程教学对象为服装工程与设计专业的本科生 二、 课程的性质、冃的和任务《服装材料学》是服装工程与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对培养高级 服装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科程,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 学习和掌握服装材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服装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 现代服装方面的知识。
三、 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应先修有关服装专业的基础他识。
四、 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木要求和学时分配熟悉纺织纤维,纱线和纺织制品的分类、命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形态结 构;了解纺织纤维的大分子结构和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理论;掌握纺 织纤维的各种工艺性质、机械性质和其他性质,熟悉各项性质的有关机理及其 相互关系;了解纱线的几何特征和织物的基本结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 纯纺及混纺纱线和织物的基木性质,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服用性能的 关系。
章节内容(一)绪论 纺织材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概念、分类、发展简史。
14学时 第一节服装材料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服装材料的历史和发展 第三节服装类别和对材料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服装用纤维第一节纤维原料的分类与结构特征第二节纤维原料的基本性能第三节服装用新型纤维A 第四节纤维鉴别第二章服装用纱线第一节纱线分类第二节纱线结构与特征第三节新型纱线第四节缝纫线第三章服装用机织物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织物的组织及产品第三节机织物的服用性能第四章服装用针织物及其他服装材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针织物的组织与产甜第三节其他服装材料第五章衣料的认识及选择第一节各种衣料的认识与鉴别第二节各种衣料的选用第六章纺织用裘皮与皮革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毛皮第三节皮革第七章服装辅料第一节服装衬料与垫料第二节服装里料及絮填料第三节服装的固紧与其它辅料第八章服装材料与服装的整理及保养第一节服装材料的后整理第二节服装的洗涤与熨烫第三节服装的保养A:要求重点掌握B:一般掌握C:了解五、试验内容和实验要求本课程在期屮安排一次习题课,主要解决习题屮的疑难问题,以巩I古I课堂教学的内容。
服装材料学知识汇总

肤色偏白
适合选择各种颜色的面 料,尤其是鲜艳明亮的
颜色更能衬托肤色。
肤色偏黑
适合选择暖色调或中性 色的面料,避免选择过 于鲜艳或对比度强烈的
颜色。
服装材料的创新应用
利用先进的纺织技术将传感器、电子 元件等集成到面料中,实现智能穿戴 、健康监测等功能。
通过独特的印染工艺或织造技术,使 面料呈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和独特的 审美价值。
醋酯纤维
由含纤维素的天然材料经化学加工而 成,肯有丝绸的风格,穿着轻便舒适 ,有良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能,不
涤纶
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面料挺括,不起皱,保形性 好,强度高,弹性又好,经久耐穿并有优良的耐光性能,但容易产生静 电和吸尘吸湿性差。
锦纶
线带类材料
用于服装的缝合和连接,包括各种缝纫线、松紧带、罗纹带 等。
紧扣类材料
纽扣
用于服装门襟、袖口等处 的连接和紧固,种类繁多 ,如金属扣、树脂扣、木 质扣等。
拉链
一种快速开合服装的连接 件,广泛应用于各类服装 中,如金属拉链、尼龙拉 链等。
钩环与魔术贴
用于服装的临时性连接, 方便穿脱和调整,如尼龙 搭扣、金属钩环等。
