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GIS原理-判断及选择题

二.选择题
8.数据库系统是:____。( ) A.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 B.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 C.指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数据体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 D.数据文件的集合
二.选择题
6.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通常使用的三个坐标系是:_____。( ) A.世界坐标系、规范化坐标系和设备坐标系 B.世界坐标系、用户坐标系和设备坐标系 C.世界坐标系、局部坐标系和设备坐标系 D.局部坐标系、用户坐标系和设备坐标系
7.图形数据的编辑功能主要是:________。( ) A.利用已知的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建一多项式变换公式,用此公式修改错误数据 B.利用 GIS 软件提供的程序,自动删除图形数据中的错误数据 C.利用开窗口功能和光标定位功能,人机交互的修改图形中的错误数据 D.利用图形变换功能来修改图形中的错误数据
第一章 绪论
一.判断题
1.在通常情况下,对信息和数据可不作严格区分,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以通用,因此信息和数 据无本质区别。 (对 错 )
2.GIS 与 DBS 的最大差别是前者具有处理图形数据功能,而后者没有。 (对 错 )
3.GIS 与 CAD 系统两者都有空间坐标,都能把目标和参考系统联系起来,都能描述图形拓扑关系,也 能处理属性数据,因而无本质差别。 (对 错 )
3.手扶跟踪数字化输入得到的是矢量数据。 (对 错 )
4.对于一条折线一般选择流方式数字化。 (对 错 )
5.对于不规则曲线图形常选择流方式数字化。 (对 错 )
6.扫描输入最大的缺点是噪声、数据量大。 (对 错 )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测绘学总论1.1 测绘学的基本概念测绘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表面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
测绘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表面形态等自然属性,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信息。
1.2 测绘学的研究内容测绘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各种测量提供基准。
(2)摄影测量学:利用航空或卫星摄影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解析和应用。
(3)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北斗等,进行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测量和定位。
(4)遥感科学与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应用。
(5)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1.3 测绘学的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卫星大地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激光扫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工作更加高效、精确和全面,为地球科学、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4 测绘学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测绘学在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预警等,都离不开测绘学的支持。
第二章:大地测量学2.1 概述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变化,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各种测量提供基准。
大地测量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地球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第二章 空间数据的表达

1 1 1 0 0 -
0 0 0 1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1 1 0 0 1 -
空间数据 的表达
关联性(节点与弧段的关系)
节点 1 2 3 4 5 6 弧段 8,9,5 5,7,10 1,2,6 4,7,9,12 2,3,4,11 1,11,8
多边形区域定义
4 6 5 A 3 5 C 2 多边形 多边形 A A B B C C D D 7 D 1 1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 的表达
GIS描述现实世界的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 的表达
地图描述现实世界的方法
空间数据 的表达
2.2.2 遥感影像对地理空间的描述
遥感影像对空间信息的描述主要是通过不同的颜色 和灰度来表示的。这是因为地物的结构、成份、分布等 的不同,其反射光谱特性和发射光谱特性也各不相同。 传感器记录的各种地物在某一波段的电磁辐射反射能量 也各不相同,反映在遥感影像上,则表现为不同的颜色 和灰度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 的表达
地图投影的变形
地图投影变形示意图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 的表达
3、投影分类
1、按构成的方法分: 1)几何投影:把经纬网格投影到几何面上,再展开。
圆柱投影:投影面位圆柱面。 方位投影:投影面为平面。 圆锥投影:投影面为圆锥面。
2)非几何投影:不借助几何面,根据某些条件用数 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空间数据 的表达
2.2 地理空间的描述方法
2.2.1 地图对地理空间的描述方法
地图是现实世界的模型,它按照一定的比例,一定的投影原则, 有选择地将复杂的三维现实世界的某些内容投影到二维平面媒介上,并 用符号将这些内容要素表达出来。 点状要素 面积较小,不能按比例表示的地物。一般可用点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 来表示其质量特征,用符号的尺寸来表示数量特征。 线状要素 对于地面上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的事物可用线状符号来表示。 面状要素 面状分布的地理事物较多,可分为连续分布的(如地形、气温等)和 不连续分布的(森林、居住区等)两种,可用相应的面状符号来表示。
