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交换机地端口设置与VLAN配置

合集下载

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重点:配置主机名、密码、vty密码、接口ip地址实验难点:配置主机名、密码、vty密码、接口ip地址实验步骤:Router>en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R1R1(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4R1(config)#line vty 0 4R1(config-line)#password 123456R1(config-line)#loginR1(config-line)#exitR1(config)#int f0/0R1(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实验二静态路由配置时间:2014-12-9实验目的:理解静态路由、掌握静态路由配置实验重点:静态路由配置实验难点:静态路由配置实验步骤1、设计网络拓扑2、设备选型,用合适线缆连接设备3、Ip地址配置,包括pc和路由接口IP地址配置4、静态路由配置,以其中一台路由器为例:R1(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72.168.1.2545、查看路由表R1#show ip route6、测试网络连通性ping 某台主机实验三动态路由协议配置RIP 、RIPv2、EIGRP、OSPF、时间:2014-12-16 实验目的:理解、掌握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 、RIPv2、EIGRP、OSPF、实验重点: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 、RIPv2、EIGRP、OSPF实验难点: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 、RIPv2、EIGRP、OSPF实验步骤1设计网络拓扑2设备选型,用合适线缆连接设备3 Ip地址配置,包括pc和路由接口IP地址配置4 RIP配置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network 192.168.1.0 为与R1直连的网络R1(config)#network 192.168.2.05查看路由表R1#show ip route6测试网络连通性ping 某台主机7 禁用RIP协议,在此网络拓扑上使用EIGRP、OSPF实验目的:掌握宽带路由器的配置实验重点:宽带路由器登录口令和密码的获得、W AN口的配置实验难点:宽带路由器登录口令和密码的获得、W AN口的配置实验步骤1 、W AN口的连接2、Pc连接宽带路由器的lan口,pc设置ip地址的获取方式为自动获取。

《华为技术认证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配置

《华为技术认证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配置

《华为技术认证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配置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环境准备:实验指南给出了实验所需的软硬件环境配置要求,包括操作系统要求、硬件设备要求等,帮助学员搭建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环境。

2.实验一:基本网络配置:这个实验主要是介绍了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包括设备初始化、设备密码设置、设备IP地址设置、设备接口配置等。

3.实验二:交换机配置:这个实验主要是介绍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包括VLAN的配置、端口的配置、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聚合(LAG)配置等。

4.实验三:静态路由配置:这个实验主要是介绍了静态路由的配置,包括路由表的配置、默认路由的配置、静态路由的配置等。

5.实验四:网络服务配置:这个实验主要是介绍了网络服务的配置,包括DHCP服务的配置、DNS服务的配置、NAT服务的配置等。

6.实验五:网络安全配置:这个实验主要是介绍了网络安全的配置,包括ACL(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ARP防护的配置、端口安全的配置等。

7.实验六:无线网络配置:这个实验主要是介绍了无线网络的配置,包括基本的无线网络配置、无线网络安全配置等。

通过完成这些实验,学员可以全面掌握华为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和网络服务的配置,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华为技术认证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还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截图和实验报告的写作指导,方便学员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总之,华为技术认证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员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准备参加华为HCNA认证考试的学员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书。

实验六-1交换机端口安全实验

实验六-1交换机端口安全实验

实验:确保交换机接入安全一、实验目的了解交换机端口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如何配置交换机端口连接的最大安全地址数掌握如何配置交换机端口绑定指定的MAC地址二、实验要求将一台交换机做本地服务器提供DHCP服务在另一台交换机上做端口安全配置,配置802.1x查看有关端口安全地信息三、实验方法及手段1、两人一组分组实验,每组两台交换机。

2、通过实际设备互联,完成Cisco3550、Cisco3560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操作。

