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生物毒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其中,抗生素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抗生素污染是指在环境中出现的,来源于人类和动物排泄物、医疗废水等渠道的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进入自然界后,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一、抗生素污染的危害抗生素污染会导致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一方面,抗生素的存在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从而导致人类和动物难以治疗很多病种的细菌感染。
另一方面,抗生素污染还会影响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许多微生物群体受到抗生素的影响后,会失去原有的功能,进而影响到环境的生态平衡。
同时,抗生素污染还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在水体中,抗生素会随着水流不断扩散并且降解速度缓慢。
当抗生素进入生态系统中,经过微生物降解和吸附作用后,会逐渐转变成更为复杂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为了评估抗生素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需要了解抗生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和效应过程。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归趋环境归趋是指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运动方向和分布形式。
抗生素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会随着水体的流动,逐渐分散并且在水生生物中积累。
在评价环境归趋时,需要了解抗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溶解度、分子量和极性等等。
2.生态效应生态效应是指抗生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效应和交互作用。
这包括了抗生素对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种类数量、生物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生态效应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种类数量的减少和生物群落的不稳定性增加等问题。
3.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主要是对环境归趋和生态效应的综合评价。
它提供了抗生素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和规划基础。
在评估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时,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环境中抗生素浓度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整个过程需要结合科学的方法和完善的数据体系。
三、抗生素污染控制对于抗生素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源头控制、除草和处理。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引言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医学领域的重要药物,对于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研究表明,水体中通常可以检测到多种类型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浓度最高。
抗生素的浓度和种类在不同地区和水体中存在差异,主要受到排放源的影响。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水环境中都存在抗生素的污染问题。
在中国的各个河流和湖泊中都可以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其中以农业和养殖活动为主的地区受到的污染程度较高。
同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监管的不健全,抗生素的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二、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来源主要包括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农业和养殖活动的废水以及医疗废水。
人类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有未被吸收的抗生素和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和尿液的排泄进入到自然水环境中。
此外,农业和养殖活动中使用的大量抗生素也会随着废水的排放进入到自然水体中。
医疗废水中的抗生素主要来自于治疗和预防用药的废水排放。
这些源头的排放导致了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广泛分布。
三、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可能造成潜在危害。
首先,抗生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其次,抗生素的存在还可能促进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水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可能通过水中的抗生素浓度低但持续存在的压力下逐渐形成抗药性,这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将带来严重的隐患。
四、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2024年环境中抗生素及其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范文

《环境中抗生素及其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抗生素,作为现代医学的奇迹之一,自其发现和广泛使用以来,已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防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其普及使用和不合理处置,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逐渐浮现,进而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预测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迁移及转化,以及其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迁移及转化1. 抗生素的来源环境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包括医疗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活动和制药工业废水等。
其中,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抗生素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
2. 抗生素的迁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通过雨水冲刷、地下渗透等方式。
其中,一些水溶性好的抗生素容易通过这些方式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3. 抗生素的转化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转化主要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部分抗生素可以通过微生物作用和光化学反应进行降解。
三、抗生素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1. 对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可能会影响土壤和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
某些种类的抗生素还可能对微生物产生抗性基因,这些抗性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对其他生物产生威胁。
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抗生素对水生生物如鱼类、贝类等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抗生素也可能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等生理活动产生影响。
此外,这些抗生素还可能在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积累,进而影响食物链的完整性。
3. 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功能。
