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大学生地理知识调查与研究
湖南省地理课教案:认识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湖南省地理课教案:认识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认识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长沙市的地理位置优越,是北向京广高铁南下、南向沿江经济带上行的重要节点,这也促使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加速。
在长沙市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为您介绍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一、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但真正进入现代化城市的步伐,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1950年代初,新中国管辖下的长沙市面积只有5.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万,是一个典型的小城镇。
但是,长沙市的发展始终没有停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更是如火如荼。
目前,长沙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成为全国城市化率较高的城市之一。
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重点发展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几十年里,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
这个时期,长沙市的城市规模也仅仅是一个小城镇,主要依赖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活动。
直到1959年,长沙才被列为全国经济重点城市之一,开始了重点经济建设的进程。
2.初步发展阶段(1970年代-1990年代)1978年改革开放后,长沙市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计划,建设了长沙新区和岳麓山南麓新城等一批新城市区域。
这个时期,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其中,长沙新区是重点发展的区域,完成了水电、公路、铁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成为长沙市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0年代-2000年代)进入新世纪后,长沙市的城市化进程更加快速。
2000年,长沙市提出了“五新工程”,即新机场、新火车站、新港口、新城市和新高速公路五大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将长沙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中心和现代化的城市。
在进一步发展阶段,长沙市的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加快,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长沙市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

长沙市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1.自然条件⑴自然条件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地处湘江下游,地理坐标:东经111°53'-114o15,北纬27°51,-28°40,之间,扼南北要冲,东邻江西,南与株洲、湘潭两市相接,西与娄底及益阳市毗邻,北与岳阳市接壤。
长沙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辖五个区,一个县级市、三个县。
市域土地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其中五区面积523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长沙市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之长平断陷盆地西南部,燕山运动造就了地貌骨架之雏型。
尔后在第四系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湘江侵蚀、堆积作用,塑造了河床、阶地及其两侧不同成因类型的丘陵地貌景观。
长沙市地处湘江下游、滨临洞庭。
市西区为丘陵地貌,东部主要为河流阶地,地势展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最高点岳麓山,海拔293.5m,最低点为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畔,海拔约30%地貌单元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由河床、江心洲、漫滩及阶地组成。
湘江大道解放路〜劳动路段主要沿湘江东河岸展布,为阶地、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属于湘江I~II级阶地,I级阶地与II级阶地属内叠阶地,其中地面标高变化在34.20~37.50ni间。
(3)水文和气象长沙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严寒期短等特点。
据1960-2003年长沙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4度,日平均最高气38.1度,日平均最低气温0.4度,7月份平均气温28.5度,极端最高气温40.6度,(1963.8.31),1月份平均气温6.1度,极端最低气温TO.1度,(1977.1.30);年平均相对湿度79.5%,年最小相对湿度14.2%,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1394.6mm,最大年降雨量1751.2mm(1998),最小年降雨量708.8D1nI(1953),最大月降雨量515.3mm,最小月降雨量1.2mm,最大日降雨量192.5mπι,每年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o长沙地区的主要灾害天气是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出现的时期主要在1月初至2月中旬,根据统计结果,1月13日至2月2日,历年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分别为2(ΓC∖7.90℃,2008年同期分别为0℃和一1.6t,低温强度为建国以来所罕见,第一次强冷空气入侵,降幅明显,1月13日出现寒潮天气,降温幅度达16t,同时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转雪天气,并出现了严重的冻雨;1月28日和2月1日,由于水汽充足,出现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深度达12cm。
地理(湖南)

1.长沙市【地理位置】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
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
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
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
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85平方公里。
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和望城6区,长沙、宁乡2县及浏阳市。
【地形地貌】由于长沙城处于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
西侧为低山区,碧虚岭海拔300.8米,为岳麓山高峰。
山前有天马山、凤凰山大小岗丘罗列;山后有桃花岭、金牛岭等。
西北分布着元古代震旦纪期的浅变质岩和板岩组成的丘陵。
由于地层岩质坚,自然剥蚀作用缓慢,成了谷山、尖山、乌山等数座孤峰。
东北侧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发育的土壤多为沙土,山势较陡峭,山脊多不相连。
距长沙约30公里有黑麋峰,海拔591米。
再东北有影珠山、天华山、飘风山、明月山等。
东侧和东南侧为红岩丘岗,海拔一般100米左右。
大多数小山丘岩质松散,易风化成红岩岗地;个别因岩基坚硬,仍耸立于丘岗之中。
烈士公园北端的罗洋山,东面受浏阳河切削,悬岩壁立。
[12]盆地中心为沿江的冲击台地,是长沙城市建的主要地带。
其地层主要是第四纪更新世的冲积性网纹红土和砂砾。
湘、浏阳河二水交汇的新河三角洲为第一级台地,海拔约30米,高出湘江常水位约10米。
五一广场一带为第二级台地,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30米,长古城主要分布在这一级台地。
今天的长沙城已扩展到了第六、第七级台。
由于其地表为粘土砂砾层,且岩基结构坚硬,每平方米可承压2.5-3万公斤,高者达5万公斤,适宜于建设高层建筑。
由于盆地内台地是由崩塌的砂岩与粘土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
古时沙城中水井比比皆是,清澈甘冽,四时不竭,白沙井、鸳鸯井、水风井等迩闻名。
湖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湖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地理上的南方地区。
湖南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为湖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地理环境1.1 地理位置湖南省地处东经107°46′~114°14′,北纬24°38′~30°08′之间。
