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史复习题
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以下是一些生物学试题及其答案:
1. 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答案:细胞。
2. 给出细胞的基本结构。
答案: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3. DNA是什么?
答案:DNA是脱氧核糖核酸,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4. 生物种群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生物种群通过突变、自然选择和基因流等机制逐渐发生
变化。
5. 解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答案: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体之间的食物关系,包括食物生产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
6. 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产生了氧气和有机物质。
7. 描述一下人类的呼吸系统。
答案:人类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子、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
8. 蛋白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案: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9. 解释细胞分裂的两种类型。
答案: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用于体细胞的分裂,减数分裂用于生殖细胞的分裂。
10. 什么是基因?
答案:基因是DNA分子上携带的遗传单位,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以上是一些生物学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帮到您!。
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生物学研究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假说实验法和模型实验法2、生物的适应性体现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和功能于环境相适应两方面。
3、生命的结构层次有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其中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单位;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结构的有序性、新陈代谢、应急性、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适应等。
5、存在于生物体内而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不存在的。
6、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相邻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多核苷酸链。
7、组成DNA分子的戊糖是脱氧核糖,它是核糖第2个C原子上的羟基脱去一个O。
8、真核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四界,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真核细胞、多样的单位膜系统。
9、质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种。
10、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色体中。
11、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等部分。
12、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扩散、滲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14、生物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5、细胞增值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M、G1期、S期、G2期。
16、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7、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淋巴管、心脏、血液和淋巴。
18、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均源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19、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外带有A凝集原,具有抗原特性。
他的血浆中含有b凝集素。
A 血型和B血型男女结婚,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有A\B\O\AB20、昆虫的主要呼吸器官是气管,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21、人体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在其细胞中进行气体交换完全是按照扩散原理进行的。
22、每一种B细胞的表面只有一种受体分子,只能和一种抗原结合。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二、问答题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化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自然分类二名法二、问答题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一、名词解释物种绝灭假绝灭种系代谢生态代替背景绝灭大规模绝灭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特化趋同趋异二、问答题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一、名词解释蜓的隔壁和旋脊头足类缝合线四射珊瑚中柱面线胎管线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二、问答题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脊索动物及古植物一、名词解释恐龙羊膜卵古植物学石松植物的叶座叶痕二、问答题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群落特征种生态系统优势种指相化石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相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地层叠覆律海进海退超覆退覆沉积旋回穿时二、问答题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2. 简述几种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3. 详细叙述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有哪些?第八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一、名词解释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组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层型二、问答题1. 试述地层划分的依据和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2. 列表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普通生物学复习题