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四、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随着对环境中抗生素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二是评估抗生素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三是开发有效的技术手段以减少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四是加强抗性基因的管理和控制。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疾病治疗、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排放已导致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引发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和扩散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医疗废水、制药废水、农业活动和家庭垃圾等。
这些抗生素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长期存在并积累,对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此外,抗生素的残留还可能促进抗性基因的产生和传播,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三、抗性基因的传播与影响抗生素的滥用和排放促进了抗性基因的产生和传播。
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在细菌之间传播,使得细菌具有对抗生素的抗性。
这些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抗性基因的传播还可能导致病原菌对现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治疗效果降低。
四、抗生素的降解与去除研究进展针对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学者们开展了大量关于抗生素降解与去除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降解与去除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1. 物理法: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和光催化法等。
其中,吸附法利用多孔材料如活性炭、生物炭等吸附抗生素,从而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
膜分离法则通过膜的截留作用将抗生素从水中分离出来。
光催化法则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将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物质。
2. 化学法:主要包括高级氧化技术(AOPs)和还原技术等。
AOPs利用强氧化剂将抗生素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还原技术则通过还原剂将抗生素还原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3. 生物法: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法和植物修复法等。
微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将抗生素作为碳源进行降解。
植物修复法则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抗生素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被植物吸收利用。
《2024年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范文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抗生素在医疗、农业、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这些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不当排放,导致了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探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二、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一)污染来源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医疗废水、农业排放、水产养殖业、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等。
这些排放源将大量未代谢的抗生素和其代谢物排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污染程度目前,全球各大水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问题。
研究显示,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浓度虽然较低,但其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却不容忽视。
长期积累下来,这些低浓度的抗生素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一)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生长、繁殖和行为的干扰。
一些抗生素可以抑制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其死亡。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接触低剂量的抗生素可能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此外,一些抗生素在人体内可能产生毒性代谢物,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三)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抗生素的输入会改变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导致一些敏感菌群的减少和耐药菌群的增加。
这些耐药菌群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四、研究方法及成果(一)研究方法针对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生态风险评估、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归宿,以及其对水生生物和人体的影响。
(二)研究成果近年来,关于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存在差异,其环境效应也各不相同。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1. 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在水环境中的存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本文旨在回顾当前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并概述其对环境的各种效应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
2. 抗生素污染的现状2.1 抗生素来源抗生素主要来自于医疗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和农田灌溉水等。
医疗废水的排放是最主要的抗生素输入源,其中包括医院和制药厂废水。
畜禽养殖活动也是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此外,农田灌溉水也可能被抗生素污染,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病原微生物。
2.2 抗生素的存在形式抗生素在水环境中存在于两种主要形式:溶解态和非溶解态。
溶解态抗生素是指抗生素以溶解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而非溶解态抗生素则是指抗生素结合于悬浮颗粒或沉积物中。
溶解态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更加直接,而非溶解态抗生素会通过沉积物的迁移和生物作用进入食物链。
3. 抗生素污染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3.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存在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发育异常、免疫力下降、生殖系统受损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其中,抗生素对藻类的影响尤为明显,会导致其生长受抑制、光合作用受损。
此外,抗生素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行为,对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3.2 对微生物的影响抗生素在水环境中会对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抗生素污染会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细菌中的扩散,从而加剧细菌耐药性问题。