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西靠贵州,北与湖北、重庆相连。
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1.2 地形地貌湖南地形地貌复杂,以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为主。
山地主要分布在省内西南部,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丘陵占30%;盆地和平原占25%。
其中,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等市的部分地区为湘中丘陵盆地,湖南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这里。
1.3 气候环境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温多变,秋雨较多。
年均气温15.5~17.5℃,年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
二、自然资源2.1 土地资源湖南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各具特色,为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水资源湖南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主要河流有长江、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等。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247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2300立方米。
2.3 矿产资源湖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较大。
主要矿产有煤炭、铁矿、铜矿、铅锌矿、锡矿、汞矿、磷矿、铝土矿等。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约100亿吨,铁矿资源储量约10亿吨,铜矿资源储量约400万吨。
2.4 生物资源湖南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全省森林覆盖率约55%,拥有银杏、红豆杉、水杉等珍稀植物。
野生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等。
湖南还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拥有杜仲、厚朴、黄连等名贵中药材。
2.5 旅游资源湖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张家界、岳阳楼、洞庭湖、韶山等著名景点。
其中,张家界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峰林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长沙分析报告

长沙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将对长沙市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其地理位置、经济情况、人口统计数据、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希望能够对长沙市的发展趋势、潜在市场等问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2. 地理位置与气候长沙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长沙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而湿润。
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为长沙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3. 经济情况分析长沙市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也有较为发达的服务业和建筑业。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政府机构众多,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制造业方面,长沙市的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实力。
然而,长沙市的经济发展相对于一线城市仍有差距,需要加大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力度。
4. 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长沙市的人口总数为约800万人。
人口密度较大,人口集聚效应明显。
其中,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农村人口占比较小。
长沙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大学生等高学历人群占比较高。
这为长沙市的人力资源供给提供了优势。
5. 旅游业发展分析长沙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岳麓山、橘子洲头、湖南省博物馆等。
长沙市也经常举办各类展览、会议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相对于一些其他一线城市而言,长沙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未来,长沙市可以继续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6. 发展趋势随着长沙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望获得更好的机会。
长沙市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长沙市还可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培育,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与交流也将对长沙市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7. 结论综上所述,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长沙市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建筑业也有较为发达。
暑期社会实践橘子洲报告

一、前言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中心,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橘子洲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影响,我们团队在暑期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橘子洲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楚国的军事要塞。
南宋时期,诗人范仲淹曾在此留下“橘子洲头”的名句,使得橘子洲名声大噪。
新中国成立后,橘子洲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橘子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三、活动目的1. 了解橘子洲的历史文化底蕴;2. 调查橘子洲的生态环境现状;3. 分析橘子洲对社会的影响;4. 为橘子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四、活动过程1. 研究阶段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关于橘子洲的历史资料,了解了橘子洲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橘子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实地考察做准备。
2. 实地考察阶段7月15日,我们团队一行10人来到了橘子洲。
首先,我们参观了橘子洲头的纪念亭,了解了范仲淹的故事。
随后,我们沿着江边步行,参观了橘子洲公园、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橘子洲头等景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橘子洲的生态环境、游客数量、设施建设等情况。
3. 问卷调查阶段为了全面了解橘子洲的社会影响,我们团队在橘子洲头、公园等地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游客对橘子洲的满意度、对橘子洲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对橘子洲文化传承的看法等。
4. 总结阶段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团队对橘子洲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五、活动成果1. 历史文化方面橘子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橘子洲的历史文化,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生态环境方面橘子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区域绿化不足,垃圾处理不及时等。
地理调查报告10篇