GIS习题及参考答案(2)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GIS定义:GIS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③: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定义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章 空间数据模型

2.2栅格数据模型-离散化的方法 栅格数据模型规则的格网(常用三角形,方格,六角形) 规则的格网(常用三角形,方格,六角形),三角形 是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根据角度和边长的 不同,可以取不同的形状,方格、三角形和六角 形可完整地铺满一个平面。 不规则的格网,可当做拓扑多边形处理,如按街 不规则的格网 区划分,社会经济分区等。 。
空间数据模型
本章描述的是整个GIS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本章描述的是整个 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为了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 为了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并 解决其中的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 解决其中的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对 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 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一)空间结构特征和属性域 一 空间结构特征和属性域 空间” “空间”经常是指可以进行长度和角度 测量的欧几里德空间。 测量的欧几里德空间。空间结构可以是规 则的或不规则的。 则的或不规则的。 属性域的数值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属性域的数值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名称、序数、间隔和比率。 名称、序数、间隔和比率。属性域的另一 个特征是支持空值, 个特征是支持空值,如果值未知或不确定 则赋予空值。 则赋予空值。
2011-4-6
25
2.2栅格数据模型 2.2栅格数据模型
栅格模型把空间看作像 元的划分, 元的划分,每个像元都 记录了所在位置的某种 现象,用像元值表示。 现象,用像元值表示。 该值可以表示一个确定 的现象,也可以是一种 模糊的现象。但一个像 元应该只赋一个单一的 值。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测绘学总论1.1 测绘学的基本概念测绘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表面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
测绘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表面形态等自然属性,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信息。
1.2 测绘学的研究内容测绘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各种测量提供基准。
(2)摄影测量学:利用航空或卫星摄影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解析和应用。
(3)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北斗等,进行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测量和定位。
(4)遥感科学与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应用。
(5)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1.3 测绘学的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卫星大地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激光扫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工作更加高效、精确和全面,为地球科学、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4 测绘学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测绘学在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预警等,都离不开测绘学的支持。
第二章:大地测量学2.1 概述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变化,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各种测量提供基准。
大地测量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地球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
GIS_3_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任意水准面 HA
大地水准面
H´B HB
铅垂线
11
黄海海面
1952-1979年平 均海水面为0米
水准原点 1985国家高
程基准, 72.2604米
12
地理参考系统
Z 笛卡尔坐标
.M
Z X
X
Y
Z
.M
d
q 纬度
a 经度
X
极坐标
Y Y
13
地理空间的距离度量
➢ 距离度量的两种方式
✓ 沿真实的地球表面进行距离量度 ✓ 沿旋转椭球体表面进行距离量度(大圆弧长)
➢特征
✓ 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 形象直观(点:如独立树、水准点;线:如铁路、 河流;面:如土地类型)
✓ 特别适合于模拟离散(非连续变化)的空间数据
✓ 其模拟空间数据的精度较高,但其精度与坐标点的
数量、质量有直接关系
52
形象直观
定位明显 属性隐含
53
适于模拟 离散数据
54
数据精度 与点的数 量与质量
➢ 旋转椭球体有多种:不同测定者、不同计算年代、
不同测定方法、不同测定地区,对椭球体的描述方法 不同
➢ 我国不同时期采用的椭球体:
✓ 1953年以前:海福特椭球体 ✓ 1953年—1978年:克拉索夫斯基(Krasovsky) ✓ 1978年以后:1975国际椭球体
7
地理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 地理坐标(球面坐标)