普通生物学复习题一、填空题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和电子传递链。
()是心脏的启搏器,()是心脏的另一个启搏器。
细胞周期包括()和()两个时期。
神经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组成的。
与蛋白质修饰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与生物大分子分解有关的细胞器是()。
肌肉组织分为平滑肌、()和()3种。
神经细胞未受剌激时的膜电位称(),受剌激时的膜电位称()。
哺乳动物体内的含氮废物主要以()的形式排出。
维管植物可分为()植物和()植物两类。
在卡尔文本森循环中,每经过()次的循环才能产生6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
其中()分子3-磷酸甘油醛用于再循环,()分子3-磷酸甘油醛用于合成葡萄糖。
二、判断题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细胞,B淋巴细胞是体液免疫的细胞。
()结缔组织的特点是有发达的细胞间质,细胞分散于细胞间质之中。
()生物氧化是在酶催化下,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与燃烧的化学本质不同。
()化学渗透既包括质子通过有选择性透性的细胞膜的过程,又包括化学合成ATP的过程()心动周期指心房收缩,心室收缩,然后心房舒张,心室舒张的过程。
()人肺中的气体交换既有单纯的扩散,又有主动运输。
()动物有专门产生激素的器官-内分泌腺,动物激素都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产生的。
()植物体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两者循环交替发生。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由大、小两亚基组成,是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植物的次生生长就是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的过程。
()从进化角度看,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有意义。
()下丘脑是调控人体内分泌腺工作状态的最高中枢。
()维生素和激素都是人体自己合成的微量但具有重要作用的有机物。
()胰腺中的α-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使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下降。
()多年生植物的老枝表面,是木栓化的周皮,周皮来自皮层薄壁细胞。
()被子植物的花粉落到同种花的柱头上后,分化产生一个精子,该精子沿花粉管进入子房。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总结题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共20分)1、化石(4分)答: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2、沉积相(4分)答: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3、地层(4分)答:地层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岩石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界面与相邻岩层和岩体相区分。
4、小壳动物群(4分)答:小壳动物群是指个体微小(1~2mm),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等。
5、超覆和退覆(4分)超覆是海进过程中地层形成向大陆方向的上超;退覆是在海退过程中地层向海洋方向的退却或下超。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2、化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化石化作用可以分为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炭化作用。
3、化石可以根据其保存特点,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四类。
4、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古生物学的研究,对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生物进化理论、解决地层时代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指导找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地层对比的理论依据是生物层序律。
6、豫西地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赋存的主要矿产资源是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其中也赋存有陶瓷粘土矿。
7、豫西地区太华岩群中的沉积变质铁矿的工业类型是鞍山式铁矿,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8、板块边界的直接证据是地缝合线。
沿地缝合线线断续分布有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深断裂等特殊的地质记录。
9、古生界自下而上可分为寒武系、自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均属年代地层单位。
10、根据四射珊瑚纵列构造、横列构造及轴部构造组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和泡沫型四种构造类型。
其中三带型四射珊瑚地史分布为自留纪至泥盆纪。
11、乳房贝Acrothele,属无绞纲。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1.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A 。
P7A用进废退B一元论C多元论D动物的内在要求2.生物体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的动力在于_C_。
A种内斗争B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C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D生物与环境的统一3.活着的有机体需要不断从环境吸取负熵以克服自身的_D_。
P25A、嫡流B、熵变C、熵D、熵产生4.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 B P20 A维生素B无机盐 C ATP D氨基酸5.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为原始生命体必然是一个_A_P23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开放系统D半封闭系统6.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包括内共生说和_C_。
