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华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高中作文_郑桂华作文教学过程指导

高中作文_郑桂华作文教学过程指导

3. “为抒发的写作”的教学重 点
• “为抒发的写作”的教学,首要是将学 生的注意力引向自我内心的关注与反省。 • 目前这方面的教学大多指向“生活”: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 对自我的观察与自省,其关键是一种态 度,它取决于内心生活的丰富程度。
4.区分各自的评价重点
• 为交流的写作,关键是作者根据不同的写作 目的、根据读者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对自己 的观点等进行调整与组织,用适宜读者接受 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评价的重点是文章的 表达技巧,其次才是所持的观点立场等。 • 为抒发的写作,关键是对自我思想情感的体 察,其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文章的思想内 容上。评价的重点是文章的思想情感等。
5.反思:落实有序有效的训练
• 为交流的写作训练:表达的技巧与 对表达的反思、修改是训练的两个 重点; • 为抒发的写作训练:观察、体验、 反思生活是训练重点,为了促进对 生活的体验与反思,还需要进行针 对性的阅读训练。
6.有序有效的训练 ——落实过程训练
“过程训练”的两个维度
维度
过程一
内容
学生一次完整的习作训练过 程
——目标过程化
• 不只是一项项要求,而是可以检测 的结果; • 不只是终点,而是通向终点的一段 段的行程
比较
• 学习具体生动地描写。 • 知道具体生动的描写所具备的三个 要素,尝试运用这三个要素。
《春》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
分项训练(三):写作流程
• “文体、过程双轨训练”模式 • “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
“文体、过程双轨训练”模式
• 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来安 排初中第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二、第三学年的作文基本训 练。 • 同时又按“作文过程”——打开思路、收集 积累作文材料、列提纲、写初稿、修改、语 言和文风等训练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 训练线索。

学生的良师教师的益友—听郑桂华教授的《我们的学校》写作教学课

学生的良师教师的益友—听郑桂华教授的《我们的学校》写作教学课

由此 可 以看 出,郑 老 师 之 所 以这 样设 计 ,其 写 作 的
2 ) 更先进 的设备 ; 3 ) 新老 师、 新 同学;
4) 新 增 加 的 活 动 (包 括
目的 、 对象、 要 求等 方 面是 各
接 着, 郑老 师 对 学生说 ,
有侧 重与 不 同的 。 这也 是 有 心理 活动 室等 ) ;
内容 ?
这 与 此后 郑老 师在 所 作
师: 同 学们 总 结得 很好 ,
也 比较 到 位 , 写作 文 , 就 是 要
报告《 作 文教 学 : 过 程指导》
中说 的一 样 : 本 节课 , 就 是 要
让 学生 明 白这样 的思 想— — 写 作 一 定 要 建 立读 者 意 识 。
考 我们 这 所 学校 ,很 想 了解 方 ”:
本 节课 可 用 “ 学生 的 良 我们 学校 的一 些情 况 ,请 同 师, 教 师 的益友 ” 1 0个字 来予
以概 括 。
1 ) 校 园 的环 境 :
学 们 为 他 们 介 绍 我 们 的 学
校。
2 ) 友 爱 的 同学 ;
3 ) 热心的 老师 ; 4 ) 所见所 闻 ;
因为是借 班 上课 ,在 新
课 伊 始 ,郑 老 师 首 先 通 过 与
( 2 ) 向 一 些 老 校 友 介 绍 我们 的 学校 。
学生 “ 拉 家常 ” 的方式 , 请 学
( 3 )就 用 刚 才 同 学们 所
( 2) 姑 且称 为 “ 校 友 方” :
提 示语 ” : 执 教 的 示 范课 : 《 我 们 的 学 条 件 与 “
校》 写作教 学课 。 切 身感 受到

《安塞腰鼓》课例赏析

《安塞腰鼓》课例赏析

《安塞腰鼓》课例赏析作者:何如虹来源:《家长》2019年第07期一、教学实录简介郑桂华老师上课首先检查了学生们的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对学生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要求做到位。

