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

合集下载

一例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容量管理的护理

一例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容量管理的护理

收缩压
舒张压
14 12 10
8 6 4 2 0
空腹
早餐后2小时 午餐后2小时 晚餐后2小时
10.2 99..82
5
3.23 5
10.2 9.8 9.2
9.8 12.2 9.4
5.6
3.24 5.6 9.8 12.2 9.4
11.1 190.6.6
5.1
3.25 5.1 11.1 10.6 9.6
109 115
INTERNET
医疗专家
(心血管、全科、心理、营养等)
协作式护理服务
CHF患者居家每日监测体重、尿量
(无线体重秤、远程监测设备)
心衰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心衰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体重的自我管理
我希望你
我希望你
我希望你
03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患者住院期间06:00血压监测数据统计图
140 120
出量
入量
3.29 3200 1650
2500
1700
3.30 2500 1700
1800
1500
3.31 1800 1500
2100
1600
4.1 2100 1600
腿围测量数据统计图
60 50 40 30 20 10
0
右髌骨上缘 右髌骨下缘 左髌骨2
3.23 49 45.5 48.5 42
体重
74kg
Barthel日常生 活能力评分
跌倒/坠床风险 评分
压力性损伤风 险评分
60分 4分 14分
65分 4分 13分
65分 4分 9分
75分 3分 8分
病例资料
阳性体征

2020心衰的容量管理(ICU)

2020心衰的容量管理(ICU)
慢性心衰:长期维持较稳定的正常容量状态。
完整的容量管理流程
1 准确评估容量状态
2 确定容量管理目标
3 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4
制定个体化的容量 管理方案
3
容量管理的措施
生活方式管理 利尿剂治疗 其他辅助利尿的药物治疗 血液超滤治疗
3
生活方式管理
教育患者自我管理利尿剂和液体摄入。 进行体重、尿量监测。 患者教育,及时识别心衰的症状及急性加重的表现,及早到医院治疗。
1 准确评估容量状态
2 确定容量管理目标
3 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4
制定个体化的容量 管理方案
1
容量状态评估
多维度、多层面进行分析:
1.判断总体容量状态,分为容量正常、容量超负荷、容量不足三 种情况;
2.判断容量分布,即是肺循环淤血为主还是体循环淤血为主。
3. 分析血容量增加的组分,即红细胞和血浆容量各占比重。
以排水为主,水排出后,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这样既有利于消除 器官组织水肿,也有助维持血管内的容量稳定。
老年、低血压、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损伤等高危人群托伐普坦安全,有效。
EVEREST研究
EVEREST短期实验
EVEREST长期研究持续2年,中位时间9.9个月。结果显示,口服托伐普坦对于心衰患者的长期 死亡率和心衰相关的患病率无影响。

容量不足。
肾脏功能指标
血肌酐,尿素氮。血BUN/Scr比值>20:1,尿钠、氯浓度降低,尿肌酐/血肌酐、尿比重或渗透压升高等均提示容 量不足。
利钠肽指标
动态监测个体患者的利钠肽水平,确定其“湿体质量”和“最佳容量”对应的利钠肽值。
超声评估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降、下降静脉直径增宽-提示:容量超负荷。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液平衡,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一、液体摄入的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以避免体液潴留和心脏负荷增加。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每天的液体摄入应该控制在1500毫升到2000毫升之间。

患者可以通过记录每天的液体摄入量来进行自我容量管理,减少摄入过多的液体。

二、钠摄入的限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限制钠的摄入,以降低体液潴留。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每天的钠摄入量应该限制在1500毫克以下。

患者可以通过选择低盐食物、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咸味食物来限制钠的摄入。

三、体重的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自己的体重,以及时了解体液潴留的情况。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应该每天早晨起床后,排尿后,光着身体在同一称上称量体重,并记录下来。

如果体重增加超过2千克,或者体重在短期内迅速增加,患者应该及时就诊并向医生报告。

四、症状的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密切监测自己的症状,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力衰竭加重的情况。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应该密切观察自己的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的变化。

如果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的症状,患者应该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五、药物治疗的遵从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遵从性对于疾病的控制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应该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记录自己服药的时间和剂量来帮助自己提高药物治疗的遵从性。

六、合理的体力活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以改善心脏功能和体力耐力。

根据最佳证据,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健身操等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心肺功能。