另一方面,抗生素也可能杀灭一些有益的细菌,破坏水环境的微生物稳定性, 影响废水处理系统的效果。
3.3 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抗生素污染的水环境不仅对水生生物有潜在风险,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目前尚未明确证明水环境中抗生素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但抗生素污染还是存在潜在的风险。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引言:抗生素是人类历史上一大突破性发明,它为人类战胜了许多传染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它们不仅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也进入了自然水环境中,并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研究进展。
一、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随着全球抗生素的使用和生产量增加,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研究表明,自然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主要来自人类和动物的使用和排泄,以及医疗废水和养殖业的排放。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医院和养殖场污水的排放成为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另外,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废水也是导致抗生素污染的重要因素。
二、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来源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来源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养殖业和农业、抗生素生产工业废水。
废水排放是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医疗废水和家庭废水。
养殖业和农业中的抗生素使用也是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
尽管抗生素在用药时主要用于防治疾病,但养殖业和农业的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导致了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大量释放。
另外,抗生素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直接导致抗生素污染。
三、抗生素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抗生素污染对自然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广泛而潜在的危害。
首先,抗生素对水生生物、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了直接的毒性影响。
其次,抗生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土壤富集抗生素,加剧了耐药基因的传播。
此外,抗生素还会干扰水域生态系统的菌群结构,破坏了水质自净和生物降解的能力。
四、抗生素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除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外,抗生素污染还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首先,长期暴露于含有抗生素的自然水源可能导致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从而降低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其次,抗生素污染可能导致人类暴露于低浓度的抗生素,这些低浓度抗生素可能对人类造成慢性毒性影响,如免疫系统异常和生育问题。
《2024年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范文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人类健康和动物养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种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二、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医疗废水、养殖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的抗生素被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目前,国内外多地的水环境中都检测出了抗生素的存在,且其浓度有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抗生素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三、抗生素污染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研究显示,一些抗生素能够改变水生生物的生理机能,甚至对其产生毒性作用。
长期处于低浓度的抗生素污染环境下,可能会使水生生物的基因发生变异,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2. 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抗生素污染也会对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抗生素可以抑制一些敏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改变可能会对水环境的自净能力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最终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含有抗生素的食物可能会增加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人类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四、应对策略及建议针对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立法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二是推广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三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废水中的抗生素得到有效处理;四是开展抗生素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
五、结论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水生生物、微生物群落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潜在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生物毒性及对环境的影响毛瑞祥,张贝贝,武文权,乔鑫指导老师:张纪亮概要:在过去三年来,受关注的化学污染物已几乎完全侧重于传统的“优先”的污染物,特别是急性毒性/致癌性农药和能在环境中持续留存的工业中间体。
然而,这个范围的化学物质只是较大的“整体”的风险评估中的一部分。
另一类不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抗生素被收到相对较少的关注,不过他们确实潜在的环境污染物,这类化学物质包括抗生素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活性成分,人类和兽医用药,不仅包括处方药和生物制品,也包括诊断剂,食品,香料,防晒剂,及许多其他类似物。
这些化合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可以不断地被运送到水生环境。
本次调查研究试图综合抗生素环境起源,分布和发生方面的文献,以影响和促进其在环境科学界的更集中讨论。
