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含答案与机械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盐场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盐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盐井镇为悠久的产盐古镇,附近澜沧江东西两岸表层分别分布着白色和红色岩土。
在江两岸,人们依山势凿孔插桩,桩顶铺板,就地取岩土在板上铺垫成盐田,将取自江滩盐井的卤水(含盐的地下水)倒入,几天后盐便析出。
东岸产出的盐呈白色,品质好;西岸产出的盐呈红色,产量大。
每年3至5月是产盐旺季。
据此完成1~3题。
1. 导致西岸比东岸盐产量大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 B.市场 C.地形 D.气候2. 推测两岸盐制品颜色差异的原因是A.卤水种类的差异 B.太阳辐射的差异C.生产工艺的差异 D.盐田垫土的差异3. 产盐旺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卤水丰富 B.晴天多,蒸发旺盛C.市场需求大 D.江水平稳,利于运输【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影响盐滩晒盐产量的主要是地形、气候因素,与市场、盐井镇的技术水平关系不大,故排除选项A、B;澜沧江东西两岸所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故排除选项D;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变化可知,西岸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有利于从江滩盐井获取更多的卤水,而东岸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能够取自江滩盐井卤水量少,所以西岸比东岸盐产量高,故选项C正确。
2. 两地所基本相同,处纬度、气候相同,所以两岸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故排除选项B;同一区域都是采用的取自江滩盐井的卤水,都是晒盐生产工艺,所以基本相同,故排除选项A、C;由材料可知澜沧江东西两岸表层分别分布着白色和红色岩土,而晒盐的卤水来自于含盐的地下水,受岩层颜色的影响,所以西岸产出的盐呈红色,东岸产出的盐呈白色,故选项D正确。
3. 产盐旺季是晒盐的季节差异,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关系密切;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每年3至5月夏季风(西南风)势力弱,降水少、多晴天,而且正午太阳高度增加,气温升高,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形成产盐旺季,故选项B正确。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内蒙古河套地区题组二

内蒙古河套地区2一、单项选择题河套灌区(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河套灌区有一种特殊的传统灌溉制度——秋浇(农作物收割后的浇灌,每年从9 月底开始到11 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一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图示甲、乙两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A.海拔差异B.热量差异C.土质差异D.降水差异2.河套灌区中修建的水闸,其作用是()A.发电B.防洪C.灌溉D.水产养殖3.河套灌区进行秋浇,其目的是()①秋后淋盐①冬季保温①春季保墒(土壤湿度)①秋播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有两千多年的引黄灌溉历史,入选2019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图为河套灌区景观图和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河套灌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5.关于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合理的是()A.继续扩大灌区规模,提升经济效益B.退耕还牧,不断缩减灌溉面积C.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兴修水利,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处河套平原,其葵花籽出油率高于其他地区。
近年来,巴彦淖尔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016年巴彦淖尔市葵花种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但该年有“中国葵花之乡”美誉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葵花籽利润下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含油率高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夏半年降水多,有利于向日葵生长B.积温低,向日葵的生长期较长C.冬季气温低虫害少D.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年温差较大7.2016年有“中国葵花之乡”美誉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葵花籽利润下降,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变化B.气候变化C.市场竞争加剧D.政策变化河套地区居民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农田,实现自流灌溉,形成了富甲一方的“塞上粮仓”。
下图河套灌区分布图和为河套灌区月平均地下水埋藏深度分布示意图。
地理微专题:土壤盐渍化

人类活动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因
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 的平原灌区,不合理的人 类活动是引起土壤次生盐 渍化的主要原因。
1.灌排 系统不 配套
4.平原 蓄水不 当
2.大水 漫灌、 串灌
土壤次生 盐渍化
5.利用矿化 度较大的地 面水或地下 水进行灌溉
3.渠道 渗漏
6.不合 理的耕 种方式
大水漫灌
地理微专题
地理高考备考系列
BY xiao huai qiang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景观
土壤盐碱化分析思路
成因
措施
基本 概念
危害
分布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 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 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
恶化生态环境
盐碱化的危害
腐蚀建筑材料 破坏工程设施
影响农牧业生产 毁坏道路路基
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影 响的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 旱季: 由于蒸发强烈,土壤 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 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 也叫返盐。 雨季: 土壤被雨水淋洗,表 层脱盐。又叫淋盐。
我国盐碱土地的分布
青新极端干 旱漠境
东北地区 半漠境内陆
黄淮海平原
东部滨海 盐碱地 海水倒灌增 加盐度
按自然地理条件、形成过程和盐分组成,可将我 国盐渍土划分为7个类型区:
一、 二、
极端干旱荒漠盐渍土区: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盐渍土区:
1、黄河中上游半干旱半荒漠盐渍化区 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和宁夏的大部分地 区。区内除现代积盐的硫酸盐-氯化物或氯化物-硫酸盐盐渍 土外,还有部分残余盐渍土。 2、甘、蒙、新干旱荒漠盐渍化区 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和新疆天山以 北地区,分布土壤含盐量很高的内陆盐渍土。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土壤盐碱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土壤盐碱化一、知识讲解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
