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配电自动化规划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实现电力配送过程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包括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自动化需求和目标,设计系统结构和功能,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建设和调试系统,最终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目标。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1.系统分析和评估配电自动化规划的第一步是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当前的配电网络结构、运行状态、负荷情况、故障频率、电能质量以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系统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找出需要改进和优化的方面,确定自动化的需求和目标。

2.确定自动化需求和目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配电自动化的具体需求和目标,包括提高电网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处理时间、优化运行效率、提升供电质量等方面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与电网的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相结合,明确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

3.设计系统结构和功能根据自动化的需求和目标,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智能监测、自动控制、远程通信、故障定位和恢复等方面的功能,并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模块。

4.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根据设计的系统结构和功能,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包括智能终端设备、远动终端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控制装置、智能仪表等方面的设备和技术,并确定各个设备和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5.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配电自动化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包括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系统调试、人员培训、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计划和方案,并确定实施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

6.建设和调试系统按照制定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调试工作,包括设备的安装和接线、软件的编程和调试、系统的联调和验收等任务,确保自动化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效果。

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

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

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一、导言配电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现代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对配电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智能供电。

为了提高配电系统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特制定本导则,以规范和指导配电系统自动化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

二、规划设计过程1.问题分析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的第一步是对现有配电系统进行全面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勘察现场,了解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如供电可靠性低、负荷不平衡等。

同时,还要分析系统的容量和负荷变化趋势,为后期的改造和扩建提供数据支持。

2.需求确定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确定配电系统自动化改造的需求,包括技术需求和功能需求。

技术需求包括自动化设备选择、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功能需求包括远程监测、远程控制、故障定位等方面。

需求确定阶段需要与用户和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和目标。

3.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制定配电系统自动化工程的总体方案和详细方案。

总体方案包括工程的总体布置和分布,详细方案包括具体的设备选型、布线设计等。

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同时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4.施工图设计根据方案设计的结果,制定配电系统自动化工程的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需要详细描述各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设方式,制定设备的接线图和接口标准。

施工图设计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5.材料采购和施工实施根据施工图设计,进行材料采购和施工实施。

材料采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实施需要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进度进行。

6.调试和验收在配电系统自动化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验收。

调试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验收过程中需要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评估,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需求。

三、设计要求1.安全可靠性2.高效节能性3.可维护性4.智能化四、设计流程1.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包括远程监测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故障定位系统等。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一、引言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配电网进行监控、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包括系统目标、建设内容、时间计划、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目标1. 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快速定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提高供电可靠性。

2. 提高供电经济性: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负荷调度和优化,合理分配电力资源,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3. 提高供电安全性: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建设内容1. 监控系统:建立配电网监控中心,实现对配电设备、路线和负荷的实时监测,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的采集和显示。

2. 故障定位系统:通过故障指示器和故障定位装置,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快速定位和隔离,减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

3. 负荷调度系统:建立负荷调度中心,实现对配电网负荷的实时监测和调度,合理分配电力资源,提高供电经济性。

4. 安全监测系统:建立配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5. 通信网络:建设配电网通信网络,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时间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1个月):确定系统建设的目标和需求,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和方案评审。

2. 系统建设阶段(6个月):按照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软件系统的开辟和调试等。

3. 系统测试阶段(1个月):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4. 系统运行阶段(持续运行):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并进行日常的运维和管理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技术要求1. 硬件设备:选择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的硬件设备,包括监测仪表、通信设备、故障指示器等。

浅谈配电自动化系统分析与发展趋势

浅谈配电自动化系统分析与发展趋势

浅谈配电自动化系统分析与发展趋势摘要: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分销系统的完善。

在此过程中,配电自动化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传统用电模式得到改善,有利于促进电力资源节能,有效降低电力运行成本,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

有利于提高日常输电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分析;发展趋势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也直接推动了电力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配电的现代化要求,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配电系统正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配电自动化是集先进的配电技术、数据传输和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新型电力运行系统。

配电系统自动化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减轻电力工人的工作量,从而降低线路运行成本,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最终目的。

配电自动化需要计算机的配合,在原来人工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自动管理。

主要任务是控制电力的流向,分析电力的使用效果,进而准确计算电力消耗的能量。

1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简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供配电系统的自动控制主要分为四个角度,即用户角度、馈线角度、变电站角度和管理角度。

对于电力系统中供配电系统的自动控制,实际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涉及的电路设置复杂,也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从用户的实际角度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设置。

分析了技术支持。

一方面,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监视和操作必须通过自动化装置来实现,因此必须通过计算机相关的程序来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省人力资源,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成本。

当计算机获得信号编号时,它将处理相关的信号,然后发送信号。

其主要作用是简化人工操作步骤,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减少工作时间。

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改进变电站设备的传统操作模式,这样除了优化各种端口之外,还可以使变电站控制工作更加精确。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的实施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实现,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并逐级管理。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高技术要求,因此,需要相关研发技术人员不断更新控制技术,以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