再生纤维
• 再生纤维素纤维:以天然纤维素(棉、麻、竹子、树、灌木)为原料,不改变它的化学结构,仅仅改变天然纤 维素的物理结构,从而制造出来性能更好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其结构组成与棉相似,不同的是它的吸湿性与透 气性比棉纤维好,可以说它是所有化学纤维中吸湿性与透气性最好的一种,被誉为“会呼吸的面料”。同时它 还拥有棉纤维不具备的蚕丝的部分优点。因此穿着更加舒适、透气、爽滑、悬垂。
禁用偶氮染料测试
通过特定的化学分析方法检测材料中 是否含有禁用的偶氮染料,以确保其 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服装史 复习提纲

商代服装的特点:上衣下裳。
周代:深衣。
特点:右衽(衣领自左系向右),上下分裁,然后缝联,使衣裳相连。
形式有用料12幅,款式运用规、矩、绝、权、衡5种原理。
春秋战国时期:襦裙,续衽勾边。
秦汉时期:汉代服装以袍为主,丝履,锦绣衣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影响服装风格。
男服以袍、衫为主,宽袖大衫。
女服为深衣。
裲裆:男女通用,布帛质地,前后两片,一当胸,一当背,肩部皮搭襻相连,腰间系皮带。
北朝在服装改制时也吸收胡服的长处。
隋唐服饰:男装:幞头、袍衫、乌皮靴:幞头:巾子——裁出四个角,两个向上扎起,两根下垂,有硬衬固定初唐、中唐:下垂晚唐、五代:演变成硬翅。
袍衫:用色彩区分等级:天子:黄(唐朝开始,黄色为帝王专用颜色)三品官员:紫百姓:白袍下施一横襕,象征上衣下裳。
乌皮靴:借鉴少数民族。
女装:半臂襦裙、大袖衫、纱罗、披帛披帛:置于女子肩背之间的轻质罗纱披带。
女子喜着男装。
胡服:泛指中亚、西亚服装。
宋代:男装:幞头、束带。
女装:禙子辽金元服饰:元:男子:四方瓦楞帽辨线袄:盘领、窄袖,腰间有密褶,腰围宽阔女子:贵族妇女:顾姑冠袍套裤明代:龙袍作为帝王专有服装。
龙:很多种动物的结合体。
蟒衣飞鱼服斗牛服官员服装:补服(补子)女子服装:比甲(最早产生于元代):无领、无袖对襟马甲,在明代形成风气。
清代:十从十不从:男从女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
马蹄袖的袍、马褂、马甲。
马褂:领多为圆形,平袖口。
马甲:也叫坎肩。
汉族妇女仍旧沿袭明代特点,比甲。
古埃及时期:太阳神——褶裥希腊服饰:比较讲究简洁,用天然褶裥体现动态美。
古罗马服饰:土尼卡托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一些人工造型的非自然的形态。
17世纪下半叶——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装,大量花边、缎带、蝴蝶结。
18世纪:庞波多夫人罗可可风格18世纪下半叶:新古典主义,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服装材料学知识点

服装材料学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面料:服装表面的主体材料针织物、机织物、非织造布、编织物、辅料、里料、衬料、絮填料、纤维、服用纺织纤维、可纺性、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成纤高聚物、再生纤维、合成纤维、结晶度、取向度、绝对强度(拉伸强度)、相对强度(断裂强度)、断裂长度、极限氧指数(LOI)、电荷半衰期、纱、线、纱线毛羽、匹布、幅宽、织物的紧度、织造缩率、结构相、屈曲波高、支持面、组织点、组织循环、纱线循环数、组织点飞数、经向飞数、纬向飞数、未充满系数、针织物的脱散性、针织物的成形性、针织物的卷边性、线圈歪斜性、标准回潮率、长丝纱、短纤纱、变形纱、包芯纱、重量偏差、捻度、捻系数、捻缩、UPF知识点:1.常用的服装面料有纺织服装面料(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编织物)和非纺织服装面料(毛皮和皮革等)2.针织物按生产方式可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
3.服装辅料包括里料、衬料、絮填料、垫肩、缝纫线、花边、纽扣、拉链、绳、带、钩等。