盐碱化形成的条件主要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水分易蒸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中盐分容易在地表累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会抬高地下水水位;沿海区采水导致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大,蒸发后更多盐分上升到土壤表面。
二、例题分析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 构造运动B. 流水C. 冰川D. 风2.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 地面沉降B. 流水侵蚀C. 风力侵蚀D. 冻融塌陷3. 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 水土流失B. 沼泽化C. 土地沙化D. 盐碱化【答案】1. B 2. C 3. C【解析】1.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
2.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
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1~3题。
1.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A. 高寒地区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 耕地分布区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2. 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A. 夏季、春季B. 冬季、夏季C. 秋季、夏季D. 冬季、秋季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A. 气温高B. 降水丰富C. 地下水贫乏D. 植被茂盛【答案】1. D 2. A 3. B【解析】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轻。
1.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对。
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B错。
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C错。
2.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
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B、C、D错。
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
B对。
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
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4~5题。
4.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面上升B.水土流失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5.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4. C 5. A【解析】4. 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深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
2021届高考地理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坡耕地上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横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垂直;一种是顺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平行。
下图示意两种种植方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的坡耕地大多采用横坡垄作,其主要原因()A.可充分利用坡度,提高排水效果B.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品质量C.便于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D.可减轻水土流失,便于保水保肥(2)下列国家的坡耕地最适合顺坡垄作是()A.英国B.印度C.日本D.马来西亚2.人们通常利用海运和空运向驻留在南极的科学家提供食物。
如今,科学家已能通过南极温室(见下图)自己种植蔬菜。
南极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由自控系统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灌溉泵和营养液。
根据目前设计,南极温室主要生产青菜等产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普通温室相比,南极温室()A.结构轻便B.能源消耗少C.环境污染小D.密闭性强(2)与海运调入的蔬菜相比,南极温室种植的蔬菜()A.农药残留多B.生产成本低C.营养价值高D.品种丰富多样(3)目前,南极温室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青菜,主要考虑的是青菜()A.对温度要求低B.对光照要求低C.需求量大D.生长周期短3.“徒河黑猪肉”产自山东省济阳县徒骇河流域,是山东及全国知名品牌。
黑猪生长一年以上,森林牧场自由放养,吃纯粮大枣享自然落果。
啤酒发酵饲料、中药防控、运动减肥、康乐运输、宰前排毒、低温保鲜等技术荣获多项国家专利。
徒河黑猪肉以济南、北京、上海为核心城市进行专卖并辐射全国,每斤售价接近百元。
为让普通百姓吃得起徒河黑猪肉,消费者可以“付费认养”,通过电子眼随时监控黑猪的生长和屠宰,猪肉制品归消费者。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徒河黑猪肉”的核心竞争优势是()A.销售价格低B.味美营养高C.储存保鲜久D.专卖城市多(2)“徒河黑猪肉”专卖店最适宜布局在()A.中心商务区B.农产品批发市场C.居民区附近D.高速公路站口(3)“付费认养”方式大大降低了黑猪肉价格,主要原因是()A.减少了销售环节B.扩大了销售市场C.缩短了出栏周期D.改善了生产环境4.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规模化农业经营新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新业态。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土壤专题(讲义)(解析版)

第六章土壤专题【思维脉络】一:土壤概念: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土壤≠土地,土壤只是构成土地的重要要素之一,而土地则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除土壤外还包括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
二、土壤的组成及肥力1.土壤组成:2.土壤肥力: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要。
土壤的组成状态体积比例肥力特征作用肥力矿物质固态45% 由成土母质发育。
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有机质固态5% 由植物提供。
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水分液态20%~30%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空气气态20%~30%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三、成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土壤的成土过程:过程解读:①在风化作用下,致密岩石破坏,养分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改造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改造作用下,养分元素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土壤土壤形成过程即: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有机质在土壤表层发生聚积,形成暗色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是在岩石(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1)成土母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2)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动植物残体+腐殖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盐碱化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盐碱化盐碱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但盐渍化土壤因较高的盐分含量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限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艰巨。
