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中考语文诗歌精华试题

望岳中考语文诗歌精髓试题
1.阅读下面的唐诗
,回答后边的问题。
( 4 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如何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1)高大雄伟
(2)不畏困难,勇于攀高的英气壮志。
(二)阅读下面诗歌
,依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每题 2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点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愉悦之情。
《望岳》试题及答案

《望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中意为“大自然的创造力”?A. 造化B. 阴阳C. 曾云D. 齐鲁答案:A2. “岱宗”在诗中指的是:A. 泰山B. 华山C. 嵩山D. 恒山答案:A3. “荡胸生曾云”中的“曾”字通假字是:A. 层B. 蹭C. 惺D. 稹答案:A4. 以下哪个句子描述了泰山的雄伟景象?A. 齐鲁青未了B. 阴阳割昏晓C. 决眦入归鸟D. 一览众山小答案:D5. 以下哪个词在诗中意为“眼泪”?A. 胸B. 眦C. 额D. 腋答案:B二、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岱宗”在诗中指的是泰山,因其为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2. “造化钟神秀”中的“钟”字,在这里意为“聚集”,指大自然的创造力集中在泰山上,展现了泰山的神奇和美丽。
3. “荡胸生曾云”中的“荡胸”,意为心胸为之荡漾,形容诗人内心的激动和震撼。
4. “决眦入归鸟”中的“决眦”,意为眼泪几乎要裂目而出,形容诗人极目远望的情景。
5. “一览众山小”中的“览”字,意为观看、眺望,表达了诗人从高处俯瞰的愿望。
三、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翻译:五岳之首的泰山啊,你有多么壮丽?那青翠的山色在齐鲁大地上绵延不断。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翻译:大自然将神奇和美丽都凝聚在这里,山南山北阴阳分割,晨昏变换。
3.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翻译:心胸为之荡漾,仿佛云层生于胸中,眼泪几乎要裂目而出,凝视着归林的鸟儿。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从那里俯瞰,所有的山峦都将显得渺小。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岱宗夫如何?齐鲁______未了。
答案:青2. 造化钟神______,阴阳割昏晓。
答案:秀3. 荡胸生______云,决眦入归鸟。
答案:曾4. 会当凌绝顶,______众山小。
答案:一览五、内容理解概括(10分)《望岳》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自己立志高远、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
《望岳》---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望岳》赏析题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
唐代诗人,尊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
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答: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1.C(侧面,错。
正面描写)2.C(造化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试题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杜甫的《望岳》中,诗人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志向。
2. 在《望岳》这首诗中,杜甫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形容自己______的景象。
3. 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描绘了泰山______的自然景观。
答案:
1. 攀登高峰
2. 壮阔胸怀
3. 雄伟壮丽
二、选择题
1. 《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岱宗指的是: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D. 衡山
2. 杜甫在《望岳》中用“荡胸生层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荡胸”是指:
A. 心情激动
B. 心情沉重
C. 心情平静
D. 心情忧郁
答案:
1. A
2. A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的意境。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1. 这两句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其中“造化钟神秀”形容泰山的自然景观如同神灵所钟爱,显得格外秀美;“阴阳割昏晓”则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山的南北两面因阳光照射的不同而形成明暗对比,如同阴阳分割了昼夜。
2.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能够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它蕴含的哲理是,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从而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望岳》中考试题汇编(选择题)

1、(2019北辰二模)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两句远望泰山。
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
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
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
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2、(2020和平一模)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B.颔联中的“割”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
C.颈联中“生”“人”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平静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
D.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3、(2020南开一模)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B.“阴阳割昏晓”意思是说在不同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
“割”字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D.这首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之“高大”。
4、(2020部分区二模)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望杜岳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析】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②夫如何:怎么样③齐、鲁: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④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未了:不尽,不断。
⑤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⑥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⑦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⑧昏晓:黄昏和早晨。
⑨荡胸:使心胸激荡。
⑩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⑾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⑿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联写泰山景物,主要表达诗人的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望岳》 (2)附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三、(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10.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1分)
【答案】9.A
【解析】“自近而远”应是“自选而近”。
10.“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
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析】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②夫如何:怎么样③齐、鲁: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④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未了:不尽,不断。
⑤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⑥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⑦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⑧昏晓:黄昏和早晨。
⑨荡胸:使心胸激荡。
⑩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⑾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⑿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联写泰山景物,主要表达诗人的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写出了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逼真的描写出了“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绝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全文没有“望”,却句句写“望”。
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俯望。
【试题】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中“造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精神。
(2分)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6.大自然7.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8.D1.“岱宗”是指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时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1.泰山(2分)2.C(2分)1.诗中“齐鲁”是指现在的地区。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1.山东 2.A7.这是首五言古诗,表现泰山、的特点。
(2分)[8.下列对着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的惊叹。
C.末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7.高大险峻神奇秀丽8.C。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1)全诗是围绕着“”字来写的。
(1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2分)11.(1)望(或:看、观、岳、山)(1分)(2)示例: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
(2分。
意对即可。
)崇明: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甲)观沧海(乙)望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两首是分别以总领全篇。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和字)(2分)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6、观望(每格1分,共2分)7、B(2分)C. 绝句宝山区 2018 一模:(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望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 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7 题(4 分)6 .本诗作者是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名)( 2 分)(2 分)A .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 .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C .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 .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6 .( 2 分)杜甫 7 .( 2 分) B徐汇, 2018 二模:6. 从体裁看 , 本诗属于 (望 岳 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 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分)A. 古体诗B. 律诗 D. 七言诗7. 诗中“凌”的含义是 (2 分 )6 .(2 分)B 7 .( 2 分) 登上其他试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而 ,时间是从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 朝、暮2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用“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描写,表达了写,。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答案:巍峨(高大);神奇秀丽;巍峨(高大);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造化”句写泰山的写泰山的,是答案:秀美、虚;高大、实,是写;"阴阳"句写。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首联是"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7、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拓展】2015年河北省: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7题。
(7分)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4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的景象。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6.(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