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
最新的灭菌工艺技术

最新的灭菌工艺技术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灭菌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
灭菌工艺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消除或抑制微生物的增殖,确保物品的无菌状态,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灭菌工艺技术。
首先,超声波灭菌技术是灭菌工艺技术中的一项新技术。
超声波灭菌技术利用超声波在物品表面产生高频的机械振动,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热灭菌技术,超声波灭菌技术不需要高温,因此可以更好地保护物品的原有结构和功能。
其次,气体灭菌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灭菌工艺技术。
一种常用的气体灭菌技术是用过氧乙烯进行灭菌。
过氧乙烯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能够在较低温下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而且,过氧乙烯灭菌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可以迅速挥发,不会对物品造成污染。
因此,气体灭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药品等领域。
此外,光触媒灭菌技术也是一种较新的灭菌技术。
光触媒灭菌技术利用光触媒材料吸收光能后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通过氧化反应来杀灭微生物。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食品消毒等领域。
最后,温度控制灭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创新。
传统的热灭菌技术需要高温,但是高温可能对一些物品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
因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低温灭菌技术。
低温灭菌技术采用较低的温度,并结合其他灭菌手段,如化学灭菌、离子灭菌等,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保护物品结构和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消除一些传统灭菌技术留下的残留物。
综上所述,灭菌工艺技术在不断创新与改进,新型的灭菌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疗保健领域。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物品的灭菌效果,还兼顾了物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灭菌工艺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和完善,为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消毒灭菌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二
微生物消毒灭菌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微生物消毒灭菌,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公众的健康和 安全。本次演示将探讨微生物消毒灭菌的方法、应用及重要性。
一、微生物消毒灭菌的方法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电离辐射消毒等。热力消毒是最常 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高温杀死细菌和病毒。紫外线消毒则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 物,破坏其DNA结构,使其死亡。电离辐射消毒则是利用高能射线照射微生物, 使其失去活性。
2、智能化消毒技术将逐渐普及。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 消毒技术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例如,可以利用传感器和智能化算法来监测 和控制消毒过程,提高消毒效果和节约资源;同时,可以利用智能化的设备来 进行自动化消毒,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3、组合式消毒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不同的消 毒方法敏感程度不同,因此组合式消毒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例如, 可以将紫外线与臭氧或等离子体等技术进行组合,利用多种方法的协同作用来 提高消毒效果。
消毒灭菌技术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消毒灭菌技术的 发展历程
03
三、消毒灭菌技术的 未来趋势
02
二、消毒灭菌技术的 现状
04 参考内容