地理调查报告10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理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调查报告1一、引言在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的今天,地理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还和往日一样吗?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课、地理教材、地理作业和考试、地理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些参考资料,初中学生心目中的地理。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我们调查的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从1991年起试用义务教育教材。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刚好学完世界地理的初一年级学生和刚学完中国地理的初二年级学生:初一年级252名,男生103名,女生149名;初二年级271名,男生111名,女生160名。
我们调查的方法是问卷法,问卷共30道题,每题设3个或3个以上答案供选择。
调查过程中,我们又和部分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了座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地理课没有成为中学生的负担在被调查的523名学生中,有469名认为开设地理课很必要,占90%,只有31名学生认为地理课是负担,地理论文《初中学生心目中的地理》。
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中学生没有把地理视为负担。
53%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好理解,45%的学生觉得难度一般,仅有2%的学生觉得不好理解;78%的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本,还有20%的学生至少能读懂一半;48%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易记忆,还有41%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的记忆难度一般;有58%的学生觉得地理填图作业的难度一般,而40%的学生则认为很容易,学生们认为填图作业中的空格为填图作业的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长沙市城区天然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长沙市城区天然植物群落调查报告侯碧清刘克旺前言植物群落是植物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集合体。
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演替而成,是植物群体发展的自然属性,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产生不同的群落类型,也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长沙市地处典型中亚热带、典型地带性植物群落是常绿阔叶林,是以各类常绿阔叶树种如槠栲类、樟楠等为优势种的植被类型。
这类植被对当地自然环境适应性最强,生物量最大,生态效益最好,群落结构最稳定,并能组成最佳的生态系统。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频率加快,对植物资源的破坏也随之日趋严重,致使原生植被不复存在或改观,被人工植物群落或次生群落取代。
加强对次生群落的保护,随着次生群落自身演替规律,组成群落植物种类的不断调整和发展,使其结构、外貌发生变化逐步向良性的方向演变,最终发展形成稳定性的地带性植物群落,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这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终极目的。
通过植物群落调查,就是探讨天然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其按照顺向演替方向发展。
园林绿化是建造人工群落的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园林绿化本土化、原生化和多样化,最关键问题是植物选择和植物配植。
建造一个优秀的人工植物群落(植物景观),必需按照天然群落的规律和所处的自然环境选用植物和植物间的合理配置,才能突出景观的稳定性、观赏性、地方性、多样性和提高生态效益。
因此,园林绿化工作事实上是一个仿造自然群落的过程,能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就能成功,否则,就功亏一匮。
一、自然环境概况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经112°53′~113°06′,北纬28°02′~28°16′,东临江西省铜鼓、宜春、萍乡三县,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与益阳、娄底毗邻,北与岳阳接壤,东西长约233km,南北宽约90km。
长沙处于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地,滔滔湘江贯穿南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分类号本科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中文)长沙市大学生地理知识状况调查与分析(英文)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s tudents’ geographical knowledge in key universities in Changsha姓名学号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年级地理科学2008级指导教师二O 一二年五月目录摘要 (1)A b s t r a c t (2)1绪论 (3)1.1选题背景及意义 (3)1.2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4)1.3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6)2长沙市大学生地理知识的现状与分析 (6)2.1所调查高校简介 (6)2.2五大高校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7)2.3各高校结果比较 (8)3原因分析 (9)3.1中学教育制度与自身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 (9)3.2大学生活的影响 (11)3.3其他因素的影响 (12)4对策建议 (12)4.1中学地理教育改革 (13)4.2美国地理教育改革经验 (14)4.3学生需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15)4.4大学地理知识学习的方法 (16)5结论 (17)参考文献 (18)外文文献译文 (19)外文文献原文 (22)附件 (26)致谢 (28)长沙市大学生地理知识调查与研究摘要:地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地理知识对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五所重点大学实际问卷调查发现长沙市大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素养却并不乐观,对一些地理常识平时缺乏关注和积累,问卷试题的正确率基本都在2 0%左右,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可以称之为地理盲。
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得出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1)中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以及应付考试的心态;2)中学应试教育制度;3)大学生活的影响。
基于这些原因,本文通过综合多方面意见,集思广益,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高校学生的重视,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和知识储备。
关键词:地理知识地理盲解决办法学习状况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geographical knowledgein key universities in ChangshaGeograph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ocial practice, geographical knowledge on a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having the effect that cannot repla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in ChangSha, Hunan University,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a i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ve major university actual questionnaire survey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changsha city knowledge of geography reserves and literacy is not optimistic, Questionnaire test accuracy in about 20% of all basic, many college students can call it the geographical bli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this phenomenon caused part of the reason:1. By rote learning methods and middle school exam attitude; 2. High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test, 3.