4.服装三要素:色彩、款式、服装面料5.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6.纤维的分类7.纤维的构成特征8.纤维的形态特征(哪些是长纤维,哪些是短纤维;纤维的细度;纤维的断面形态)9.纤维的体积质量(表示方法)10.纤维的力学性能(绝对强度、相对强度、断裂长度)11.各种纤维的耐气候性12.纤维的耐化学品性能13.纤维的热收缩与热定型14.纤维的耐热性15.纤维的燃烧性与阻燃性(燃烧性能指标、提高纺织品阻燃性能的途径)16.纤维的熔孔性17.纤维的电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消除静电的方法)18.纤维的吸湿性能(含水率、回潮率、影响因素)19.纱线的分类(按原料分类、按纤维形态分类、按后加工分类、按纺纱系统分类、按纱线结构分类、按用途分类、按纺纱方法分类)20.纱线捻向的表示方法21.纱线加捻的目的与作用22.纱线加捻的特征指标(捻度、捻回角、捻系数)23.加捻对纱线结构与性能的影响24.毛羽存在的利弊25.影响毛羽形状的因素26.织物的分类27.织物规格的表示方法(匹长、幅宽、平方米重、纱线特数及其密度、纱线的排列密度、经密、纬密)28.织物组织参数(组织点、组织循环、纱线循环数、组织点飞数、经向飞数、纬向飞数)29.三种基本组织(组织图及组织参数、织物特点)30.针织物的结构及参数(未充满系数)31.经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及组织特点32.针织物的基本性能33.非织造布的主结构34.列举几种服装辅料35.服装衬料的使用部位和作用36.服装里料和絮填料的种类37.织物舒适性在广义和狭义上的定义38.描写织物舒适性的三大要素39.舒适性的研究对象40.织物透气性(定义、机理、与服装舒适性的关系、表示方法、影响因素)41.织物的透湿汽性(定义、机理、测量、影响因素)42.织物的透水性(定义、机理、与服装舒适性的关系、测量方法、影响因素)43.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涵义、决定因素、热湿舒适感的环境条件、影响因素)44.织物的刺痒作用(产生机制、影响因素、测量方法、消除方法)45.织物的静电与湿冷刺激(现象及其起因、评价指标、影响因素)46.织物风格在广义与狭义上的定义47.织物风格的评价方法48.织物风格的分类与要求49.织物手感(定义、评价对象与内容、方法、手感用语)50.织物颜色与色调(织物颜色、色的表示、色彩的测量方法)51.织物的光泽与光泽感(定义与评价、影响因素)52.织物纹理与织物的视觉反应53.织物防护性能、保健功能、安全性的含义54.防火与阻燃织物的含义55.极限氧指数划分易燃、可燃、难燃、不燃56.抗菌织物的原理、抗菌织物的获得57.防有害虫类织物常用方法58.对病毒的隔离防护的方法59.生物防护织物的特征及其安全性60.一般化学品防护场合61.织物化学品防护的指标及方法62.化学品防护织物的特征及其安全性63.织物生化防护功能的实现方法64.织物热防护的应用场合与要求、基本特征及评价65.织物隔热性、耐热性、热稳定性、耐熔孔性的概念及评价指标66.光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67.纺织品紫外线辐射防护方法及防紫外线效果评价68.电磁辐射防护的方法69.智能纺织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的智能防护70.污垢的定义、来源、分类71.污垢与织物的结合方式72.织物去污的基本原理73.常见的洗涤对象与标志74.防污的基本概念、防污的基本方法75.防霉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76.防蛀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77.纺织品的柔软与外形保养78.纺织品的收藏与保养79.织物成形方式的识别80.织物正反面的识别81.织物经纬向的识别82.织物品质评定的内容和基本方法83.后整理的概念简答题1.合纤织物在加工和使用中的静电是如何产生的?分析说明常用的消除静电的方法和原理。
服装材料学习资料

服装材料学习资料第一章概论考古研究发现,服装是人类最早期的文化现象之一。
生活在距今大约30~25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就开始了穿衣的历史。
出于对身体舒适和行动方便的考虑,理想的服装必须达到和体、柔软、轻便和牢固的要求。
于是,人类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含有纤维的材料和兽皮来充当基本的服装材料。
这些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柔韧和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和认识了各种纤维原料,随着生产力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纤维制品也表现出产品丰富,性能全面的优势,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首选服装材料。