P57A突变说B选择说C渐进说(经典说)D适应说7.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起源我国中科院院士赵玉芳和数学家曹培生认为_C_。
P38A蛋白质首先起源B核酸首先起源C核酸与蛋白质共同起源 D RNA首先起源8.真核细胞出现的生物学的意义是_D_A为生物无性生殖打下基础B推动生物向单元化化方向发展C使生态系统进一步简单化。
D为生物有性生殖打下基础,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9.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说较好地说明了_C_的起源。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D内质网10.关于生物的分界目前通用的是_C_。
A三界说B四界说C五界说D两界说11.能够确定生物的存在和属性的化石是_B_A指相化石B标记物化石C标准化石D小化石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登陆的时间在_D_。
A泥盆纪B志留纪C二叠纪D奥陶纪13.复杂化和简化式形态进化的_B_A唯一方向B两个主要方向C基本特征D都不正确14.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包括_D_A趋性反射B本能行为,学习行为C.悟性行为D趋性,反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悟性行为15.在基因家族中致同进化的机制主要有不等交换和_D_。
A、重复B、倒位C、易位D、基因转换1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 的差异。
生物第二章复习题答案

⽣物第⼆章复习题答案绪论1.第⼀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是?1665年Robert Hook(英数理家)2.第⼀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活细胞的⼈是?1667年Leeuwenhook3.细胞学说是谁建⽴的?1839年Schwann(德?动)4.谁提出了染⾊体遗传理论?1902年T.Boveri和W.Suttan5.谁创⽴了基因学说?1910年T.Morgan6.谁最早证实了DNA为遗传物质?1944年O.Avery7.谁提出了操纵⼦学说?1960年F.Jacob和J.Monod8.克隆⽺多莉是哪年由谁创造出的?1997年9.⼈类基因组计划何时启动,何时成功?1990年2000年成功10.什么是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受精卵来源细胞产⽣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等⽅⾯稳定性差异的过程11.细胞⽣物学研究与医学有哪些联系?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分化与⼲细胞研究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与死亡细胞的基因组学、蛋⽩组学第⼆章1.体积最⼩的完整⽣命是什么?病毒2.原核⽣物与真核⽣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共有哪些区别?有⽆核膜。
3.⽣命的主要四种元素是什么?CHON4.有机⼩分⼦主要有哪⼏种?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5.单糖聚合成多糖,通过什么键?糖苷键6.碱基与核糖形成核苷时,通过什么键?共价键7.核苷酸聚合成核酸时,通过什么键?磷酸⼆脂键8.B-DNA的双螺旋结构是怎样的?两条链围绕同⼀个中⼼轴,右⼿螺旋⽅向盘绕成双螺旋9.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10.RNA与DNA的相同与不同处有哪些?跟DNA相同:由3',5'-磷酸⼆酯键连接⽽成跟DNA 区别:U替代T;戊糖的核糖2C不脱氧RNA单链可折叠,形成局部双螺旋——发夹结构11.真核⽣物的mRNA特征结构有哪些?真核⽣物mRNA特有:5' 端有帽⼦结构——7-甲基三磷酸鸟苷,3' 端有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 A12.rRNA占细胞内总RNA的百分⽐是?80%-90%13.真核⽣物的核糖体的rRNA有哪些?5S、5.8S、28S和18S14.原核⽣物的核糖体的rRNA有哪些?含5S、23S和16S15.rRNA占核糖体的总重量的百分⽐是?60%16.tRNA的结构特点有哪些,有什么功能?含有稀有碱基,tRNA部分折叠成双链,结构呈三叶草形,tRNA 3'末端CCA-OH 共价结合特定氨基酸,密码环上三个碱基构成反密码⼦(anticodon),反密码⼦可识别mRNA上相应的密码⼦,并结合(配对),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合成蛋⽩质17.snRNA的数量、分布和功能?参与基因转录产物的加⼯,不及总RNA 1%,但snRNA的拷贝数很多,约100~200万个/细胞,发现snRNA20多种,真核细胞核内18.成熟miRNA有多⼤,由什么酶加⼯成熟?长21~25nt,体70~90nt,Dicer酶19.成熟miRNA在哪⾥,有什么功能?普遍存在于⽣物界,具有⾼度保守性20.核酶最早在什么⽣物中发现?有什么特点?在原⽣动物四膜⾍,具有酶活性的RNA,当去除所有蛋⽩质后,rRNA剪接仍可完成21.氨基酸之间缩合成什么键,形成肽链?肽键22.蛋⽩质的⼀级结构⾄四级结构各是什么?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组成蛋⽩质的⼀级结构,⼆级结构:某⼀段肽链的空间结构,是由于肽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则形成氢键的结果,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指肽链不同区域的氨基酸侧链间相互作⽤⽽形成的肽链折叠。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生物学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及贡献-教师用卷

生物学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及贡献单选题1.被誉为“分类学之父”的是()A. 林奈B. 达尔文C. 虎克D. 哈维【答案】A【解析】略2.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生物学统一命名法,被成为“分类学之父”。
()A. 正确B. 错误【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林奈的生平事迹,借助于查阅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即生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叙述正确。
故选A。
3.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形成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A. 达尔文B. 米勒C. 巴斯德D. 雷迪【答案】B【解析】略4.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的科学家是()。
A. 罗伯特·虎克B. 巴斯德C. 列文·虎克D. 弗莱明【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上发现细菌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关注重大事件的相关科学家,具有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