Pc124是自动获取地址,pc3是静态地址。

上方的交换机为DHCP ,下边那个为Switch。

同学们自己更改设备名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if)#int range fa0/1-5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range)#int fa0/1 //端口安全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001b.01cd.143b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sticky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shutdownSwitch(config-if)#endSwitch# show port-security //查看端口安全Switch# show port-security addSwitch#conf terSwitch(config)#aaa new-model //配置802.1xSwitch(config)#radius-server host 10.0.0.1 key ciscoSwitch(config)# aaa authentication dot1x default group radiusSwitch(config)#dot1x system-auth-controlSwitch(config)#int fa0/2Switch(config-if)dot1x port-control autoSwitch(config-if)# dot1x host-mode multi-hostSwitch(config-if)endSwitch#show dot1x all //检查Switch(config)#ip dhcp snooping //dhcp监听Switch(config)#ip dhcp snooping vlan 10Switch(config)#int fa0/4Switch(config-if)#ip dhcp snooping trustSwitch(config-if)#ip dhcp snooping limit rate 200Switch(config)#int fa0/1 //源IP地址防护的配置Switch(config-if)#ip verify source port-securitySwitch(config)#ip source binding mac-address vlan 10 192.168.1.10 interface fa0/3 注意mac-address是pc3的mac地址Switch(config-if)# endSwitch# show ip source binding //查看绑定Switch(config)#ip arp inspection vlan 10Switch(config)#int fa0/5Switch(config-if)#ip arp inspection trustSwitch(config-if)#ip arp inspection limit rate 100DHCP(config)#int vlan 10DHCP (config-if)#ip add 192.168.1.251 255.255.255.0 DHCP (config-if)#exitDHCP (config)#ip dhcp eDHCP (config)#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1.10 DHCP (config)#ip dhcp pool vlan10DHCP (dhcp-config)#netDHCP (dhcp-config)#network 192.168.1.0 255.255.255.0 DHCP dhcp-config)#int fa0/1DHCP (config-if)#swDHCP (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五、课堂作业1.完成pc3和switch的认证,保证能通。

交换机的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的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2. 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端口配置、VLAN配置、STP配置等;3. 学会使用交换机进行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二、实验环境1. 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60;2. 计算机终端:一台;3. 网络线缆:直通线、交叉线各一条;4. 路由器:一台(可选)。

三、实验内容1. 交换机基本配置;2. VLAN配置;3. STP配置;4. 交换机远程登录配置。

四、实验步骤1. 交换机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与计算机终端,使用控制台线缆(Console线)连接交换机的Console口和计算机的串口。

(2)打开计算机终端,设置串口参数: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校验位None。

(3)在计算机终端中输入交换机的默认IP地址,登录交换机。

(4)配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主机名、密码等。

(5)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以便远程登录。

2. VLAN配置(1)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创建VLAN。

(2)将端口分配到相应的VLAN。

(3)配置VLAN间路由(可选)。

3. STP配置(1)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启用STP。

(2)配置STP的根桥选举。

(3)配置STP的端口优先级和成本。

4. 交换机远程登录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Telnet服务。

(2)设置Telnet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

(3)测试远程登录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已成功登录,并配置了基本信息和管理IP地址。

这表明交换机已具备基本网络功能。

2. VLAN配置实验结果显示,成功创建了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了相应的VLAN。

这表明交换机已具备VLAN隔离功能。

3. STP配置实验结果显示,STP已成功启用,并配置了根桥选举、端口优先级和成本。

这表明交换机已具备STP保护功能。

4. 交换机远程登录配置实验结果显示,成功配置了Telnet服务,并设置了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报告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交换机VLAN来实现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隔离通信,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配置交换机VLAN可以有效地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通信,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实验背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进行隔离管理。

而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诞生的。

通过VLAN技术,可以将不同的网络设备划分到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通信,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交换机VLAN来实现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隔离通信,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Cisco交换机2. 实验工具:Telnet客户端四、实验步骤1. 进入交换机管理界面,使用管理员账号登录。

2. 创建VLAN:在交换机配置界面中,使用命令创建不同的VLAN,并为每个VLAN分配相应的端口。

3. 配置端口:将不同VLAN的端口进行划分,并设置相应的VLAN ID。

4. 验证配置:使用Telnet客户端连接不同VLAN的设备,验证配置是否生效。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配置,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通信。