技术 数字模拟 投影变换
矢量格式 严密 小 高
复杂、高效 不一致
抽象、昂贵 不易实现 容易实现 不容易
复杂、高费用 不方便 快
栅格格式 简单 大 低
简单、低效 一致
第二章 地球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遥感图像及地图表示
五、地理信息的数字化表述
地理信息的数字化表述,就是使计算机能够识别 地理事物的形状。
Open GIS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模型
九个抽象层次
尺度世界 (尺度语言)
项目世界 (project)
地理点列世界 (坐标几何)
地理空间世界 (GIS语言)
地理几何 特征世界
概念世界
现实世界
(自然语言) (基本语言)
地理要素 集合世界
地理要素 世界
GIS的三个抽象层次
现实世界 地理实体或者现象
概念世界
2
4
12 24
48
96 192
1
4
16 144 576 2304 9216 36864
1
4
36 144 576 2304 9216
第二节 地理空间坐标系与地图投影
地理空间坐标系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空间 实体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最直接的方法是用 地理坐标(经度、纬度)和高程来表示。
地理坐标系——球面坐标系
地图投影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欧几里德空间系)
一、在椭球面上表示点位置的坐标系统
(一)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 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 基准面的坐标系。
根据不同的应用,域可以表示二维和三维地理 空间。
三、地图对地理空间的描述
地图上各种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按照 地图投影建立的数学规则,使地面上各点和地 图平面上的相应点保持一定的函数关系,从而 在地图上准确地表达地表空间各要素的关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面是一个简单的面(无岛) •一个面的连通性(面内任两点从 一点可在面的内部走向另一点)
• 拓扑变换 第二章•(空间橡数皮据变的表换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3 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4、拓扑元素
Ø点:孤立点、线的端点、面的首尾点、链的连接点
Ø线:两结点之间的有序弧段,包括链、弧段和线段 Ø面:若干弧段组成的多边形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2.1 空间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是数据组织的形式。是适合于计算机 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
• 空间数据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 关系的抽象描述。
• 地理数据库中采用空间数据结构来数字化表达地 理空间信息。
• 空间数据结构主要有栅格结构和矢量结构。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 和管理
2020/12/10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内容概览
• 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表达
• 第二节 空间数据模型
• 第三节 空间数据管理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内容概览
• 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表达
–2.1.1 空间数据基本特征 –2.1.2 地理实体描述 –2.1.3 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立体状实体用于描述三维空间 中的现象与物体,它具有长度、 宽度及高度等属性。 •立体状实体一般具有以下一些 空间特征: •1)体积,如工程开控和填充的 土方量。 •2)每个二维平面的面积。 •3)周长 •4)厚度 •5)高度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抽象成地理实体的空间现象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2.1.2 地理实体(空间实体) •2、线状实体
•1)实体长度: •从起点到终点的总长 •2)弯曲度: •用于表示像道路拐弯时弯曲的程 度。 •3)方向性: •如:水流方向,上游—下游, • 公路,单、双向之分。 •线状实体包括:线段,边界、链、 弧段、网络等。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拓扑邻接:N1/N2 ,N1/N3 ,N1/N4 ;P1/P3 ;P2/P3
•拓扑关联:N1/е1、е3 、е6 ;P1/е1、е5 、е6
•拓扑包含:P3与P4
•е
1
•P 1•е
•N2 5
•P
2
•е
2
•N1
•P
•е
•е 3 •N5 3
•N6 4
•е
•е
•P 7
4
4
•N3
•1)实体点:用来代表一个实体。
•2)注记点:用于定位注记。 •3)内点:用于负载多边 形的属性,存在于多边形 内。 •4)角点、节点Vertex: •表示线段和弧段上的连接点。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线实体
•有长度,但无宽度和高度 •用来描述线状实体,通常在网络分析中使用较多 •度量实体距离
•城市道路网分布
Ø 2)有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利用拓扑关系可以解决许多实 际问题。如某县的邻接县,--面面相邻问题。又如供水管网 系统中某段水管破裂找关闭它的阀门,就需要查询该线(管 道)与哪些点(阀门)关联。
Ø 3)根据拓扑关系可重建地理实体。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本节问题
• 1、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 2、地理实体(空间实体)的分类?试举例
Ø 是明确定义空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GIS中,用来描述并确定 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属性,并可实现相关的查询和检索。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3 地理实体间的 空间关系
–2、对拓扑关系的理解 Ø指图形保持连续状态 下变形,但图形关系 不变的性质。 Ø将橡皮任意拉伸,压 缩,但不能扭转或折 叠。
• 拓扑变换 •(橡皮变换)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3、拓扑属性和非拓扑属性