接着提问学生对安塞腰鼓的了解程度,当感受到到学生对安塞腰鼓不是很了解时,郑老师通过播放视频,给同学们从视觉方面直观地介绍了安塞腰鼓。

之后提问学生看安塞腰鼓视频后的感受,同学们依次回答了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篇课文,朗读过后同学们回答安塞腰鼓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是:“热烈奔放、轰轰烈烈、雄健、野气。

”随后教师提问:“哪些句子让你们特别强烈地感觉到了这种热烈奔放、这种轰轰烈烈、这种雄健之风、这种原始的野气,能不能独立地圈一圈?”学生们在文中依次找到了一些句子,发表了自己的感受。

当交流得差不多时,教师再次提问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

因这个问题较难,所以学生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分别从排比、比喻、对比和短句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教师板书“感情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点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介绍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进行感情升华。

通过板书总结,让学生们明白了作者用如此多不同的语言来描写安塞腰鼓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优点评析(一)教学内容方面王荣生教授在其《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一直强调:我们听一节课、评一节课要关注教学内容,而不是仅仅关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弘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关心学生是不是学到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经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是否有效达成,而不是在听课时像在观看教師表演,看教师教了什么。

此外,他还非常注重在教学时把握住文本特性,在把握住大体的文本特性后,把握住具体每篇文章自己的独特之处。

此次郑桂华老师的《安塞腰鼓》课堂,把握了《安塞腰鼓》描写性散文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取点也立足于学生,可以说是一节犹如艺术品的课,让人不禁赞叹。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想北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从哪些角度描述自己对北平的思念之情?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语师:(生:课前读过了)好!这篇文章写的是北京。

我想问一下,去过北京的同学请举手。

好,有一位。

那么,熟悉北京的人,或者对北京有一定了解的人请举手。

(对一位没举手的学生)你对北京一点不了解?师:假如你要去北京。

你准备去哪些地方?……【板书: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二)精读课文(景物——比较景物&感情——视角)1)浏览课文,划出老舍写的景物。

引导学生描述“详细”。

2)对景物进行分类,哪些有意义,合不合适。

学生:……【板书: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的城墙、温和的香片茶、胡同、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这里面提到了蜻蜓,还有**,还有***,有意义吗?我这么期待你们,总是有点意义咯。

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不合适的?……师:哦,也就是这些个花、菜、水果。

那么这些黑枣啊柿子啊,都是些什么?生:具体的东西。

师:哪一类东西?生:身边的小东西。

师:对。

……只有当你们进入非常具体的沉默,比如具体景和物的沉默,你的感触才会明晰起来。

单单说“水果”与说“带着白霜的柿子”感觉就是不一样。

3)比较学生所列景物与老舍景物。

师:好,我们做了上面的这些梳理。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边一样吗?有没有一样的?几乎没有。

不妨假设我们都知道什刹海,想去,我们的关键词是什么?老舍的是什么?生:蜻蜓。

师:我们的北平和老舍的北平区别在哪里啊?【板书:老舍、我们】生:……【板书:生活化、参观一样】【板书:景点】师:我们再明晰一点,北平有些什么景点?生: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板书: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古都】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第二课时师:……现在我们经过调整,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呀?北京对于在做的大家来讲,是一个古都,是一个见证中国历史轨迹的地方,或者说是一个历史名城、文化名城。

