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望岳诗词鉴赏中考作业和答案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登飞来峰》《独坐敬亭山》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登飞来峰》《独坐敬亭山》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登飞来峰》《独坐敬亭山》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3.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

”登高成为文人抒怀的一种途径。

这组诗中共同使用了“①”的意象,意蕴丰富:《望岳》中其缭绕山间,诗人望之,感到②,不禁产生了登山的渴望;《登飞来峰》用其借代奸邪小人,用典直抒胸臆,表现作者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独坐敬亭山》中其无伴且慢慢飘离,读之,便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③。

24.古代文人万般诸事皆可抒怀,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一项是()A.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答案】23.云心胸激荡孤独、无奈24.A【解析】2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

结合《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可知,这三首诗中共同使用了“云”的意象;《望岳》中的“曾云”,“曾”同“层”,重叠。

“曾云”即“层云”,诗人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独坐敬亭山》中的“孤云”是指天上孤单的白云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孤独和无奈。

据此概括作答。

24.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情感。

A.“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了作者时逢战乱对离散亲人、兄弟的担忧。

同时战乱一家堪忧而千家堪忧,更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故选A。

《望岳》中考题附答案

《望岳》中考题附答案

《望岳》中考题附答案《望岳》中考题附答案《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整理了《望岳》中考题,欢迎同学们学习和参考。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中考题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5.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钟、割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本诗中“岱宗”指的是什么?**答案:**“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位于山东,是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 (2)诗中“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赞美和惊叹之情。

“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诗人用“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景色,意指泰山的美景是自然界的杰作,具有非凡的神韵和秀美。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立志攀登至泰山之巅,以俯瞰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里的“凌绝顶”意味着达到最高点,而“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能够看到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从而体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和高远的志向。

## 二、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 “岱宗夫如何”中的“夫”:**答案:**“夫”在这里用作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用于加强语气。

- “齐鲁青未了”中的“未了”:**答案:**“未了”指的是没有结束,这里形容泰山的青翠景色绵延不绝,没有尽头。

### (2)翻译下列句子。

- “造化钟神秀”:**答案:**自然界集中了神奇的秀美。

- “荡胸生层云”:**答案:**心胸中激荡起层层云气。

### (3)文章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阴阳割昏晓”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大,山的南北两面,由于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了明暗分明的景象,如同自然界用阴阳划分了昏暗与明亮。

古诗鉴赏《望岳》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鉴赏《望岳》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鉴赏《望岳》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鉴赏《望岳》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2.B 23.D 24.D 25.B。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二)古诗赏析(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10.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古诗赏析(4分)9.(2分)C10.(2分)示例:“凌”有升、登之意,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出处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资料1 湖北省襄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积累与运用(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3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4《西游记》名著阅读(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5《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6《旧唐书·柳公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7《田垄深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8 《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9 《论交友之道》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10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作文题目。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鉴赏题一、请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天长啸出,晴空万里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中描述的是哪座山?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4. 请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

2. 诗中描述的是岱宗山。

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敬畏自然、崇山峻岭之态度。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形象地描述了山水的壮美景色,显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信息,写一篇与“望岳”主题相关的短文。

1. 岱宗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2. 岱宗山海拔154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峰。

3. 岱宗山被称为“五岳之首”,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圣地之一。

4. 据说岱宗山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祝融神:岱岳神。

5.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表达了对岱宗山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短文:《岱宗山的壮丽景色》岱宗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它是华东地区最高峰,海拔1545米。

岱宗山常常被人们称作“五岳之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也是人们心中瑰丽山水的代名词。

据传,岱宗山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祝融神:岱岳神。

岱宗山的周围环境非常优美,周边山水环绕,景色宜人。

登上岱宗山巅峰,可以俯瞰群山如海,云深雾浩,给人一种宏伟壮丽之感。

对于杜甫的《望岳》一诗中的描述,岱宗山给了他充分的灵感和创作动力。

诗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对岱宗山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岱宗山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每年,人们都会纷纷来到这里登山观赏,领略岱宗山的壮丽与美丽。

2020福建中考《望岳》鉴赏练习(带答案)

2020福建中考《望岳》鉴赏练习(带答案)

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

唐代诗人,尊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

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答: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析】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②夫如何:怎么样③齐、鲁: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④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未了:不尽,不断。

⑤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⑥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⑦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⑧昏晓:黄昏和早晨。

⑨荡胸:使心胸激荡。

⑩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⑾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⑿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联写泰山景物,主要表达诗人的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望岳》唐杜甫眦zÌ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杜少陵集详注》,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

岱宗:泰山;夫如何:怎么样;齐鲁:代指山东地区;未了:不尽;造化: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阴阳割昏晓,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会当:应当;定要;凌:登上。

这首诗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中考2015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丙句:。

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三句诗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全篇。

B.三句诗的内容或写眼前,或写将来。

C.三句诗传递的感情与作者的经历相关。

D.三句诗的内容都与题目直接关联。

一模2015松江
6.下列与“一览众山小”在语意上互为因果的一句是()。

A.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
C. 阴阳割昏晓
D. 荡胸生层云
7.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模2015宝山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B.前六句写泰山之景,显其宏伟气势。

C.全诗表达了诗人登上山顶后的畅快。

D.泰山位于今山东境内,为“五岳之首”。

7. “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景象。

一模2016崇明
【甲】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两首诗分别以和字统领全篇。

(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一模2018宝山
6.本诗的作者是。

(人名)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二模2015普陀
6.诗中“岱宗”的意思是。

7.第三联“决眦”一词夸张地表现了。

二模2017长宁
【甲】观沧海
【乙】望岳
6.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恒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
(2)《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并未登山,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山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

()
二模2017浦东
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姓名),他被后世称为“”。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齐鲁”是对泰山的尊称。

B.颔联描写了泰山在阴天和晴天不同的景色。

C.颈联写出了黄昏时分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重在抒发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二模2018徐汇
6.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A.古体诗
B.律诗
C.绝句
D. 七言诗
7.诗中“凌”的含义是。

答案:
中考2015 6.渴望建功立业渴望登上泰山。

7.D
一模2015松江 6.C 7.勇于攀登、傲视天下。

一模2015宝山 6.C(诗人尚未登及山顶,他在望的过程中想象登顶后的景和情);7.泰山山色绵延数千里的壮丽。

一模2016崇明 6. 观望;7.B
一模2018宝山 6.杜甫;7.B
二模2015普陀 6.泰山;7.诗人为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象着迷。

二模2017长宁 6.D 7.✔✔
二模2017浦东 6.杜甫诗圣;7.C
二模2018徐汇 6.B;7.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