目前为止,我国还有80%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开发利用,所以如何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盐碱地的分类:盐碱土形成的实质是可溶性盐类在土壤中发生重新分布,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超过了正常值。
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
√天然形成的盐碱地滨海地区:含盐主要以氯化钠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地下水形成的盐碱地内陆地区:含盐主要以硫酸钠为主。
√苏打盐碱地:含盐主要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主。
√人为造成的盐碱地次生盐渍化盐碱地: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
二、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当前,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盐碱地是指地下潜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强,加上气候干旱和蒸发强烈,导致深层土壤盐分向表土迁移,表土盐化或碱化程度加重的现象。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碱化两类。
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不仅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子,也是制约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沿海防护林营造等林业项目的重要影响因子。
(一)自然条件盐随水动,土壤和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所以土壤水分的运动对于土壤中盐分累积有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越浅,蒸发作用越强,越易引起地表积盐,可见,地下水深浅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碱化。
1.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气候条件对水的运动有重要的影响,大气降水可以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补给,大气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形成向上的运动,可见气候条件是引发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1~3题。
1.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A. 高寒地区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 耕地分布区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2. 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A. 夏季、春季B. 冬季、夏季C. 秋季、夏季D. 冬季、秋季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A. 气温高B. 降水丰富C. 地下水贫乏D. 植被茂盛【答案】1. D 2. A 3. B【解析】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轻。
1.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对。
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B错。
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C错。
2.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
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B、C、D错。
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
B对。
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
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4~5题。
4.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面上升B.水土流失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5.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4. C 5. A【解析】4. 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深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
故选C。
5. 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且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选项四个区域中宁夏平原降水量少,需要引黄河水灌溉。
故选A。
沧州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之滨,拥有盐碱地约30万亩。
在当地“种一瓢收一斗”的盐碱地或中低产田上,中科院农业研究所经过不断改良与实验,使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600斤。
农业研究所主要通过咸水结冰等方法改造盐碱土壤(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打造“良田”,通过微咸水灌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选育更耐盐碱的作物品种。
据此完成6~7题。
6. 海兴县农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7. 海兴县改造盐碱土壤未采用传统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 地质结构不稳定,淡水资源不足B. 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C. 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合深挖淡水井D. 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的效果差【答案】6. A 7. B【解析】考查水盐运动规律,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6.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加之作物返青,需水量大,但此时尚未进入雨季,如果灌溉不科学,很容易加重土壤盐碱化,A正确;夏季淋盐,降水多,土壤盐碱化减轻,影响小B错误;秋季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土壤虽返盐,但作物已成熟,影响小,C错误;冬季农作物很少,且盐份较低也很稳定,影响小,D错误。
故选A。
7. 传统措施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侧面说明这里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用传统方法简单但效果差,B正确,D错误;未采用传统措施改造盐碱土壤与地质构造没有关系,AC错误。
故选B。