郑桂华作文课堂实录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

郑桂华作文课堂实录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

《郑桂华作文课堂实录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摘要:板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板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城墙、温和香片茶、胡、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我们北平和老舍北平区别哪里啊?想北平这课主要讲述是什么容?作者从哪些角描述己对北平思念情?下面是由编整理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下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课()导语师(生课前了)!这写是北京我想问下北京学请举手有位那么熟悉北京人或者对北京有定了人请举手(对位没举手学生)你对北京不了?师假如你要北京你准备哪些地方?【板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二)精课(景物比较景物感情视角))浏览课划出老舍写景物引导学生描述详细)对景物进行分类哪些有义合不合适学生【板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城墙、温和香片茶、胡、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这里面提到了蜻蜓还有还有有义吗?我这么期待你们总是有义咯哪些是合适哪些是不合适?师哦也就是这些花、菜、水那么这些黑枣啊柿子啊都是些什么?生具体东西师哪类东西?生身边东西师对只有当你们进入非常具体沉默比如具体景和物沉默你感触才会明晰起单单说水与说带着白霜柿子感觉就是不样3)比较学生所列景物与老舍景物师我们做了上面这些梳理现我们观察下这两边样吗?有没有样?几乎没有不妨假设我们都知道什刹海想我们关键词是什么?老舍是什么?生蜻蜓师我们北平和老舍北平区别哪里啊?【板老舍、我们】生【板生活化、参观样】【板景】师我们再明晰北平有些什么景?生有历史义景【板有历史义名胜古迹古都】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二课师现我们调整结论是什么呀?北京对做讲是古都是见证国历史轨迹地方或者说是历史名城、化名城而对老舍讲它则是生活化是是什么呢?我们再给它说法生(齐声说))组讨论老舍对北平感情师何以见得?他是什么样?他对是什么感情?师我提醒下很多人都得出结论是爱我看了两组听了那组发现了这情况爱是很词定要明晰吗?什么样爱?哪里看出?他又是以种什么身份、什么样视角看北平?生师(指出比喻句是关键进步分析)生像我这样贫寒人或者只有北平能享受清福了师他视角是什么视角?是贫寒人深爱着北平贫寒北平人所以他看到是什么?是蜻蜓、蝌蚪如是梁实秋写北平师【板梁实秋】梁实秋出身上层社会庭生活优越他回这么写吗?(郁达夫、老舍)师(系写作背景)写936年6月6日发表《宇宙风》杂志老舍当青岛教936年是战乱前夕生存艰难生我欲落泪师(比较我们与老舍对北平不感情)5)对松江印象师关松江你们能讲什么景、什么物呢?(开火车回答)(三)结尾这就是我们学习容我们不要仅仅理老舍先生北平还要从他里感受老舍先生对生活态他是贫寒普通北平人他关了投入了那些蜻蜓、蝌蚪就变得很亲切很有人情味这才是老舍北平而如我们这学习生活了年你只能告诉操场我觉得有些遗憾地方如能够成幸福泉能够成笔人生财富就要我们投入看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人还看了想北平段落划分想北平练习及答案3八年级下册语想北平教案关老舍抒情散欣赏5西安高语必修课想北平步练习及答案析。

作文教学:过程指导

作文教学:过程指导
表现之一:简单地理解多读多写,一味 强调写作是自发自为的活动; 表现之二:一味强调学生的生活积累、 阅读积累,以及作文中的真情实感; 表现之三:“好作文”的标准单一机械。
以抽象的要求代替具体的指导
• 表现之一:训练目标的空泛 • 表现之二:训练活动的虚化
解决的对策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想当然代 替描写
作文教学:过程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郑桂华
教师写作教学的过程
• 目前的问题 • 措施之一:明确教什么,即梳理 与开发写作知识,将其分解为一系 列的具体目标; • 措施之二:知道怎么教,即展开 写作过程指导活动。
目前的问题
• 对写作活动认识模糊 • 以抽象的要求代替具体的指导
对写作活动认识模糊
• 梳理与开发写作的核心知识:
关于表达方式的知识技能等序列 关于写作过程知识技能等序列
• 具体、清晰、连续的目标
设计怎么教
• 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 • 与目标匹配的学习材料
有什么
像什么
主观评价 代替描写பைடு நூலகம்
怎么样
多角度描摹
整体到局部
《丰碑》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 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 一尊塑像。 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 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 身上。
描写
有什么——叙述——清楚
怎么样——描摹——具体 像什么——比喻——生动
明确教什么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例——郑桂华老师执教《想北平》课堂实录分析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例——郑桂华老师执教《想北平》课堂实录分析

第37卷第4期2017年8月黄冈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Vol.37 No.4A u g.2017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例—郑桂华老师执教《想北平》课堂实录分析丰建霞(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438000)摘要:郑桂华执教的高二课文老舍散文《想北平》,以作者老舍心中流淌的对于北平的浓浓的“情”为教 学内容,兼顾文本内容与文体特性,以文体特性切入,“唤起学生对老舍对于北平的这份情感的理解”,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教学效果理想,是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例。