一、服装材料学的研究内容从概念上讲,服装材料是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全部材料。
尽管由于服装种类的不同,构成服装的具体材料存在很大差异,但基本上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构成服装外观主体部分的面料;2、实现特定功能的辅料,如起保暖作用的填充材料;3、生产、加工性材料,如用于衣片缝合的缝纫线;4、装饰性材料,如各种花边;5、标志性材料,如商标。
从材料的分类看,有如下几个方面:1、纤维制品(1)纺织品:织物(梭织、针织、编结);纱线;绳、带;(2)非制造物。
2、革制品3、化学成型制品4、金属及其他制品二、服装材料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6000年间,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即由狩猎和采集的生产方式改变为游牧和农耕的生产方式。
从此,编织纤维织物的历史就开始了。
生活在游牧文化中的人们通常会使用羊毛,而农业文化则以棉花、亚麻和大麻为主。
古埃及的亚麻,古印度的棉花,美索不达米亚的羊毛和中国的蚕丝,都是纤维文化初期的典型代表。
其中,最早被使用的纤维是亚麻,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则在公元前2600多年开始使用蚕丝。
从那时起至今,四大天然纤维始终被作为最主要的服装材料。
纤维原料的利用在服装材料的历史上意义十分重大,它使得制成的衣料轻薄而柔软,因此服装也就变得舒适合体并且更加多样化了。
用短纤维作为原料就必须首先把它们捻合成细长的纱线,许多民族都是利用纺锤或纺轮来完成这项工作的。
服装材料学考试题及答案

服装材料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纤维不属于天然纤维?A. 棉B. 丝C. 毛D. 聚酯纤维答案:D2.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蛋白质B. 纤维素C. 聚酯D. 橡胶答案:A3. 哪种面料适合制作夏季服装?A. 棉布B. 毛呢C. 皮革D. 丝绸答案:A4. 以下哪种染料适用于天然纤维染色?A. 酸性染料B. 碱性染料C. 直接染料D. 所有选项5. 服装材料的耐磨性通常与哪种纤维的特性相关?A. 强度B. 弹性C. 柔软性D. 吸湿性答案:A6. 以下哪种面料不属于针织面料?A. 汗布B. 毛圈布C. 塔夫绸D. 网眼布答案:C7. 服装的保暖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哪种特性?A. 密度B. 厚度C. 透气性D. 吸湿性答案:B8. 以下哪种面料不适合用于制作泳衣?A. 氯丁橡胶B. 氨纶C. 棉布D. 聚酯纤维答案:C9. 哪种面料具有较好的抗皱性?B. 棉布C. 聚酯纤维D. 羊毛答案:C10. 以下哪种面料不属于机织面料?A. 牛仔布B. 帆布C. 针织布D. 府绸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服装材料的_______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恢复原状的能力。
答案:弹性2. 服装材料的_______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不易被撕裂或断裂的能力。
答案:强度3. 服装材料的_______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不易变形的能力。
答案:稳定性4. 服装材料的_______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承受一定程度的拉伸而不断裂的能力。
答案:伸长性5. 服装材料的_______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弯曲而不断裂的能力。
答案:韧性6. 服装材料的_______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压缩而不变形的能力。
答案:压缩性7. 服装材料的_______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承受一定程度的扭曲而不断裂的能力。
答案:扭曲性8. 服装材料的_______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剪切而不断裂的能力。
服装材料相关知识点总结

服装材料相关知识点总结一、面料1. 面料的分类根据原材料的不同,面料可以分为天然纤维面料、合成纤维面料和人造纤维面料三大类。