消毒灭菌技术是保障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消毒灭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次演示将介绍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等离子体的化学性质:研究者们通过对等离子体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 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可以对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进行破坏。这些研究成果为优 化等离子体的处理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灭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灭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灭菌技术作为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本文通过回顾灭菌技术的发展史,探讨了不同灭菌技术的优劣和应用领域,并对未来灭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引言灭菌技术是一种通过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灭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灭菌技术的发展历程、不同技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灭菌技术的发展历程灭菌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恶劣,细菌感染造成了大量的非正常死亡。
直到发现了微生物是致病因子后,人们开始探索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最早的灭菌技术是通过高温消毒来杀灭微生物。
当时,使用高温蒸汽或煮沸水对医疗器械和试剂进行消毒,有效抑制了感染的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化学灭菌技术。
化学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等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手术室和实验室等场所。
然而,传统的灭菌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高温消毒可能对某些物品造成热损伤,并且化学消毒剂有时不足以彻底杀灭致病微生物。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灭菌技术。
二、不同灭菌技术的应用1. 紫外线灭菌技术紫外线灭菌技术是通过紫外线照射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紫外线灭菌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例如,今天我们常见的空气净化器中,通常都配备了紫外线灯管,以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被灭菌。
2. 声波灭菌技术声波灭菌技术是利用高频声波对细菌进行震荡破坏,从而实现灭菌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灭菌方法,声波灭菌技术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餐饮行业。
例如,声波器可以快速清洁水果和蔬菜表面的细菌,并保持其新鲜度。
3. 离子束灭菌技术离子束灭菌技术是利用高能离子束对微生物进行破坏,杀死细菌和病毒。
离子束灭菌技术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和制药行业。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txt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
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既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既不简单。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满荫起1、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我国消毒技术发展较快1.1 专业队伍扩展:从防疫专业扩展到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护理。
1.2 学术交流活跃:除有消毒专业杂志外,医院感染监控、临床护理、环保、保健等杂志均有消毒灭菌技术交流。
1.3消毒意识提高,促进产品开发和应用。
特别是“非典”发生,提高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了对消毒技术的认识和产品的需求。
1.4 消毒技术产品开发活跃,专业生产企业发展迅锰。
1.5 产品鉴定方法规范化、标准化,对毒性作用的重视和研究。
1.6 产品审批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1.7 市场监督的开展已是消毒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
1.8 消毒产品市场化的进展促进了消毒产品技术提高。
1.9 消毒效果检测技术普及是消毒效果的重要保证。
2、消毒灭菌技术(产品)的发展2.1化学消毒剂的研究及应用:2.1.1单药的发展:50年代:含氯石灰(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碘酊乙醇福尔马林(40%甲醛)过锰酸钾酚类(来苏尔)酸、碱60至80年代:环氧化物的应用(66年起始)有机氯的研制:二氯异氢尿酸钠(69~75年)三氯异氢尿酸新洁尔灭(苯扎溴铵)(69~75年)过氧化物的应用(75年后)洗必泰的应用(75年后)戊二醛的推广(80年后)碘伏的应用(85年)二氧化氯(90年前后)磷苯二甲醛:现正推出。
国外(美国DOW化学公司)的专家认为其为高水平消毒剂(非灭菌剂)因在0.55%下杀菌胞需32h。