•拓扑属性
•非拓扑属性
•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
•两点之间的距离
•一个弧段是一个简单的弧段 (自身不相交)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内部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外部
•一个点指向另一个点的方向 •弧段的长度 •一个区域的周长 •一个区域的面积
•位置、形状、 尺寸 、
•识别码(名称) 实体的角色、功 能、行为、实体 的衍生信息
•时间
•测量方法、编 码方法、空间参 考系等
•空间特征:地 理位置和空间关 系
•属性特征—名 称、等级、类别 等
•时间特征
•3、数据类型
•几何数据(空间 数据、图形数据)
•关系数据—实体 间的邻接、关联 包含等相互关系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面实体
•具有长和宽的目标 •通常用来表示自然或人工的封闭多边形 •一般分为连续面和不连续面
•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不连续面)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2.1.2 地理实体(空间实体) •3、面状实体
•面状实体有如下特征: •1)面积范围 2)周长 •3)独立性或与其它地物相邻 •如中国及其周边国家 •4)内岛屿或锯齿状外形: •如岛屿的海岸线封闭所围成的区域。 •5)重叠性与非重叠性: • 如学校的分区,菜市场的服务范围等都有 可能出现交叉重叠现象,而一个城市的各 个城区一般说来不会出现重叠。
•学校
•菜场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3 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在研究两个以上的空间实体时,空间关系是其 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空间关系是地理实体之间由实体的几何特性 (位置、形状)所决定的关系。
–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实际是研究实体间的拓 扑关系。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3 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1、拓扑关系的定义
Ø Topology一词来自希腊文,它的原意是“形状的研究”。拓扑学是 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拓扑变换下能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 —拓扑属性。
Ø 地理实体不仅具有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空间特征,而且不同实 体间还存在邻接、关联、包含等空间相互关系特征,由于描述这种 关系时不需要考虑空间坐标和距离因素,所以又称为拓扑关系。
维度 空间 实体
地理现象
0 点 城镇、居民地、交通枢纽、车站、码头、工 厂、学校、医院、商场、写字楼、机关、火 山口、山峰、景点、基地等
1 线 河流、海岸、铁路、公路、地下管网、行政 边界等
2 面 土壤、耕地、森林、草原、沙漠、行政区域、 绿地、操场等
3 体 云、水体、矿体、高层建筑等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2 地理实体(空间实体)
–5、实体类型组合 Ø(2)面——面组合
– 1、包含:岛,某省的湖泊分 布。
– 2、 相交:重叠,学校服务 范围与菜场服务范围重叠区。
– 3、 相邻:计算相邻边界性 质和长度,公共连接边界。
– 4、分离:计算距离。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拓扑元素
•点:
•弧: •面:
•起点
•弧段 3
•弧段
•中间点
•终点
•弧段 2
•弧段 1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3 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5、拓扑关系分类
Ø拓扑邻接: 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Ø拓扑关联: 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Ø拓扑包含: 同类不同级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点—点
•点—线
•点—面
•住宅
•海岸线
•肺癌病例
•学校
•码头
•区域
•分布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空间关系的应用
•线—点
•线—线
•线—面
•镇 •乘车线路 •这条线路过镇上吗?
•河流 •小路
•小路穿过河流吗?
•河流在区域内吗?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4、数据结构
•矢量、栅格、 TIN(专用于地 表或特殊造型) • •
•属性数据—各种 属性特征和时间
•RDBMS属性表---采用MIS较成 熟
•元数据
•空间元数 据
•
•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2 地理实体(空间实体)
–在地理空间世界中,空间对象一般按地形维数 进行归类划分,地理现象被抽象为点、线、面、 体。抽象后的地理现象称为地理实体(空间实 体)。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点—点
•邻接
•点—线
•点—面
•线—线
•线—面
•面—面
•相交
•相离 •包含 •重合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3 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6、研究拓扑关系的意义 对于数据处理和GIS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Ø 1)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比几 何关系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
2.2.1 空间数据结构
•X
•i
•xn yn
•xi yi
•x1 y1
•x2 y2
•Y
•栅格数据结构就是像元阵列,每个像元的行列号确定位置,用像元值表示空间 对象的类型、等级等特征。 •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 地将点、线、面地理实体表现得 精确无误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
2.2.2 栅格数据模型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 2.1.2 地理实体(空间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