10kV配电网自动化改造方案研究

10kV配电网自动化改造方案研究

10kV配电网自动化改造方案研究10kV配电网是城市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将高压输电线路传输的电能分配到各个终端用户的任务。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电负荷的增加,传统的10kV配电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

对10kV配电网进行自动化改造,提高其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是当务之急。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10kV配电网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动操作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 供电可靠性低:传统的手动操作容易出现人为操作失误,导致配电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

2. 运行效率低:传统的手动操作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维护和管理,无法满足现代城市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3. 信息化水平低:传统的配电网缺乏信息采集和监控手段,无法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

二、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针对以上问题,10kV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势在必行。

自动化改造将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供电可靠性:引入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配电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减少人力维护和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3. 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入先进的信息采集和监控设备,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提高配电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三、自动化改造方案1. 智能监控系统:引入智能监控设备和系统,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配电系统的异常情况,提高供电可靠性。

2. 远程控制系统:引入远程控制设备和系统,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远程控制和调度。

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远程操作和调度,提高运行效率。

3. 智能保护系统:引入智能保护设备和系统,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智能保护和自动隔离。

通过智能保护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自动故障隔离和恢复,提高供电可靠性。

4.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引入数据采集和分析设备和系统,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控制、通信和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输配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测控、保护和调度,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配电自动化规划是指在配电系统中引入自动化技术的规划和设计过程,它是实现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基础,是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下面介绍一下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一、基本思路1.需求分析首先要对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电网负荷、负荷特性、设备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确定配电自动化的实际需求,把握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

2.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结合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特点,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并对其进行技术评估,确定技术选型。

3.系统集成将所选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确保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通信和信息交换。

4.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选型的结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配电自动化方案,包括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功能配置、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5.系统实施根据方案设计,实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程,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运行,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6.系统运维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监控、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下面将具体介绍配电自动化规划的步骤。

(1)电网负荷特性:根据配电系统的负荷特性,确定自动化系统需要支持的负荷管理能力,包括负荷预测、负荷分配、负荷调节等。

(2)设备状态监测:对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确定自动化系统需要支持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能力,包括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自动切换等。

(3)远程调度:确定自动化系统需要支持的远程调度能力,包括远程控制、远程调度、远程监控等。

(4)故障处理:确定自动化系统需要支持的故障处理能力,包括故障定位、故障处理、故障恢复等。

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介绍了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特点和功能,探讨了配电综合自动化的各种应用模式特点,针对低电压等级配电所的结构和实际情况,结合常规应用模式,提出一种面向低电压等级的无人值守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该控制系统兼具各家优点,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低电压等级配电所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提高供电质量及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1 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述1.1 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特点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电力系统中110KV(35KV)/380V 终端用户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配电所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和远方通信的综合自动化功能系统。

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系统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和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点。

它可通过采集配电网上的状态量(如开关位置和保护动作情况等)和模拟量(如电压、电流等)以及电度量,从而对配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也可通过远程控制开关的合闸或跳闸以及有载调压设备,以达到预期目的(如无功补偿或负荷平衡),并可检测和判断故障的区域,并隔离故障区域,并恢复正常区域的供电。

与传统配电所相比,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可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提高电压质量及电压合格率;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和减少了误操作可能性,进一步提高配电所的运行水平与管理水平;有效缩小配电所的占地面积,降低造价。

1.2 配电综合自动化的技术和发展状况我国电力行业已经进行多年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领域的研究,其产品类型比较丰富,各种类型的产品的实现方式和结构有所不同,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就目前而言国内现有的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

1.2.1 集中式结构形式:“集中”是指把采集、处理配电所数据,完成保护、监控任务等功能集合在一起。

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设计

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设计
Ab t a t s r c :Ac o dn o t e p a t a r b e f d sr u i n a t m ai n s se f r t e i lme t t n n o t z t n c r i g t h r ci lp o lms o iti t u o t y tm o h mp e n ai ,a p i ai c b o o o mi o m ah mai a o e fc r utb e k ri p o o e . h e ei l o tm sa p id t o v o l e ro t z t n p o lm s a d te t l c m d lo ic i r a e r p s d T e g n t ag r h i p l o s l en ni a p i ai r b e , n s c i e n mi o t e r q ie u ci n f r a g n t l o t m s c n tu t d Ba e p n CAN u o h e u r d f n t o e ei a g r h i o sr c e . s d u o o c i b s c mmu ia i n mo e d sr u i n a t ma i n n c to d , it b t u o t i o o s se i e e r h d s se t al . e o e als h me o e d sr u i n a t mai n a e d sg e ,i i cu e y tm e i n y tm s r s a c e y tma i l Th v r l c e f t it b t u o t r e i n d t n l d s s se d sg , c y h i o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08T15:14:46.1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作者:王珺
[导读] 摘要: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高效的规划工作作为铺垫。