关键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郑桂华;想北平》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078(2017)04-0027-02收稿日期:2017-03-23 doi:10.3969/j.issn.l003-8078.2017.04.07作者简介:丰建霞(967-),女,湖北团风人,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宛如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内容充实,形式完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单元里,教师引导学生来到一个类似艺术创造的境界,师生共同沉浸在愉悦的富有效率的学习氛围里。

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执教的高二课文《想北 平》的课堂情景®,就是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一、以作者老舍心中流淌的对于北平的浓浓的“情”为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由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课程标准的一些模糊性及教材与课标的不对称性,还有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原因,在其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上,是困扰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问题。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目前语文教学的主 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1]郑老师以作者老舍心中流淌的对于北平的浓浓的“情”为教学内 容,是准确地抓住了教学的核心价值点。

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一是课文文本,二是“课 程标准”,三是学情。

《想北平》是一篇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散文,没 有明显的“写景”、“叙事”、“抒情”,作者将个人的浓浓“想北平”的情感都化在对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细小事物的回忆之中,教学似乎没有一个明显的抓手,该教的似乎很多,却又不知从何教起。

《说“木叶”》教学实录

《说“木叶”》教学实录

《说“木叶”》教学实录《说“木叶”》教学实录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师:同学们拿到的是一份打印的文章,你们语文书里是没有这篇课文的,对吗?生:嗯。

师:大家看到你们的文章题目,跟我投影上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差别啊?(学生小声回答)师:来,小伙子说说看。

生:“木叶”没有引号。

师:那这个“木叶”有没有引号区别是什么呢?生:应该有。

师:你适合做官方发言人,他用了一个什么词?生:应该。

师:那能不能把这个“应该”的依据说说看?第三排的小姑娘,你来说说看?生:“应该”起强调作用吧。

师:旁边的这位姑娘,你好像还有不同的看法?生:我觉得还有引用的作用。

师:把“木叶”这个特定的意象凸显出来。

嗯,非常好,很自觉地就把标题修改过来了。

大家是什么时候拿到课文的?生:昨天上午。

师:看过文章的请举手。

哦,全部举手了啊,我没有作要求,你们都看了,大家都太自觉了!这篇文章大概讲点什么,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同学,请举手。

师:好,一位同学举手,两位同学……举手的人多起来了,有七八位。

当然,还有很多同学没有举手。

读这篇文章,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说说遇到的困难。

我们来开一下“火车”,可以吗?从后排开始,你读《说“木叶”》遇到哪些困难?生:有。

(思考状)师:有哪些磕磕绊绊的地方?生:这个“木叶”到底应该作何种深层次的解释?师:旁边的同学,有什么困难吗?生:嗯……这篇文章的中心到底讲什么,有一些不太明白。

师:我们能不能把“中心”这个词调整一下,也就是《说“木叶”》的作者最想表达的是什么?用“中心”还是用什么词更好一点?生:观点。

师:嗯,观点,差别在哪里?小姑娘来说!生:中心可能是指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观点则指作者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或者建议。

师:建议,这个词很好。

生:文章中有许多诗句,对于整篇文章较难理解。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个困难?嗯,好像比较多!引用古诗文,有多少处啊,二十处。

第一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先后出现两次,所以一共是十九句古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比构思
执教者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杭州市第九中学高一学生
师课前聊天之后提及-----说清楚一下,把敏锐的感觉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语文课常做的事情。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类比构思法之后,教师出示冰心的《霞光》,请一位女同学来朗读。

师:请大家说说看,写了什么?作者想写什么?
生: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不必太在意。