解读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专家建议

解读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专家建议

超声
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降、下腔静脉直 径增宽、出现肺部B线等提示容量超负荷fze-zsl 平均的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瓣 环速度峰值( E/e‘ ) > 14提示左房压升高,可 反映血流动力学淤血
第3步,行有创监测评枯Βιβλιοθήκη 测定中心静脉压 漂浮导管检查
脉搏指示持续 心输出量监测
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可 反映右心前负荷,简单、易操作。中 心静脉压正常值范围为5-12 cmH2O, 易受左心功能、心率、心脏顺应性、 瓣膜功能、肺静脉压、胸腔内压力等 多种因素影响X30〕监测中心静脉压 应同时监测心输出量及组织灌注。应 动态观察中心静脉压变化趋势,不能 依据一次测量值判定。
低血压、容量状态判断困难时,可行 漂浮导管检查。低血压伴肺毛细血管 楔压<14 mmHg,适当补液后,如 果血压回升、尿量增加、肺内无湿啰 音或湿啰音未加重,提示存在容量不 足。低血压伴心排血指数明显降低, 肺毛细血管楔压>18 mmHg,提示 肺淤血。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 可在床旁进行的、持续、实时监测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可测定反 映心脏前负荷和肺水肿的指标,其 测定的容量性指标敏感性高于压力 性指标,不受胸内压或腹腔内压变 化的影响,但不能替代漂浮导管检 查。
2.有针对性进行体格检查,应重点评估如下体征
颈静脉怒张
颈外静脉怒张的顶点到胸骨 角的垂直距离加上5 cm为颈 静脉压力值,> 8 cm时提示 容量超负荷(敏感性70%,特 异性79% )
肝颈静脉回流征
肺部啰音
患者高枕卧床,张口呼吸,右 肺部存在湿呷音、干呷音、
手掌面轻贴于肝区,逐渐加压 喘鸣音、呼吸气流减弱等提
在治疗过程中血液浓缩指标,如红细胞比容、 血红蛋白浓度、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血 钠等进行性升高,除外其他原因后,提示容量 超负荷已纠正、甚或出现了容量不足。这些指 标绝对值与容量负荷相关性差,动态监测指标 变化趋势更有助于临床判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践

Transitional Care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202BBGL73001)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330006 南昌市(涂惠,熊晓云);心血管内科(郭婷,孙兴兰,胡婷英,陈茜,朱剑,宋玉洁)作者简介:涂惠,硕士,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通信作者:熊晓云,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E-mail:***************[摘 要] 目的:构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容量管理方案,提升CHF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CHF 患者疾病管理现状。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CHF 患者容量管理相关证据,采用Jonna Briggs Institute 2014证据等级与推荐工具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最终制订CHF 患者容量管理方案。

方案包括明确容量超负荷评价标准、医护人员容量管理知识培训、患者和照顾者自我护理能力培养、过渡期个体化出院计划、“线上线下”居家管理等。

对2018年7—12月收治的患者实施容量管理方案,与2018年1—6月收治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CHF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出院30天内干体质量达标率、出院30天内再入院率的变化。

结果:CHF 容量管理方案实施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SCHFI)中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得分均高对照组(P <0.05);实验组出院30天内干体质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出院30天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CHF 患者容量管理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容量管理;循证实践[中图分类号] R4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1.04.020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volum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 TU Hui, GUO Ting, SUN Xinglan, HU Tingying, CHEN Qian, ZHU Jian, SONG Yujie, XIONG Xiaoyun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06, China ///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2021,21(4): 570-575[Abstract ] Objective: To develop a volum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disease management of CHF patients. Methods: Domestic and oversea databases were used to obtain evidence of CHF patient volume management. The appraisal of literature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Jonna Briggs Institute 2014 evidence grad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Ultimately, the volum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CHF patients was developed. The program included several strategies, such as defining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volume imbalance, training medical staff in volume management knowledge, training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and caregivers, making individualized discharge plans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 and implementing self-management at home by "online and offline". The program was implement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8.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CHF patients, the dry weight success rate, the readmission rate within 30 days of discharg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8.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self-care maintenance, self-care management, and self-care confidence scores of Self-Care of Heart Failure Index (SCHFI) and the dry weight success rate within 30 days of dischar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admission rate within 30 days of dischar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volum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improve patients' health outcomes.[Keywords ] Chronic Heart Failure; volume management; evidence-based practice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践涂惠 郭婷 孙兴兰 胡婷英 陈茜 朱剑 宋玉洁 熊晓云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因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治疗费用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心衰容量管理流程(全文)

心衰容量管理流程(全文)

心衰容量管理流程(全文)容量超负荷是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心衰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

减轻容量超负荷是减缓症状,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急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容量管理中,应将心衰患者的容量达到个体化的最佳平衡状态。