(国网汾西县供电公司山西临汾 031500)
摘要: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高效的规划工作作为铺垫。

本文从阐述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规划
目前,我国用电量日益增加,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度消费离不开充足的电量做保障。

所以,我国市场对供电系统和设施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和推进,供电可靠性再一次得到提升,电量在输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电力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然而,从供电可靠性层面看,我国现阶段在配电自动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许多地方的网架结构混乱、设备落后、线路陈旧等问题需要我国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建设。

一、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事实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了规划原则模糊、性价比不高、规划缺乏统一性、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

接下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规划原则模糊
规划原则模糊是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在我国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时比较常见的原则主要包括了确保资源共享效率、提升信息传输速度、提升自动化系统扩展空间、保留二次扩展余地、更新配电系统软件、提升设备可靠性等重要的原则。

但是在我国部分城市配电系统的实际规划过程中往往无法对于这些原则进行遵循和执行,而模糊的规划原则必然不会带来清晰的规划思路和良好的规划结果。

2.性价比不高
性价比不高会导致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容易出现后期经济问题。

性价比不高顾名思义就是规划中使用的设备造价过高但是设备本身的功能过于低下。

例如我国之前许多城市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时所投入的设备如重合器和分断器和其他不成熟的智能设备都在大量的实践中被证明了性价比较差,这些设备的投入无法对于设备本身存在的故障进行检测,只能进行事故后的故障处理。

并且由于我国存在很多的单相接地故障,这导致了这些设备的使用面更加缩小,而高昂的设备投入和差劲的设备投入效果最终导致了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整体的性价比低下。

3.规划缺乏统一性
规划缺乏统一性则必然促使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质量的下降。

通常来说统一规划主要是指对于配电系统进行标准话和规范化的规划工作。

但是我国许多程度的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规划在系统、模式、构建过程、系统设备、系统兼容性等方面都缺乏良好的统一性。

这必然会导致规划出配电系统无法保证电力资源和电子信息的良好共享和传输效率,因此也很难满足城市电网系统长期的健康发展需求。

4.评价机制落后
评价机制落后这意味着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是否成果很难进行评价。

规划后评价工作主要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出发对于城市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对于规划工作是否成功已经相应的经验进行判定。

但是我国现今仍旧缺乏较为先进的城市配电系统评价机制,例如对于供电可靠率、用户服务质量、线缆日常损耗等数据的评价标准仍旧出于不统一的状态,这最终导致了电价机制、电网安全机制的评价也难以顺利的进行。

二、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
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存在着相应的优化对策,比如增强规划立体性、增强结构互动能力、采用新型光缆、系统统一规划等优化对策。

接下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

1.增强规划立体性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首先需要增强规划立体性。

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首先需要增强纵向结构和横向的结构的规划水平,这包括了对于上层主站规划的优化和城市电力终端系统的规划优化。

其次,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需要够确保电力信息的独立性,从而能够保证信息的可扩充性。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应当充分考虑配电管理、供电管理、停电管理、故障处理工作、电力设备检修、电表计量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从而能够更加切实的增强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工作的立体性。

2.增强结构互动能力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必须要增强结构互动能力。

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将城市电网缺乏合理、灵活的结构布局和互动能力的部分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能够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互动功能得以全面体现。

其次,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充分考虑到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做好结构的设计和设备的选用工作来避免存在的问题影响到配电自动化的信息采集和信息流的传输。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组网方式的选择,从而能够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

3.采用新型光缆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应当注重采用新型光缆。

工作人员在采用新型光缆首先应当理解到这一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既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所以做好通信系统的规划工作需要进一步的适应配电自动化可靠性的需求。

其次,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高性能的光缆的制造价格不断下降,因此将其投入使用的成本不断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性价比却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采用新型光缆时需要考虑到其外力对光缆的破坏问题和光缆线路改造较为复杂等问题并且选用适合城市具体情况的方式。

4.系统统一规划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可以对于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

上文中已经详细阐述了系统规划不统一所带来的弊端。

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时应当秉持着统一规划的原则。

其次,工作人员在对于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时应当做好统一规划
并且在规划完之后对于规划的内容进行分步实施,来进一步确保城市配电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的高速传输。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对于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时可以首先进行的分区供电实验,然后在得到良好的成果后再进行信息采集和传输,来精细的检验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是否成功。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发现,每条馈线配置1个配电终端,并将馈线分为2个区域,可以实现配电终端配置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

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规划人员可以采用三遥配电终端的方法,确定供电可靠性指标,缩短故障修复的时间,降低故障率。

对于故障率比较高的配电系统,可以安装分界开关,这可以有效的切断故障的干扰,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

本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方法进行了介绍,只有合理确定配电终端配置数量,才能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才能保证电力企业正常运行,降低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毛传洲,周英树.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J].电网技术,20011,7(25):45-47
[2]郑颂丽.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电网建设,2015,2(9):98-100
[3]戚尧.城市配电网络规划研究[J].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2013,3(4):35-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