(1)天然纤维面料:如棉、麻、丝、羊毛等。
(2)合成纤维面料:如涤纶、锦纶、腈纶等。
(3)人造纤维面料:如粘胶纤维、莱卡等。
2. 面料的特性(1)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但易起皱。
(2)麻:耐高温、高强度,透气性好,但易皱。
(3)丝:光泽度高,手感柔软,易起皱。
(4)羊毛:保暖性好,有弹性,但易起毛球。
(5)涤纶:易清洗、快干、不易起皱,但不透气。
(6)锦纶:弹性好,耐磨损、易清洗。
(7)腈纶:耐皱、耐磨损、耐腐蚀,但不透气。
(8)粘胶纤维:手感柔软,透气性好,但易起皱。
(9)莱卡:弹性好,耐磨损,易变形。
3. 面料的使用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场合,选择不同特性的面料进行服装制作。
比如夏季可选用透气性好的棉、麻面料;冬季可选用保暖性好的羊毛面料;运动服装可选用弹性好的莱卡面料等。
二、辅料1. 辅料的种类辅料包括纽扣、拉链、配色布、缎带、织带等。
它们不直接参与服装的穿着,但对服装的设计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2. 辅料的影响(1)纽扣:除了固定服装,还起到装饰作用。
(2)拉链:影响着服装的开合、穿着舒适度。
(3)配色布:用于衬里、内袋等,能提升服装的整体美感。
(4)缎带、织带:用于装饰、固定等,增加服装的时尚感。
3. 辅料的选择在选择辅料时,要考虑与面料的搭配、设计风格的统一以及使用功能等。
同时还要注意辅料的质量和环保标准。
三、装饰品1. 装饰品的种类装饰品包括各种花边、刺绣、珠饰、图案等。
它们能够为服装增添美感,丰富服装的层次和细节。
2. 装饰品的应用(1)花边:可用于领口、袖口、下摆等处,增加服装的细节感。
(2)刺绣:可以在面料上绣上各种图案,增加服装的艺术感。
(3)珠饰:用于装饰服装的领口、袖口等,增加服装的华丽感。
3. 装饰品的选择在选择装饰品时,要考虑与面料、款式的搭配,不要过多地使用装饰品,以免影响整体效果。
服装材料学教学大纲

服装材料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服装材料学学时: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简介:服装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服装材料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各种服装材料的特性、制作工艺以及与服装设计、工艺以及消费市场的相互关系。
课程重点包括纤维材料、纺织材料、染整材料以及引领时尚潮流的新型材料。
课程目标:1. 掌握各种常见纤维材料的特性、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如棉、麻、丝、羊毛、化学纤维等。
2. 了解各种不同纺织材料的加工工艺,如纺纱、织造、印染等。
3. 理解各种染整材料的组成和使用方法,如染料、助剂、印花浆料等。
4. 熟悉不同服装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估方法,掌握材料选型与质量控制原则。
5. 关注时尚潮流,了解新型服装材料的研发应用以及与消费市场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讲:纤维材料1. 棉纤维:特性、纺纱加工工艺、用途。
2. 麻纤维:特性、纺纱加工工艺、用途。
3. 丝纤维:特性、纺纱加工工艺、用途。
4. 羊毛:特性、纺纱加工工艺、用途。
5. 化学纤维:特性、纺纱加工工艺、用途。
第二讲:纺织材料1. 纺织工艺概述:纺纱、织造、印染等加工工艺。
2. 纺纱工艺:粗纺、精纺、混纺等。
3. 织造工艺:针织、梭织、无纺等。
4. 印染工艺:传统印染工艺、现代数字印花技术等。
5. 纺织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第三讲:染整材料1. 染料分类与特性:天然染料、合成染料等。
2. 染整助剂:增稠剂、分散剂等的作用与应用。
3. 印花浆料:传统印花浆料、环保水性浆料等。
4. 纺织品后整理工艺:热定型、防皱整理、防水整理等。
第四讲:材料性能测试与质量控制1. 纤维与纺织品物理性能测试:强度、伸长率、吸湿性等。
2. 纤维与纺织品化学性能测试:染色性能、耐洗性等。
3. 服装材料质量控制原则与方法。
4. 样品鉴定与测试报告解读。
第五讲:时尚与新型材料1. 时尚潮流与服装材料选型。