2.1.2化学消毒剂的改进:(1)复方消毒剂的研究:为目前化学消毒研制开发的主流主要有:①含氯消毒剂+ 活化物→洗、杀结合②新洁尔灭制成复方→提高杀菌效果③洗必泰制成复方→提高杀菌效果④碘 + 活化物络合→提高杀菌效果、稳定性等⑤戊二醛 + 强化剂、防腐剂→提高杀菌速度(2)提高杀菌性能:主要使用:①协同消毒剂②表面活性剂③激发剂④增效剂⑤酸碱调节剂(3)改进消毒剂的性能:主要使用:①稳定剂②防腐剂③雾化剂④芳香剂(4)剂型的改变:液体→片剂液体→乳剂(5)化学和物理协同:低效消毒剂加温(>80℃)加微波、紫外线、超声波等如:牙科手机消毒器手术器械快速灭菌器等(6)药物分散的改进:气溶胶喷雾(粒子直径<50μm)烟雾消毒剂:醛氯烟雾剂酸氯烟雾剂等(7)低温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指呈带电离子、电子、中子等状态的物质,一般为经电离的气体。
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消毒和灭菌技术

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消毒和灭菌技术消毒(disinfection)与灭菌(sterilization)两者的意义有所不同。
消毒一般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病原菌或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而灭菌则是指利用强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芽孢和孢子。
但日常生活中两者常常通用。
灭菌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两大类。
1. 物理灭菌物理灭菌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主要包括热力学灭菌、过滤除菌和紫外线灭菌等。
(1)热力学灭菌又可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①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含水量越小,凝固减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更高(160~170℃),时间更长(1~2h)。
进行干热灭菌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扎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被烤焦,甚至引起燃烧。
通常所说的干热灭菌是指利用干燥箱(或称烘箱)进行灭菌,主要用于玻璃器皿如培养皿、移液管和接种工具等的灭菌。
灭菌时将被灭菌的物体用双层报纸包好或装入特制的灭菌筒内,装入箱中,不要摆的太挤,以免妨碍热空气流通。
逐渐加温,使温度上升至160~170℃后保持2h。
灭菌结束后,切断电源,自然降温,待箱内温度降至70℃以下后,才能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
注意在温度降至70℃以前切勿打开箱门,以免玻璃器皿炸裂。
另外,灼烧灭菌也属于干热灭菌。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钩、接种铲、镊子等要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灼烧,试管口、菌种瓶口在火焰上作短暂灼烧灭菌等。
②湿热灭菌a.高压蒸汽灭菌此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达到灭菌的目的。
我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历程及展望

从最初的消毒供应室到如今的消毒供应中心,从设备设施到建造布局,从规范流程到质量追溯,从队伍建设到人材培养,我国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历经坎坷,走过了 30 多年的风雨路程。
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从事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管理者从没有住手砥砺前行的脚步。
在当今变革与创新的新时代,已经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体系。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禁运和封锁的政策。
那时我国的医疗机构没有独立设置的消毒供应部门,医用敷料还要依靠护理人员亲自动手制作,对于复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只是经过简单清洗和蒸煮的方式进行处理。
20 世纪 80 年代的消毒供应室,主要功能与任务是负责临床科室常用诊疗用品的复用处理,如玻璃注射器、针头、输液(血)器、导尿包、腰穿包等,同时承担敷料制作及供应。
而手术室器械及各专科的诊疗器械,由手术室和各临床科室自行负责清洗包装,消毒供应室只承担灭菌工作。
当时,消毒供应室工作全部采用手工操作,对这些复用诊疗用品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操作流程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清洗剂的种类以洗衣粉、去污粉为主,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水平处于原始落后状态。
1985 年,中国与瑞典政府签署协议,吸收国外消毒供应室建造的先进理念,为北京医院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间建造布局规范的现代化消毒供应室。
20 世纪 90 年代,国外先进的建造布局设计理念和精良的清洗灭菌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河南等地医院陆续新建或者改建消毒供应室。
在建造布局与设备设施改变的同时,消毒供应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也逐步被从业者们认识和落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越发突出,政府投入逐年减少,市场化逐步进入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创收动力趋强,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目标。