图1 心衰时容量负荷增加的机制完整的容量管理流程包括:准确评估容量状态、确定容量管理目标、选择合适治疗措施和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容量状态的评估1. 症状和体格检查症状和体格检查是心衰患者容量评估的重要手段,应详细采集临床症状,有针对性进行体格检查。

图2 有症状心衰患者的临床检查2. 辅助检查判断容量状态(1)X线胸片:肺上叶血管扩张、肺淤血、肺泡间质水肿、胸腔积液、克氏线等征象提示容量超负荷。

图3 X线胸片(2)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BUN/Cr)比值>20∶1提示肾淤血和肾损害;尿比重或渗透压升高等均提示容量不足。

(3)血液浓缩指标: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血钠等进行性升高,除外其他原因后,提示容量超负荷已纠正、甚或出现了容量不足。

(4)利钠肽指标:需动态观察,应注意容量超负荷不是利钠肽升高的唯一原因;不能采用利钠肽的绝对数值作为确定容量状态的阈值,个体间会有差异。

(5)超声心动图: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降、下腔静脉直径增宽等提示容量超负荷。

平均舒张期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速度峰值(E/e′)>14提示左房压升高。

(6)有创评估: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范围为5~12 cmH18 mmHg,提示肺淤血。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图4 容量状态评估流程容量管理目标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主要目标是纠正容量超负荷,慢性心衰需长期维持较稳定的正常容量状态。

急性心衰容量控制方法:(1)当前体重-干体重(出现淤血前体重)=减容目标(2)通过尿量或液体平衡作为减容目标容量负荷重者,尿量3000~5000 ml/d,直至达到最佳容量状态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 ml,体重下降0.5 kg严重肺水肿者,负平衡约1000~2000 ml/d,甚至3000~5000 ml/d水肿明显消退,减少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慢性心衰控制目标:不出现短期内体重快速增加,或无症状和体征加重为准容量管理措施1. 生活方式管理教育患者自我监测体重和尿量:3日体重增加2 kg,提示容量增加慢性D期心衰,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 ml/d急性心衰肺、体循环淤血明显者,无明显低血容量的因素存在时,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 ml/d以内,不超过2000 ml/d;钠摄入<6 g/d心衰急性发作容量负荷过重者,限制钠摄入<2 g/d使用利尿剂要监测K、Na,保持水电解质平衡2. 药物治疗利尿剂是能够充分控制液体潴留的药物,慢性心衰患者口服最小有效剂量利尿剂长期维持即可;急性或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者,需静脉给予更高剂量利尿剂。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液容量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液容量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液容量管理贾辛未【摘要】体液容量管理是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液容量状态的监测手段和管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监测方面,强调了体重、尿量、呼吸困难的症状、水肿程度、颈静脉和辅助监测手段如超声、标志物监测等的作用.在体液容量管理方面,从饮食管理、利尿剂的应用、激素应用、顽固性水肿、超滤及心脏康复等角度进行了论述.%Good body fluid management improves the long term prognosis in re-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current recommendation in respect of body fluid management,from the monitoring to the management,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For the monitoring, signs such as body weight,urine output,extent of dyspnea and edema,distention of jugular vein,and auxiliary use of echocardiography,biomarkers were discussed. For the body fluid management, problems such as the dietary, refractory edema,the use of diuretics and glucocorticoid,ultra filtration an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were discussed.【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4页(P193-196)【关键词】心力衰竭;体液;疾病管理【作者】贾辛未【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贾辛未,医学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博士后。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引起机体对心排血量减少的代偿反应,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力衰竭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心肌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多种因素。

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但疗效有限,容易出现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为了更好地管理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减少症状发作和减轻病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字数:250】1.2 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性患者容量管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受限所致的疾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容易发生体液潴留和容量超负荷的情况。

过多的体液潴留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失代偿,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命危险。

及时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容量是维持心力衰竭患者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通过监测和调节患者的液体平衡,保持心脏负荷的稳定,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功能。

合理管理患者的容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容量管理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容量管理不仅是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和康复的重中之重。