2. 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材料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 纺织纤维细度很细,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细长物质称为纤维,而纤维中长度达到数十毫米以上,具有一定的强度,一定的可绕曲性和互相纠缠抱合性能和其他服用性能而可以生产纺织制品的(可以用来制造纺织品的),叫做纺织纤维。
2. 回潮率回潮率是纺织材料(纤维、纱线或织物等)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重的百分率。
其计算式如下: 10000⨯-=G G G W (%) 3. 公定回潮率在贸易和成本计算中,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及统计上的方便,对各种纺织纤维及制品,根据其吸湿能力的强弱规定了相应的回潮率值,称为公定回潮率,其值一般都接近标准回潮率。
4. 特克斯纤维和纱线的粗细程度(线密度),用1000m 长的纤维和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表示,叫纤维和纱线的特克斯。
特克斯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一般用于棉纤维和纱线。
5. 纤度纤度是指9000m 单位长度的纱线或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所具有的重量克数(g),称旦尼尔,也叫纤度(旦),通常用来表示化学纤维和蚕丝的细度。
6. 公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时,一克重的纺织材料质(纱线或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的米数,叫公制支数。
公制支数属定重型,纤维和纱线越细,支数越高,一般用于毛及毛型纱线或纤维上较多。
7. 丝光棉纤维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后,纤维横向膨化,从而截面变圆,天然转曲消失,使纤维呈现丝一般的光泽。
如果膨化的同时再给予拉伸,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纤维的内部结构,从而可提高纤维强力。
这一处理称为“丝光”。
8. 同质毛羊体各毛丛由同一种类型毛纤维组成,纤维细度、长度基本一致。
同质毛一搬按细度分成各种支数毛。
9. 异质毛羊体各毛丛由两种及以上类型毛纤维组成。
即羊毛被中兼含有绒毛、发毛和死毛等不同类型的毛,异质毛一般按粗腔毛含量分成各种级毛。
10. 品质支数品质支数是羊毛业中长期沿用下来的表示羊毛细度的一个指标。
把各种细度羊毛实际可能纺得的英制精梳毛纱支数称为品质支数,以此来表示羊毛品质的优劣。
随着纺纱方法的改进,目前,羊毛的品质支数仅表示平均直径在某一范围内的羊毛细度指标。
11. 缩绒性由于鳞片的存在,使羊毛纤维具有定向摩擦效应,将洗净的羊毛纤维或羊毛织物给以湿热条件,鳞片就会张开,如同时加以反复挤压,则由于逆鳞片方向与顺鳞片方向的摩擦效应不同,使纤维保持根部向前运动的方向性。
这样,各根纤维带着和它纠缠在一起的纤维按一定方向缓缓蠕动,就会使羊毛纤维相互咬合成毡,羊毛织物缩短变厚。
这一性质称为羊毛的缩绒性或毡缩性。
12. 再生纤维再生纤维是采用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方法和机械加工而再生制得的、与原聚合物在化学组成上基本相同的纤维。
13. 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利用煤、石油十天然气、农副产品等低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先制成单体,再经过化学合成与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维。
14. 差别化纤维差别化纤维是相对于常规纤维而言,泛指对常规纤维品种的某项性能有所改进或具有某一特征的化学纤维。
可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改性以改善常规化学纤维的服用性能。
15. 异型纤维用非圆形喷丝孔纺制的各种非圆形截面或中空的化学纤维称为异形纤维。
与普通化学纤维相比,异形纤维具有特殊的光泽和良好的耐污性,改善了纤维的抱合性与覆盖能力,并具有抗起球、减少静电产生等性能,提高了纤维集合体的蓬松性和透气性等。
16. 复合纤维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纺丝液分别输入同一纺丝组件,在适当部位汇合,从同一喷丝孔喷出形成一根纤维,并在同一根丝条上同时保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