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life. For these reasons, this article through comprehensive various opinions, idea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pe can ca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mprove our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of geography literacy and knowledge reserves.Keywords:Geographical knowledge ;Geographical blind;Solution;Learning situation1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宇宙环境、陆地环境、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及防御,分别介绍了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变化规律。
人文地理则从人类生产生活角度出发,学习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生产生活特点及影响因素,也学习了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良性或恶性影响,并把人类在防御和治理环境问题的经验传输给人们。
地理知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现代,已逐步形成为一个开放的、结构复杂的系统。
地理不光是一些地理问题,更涉及到一些生存的问题。
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些经验,更多的是被科学家所证实过得,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会让你了解更多自身小世界外的大世界。
知道很多人不知道的事,也许现而今用不上,但是谁保证以后用不上?现在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等比较吃香的行业都是地理的延伸。
地理知识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学校的地理教育寓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发展学生智能,人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日常生活需要很多地理知识,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从地理环境中获得的,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在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学生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前,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地理知识还涉及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管道运输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等内容,对任何人来说,地理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
地理重视野外观察、考查、气象观测、参观工业生产流程等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地理测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
地理教学重视地图的运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填绘各种地图,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认识能力,以及读图、绘图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1.2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1988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曾雇佣民意调查组织,进行了地理知识国际“盖洛普调查(GallupSurvey)”[1],调查美国人的地理知识水平:要求被调查者在地图上指出9个国家和16个地区的位置,年龄在18岁~24岁的人平均在16个问题中有6.9个错误,只有86%的人能指出美国的位置,有25%的人能指出波斯湾的位置。
这次调查,其目的是提供系统的资料证明高中毕业生地理知识很少或没有。
并且看一看是仅仅美国人忽视地理还是其他国家也同样如此。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处于参加调查的9个国家的倒数第三,仅高于意大利和墨西哥。
尤其是18岁到24岁年龄组的美国人倒数第一,比年龄最大的老年组的分数还要低。
调查报告指出:美国的成年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当国家在某一时期出于急切的经济需要,要了解外国的消费者、市场、风俗习惯、优势和不足时,他们会一无所知。
盖洛普调查最深刻的影响是引起了新闻界的反应。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会长在1989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将焦点集中在美国人缺乏地理知识这一问题上。
2000年8月13日~19日,我国首次组队参加了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地理竞赛”,本次比赛共有13个国家参赛,波兰队获团体总分第一,我国队获团体总分第八。
成绩虽然不怎么理想,但通过比赛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野外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学生之间合作的意识淡薄,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较弱。
《Geographp For Educator》[2]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词—“地理盲”,1983年美国迈阿密大学的David Helgren教授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芝加哥,莫斯科等地方位于哪里,甚至有百分之八的学生不知道他们的迈阿密大学位于哪里。
另外还发现一般的美国公民掌握很少的地理常识,其中“地理盲”又以18-24岁之间的青少年为多数。
个人曾在本专业寝室,听一个曾经学理科的学生问,青藏高原是我们中国的吗?觉得有些无奈。
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组织编写的《世界经济地理》[3]介绍了我国与世界地理经济之间的差异。
个人认为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是作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强化自己的武器。
学习地理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能加强国际意识,深化全球观念。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在地理教育中都注意把本国和世界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本国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问卷总数300份,每所学校六十份,随机分发给各专业学生做。
问卷回收293份,除了师大以外其他几所高校回收率均为百分之百。
几所大学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比较广,其中中南和长沙理工以工科为主,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为综合性大学,中医药以医学为主。
涉及教育,管理,医学,护理学,语言学,工科,理科,文科等各方面专业。
虽然不能说就这几所大学就能代表我国所有高校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情况,但是却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的存在。
2.2五大高校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这里的数据主要指的是第5到第12道题的测试结果,后面几道题主要为后文提供依据。
做对五道题为及格,八道以上为优秀。
表2:五大高校问卷结果比较注:题号的试题见本文末尾的附件——问卷调查表3五所高校省内与省外同学的答案比较注:后面四栏分别为省内和省外学生做出试题5和试题6的正确率2.3各高校结果比较五所大学的调查对象基本都是在校本科生,其中个别是研究生,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做出的结果也基本差不多。
从表中可以看出五所高校的调查结果都不尽人意,及格率都非常低,优秀率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