在传统观念及工作模式的制约下,消毒供应室的功能与作用逐步萎缩,许多消毒供应室处于停滞状态。
最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

最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在当前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消毒灭菌技术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毒灭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下是最新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1. 概述:消毒灭菌技术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本规范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消毒灭菌方法分类:-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高压蒸汽消毒等。
- 化学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消毒液等化学制剂进行消毒。
3. 消毒剂选择标准:- 应选择对病原体具有广谱杀灭作用的消毒剂。
- 应考虑消毒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 应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4. 消毒灭菌流程:- 清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洁消毒对象,去除有机物和污物。
- 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时间和浓度。
- 干燥:消毒后应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防止微生物的再次污染。
5. 高压蒸汽灭菌技术规范:- 使用121℃的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持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 灭菌前后应检查蒸汽压力和温度,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6. 紫外线消毒技术规范:- 紫外线消毒应在无直射阳光的室内环境中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 紫外线灯的强度和使用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消毒效果。
7. 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严格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进行稀释和使用。
-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避免因浓度降低而影响消毒效果。
8.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 对消毒灭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消毒方案。
9. 人员培训与安全防护:- 对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 在消毒灭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10. 结语: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本规范将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方法。
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根据本规范,制定和执行适合自身情况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灭菌知识简介

VS
智能化管理系统
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对灭菌过程进行实时 监控、数据分析和反馈,提高灭菌效果和 安全性。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实 现设备维护、故障诊断等功能的智能化管 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灭菌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
国内外标准的对比与协调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各国之间 的标准差异对灭菌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 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国内外标准的对比与 协调,促进灭菌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压蒸汽灭菌
通过监测高压蒸汽灭菌器 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 数,确保灭菌效果。温度 和压力应符合标准规定。
干热灭菌
通过监测干热灭菌器的温 度和时间等参数,确保灭 菌效果。温度应符合标准 规定。
化学灭菌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化学指示剂
在灭菌过程中将化学指示剂放置在待 灭菌物品中,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指示 剂应符合标准规定。
离子灭菌技术
离子灭菌技术利用离子发生器产生的高能离子束进行灭菌,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离子灭菌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 灭菌方法。
