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望岳》---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望岳》---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望岳》赏析题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

唐代诗人,尊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

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答: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本诗中“岱宗”指的是什么?**答案:**“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位于山东,是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 (2)诗中“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赞美和惊叹之情。

“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诗人用“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景色,意指泰山的美景是自然界的杰作,具有非凡的神韵和秀美。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立志攀登至泰山之巅,以俯瞰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里的“凌绝顶”意味着达到最高点,而“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能够看到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从而体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和高远的志向。

## 二、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 “岱宗夫如何”中的“夫”:**答案:**“夫”在这里用作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用于加强语气。

- “齐鲁青未了”中的“未了”:**答案:**“未了”指的是没有结束,这里形容泰山的青翠景色绵延不绝,没有尽头。

### (2)翻译下列句子。

- “造化钟神秀”:**答案:**自然界集中了神奇的秀美。

- “荡胸生层云”:**答案:**心胸中激荡起层层云气。

### (3)文章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阴阳割昏晓”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大,山的南北两面,由于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了明暗分明的景象,如同自然界用阴阳划分了昏暗与明亮。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鉴赏题一、请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天长啸出,晴空万里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中描述的是哪座山?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4. 请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

2. 诗中描述的是岱宗山。

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敬畏自然、崇山峻岭之态度。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形象地描述了山水的壮美景色,显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信息,写一篇与“望岳”主题相关的短文。

1. 岱宗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2. 岱宗山海拔154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峰。

3. 岱宗山被称为“五岳之首”,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圣地之一。

4. 据说岱宗山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祝融神:岱岳神。

5.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表达了对岱宗山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短文:《岱宗山的壮丽景色》岱宗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它是华东地区最高峰,海拔1545米。

岱宗山常常被人们称作“五岳之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也是人们心中瑰丽山水的代名词。

据传,岱宗山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祝融神:岱岳神。

岱宗山的周围环境非常优美,周边山水环绕,景色宜人。

登上岱宗山巅峰,可以俯瞰群山如海,云深雾浩,给人一种宏伟壮丽之感。

对于杜甫的《望岳》一诗中的描述,岱宗山给了他充分的灵感和创作动力。

诗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对岱宗山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岱宗山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每年,人们都会纷纷来到这里登山观赏,领略岱宗山的壮丽与美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1.C(侧面,错。

正面描写)2.C(造化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试题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杜甫的《望岳》中,诗人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志向。

2. 在《望岳》这首诗中,杜甫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形容自己______的景象。

3. 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描绘了泰山______的自然景观。

答案:
1. 攀登高峰
2. 壮阔胸怀
3. 雄伟壮丽
二、选择题
1. 《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岱宗指的是: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D. 衡山
2. 杜甫在《望岳》中用“荡胸生层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荡胸”是指:
A. 心情激动
B. 心情沉重
C. 心情平静
D. 心情忧郁
答案:
1. A
2. A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的意境。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1. 这两句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其中“造化钟神秀”形容泰山的自然景观如同神灵所钟爱,显得格外秀美;“阴阳割昏晓”则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山的南北两面因阳光照射的不同而形成明暗对比,如同阴阳分割了昼夜。

2.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能够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它蕴含的哲理是,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从而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析】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②夫如何:怎么样③齐、鲁: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④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未了:不尽,不断。

⑤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⑥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⑦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⑧昏晓:黄昏和早晨。

⑨荡胸:使心胸激荡。

⑩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⑾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⑿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联写泰山景物,主要表达诗人的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望岳》 (2)附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望岳》 (2)附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三、(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10.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1分)
【答案】9.A
【解析】“自近而远”应是“自选而近”。

10.“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

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同是借景抒怀,本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人生追求有何异同?
【答案】同:都强调人生要有高远的追求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异:杜诗更侧重目标的确立、目标的高远;
王诗更侧重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可从主题或内容方面比较异同。

《望岳》的写作背景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相同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

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意是: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两句是写作者登楼所感,意在鼓励人们追求进步、积极向上。

所以,两句诗都强调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并有为理想目标而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

不同点:依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意可知,杜甫在诗歌中体现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侧重人生目标的确立。

依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意可知,王之涣的诗歌侧重体现了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及其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望岳》历年中考题(附答案)一、赏析《望岳》1、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

(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的形象。

(2分)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61.(2012·云南省昭通市)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

(3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答案】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意近即可)1、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①不尽②终要,终当5.⑵.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6.高大巍峨7.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8.B 9.D 10.D 11.B7、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

(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的形象。

(2分)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4、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33.(2011·广东省湛江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16.(2012·山东省泰安市)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答案】22.B 23.D 24.D 25.B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答: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答:(一)诗歌阅读8. (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9. (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近即可)2014年四川省雅安市2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1.D(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三、古诗词鉴赏(共3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 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 “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