下面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土壤分布图,右图是沿左图中46°纬线上M、N两点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 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盐渍化程度和蒸发状况有关,所以气温越高,盐渍化越严重B.该地盐渍化程度在春季较高C.可以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治理盐渍化D.整体来看,该地盐渍化程度南高北低9. 图乙中a、b、c三地的土壤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c>b>a B.b>c>a C.c>a>b D.a=b>c【答案】8. B 9.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和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蒸发量、降水量和地下水的运动对地表盐分的影响。
8. 盐渍化程度与蒸发量、降水量和地下水高度有关,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少,地下水高度大容易造成盐渍化;此地夏季气温高发量大,但降水多,降水增加了淋盐作用,A错误;春季降水少,蒸发强,盐渍化严重,B对;大水漫灌加剧盐渍化,C错误;整体来说该地盐渍化程度东高西低,D错误。
故本题B 正确。
9. 由右图图例和左图地形剖面图可确定地下水离c点地面最近,盐度最高,同理可知a、b、c三地的土壤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c>b>a。
故本题A正确。
二、综合题。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我匡某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1)指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2)简述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试提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
(2)加剧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土壤水盐碱度较高,不利于农作物的成活;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
(3)合理灌溉,实施喷灌、滴灌;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覆盖地膜减少蒸发的影响;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试题难度一般。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盐渍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在地势较低处,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土壤盐渍化,所以如若盐渍化的形成条件有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升高等。
(2)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从对土壤、农作物的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
土壤盐渍化使土壤含盐量上升,加剧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发育;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活,使农作物减产,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3)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可从原因来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合理灌溉,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灌溉或雨后,可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可采用地膜覆盖,减少蒸发的影响;还可以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①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②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③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④客土置换。
【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围绕北方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探讨解决措施,体现学以致用。
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要有的放矢,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材料中已说明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点睛】现阶段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主要包括淋洗除盐、覆盖抑盐、生物改良、科学施肥、合理轮作、客土置换等。
对于客土置换来说,如何控制深层土壤返盐,保持客土中微生物活性,延长客土使用寿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庆市(位置见图)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北部,地势低平,多盐碱湖泡、沼泽凹地。
大庆市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蒸发量1635mm,春季多大风。
黑土广布,湖沼附近草场集中,农牧业发达。
但近年来,由于过垦过牧和水利工程盲目建设等不合理的农业开发,草场退化、盐碱化日渐严重。
2018年,大庆市部分地区通过采取平整土地,借助引嫩工程水渠引水,试种“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以“盐碱地种稻”模式来改良盐碱地,但平均亩产仅为210.9公斤。
(1)分析大庆草地盐碱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解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生产加剧草地盐碱化的原因。
(3)说明大庆“盐碱地种水稻”模式在改良盐碱地过程中的作用。
(4)农民对是否应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态度不一,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降水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远小于年蒸发量,且季节性冻融作用加剧盐分地表富集;地势低洼(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地势低平,多盐碱湖泡,水位变化大,裸露湖滩盐分随春季大风扩散,加剧周边草地盐碱化。
(2)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减少植被,加剧蒸发;不合理灌溉引起地下水位升高;旱涝多发,不合理的水利工程设施破坏水盐循环,加剧盐碱化。
(3)平整土地,改变地表低洼,利于排盐减少盐分积累;借助引嫩工程水渠,引入河流淡水使水稻田蓄水,淡化表层盐碱且阻滞地下盐分上泛;栽种海水稻,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蒸发,阻滞地下盐分上泛;人为耕作和归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利于盐分下渗。
(4)赞同:改良土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居民收入。
不赞同:种植投入较大;单产低;影响原有农业种植结构。
【解析】(1)草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及蒸发、风力等方面分析。
由材料可知“大庆市地势低平,多盐碱湖泡、沼泽凹地”,排水不畅,水位季节变化大;“大庆市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蒸发量1635mm,春季多大风”,大风加剧了蒸发,导致盐分的积累;“湖沼附近草场集中”,草场周边多为盐碱湖泡,使得草场就有潜在的盐碱化危险。
(2)“由于过垦过牧和水利工程盲目建设等不合理的农业开发,草场退化、盐碱化日渐严重。
”过度放牧及农垦会导致草场破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蒸发量增加;由于发展农业,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盐分物质随之上移表层;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破坏了水循环,使得盐分随着水循环发生的淋盐过程减少,加剧草场的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