智能化灭菌设备的应用
自动化灭菌设备
随着工业4.0的发展,自动化灭菌设备逐 渐得到广泛应用。自动化灭菌设备能够 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操作,提高生 产效率和质量。
辐射剂量不足或过量
总结词
辐射剂量不足或过量可能导致灭菌效果不佳或对物品造成损害。
详细描述
在辐射灭菌过程中,辐射剂量的大小是影响灭菌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辐射剂量不足,导致灭菌 效果不佳;以及辐射剂量过量,对物品造成损害。为了确保最佳的灭菌效果和保护物品不受损害,应根据物品的 性质和种类,选择合适的辐射剂量进行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
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满荫起1、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我国消毒技术发展较快1.1 专业队伍扩展:从防疫专业扩展到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护理。
1.2 学术交流活跃:除有消毒专业杂志外,医院感染监控、临床护理、环保、保健等杂志均有消毒灭菌技术交流。
1.3消毒意识提高,促进产品开发和应用。
特别是“非典”发生,提高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了对消毒技术的认识和产品的需求。
1.4 消毒技术产品开发活跃,专业生产企业发展迅锰。
1.5 产品鉴定方法规范化、标准化,对毒性作用的重视和研究。
1.6 产品审批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1.7 市场监督的开展已是消毒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
1.8 消毒产品市场化的进展促进了消毒产品技术提高。
1.9 消毒效果检测技术普及是消毒效果的重要保证。
2、消毒灭菌技术(产品)的发展2.1化学消毒剂的研究及应用:2.1.1单药的发展:50年代:含氯石灰(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碘酊乙醇福尔马林(40%甲醛)过锰酸钾酚类(来苏尔)酸、碱60至80年代:环氧化物的应用(66年起始)有机氯的研制:二氯异氢尿酸钠(69~75年)三氯异氢尿酸新洁尔灭(苯扎溴铵)(69~75年)过氧化物的应用(75年后)洗必泰的应用(75年后)戊二醛的推广(80年后)碘伏的应用(85年)二氧化氯(90年前后)磷苯二甲醛:现正推出。
国外(美国DOW化学公司)的专家认为其为高水平消毒剂(非灭菌剂)因在0.55%下杀菌胞需32h。
2.1.2化学消毒剂的改进:(1)复方消毒剂的研究:为目前化学消毒研制开发的主流主要有:①含氯消毒剂+ 活化物→洗、杀结合②新洁尔灭制成复方→提高杀菌效果③洗必泰制成复方→提高杀菌效果④碘 + 活化物络合→提高杀菌效果、稳定性等⑤戊二醛 + 强化剂、防腐剂→提高杀菌速度(2)提高杀菌性能:主要使用:①协同消毒剂②表面活性剂③激发剂④增效剂⑤酸碱调节剂(3)改进消毒剂的性能:主要使用:①稳定剂②防腐剂③雾化剂④芳香剂(4)剂型的改变:液体→片剂液体→乳剂(5)化学和物理协同:低效消毒剂加温(>80℃)加微波、紫外线、超声波等如:牙科手机消毒器手术器械快速灭菌器等(6)药物分散的改进:气溶胶喷雾(粒子直径<50μm)烟雾消毒剂:醛氯烟雾剂酸氯烟雾剂等(7)低温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指呈带电离子、电子、中子等状态的物质,一般为经电离的气体。
该类物质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故有与固态、液态和气态并列,称为物质第四态。
其在极高温(4727℃)或高强度电场下产生,其中醛类、卤素族(氯、溴、碘)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类,过氧化氢(H2O2)在高电场下电离:产生多种自由基离子,既广谱杀菌,又无毒性。
2.2消毒器械的研制及应用:2.2.1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杀菌作用:(1) 热力蒸气灭菌:湿热灭菌:压力蒸气灭菌器:下排气式: 121℃ 20 – 40min↓预真空式: 132℃ 4 – 6min↓脉动真空:多次抽空进蒸汽干热灭菌: 160 - 180℃ 60 – 30min(2)快速灭菌器:强光 + 高温(主要用于金属器械处理)(3)微波消毒:用于液体、纸类(信件、化验单)(4)紫外光:(风桶式)空气消毒(5)静电吸附、过滤:空气消毒(6)将紫外光+静电吸咐、过滤结合→动态消毒机(可完成人在情况下的空气消毒)(7)清洗机:机械、超声清洗、加酶清洗(8)层流:(应定期清洁处理和更换滤材)(9)钴60的应用(10)1986年研制成功的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STERRAD),已生产千余台在50多个国家医院中推广使用。
目前国内也已有厂家研制生产。
2.2.2以化学消毒剂为杀菌因子的消毒设备:(1) 环氧乙烷灭菌器:环氧乙烷:杂环类高效气体灭菌剂低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10.8℃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易燃易爆:空气中含量>3%见明火即可燃烧爆炸为目前忌热忌湿物品,如电子仪器、塑料(高分子)制品(如一次性医用器材)、内窥镜等的消毒、灭菌处理最可靠的方法。
制式环氧乙烷灭菌柜1)恒温:55±5℃2)加湿:pH 60 - 80%3)抽真空:0.03-0.1MPa4)用药量:400~800mg/L5)作用时间:5 – 12h6)废气处理:排入水中溶解或低温回收(2)次氯酸钠发生器:10年前很多型号:主要用污水处理,后小型化进入家庭民用(3)臭氧发生器:常温下为有特殊气味的淡兰色气体,固体03为紫色;液体03为兰黑色,沸点为-111. 9℃ 270℃高温下立即转化为O2 、0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快10倍。
对人有危害:国家规定空气允许浓度为0.3mg/M3 已制成臭氧空气和水专用臭消毒机、及被服消毒机等,并已做到定时、遥控。