17. 超细纤维超细纤维通常是指单根纤维线密度在0.44dtex以下的称为超细纤维。
也有资料将1.ldtex 以下的纤维定为超细纤维。
纤维由粗变细不单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性质上发生变化。
超细纤维具有丝质的柔软,手感滑糯,光泽柔和,织物覆盖能力强,过滤性能优良,服装生理效果好等特点。
18. 混纺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混合纺成的纱线,为混纺纱,如涤/棉纱等。
19. 单丝化学纤维长丝中只有一根纤维的为单丝,用于加工细薄织物或针织物。
20. 复丝化学纤维长丝中包括多根单丝,为复丝,一般用于织造的长丝,大多为复丝。
21. 变形丝经过变形加工的化学纤维称为变形丝或弹力丝,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变形丝分捻回性和非捻回性两种。
22.网络丝:将高速气流垂直间歇地射向喂入的长丝,使单丝之间互相纠缠和缠绕从而增加丝束抱合性,这种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丝成为网络丝。
23. 英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9.89%时,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的840码的倍数。
英制支数属定重制,纱线越细,支数越高。
24. 捻度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称为捻度。
棉纱线及棉型化纤纱线的特克斯(号数)制捻度T tex ,是以纱线1Ocm 长度内的捻回数表示;英制支数制捻度T e ,是以1英寸的捻回数表示。
精纺毛纱线及化纤长丝的捻度T m ,是以每米的捻回数表示。
粗纺毛纱的捻度,是以每米的捻回数T m 或1Ocm 的捻回数T m /10表示。
25. 捻向捻向是指纱线加捻的方向,它是根据加捻后纤维在纱中,或单纱在股线中的倾斜方向而定的,有Z 捻和S 捻两种。
26.初始模量 纺织材料的初始模量就是它的应力应变曲线上起始部分的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之比,有些材料的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明显不呈直线,一般以应力为1%处的应力与应变之比。
27. 急弹性变形纺织材料在拉伸时,几乎立即产生的伸长变形,而除去拉伸力,几乎立即产生回缩变形,为急弹性变形。
28. 缓弹性变形纺织材料在拉伸力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伸长或回缩变形,是随时间变化的变形,这种变形为缓弹性变形。
29. 塑性变形纺织材料在受拉伸力作用时能伸长,但拉伸力去除后不能回缩的变形为塑性变形。
30. 弹性恢复率纺织纤维材料在受拉伸力作用时,急弹性恢复变形与缓弹性恢复变形之和与其伸长之比的百分比为弹性恢复率,即(%)100⨯+=aR εεεε缓急 31. 疲劳疲劳是指对纤维材料施加较小的恒定拉伸力,长时间作用或多次加负荷、去负荷的反复循环作用,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裂伸长时,材料最后出现整体破坏的现象。
32. 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表示纺织纤维的导热性能,是指当材料厚度为1m ,表面之间的温差为1℃时,1s 钟内通过1m 2材料传导的热量焦数。
即:AH t D Q ⋅⋅∆⋅=λ,热导系数愈大,材料的导热性愈好,绝热、保温性差。
33. 热定型将纺织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对合成纤维来说须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这时,加以外力使它保持一定形状,使大分子间原来的结合点拆开,而在新的位置上重建起来达到新的平衡,冷却并除去外力,这个形状就能保持下来,这一处理过程称为热定型。
34. 机织物通常把经纱和纬纱呈直角(或成60°角)交织而成的织物叫机织物或梭织物。
35. 交织织物交织物是指用两种不同纺织纤维的纱线或长丝交织而成的织物,如经用棉纱、纬用维纶纱的交织物。
经用锦纶长丝、纬用丝光棉纱的交织物。
这种交织物,除使织物经纬向具有不同物理机械性能外,往往在经染色后具有特殊的闪色效应。
36. 混纺织物混纺织物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纺织纤维混纺的纱线制织的织物。