对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视和有效实施,对于减少患者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方法,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容量性指标:PICCO,LVEDV/RVEDV,GEDV,胸腔内血量ITBV等; • 下腔静脉超声:对ADHF患者进行床旁的下腔静脉超声检查显示,呼气和吸气末直径
的变化≤15%时诊断ADHF容量超负荷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和92%;如同时 下腔静脉超过10mm将诊断ADHF容量超负荷的特异性提高到91%,但操作中干扰 因素较多。 • 生物电阻抗矢量分析:能够检测心排量、血管阻力、容量等。综合分析检测结果, 对容量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 BNP,胸片等
限水多少合适?
• 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患者液体摄入量应 <2L/d ;
• 严重心衰患者液体限制在1.5~2.0L/d ; • 轻中度症状患者常规限制液体并无益处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控制饮水的方法
如何记录每日的出入量
食物含水量表
各种水果含水量表
监测体重(每天测体重)
则导致低血压症状及影响肾功能和电解质平衡。
容量评估
• 临床评估法: 1、容量过多的症状体征:水肿(眼睑、下肢);胸腹腔积液,颈静脉 怒张,肝肿大等; 2、容量不足的症状体征: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退,眼眶凹陷 等;
监测指标
• 压力性指标:CVP>12mmHg,PCWP>16mmHg(干扰因素多:HR、心脏顺应性、 瓣膜功能、腔静脉压、胸腔内压力等影响)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负面影响
• 口渴是限水常见的主诉之一; • 限水也会导致集中力及警觉性的下降; • 造成患者脱水、灌注不足; • 导致活动障碍、便秘、认知障碍和皮肤黏膜干燥不适等症状。
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 缺少自我激励和自制力; • 患者的精神状况; • 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够; • 难以忍受治疗及疾病本身产生的生理改变。
运动耐量降低
心尖搏动点侧移
疲劳、乏力,运动后恢复时间长
心脏杂音
踝部水肿
不典型
特异性不强
夜间咳嗽
外周水肿(踝关节、阴囊)
喘息
肺轻(恶病质)
肺底叩诊浊音(胸腔积液)
食欲减退 肿胀感
抑郁 心悸 晕厥 意识模糊
心动过速 脉搏不规则
呼吸加快 肝大 腹水
组织消耗(恶病质)
•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利尿剂抵抗的定义。 • 一般认为足量利尿剂或增加利尿剂剂量不能使尿量增加并解除充
心力衰竭患者的限水管理
限水的概念
心力衰竭患者的限水一般是指在临床实践中通过限 制心力衰竭患者摄取各种形式的水(饮水、食物中的水或 因治疗需要输入体内的水等),以达到避免增加容量负荷 或心脏负担的目的。
限水的依从性
• Evangelista等对82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饮食(包括限水)依从性调 查显示其依从率为71%。
• Luyster等对88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心力衰竭患者饮食(包括限水) 依从性的研究表明,只有16%的患者能在所有时间保持遵从饮食 (包括限水)的建议,63%的患者能遵从饮食(包括限水)的建议。
Evangelista LS,Berg J,Dracup K.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social variables and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Heart Lung,2001,30(4):294—301. Luyster FS,Hughes JW ,Gunstad J.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dietary adherence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J].J Cardiovasc Nurs,2009,24(1):10-17.
利尿剂自我调整
• 每天体重的变化是最可靠的监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利尿剂剂量的指标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14 》
• 可训练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体重(如经常称体重)改变调整剂量; 如果液体丢失(如由于腹泻/呕吐、过多出汗)可能需要减少剂量。
——《2012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利尿剂抵抗
• 容量最佳------心输出最大; • 容量过多------心输出降低。
各种原因的心衰都存在Fluid overload 前、后负荷增加 心肌收缩力降低 心肌顺应性下降
CO降低 液体潴留Fluid overload
液体潴留是心衰恶化的主要原因
容量管理重要性
• 患者容量平衡是控制心衰的关键之一。 • 容量过度会加重心衰症状及导致住院。 • 容量不足(摄入不足,丢失过度,利尿剂的过度利用)
欧、美、中指南对心衰的定义
• 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 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 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 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 外周水肿)等。
心衰的症状——液体潴留
容量与心衰 Frank – Starling Curve
• 每日测量体质量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非常重要。如在三日 内体质量突然增加2kg以上,应考虑患者已有钠、水潴留 (隐性水肿),需要利尿或加大利尿剂的剂量。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14 》
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剂管理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
• 利尿剂使用目的:
最小的剂量获得及维持心衰患者的“干体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
心衰的定义
• 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具有典型的症状(即呼吸 困难、踝部肿胀和疲乏)和体征(即颈静脉压升高、肺部罗音和心 尖搏动移位)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衰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症状
体征
典型
特异性较强
气促
颈静脉压升高
端坐呼吸
肝颈静脉回流征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第三心音(奔马律)
• 服药注意事项:
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苏麦卡) * 需要服用补钾药物/食物,同时监测电解质; * 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测体重; * 出现腿部抽搐提示电解质水平下降; * 服药时间尽量选择早晨; *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