由于可自行分解成O2,所以被称为环保产品。
有强氧化作用:铜生绿斑,橡胶老化,织物漂白、发脆等。
(4)电位水发生器:从日本开始,现国内已开使用主要是消毒作用快速、无毒性;但受有机物影响大、不稳定(5)戊二醛窥镜冲洗机:有利于戊二醛对窥镜的消毒与灭菌(6)牙钻消毒器:药液加温60-80℃,有的加微波协同作用(7)戊二醛薰蒸消毒柜:(甲醛消毒柜改进而成)①恒温:50±5℃②加湿60-80%③抽空④密闭⑤中和、排放⑥定时试验证明:2%戊二醛50~75ml/25L容积在上述条件下作用3小时可达灭菌。
(8)气溶胶喷雾器:室内空气表面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可做到空气和表面消毒相结合过氧乙酸:0.2% 20ml/M3 60min (空气和表面)过氧化氢:0.5% 20ml/M3 20min (空气)二氧化氯:30-40mg/L 20ml/M3 60min(空气和表面)2.3 消毒灭菌监测器材的研制与应用:2.3.1生物指示剂:(1)用于热力灭菌效果检查: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染菌量1-5×105-6cfu/片热抗力:121℃ 3min (+)19min (–)培养温度:56 - 70℃每锅:3-5片(支)对照1片(支)(已有自带培养液的灭菌管)每次重复三锅凡出现阳性为不合格,整锅不可用培养方法和培养基见说明书(2)用于紫外灯和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的检查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培养温度37℃检验方法见《消毒实验技术规范》2.3.2化学指示剂:替代生物指示剂检测,方便、快速,当时看结果(1) 压力蒸气灭菌效果指示卡:121℃ 132℃每包放一片(放在包中心),如颜色与标准色一致即为合格。
合格即可使用(2) 灭菌胶带:为是否灭菌的标识,不可作是否合格的判定(3) B-D试纸:检查蒸气灭菌器性能放在锅底排气孔上方。
不能代替是否灭菌合格(4) 测氯试纸:测含氯消毒溶液浓度(5) 测戊二醛试纸:测戊二醛溶液含量(6) 测紫外线强度试纸:测紫外线灯强度(紫外线辐射强度仪:数字化、标准化)待研究的:测二氧化氯试纸、测臭氧浓度试纸等3.消毒技术产品应用与发展医疗器械灭菌: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灭菌器内窥镜消毒:清水洗→酒精擦拭→含氯洗消→戊二醛消毒灭菌专用窥镜洗消机皮肤粘膜消毒:碘酒、酒精→新洁尔灭→聚醇醚碘伏、洗必泰→聚维酮(吡咯烷酮)碘伏伤口冲洗消毒:红汞、龙胆紫、过锰酸钾液、呋喃西林→新洁尔灭→聚醇醚碘伏→聚维酮(吡咯烷酮)碘伏物体表面消毒:单方含氯消毒剂→复方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室内空气消毒: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杀菌灯车臭氧消毒机→动态消毒机气溶胶喷雾(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空气表面结合消毒:甲醛+过锰酸钾→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水消毒:含氯消毒剂、氯气→臭氧、二氧化氯消毒效果检测:压力蒸汽灭菌:不检测→生物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与化学检测结合消毒剂、消毒溶液含量:不检测→检测消毒溶液污染程度:不检测→检测实际消毒效果:不检测→抽样检测4. 几点看法1)单药化学消毒剂无新化合物产生。
因新的化合物的合成研制难度太大。
二氧化氯也是复方配制激活产生的。
2)化学消毒剂的复配和剂型使用方式的改进是目前消毒技术和产品研发的主流。
3)二氧化氯:由于其以氧化为主,且应用剂量较低,用后残留不形成三氯化氮,较含氯消毒剂毒性低。
为环境等消毒(空气和表面)代替氯消毒剂将是一种趋势。
4)由于抗菌药物抗药性的突出,用于皮肤、粘膜、伤口的消毒剂的应用更为重要。
应认真选用杀菌作用好,对人无毒副作用的消毒剂(如由吡咯烷酮络合的碘伏及高水平的活化物配制的洗涤剂),以防止长期使用对人(特别是医护人员)产生潜在毒性。
5)不可指望任何一种消毒灭菌技术(或产品)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此针对不同消毒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合理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是永久的课题。
6)消毒效果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保证实际消毒效果的基础。
7)“非典”时消毒药物的乱用和浪费,证明组织培养专业消毒队伍是消毒技术产品应用水平的保证。
5、不足和差距5.1 产品水平较低:主要是专业技术研究力量薄弱,多数厂家重复报批生产市场现有产品如:氯制剂、戊二醛、碘伏、洗手剂等。
5.2 产品质量较差:①原材料纯度;②生产工艺水平;③生产管理水平;④市场监督水平;5.3 应用效果不明:①选择及应用水平;②效果验证条件及规范性;6、展望6.1 整体物质水平的提高是消毒行业发展的保证。
6.2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是消毒应用发展的基础。
6.3 消毒专业队伍发展将促进消毒技术的普及。
6.4 专业群体(医院、卫生防疫部门)应用↓↑社会广泛应用↓↑研制生产发展↓↑产品市场化6.5 消毒产业应逐渐使产品“科技化、精细化、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
6.6 随我国消毒灭菌技术研制、开发水平提高,特别是整体经济情况改善,选用高水平消毒技术(产品)是进步也是必然。
单纯以价格低作为选用消毒产品标准,本身是不负责任、也是一种落后的表现。
6.7 产品的审批及市场监督应与市场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使科学、规范和市场普及结合,以促进消毒产业的蓬勃发展!6.8 预防消毒较治疗更为积极、广阔,消毒对任何人都是必不可少的!6.9健康的生命才是宝贵的。
为了保护健康和生命,让我们共同为发展消毒事业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