【解答】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贡献,1663年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至今仍被使用,不符合题意;B.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不符合题意;C.1680年,英国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可以放大300倍显微镜观察到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颗粒(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显微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符合题意;D.亚历山大•弗莱明是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史复习题一、生物学史的内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内涵:生物学史是研究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历史科学。
研究对象: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包括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推理等)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1)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2)生物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人类社会(尤其是创新意识)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4)科学方法论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生物学史有何意义?1、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思想受文化背景和科技水平制约,生物学新知识的产生需要首先从思想方法上有所突破。
“物种演变”思想是对“物种不变”思想的突破。
思想影响认识。
反过来,通过对事物的科学探究,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又会改变人的思想,认识上产生一次飞跃。
2、展示了生命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形成的历史它能够从整体上告诉我们各个学科是在解决什么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还能告诉我们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这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学习者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3、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定量化;观察、实验;在自我更正中完善和积累。
4、展示了人们的合作过程生命科学史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相同研究方向的人们之间和不同研究方向的人们之间的合作。
5、展示了各种观点的碰撞和论争过程生命科学史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论争,在碰撞与论争中,知识得到不断的澄清。
6、展示了成功的实验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是分不开的7、呈现着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科学精神: 敢于怀疑、敢于求真、敢于创新;科学世界观: 世界是可知的,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三、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缺陷1、在没有了解事物本质之前,急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往往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
如:亚里士多德解释呼吸的目的:使空气与血液接触,以冷却血液,这一结论明显是错误的。
2、关于世界的起源和性质的设想(1)持续时间短的静止世界(犹太-基督教创造世界);(2)持续时间无限的静止世界(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3)循环变化的世界,鼎盛期与衰败期交相更替;(4)逐渐进化的世界(拉马克,达尔文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坚信世界基本完美无缺从而排除了进化的观点。
3、他认为人是最完善的动物,而其它动物都是低劣的、有缺陷的,因此在描述动物的特征时总要与人作比较。
如:海豹缺乏外耳,他认为这是一种畸形。
他认为女人也是男人缺少某些器官的产物。
在新个体产生过程中,男人提供“形”的要素(产生和发育的动力)即精液,而女人则贡献以经血为主的质料。
四、论述盖仑的“三精气学说”,该学说有何主要缺陷?他从生命最终取决于空气(气)概念出发,提出了“三精气说”。
即人体内有三种“精气”:自然精气、生命精气、动物精气。
1、自然精气:产生于肝脏,由静脉运输;盖仑认为,食物经过消化,变成乳糜,经门静脉输入肝脏,形成血液并加入在那里产生的自然精气,再由静脉将充满自然精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提供营养和生长;2、生命精气:产生于心脏,由动脉运输;盖仑认为,心脏产生的生命精气,它是热的,加入动脉血中,并由动脉送至全身,使身体各部分温暖和活化;3、动物精气:产生于脑,由神经运输。
盖仑认为,有一部分动脉血送向脑,脑产生的动物精气由神经传送到全身,使机体生成感觉和运动。
盖仑的“三精气学说”的主要缺陷:由于他对宗教的信仰和当时知识水平的局限,他的理论不可避免地有许多错误,但由于迷信权威,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阻碍了生理学的发展,直到1000多年后,英国的哈维才鼓起勇气将它推倒。
1、盖仑是神创论者,他认为神的智慧创造的世界和生物。
加之“三精气学说”符合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因此,盖仑的著作很容易被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接受。
他试图用实验证明造物主的力量和智慧,展示神在设计万物时的伟大构想。
2、盖仑的最大错误是认为动脉、静脉是两种互相隔离的脉管系统,不互相沟通。
他认为血液在这两种脉管内部像潮水时涨时落那样作前后进退的运动;左右心室间隔上存在着许多纤细的、肉眼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通道这些小孔不断地从右心室渗向左心室。
3、他认为神经与血管同样是中空的。
这些“精气”送至全身组织后,被组织利用。
剩下的“废气”则由人的呼气排出体外,就如通过烟囱把燃烧生成的“烟尘”排向大气一样。
4、以动物的解剖结构来代表人。
如:认为人的肝脏是5叶的,大腿骨是弯曲的等。
这在狗是对的,但在人是错误的。
他否认心脏是肌肉的,因此认为心脏搏动是膨胀,而不是收缩五、试述维萨里和哈维的主要贡献。
安德烈·维萨里:比利时人,是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
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
维萨里经常与学生一起,深夜里在城市郊外,寻找墓地,掘墓盗取尸骨;或者趁更深人静之际,独个儿出去,把绞刑架上已经腐烂不堪、发出恶臭的尸体放下来,割下有用的肢体,包起来藏在大衣里面带回家,然后彻夜工作,研究人体秘密。