通过Telnet客户端连接不同VLAN的设备,发现设备之间无法相互通信,证明了VLAN配置的有效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交换机VLAN配置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正确配置交换机VLAN可以有效地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通信,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网络管理中,我们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交换机VLAN,以提高网络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vlan划分实验报告

vlan划分实验报告

vlan划分实验报告VLAN划分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的技术。

通过VLAN的划分,可以实现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隔离和安全性增强。

本实验旨在探究VLAN划分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以及通过实验验证VLAN的功能和效果。

一、VLAN的原理VLAN的划分是通过交换机端口的配置来实现的。

传统的局域网是通过物理连接的方式将设备连接到交换机上,而VLAN则通过逻辑上的划分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隔离。

交换机上的端口可以被配置为不同的VLAN成员,从而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隔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交换机和多台计算机。

交换机支持VLAN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命令行或者图形界面进行配置。

计算机使用了不同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以模拟不同的子网。

三、实验步骤1. 配置交换机首先,我们需要登录交换机的管理界面,进行VLAN的配置。

在配置界面中,我们可以创建新的VLAN,指定VLAN的ID和名称。

然后,我们可以将交换机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隔离。

2. 配置计算机在交换机配置完成后,我们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配置。

首先,我们需要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计算机位于正确的子网中。

然后,我们需要将计算机的网卡配置为指定的VLAN成员,以便与同一VLAN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3. 测试VLAN的功能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VLAN功能的测试。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在同一VLAN中的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确保它们可以相互访问。

然后,我们可以尝试在不同VLAN中的设备之间进行通信,验证VLAN的隔离功能。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VLAN的划分可以有效地实现设备之间的隔离。

在同一VLAN中的设备可以相互通信,而不同VLAN中的设备无法直接通信。

这为网络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vlan配置

vlan配置

实验、VLan 的配置一.实验原理 1.1 VLAN 的作用虚拟局域网VLAN 逻辑上把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把一个物理上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小的逻辑网络。

这些小的逻辑网络形成各自的广播域,也就是VLAN 。

如下图所示。

几个部门都使用一个中心交换机,但是各个部门属于不同的VLAN ,形成各自的广播域,广播报文不能跨越这些广播域传送。

广播域市场部工程部财务部21.2 VLAN 的帧格式标准规定,在原有的标准以太网帧格式中,增加一个特殊的标志域----Tag 域,用于标识数据帧所属的VLAN ID ,其帧格式如下图所示。

1.3 VLAN 端口从交换机处理VLAN 数据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交换机的端口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能传送标准以太网帧的端口,被称为Access 端口;另一类是既可以传送有VLAN 标签的数据帧,也可以传送标准以太网帧的端口,称为Trunk 端口。

带有IEEE802.1Q 标记的以太网Access端口一般是指那些连接不支持VLAN技术的终端设备的端口,这些端口收到的数据帧都不包含VLAN标签,发送帧中也必须不包含VLAN标签。

Trunk端口一般是指那些连接支持VLAN技术的网络设备的端口。

这些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一般都包含VLAN标签,而向外发送数据帧时也常常需要添加VLAN标签。

1.4 VLAN的配置配置VLAN大致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创建/删除VLAN(2)向当前VLAN中添加/删除端口(3)将当前端口添加/删除到指定VLAN(4)指定端口类型(5)指定/删除端口的缺省VLAN IDaccess的缺省VLAN ID就是它所属的VLAN ID,缺省情况下Trunk端口的VLAN ID是VLAN1。

注意:在修改Trunk端口的缺省VLAN ID时,要保证Trunk链路两端的缺省VLAN ID一致,否则,同一VLAN用户不能正常通信。

(6)指定/删除Trunk端口可以通过的VLAN数据帧二. 实验内容:VLAN基本配置三. 实验目的:掌握VLAN基本配置命令和配置注意事项四. 实验环境:2台交换机,6台PC,实验组网如图所示。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使学生掌握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为今后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三层交换机一台2. 实验软件:网络仿真软件(如Cisco Packet Tracer)3. 实验工具:网络仿真软件配套的虚拟网络设备三、实验内容1.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3.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四、实验步骤1.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1)启动交换机,并进入用户模式。

(2)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硬件信息等。

(3)进入特权模式,进行高级配置。

(4)退出特权模式,返回用户模式。

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2)配置交换机的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和密码。