师:写的是霞的物象,但写的是快乐和痛苦,为什么不直接写,有什么好处?
生:容易让读者有兴趣,不枯燥。

师:生命是庄严的话题,神圣的大话题,用这个物象写,容易让作者喜欢。

生:引发读者的共鸣。

师:不直接讲出来。

含蓄。

生:霞和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有相似的地方。

师:更加直观
生:更加透彻,更具体。

师:所以有时候选择一个物象来承载就要更加直观形象。

屏幕显示谈生命(节选文字)
之后屏幕上只有三个大字人生像?
师:你能想到哪些物象来表达人生感受,写得越多越好……大于等于8个
学生思考,写。

生:繁星迷宫小草浮云沙丘战争白纸彩绘乐谱程序游戏农场赌博搓麻将(学生想解释的时候,被教师忽略)
生继续表达:像高尔基文中的海燕像登山,到山顶的那种香烟——抽到高兴的时候就没有了公交车——有些人陪你到终点,有些只是过客浓咖啡—有苦也有甜
子弹—一瞬间的人生没有彩排的电影风筝----只有制约着才能飞得更高
五颜六色的调味盒餐巾纸—看看还多,其实快用完了雷雨—狂风暴雨后才见彩虹
一场旅行瀑布——蓄势待发,倾泻一瞬间火箭——扔掉一些东西才能飞得更高
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这些物象一一写在黑板上,并标上了序号。

师:现在请大家转换身份,写作文大部分时候是给别人看的,现在请大家当一下读者。

作为读者,你最愿意看哪一篇呢,暂时不考虑内容。

凭理性思考,只投一票。

师:投好后,请回忆反思,交流一下,为什么投给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理由是什么?
生:给“没有彩排的电影”感觉很文艺。

师:是不是很期待?
生:会引发我的阅读兴趣,人生思考。

(教师板书人生思考)
生:我也选这个,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有共同点。

师:也就是有足够的联系相通(板书)
生:人生像一场战争,最能激发人的兴趣,因为人往往一不注意就被撂倒,人生太激烈了。

师:你一定很有感触。

(板书最有感触)
生:搓麻将因为人生沉重,而用这样调侃的笔法更能引发人的思考,有一个反差(板书)
更能激发阅读期待(板书)
生:风筝很好,有老师家长的制约,很像。

师:大家更关注这些带形容词的物象。

更清楚?
生:遐想的空间更大。

生:不确定因素更多,更能切合人生的主题。

生:写作就像外科医生一一,切入点很小,但是却力求更细微具体。

师:会更细致,更具体
师:回到那个,没有彩排的电影有吗?
生:会自己去创造,反而引发读者的感慨。

师:读者会有哪些可能的感受?
生:会很好奇。

会觉得虚伪。

会反感等等。

师板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这六个要求,反思一下自己选择的物象怎么样?
1、合理性
2、有感触
3、联系性
4、产生共鸣
5、引发思考
6、最高要求是反差师:请大家对照要求,调整一下你的物象。

生:“子弹”不好,虽然有联系,但不能引发共鸣
师:而且你见过子弹吗?见过真实的吗?
生:见过
师:但引发共鸣比较少吧
生:“海燕”那个不好,其实人生不只是挑战,也有平淡,而且海燕很远,因此我换成“白纸”了。

师:下面,围绕你选择的物象,列举至少五个特点……挑战一下。

生:搓麻将1、具有随机性,因为骰子的点数本身就随机的。

(众笑)2、机遇性,这和随机性不一样的,这是指牌。

3、主动性,因为你如果主动碰吃之后牌就不一样了。

4、不可控性,因为你想吃的是被碰了。

5、被动性6、耐心7、挑战性
生:我选的也是这个,我补充一下不要贪心,你可能因为胡大牌儿结果被别人胡了。

师:当我们看到随机性三个字的时候你想到搓麻将了吗?同样,单凭机遇性,挑战性你觉得是麻将?这些事麻将所独有的特点吗?所以当我们在描绘这些特点的时候可以上升到独有的,这才能写出个性的地方。

后面的交代描述是关键,前面那些事感觉,师评价性的,如机遇性等。

当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一定要描述物象所独有,尽量用描述性的,少用评价性的文字。

接下来就是寻找这个物象中与人生相关的点,具体写下来,拟一个提纲。

最后时间匆忙,老师再让你们思考一下:哪些作文题,适合这个作文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