因而被称为“盗尸医学家”。
他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亲自从事人体解剖,著有《人体构造》(1543年)这一伟大的解剖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完善地记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构造,纠正了很多Galen的错误论点,为医学的新发展开辟了道路。
1.唯物主义的治学方法和解剖学的成就维萨里在他的《人体构造》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在这里并不是无端挑剔盖仑的缺点。
相反,我肯定盖仑是一位伟大的解剖学家,他解剖过很多动物。
但限于条件,就是没有解剖过人体,以致造成很多错误,在一门简单的解剖学课程中,我能指出他二百种错误。
”2.勇于实践、寻求真理维萨里这种勇于实践、寻求真理的精神和他这本书的发表引起了当时的解剖学家和医生们的震惊。
盖仑的后继者们更是疯狂地攻击维萨里。
宗教的书报检查机关严密地检查了他的解剖学著作,竟以荒谬的所谓的“根据”攻击维萨里。
3.勇于实践、寻求真理这“根据”就是《圣经》:男人身上的肋骨应该比女人少一根,因为圣经上说,上帝命令亚当抽去一根肋骨变成夏娃。
再如:维萨里在书中说人的股骨是直的,而不是像狗的那样是弯的。
他们却硬说什么:人体结构自盖仑时代以来有了变化,人们现在之所以看到人的腿骨是直的而不是弯的,是由于当代人穿紧腿窄裤把腿骨弄直的。
假如不是人为的结果,在自然状态下人腿还应该是弯的威廉·哈维(1578~1657):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
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哈维从老师的发现中受到启发,他从实验入手,做了绑扎人体上臂血管和计算血流量的实验。
他发现,当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丝带下方的静脉鼓起来,动脉却变得扁平;在丝带另一方,动脉膨鼓起来,静脉变平。
这表明,动脉和静脉中血液流动的方向相反:一个从心脏流向肢端,一个从肢端流回心脏。
哈维还对动物搏动着的心脏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发现,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的房室口的瓣膜是单向阀,静脉中的静脉瓣也是单向阀。
很明显,血液从心脏里被推送出来后,沿着动脉流到全身,又循着静脉回到心脏,瓣膜起到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通过观察动物搏动着的心脏,哈维还对血流量进行了计算。
他发现,心脏每半小时搏送出来的血量将超过全身所含的血液总量。
盖伦认为血液是由肝脏制造出来的,哈维从血流量的计算感到,肝脏不可能在半小时内造出这么多血,而且血液也不可能在肢体末端这么快地吸收掉。
唯一可能的是,血液在全身沿着一个闭合路径作循环运动。
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学说: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然后流入肺中,在那里接触空气,暗红的静脉血变成鲜红的血液,流回左心房,再从左心室进入动脉血管中,流遍全身;血液逐渐变成暗红色,再通过静脉流回右心房,一个循环完成。
心脏的不断搏动,推动着血液循环不止地流动。
哈维在1616年公布了他的发现,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理论。
在书中,哈维用大量实验材料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
他特别强调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40种不同动物的解剖观察,他证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他把心脏比作水泵,并认为心脏在人体中的地位,就像宇宙中的太阳,而太阳是宇宙的心脏。
《心血运动论》同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一样,也遭到了当时学术界、医学界、宗教界权威人士的攻击,但由于哈维当时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御医,才使他没有像维萨里那样付出生命的代价。
六、试述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演化。
生物进化论简称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进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
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
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神创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现代达尔文主义(现化生物进化理论)。
1.神创论:十八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的世纪, 神创论压抑着生物学科的发展。
“万事万物皆由神创”是条当时的“真理”, 神创造了世界, 那么事物就不会改变, 就连当时的生物学家林耐也承认神创论。
这一定律直到了拉马克的出现才被打破。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内容: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拉马克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变异性。
环境条件的变化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 生物的多样性是环境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
⑵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核心。
拉马克认为, 生物在新的环境直接影响下, 某些器官经常使用就发达增大, 不使用的器官就削弱或衰退,直至消灭。
拉马克认为上述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 即获得性遗传。
生物经过这样长期地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 便能形成新种。
通过这些后天的获得性遗传, 使生物持续演变, 不断进化。
⑶生物具有按等级向上发展的倾向拉马克不仅肯定了生物的进化, 而且提出向上发展的方向。
他认为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都是由简单向复杂, 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向进化, 这种进化是连续、缓慢和不可逆转的过理。
缺陷:⑴关于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问题拉马克以用进废退与获得性的遗传来解释生物性状产生的机制和进化的原理。
尽管科学发展到了今天, 生物的进化已从宏观的个体形态结构的描述进入到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分析, 而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理论始终得不到现代科学的证明。
⑵关于进化的动力和方向问题拉马克认为生物具有天生向上发展的倾向和内在的愿望, 是生物体内要求完善化的冲动, 是改进自己来适应环境的努力。
事实上, 生物的进化同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 有内因也有外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