(3)配置交换机的VLAN信息。

(4)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信息,包括端口描述、VLAN分配等。

3.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访问权限。

(2)配置交换机的SSH功能,提高远程登录的安全性。

(3)配置交换机的Telnet功能,允许远程登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进入用户模式、查看设备信息、进入特权模式等。

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设置了主机名,并在后续操作中正确显示。

(2)配置交换机的登录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设置了用户名和密码,并验证了登录信息。

(3)配置交换机的VLAN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创建了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了对应的VLAN。

(4)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设置了端口描述和VLAN分配,并验证了端口信息。

3.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ACL。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配置了ACL,并验证了访问权限。

(2)配置交换机的SSH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配置了SSH功能,并验证了远程登录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交换机的端口设置及VLAN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常用视图间的切换方法;2、掌握交换机端口设置;3、掌握端口聚合(Link Aggregation)的原理和配置;4、掌握VLAN的原理和配置二、实验环境H3C S3600以太网交换机2台,PC机4台,标准网线6根。

实验中两个组合并为1个大组(4人/组)。

组网图在实验步骤中给出。

三、实验步骤(一)交换机的命令行视图间的切换H3C交换机提供多种命令行视图方式,方便管理员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在系统视图下,可以键入不同的命令进入相应的视图。

如下表:注意:(1)return命令也可以用Ctrl+Z来代替。

(2)大家应熟悉以下常用视图间的切换:用户视图、系统视图、以太网端口视图、VLAN视图、VLAN接口视图。

(二)设置交换机端口●概述H3C S3600有48个固定的10/100Mbps自协商以太网端口,编号为Ethernet 1/0/1~Ethernet 1/0/48。

还有4个千兆SFP接口,可以是光口,也可以是电口,面板编号为49~52,设置编号为GigabitEthernet 1/1/1~GigabitEthernet 1/1/4。

●组网图H3C S3600●使用端口配置命令常用的端口配置命令有:description、duplex、speed、flow-control、display-interface1、……端口描述为交换机端口设置必要的描述,以区分各个端口。

要求在端口视图下执行该命令。

如<H3C>system-view.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H3C]interface Ethernet 1/0/1[H3C-Ethernet1/0/1]description To_Office ……该端口连接到办公区2、duplex……端口的工作模式交换机的端口工作模式有全双工full、半双工half和自协商auto三种。

要求在端口视图下执行。

格式如下:duplex {half|full|auto}如:[H3C-Ethernet1/0/1]duplex auto3、speed……端口速du率设置端口工作速度,S3600交换机支持10Mb/s、100Mb/s、1000Mb/s如:[H3C-Ethernet1/0/1]speed 1004、flow-control……流量控制启动或停止端口的流量控制。

缺省情况下为关闭流量控制。

如:di[H3C-Ethernet1/0/1]undo flow-control……禁止流量控制5、shutdown/undo shutdown……关闭/重启接口[H3C-Ethernet1/0/1] shutdown……关闭接口[H3C-Ethernet1/0/1]undo shutdown……重启接口6、display interface……显示当前接口的配置信息如:[H3C-Ethernet1/0/1]quit[H3C]display interface ethernet1/0/1提示:注意观察配置信息中有关ethernet1/0/1的端口描述、工作模式、端口速率、流量控制的相关信息。

你看到了吗?(三)配置端口聚合(Link Aggregation)概述端口聚合也称为端口汇集、链路聚合。

端口汇聚是将多个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汇聚组,以实现出/入负荷在汇聚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中的分担,同时也提供了更高的连接可靠性。

按照汇聚方式的不同,端口汇聚可以分为手工汇聚、静态LACP汇聚和动态LACP汇聚。

按照汇聚组类型的不同,端口汇聚组可以分为负载分担汇聚组和非负载分担汇聚组。

同一个汇聚组中端口的基本配置必须保持一致,基本配置主要包括STP(生成树协议)、QoS(服务质量)、VLAN、端口属性等相关配置。

(1)STP配置包括:端口的STP使能/关闭、与端口相连的链路属性(如点对点或非点对点)、STP优先级、STP开销、STP标准报文格式、报文发送速率限制、是否环路保护、是否根保护、是否为边缘端口等。