如涤/棉、涤/毛、涤/腈或涤/棉/腈等混纺织物。
37. 针织物把纱线制成线圈,再将线圈连接起来而制成的织物称为针织物。
38. 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又称无纺织布,是指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组成的纤维层(定向或非定向铺置的纤网或纱线),或由该纤维层与纱线交织,也可再结合其他纺织品或非纺织品,通过机械钩缠、缝合或化学、热粘合等方法连接而成的制品(织物)。
39. 针织物的密度针织物的密度是指单位长度(5cm)或单位面积(5cm×5cm)内的线圈数,通常用横向密度(横密PA:线圈纵行数/5cm)、纵向密度(纵密PB:线圈横列数/5cm)和总密度(25cm2内的线圈数,它等于线圈数横密与纵密的乘积)来表示。
当原料和纱线支数一定时,可表示针织物的稀密程度。
40. 末充满系数末充满系数表示针织物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对其稀密程度的影响。
末充满系数δ是线圈长度L与纱线直径d的比值,()()mmdmml=δ。
末充满系数越大,针织物越稀疏。
41. 耐磨性耐磨性就是织物具有的抵抗磨损的特性。
所谓磨损,是指织物与另一物体由于反复摩擦而使织物逐渐损坏。
42. 悬垂性织物在悬垂状态下受本身重量及刚柔程度等影响而表现的下垂特性称为悬垂性。
裙子、窗帘、桌布、惟幕等要求具有良好的悬垂性,以构成匀称下垂的曲面。
西服等外套用织物的悬垂性,对服装的曲面造型性有着直接影响,悬垂性好的织物面料能充分显示服装的轮廓美。
43. 抗皱性织物经受折皱变形,外力消除后能回复原来状态至一定程度的性能,称为抗皱性。
织物抗皱性实质上是折皱变形的回复,也称折痕回复性。
44. 免烫性织物的免烫性,有时也称洗可穿性,是指织物经洗涤后,不经熨烫或稍加熨烫即很平整,形状稳定。
45. 起拱性织物在穿着过程中肘部和膝部等经受反复弯曲作用的部位,产生拱状鼓起塑性变形的性质称为起拱性46. 褶裥保持性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或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褶裥保持性。
47. 尺寸稳定性织物在湿、热、洗涤等情况下外形尺寸保持的能力为尺寸稳定性。
48. 透气性气体通过织物的性能称为织物的透气性。
织物的透气性影响着服装的舒适性。
49. 透湿性透湿性也称透汽性,水汽通过织物的性能称为织物的透湿性,是服装的舒适性、卫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织物排放汗汽的能力。
50. 克罗值在室温为21℃,相对湿度不超过50%,空气流速不超过10cm/s的条件下,一个人静坐时维持舒适状态所需要的热欧姆,称为一个克罗值(CLO)。
51. 织物风格织物风格是织物的物理机械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综合反映,包括视觉风格和触觉风格。
触觉风格也称织物的手感。
不同品种和不同用途的织物,对它风格的要求是不同的。
52. 手感织物手感是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质对人的手所引起刺激的综合反应,也就是手对织物的触摸、抓握,某些物理机械性能在人脑中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映,也称触觉风格。
53. 冷感性:织物刚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对人体产生的一种冷热知觉反应。
54.织物成衣加工性能:指面料在服装加工中形成优良的服装外观的难易程度。
它是织物的多种物理力学性能在服装加工中的综合表现。
55.服装舒适性:在人体-服装-环境的系统中,人体产生热量水分和周围环境散热水分等之间能量交换的平衡,一般服装在其中通过热湿传递起到调节作用。
二、填空题1. 面料指的是服装表面的主体材料,常用的服装面料主要有: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织物、编织物和毛皮、皮革等。
2. 人造纤维是以天然高聚物(如木材、棉短绒、牛奶、花生、大豆等)为原料,经纺丝加工制成;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材料中的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人工合成得到高聚物,再经纺丝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