(2)QoS配置包括:流量限速、优先级标记、缺省的802.1p优先级、带宽保证、拥塞避免、流重定向、流量统计等。

(3)VLAN配置包括:端口上允许通过的VLAN、端口缺省VLAN ID。

(4)端口属性配置包括:对于手工和静态汇聚组,要求端口的链路类型(即Trunk、Hybrid、Access类型)一致;对于动态汇聚组,要求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链路类型一致。

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汇聚与解汇聚的协议。

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优先级、系统MAC、端口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

对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与其它端口所保存的信息比较以选择能够汇聚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汇聚组达成一致。

操作Key是在端口汇聚时,系统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基本配置、管理Key)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

对于手工汇聚组和静态汇聚组,Selected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静态汇聚端口在使能LACP后,端口的管理Key与汇聚组ID相同。

动态汇聚端口在使能LACP协议后,其管理Key缺省为零。

对于动态汇聚组,同组成员一定有相同的操作Key。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到核心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服务器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访问交换机与路由器间的连接:解决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瓶颈服务器与路由器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访问提示:服务器采用端口汇聚时,需要专用的驱动程序与之配合●组网需求以太网交换机Switch A使用3个端口(Ethernet1/0/1~Ethernet1/0/3)汇聚接入以太网交换机Switch B,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员端口中的负载分担。

下面的实际配置中,将采用三种汇聚方式(手工汇聚、静态LACP汇聚、动态LACP汇聚)分别进行举例●组网图PC-A PC-B●配置步骤注意:为保证配置不受以前的配置影响:(1)清除原来的配置:<H3C>reset saved-configuration(2)重启交换机:<H3C>reboo1、配置端口基本参数H3C S3600A的配置:<H3C>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reYT[H3C]interface e1/0/1 注意:Ethernet可简写为E[H3C-Ethernet1/0/1]duplex full[H3C-Ethernet1/0/1]speed 100[H3C-Ethernet1/0/1]interface e1/0/2[H3C-Ethernet1/0/2]duplex full[H3C-Ethernet1/0/2]speed 100[H3C-Ethernet1/0/2] interface e1/0/3[H3C-Ethernet1/0/3]duplex full[H3C-Ethernet1/0/3]speed 100观察配置信息:[H3C-Ethernet1/0/3]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H3C-Ethernet1/0/3]quit[H3C]quit<H3C>H3C S3600B的配置:与H3C S3600A相同。

2、链路汇聚链路汇聚方式的命令(在系统视图下执行)如下:手工和静态LACP链路汇聚方式: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static动态LACP链路汇聚:在需要汇聚的端口下执行lacp enable命令即可。

以下只列出了H3C S3600A的配置,H3C S3600B上应作相应的配置,汇聚才能实际有效。

(1)采用手工汇聚方式:# 创建手工汇聚组1。

<H3C> system-view[H3C]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将以太网端口Ethernet1/0/1至Ethernet1/0/3加入汇聚组1。

[H3C] interface Ethernet1/0/1[H3C-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H3C-Ethernet1/0/1] interface Ethernet1/0/2[H3C-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H3C-Ethernet1/0/2] interface Ethernet1/0/3[H3C-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观察配置信息:[H3C-Ethernet1/0/3]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删除链路聚合:[H3C-Ethernet1/0/3]quit[H3C]undo link-aggregation group 1查看链路信息:[H3C]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2)采用静态LACP汇聚方式:# 创建静态汇聚组1。

<H3C> system-view[H3C]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将以太网端口Ethernet1/0/1至Ethernet1/0/3加入汇聚组1。

[H3C] interface Ethernet1/0/1[H3C-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H3C-Ethernet1/0/1] interface Ethernet1/0/2[H3C-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H3C-Ethernet1/0/2] interface Ethernet1/0/3[H3C-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观察配置信息:[H3C-Ethernet1/0/3]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删除链路聚合:[H3C-Ethernet1/0/3]quit[H3C]undo link-aggregation all(3)采用动态LACP汇聚方式:# 开启以太网端口Ethernet1/0/1至Ethernet1/0/3的LACP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