关键词:毒性残留环境处理抗生素促进更集中讨论The biological toxicity of antibiotics and its effect on EnvironmentMao Rui-xiang , Zhang Bei-bei , Wu Wen-quan , Qiao xinSupervisor:Zhang Ji-liangAbstract: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impact of chemical pollution has focused almost exclusively on the conventional "priority" pollutants, especially those acutely toxic/carcinogenic pesticides and industrial intermediates displaying persistence in the environment. This spectrum of chemicals, however, is only one piece of the larger puzzle in "holistic" risk assessment. Another diverse group of bioactive chemicals receiving compar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as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cludes the pharmaceutical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in personal care products (in this review collectively termed PPCPs), both human and veterinary, including not just prescription drugs and biologics, but also diagnostic agents, "nutraceuticals," fragrances, sun-screen agents, and numerous others. 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bioactive metabolites can be continually introduced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as complex mixtures via a number of routes but primarily by both untreated and treated sewage.This review attempts to synthesize the literature on environmental origin, distribution/occurrence, and effects and to catalyze a more focused discuss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mmunity.Keywords:Toxic residues Environment treatment antibiotic more focused discussion内容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防治人类、禽畜及水产养殖中各种细菌感染疾病的化合物。
近年来,抗生素的种类、产量与用量不断增加,加上药品管理的混乱和药物的滥用问题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了人体以及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
国际环境科学界乃至公众已开始广泛关注河流、湖泊等水环境中药物污染及其潜在的危害性。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广泛用于人体医药卫生和畜禽养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据统计,我国兽用抗生素平均年使用量约为6 000 t[1],按30% ~90% 的排泄率估算[2],每年约有1 800 ~5 400 t 的兽用抗生素排放进入环境.这些抗生素或随禽畜粪肥回到土壤,或通过废水排放进入地表水系统. 全球共有16 类以上的抗生素在土壤、地表水、底泥、生物体内检出,甚至在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也有检出的报道[3 ~8],表明此类物质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环境污染物之一,需引起人们对其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以及对生物生态及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然而我国对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仍处于初步阶段,流域尺度的抗生素污染情况鲜有报道.1、抗生素生物毒性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 诱导耐药性的菌株产生。
以药物原型进入环境或以动物粪、尿等排泄物排入环境的各类抗菌药物可能使人类病原菌长期接触和暴露在这些低浓度的药物中, 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菌株, 并且耐药基因可能会在人群中细菌、动物群中细菌和生态系统中细菌间互相传递, 由此可导致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失败[28]。
另一方面可能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转移, 部分病原生物产生抗药性[30- 31]。
Dijek进行的21种抗生素对土壤和水体中的36 种典型微生物的影响的研究发现, 其中有29 种对常用抗生素都有耐药性[32]。
近年来人畜、人禽共患病的发生可能和人类长期大量而频繁使用抗各种抗生素药物而导致耐药性微生物的产生有关, 虽然对此报道还缺乏科学的实验证据, 但对食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各种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 这已是各国政府的共识。
( 2) 破坏微生态平衡。
水体生态系统中各种微生物群落是处在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中, 其中一些有益微生物群落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一些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对水相和沉积物相中有机物分解、转化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养殖过程中大量频繁使用抗生素药物可能会使水体环境正常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这些有益微生物类群生长受到抑制,而导致一些耐性强的有害微生物的增殖。
Costanzo等(2005)报道许多抗生素如红霉素对反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 而反硝化细菌在水体氮的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16]。
已有报道证明有抗菌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 可以对人类胃肠道的正常菌群产生不良影响, 部分敏感菌受抑制或杀死, 致使平衡破坏, 有些条件性致病菌( 如大肠杆菌) 可能大量繁殖, 损害人类健康[27]。
( 3) 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抗生素药物对环境影响倍受关注的另一方面在于抗生素药物在用于靶生物的疾病防治过程中对非靶生物(如对藻类和浮游动物生长的影响)的影响。
Pomati等(2004)报道水体中1mg/L红霉素或四环素就严重抑制淡水单细胞藻类的生长, 而且强烈刺激藻类激素脱落酸(ABA)的合成和释放[33]。
Wollenberger( 2000) 研究了磺胺嘧啶、土霉素等九种抗生素药物对大型蚤的生长、繁殖的影响, 其半有效浓度分别为13.7mg/L, 46.2mg/L[34]。
抗生素药物对非靶生物的影响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结构的改变, 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 4) 对水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在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后, 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可能以游离的形式或部分以结合的形式蓄积在养殖对象的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中,对消费的人群健康构成威胁。
许多抗生素药物理化性质比较稳定, 不容易降解, 有些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也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Hektoen等(1995)[35]报道恶喹酸(Oxolinie acid)、沙拉沙星(Sarafloxacin)等氟诺喹诺酮类药物在海水养殖渔场底泥中半衰期达300d, 并且附近捕捉的野生鱼体内也检测出这类药物。
如果长期摄入含有这些药物的动物性食品导致致蓄积浓度增加, 可能产生慢性毒性作用[5,28]。
如常用的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素类、磺胺类等均具有抗原性, 可引起人们的过敏反应。
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抗生素药物在环境中的归趋及其环境生态效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中抗生素药物残留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目前研究只是很初步的, 它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尚需人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长期通过食物链摄入暴露于低浓度抗生素特别是多种抗生素之间的协调毒害作用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孕妇和胎儿发育严重危害.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影响胎儿骨骼生长,磺胺类影响胎儿器官发育而致畸形和造成胎儿溶血性贫血.具体表现举例(表格1)2、抗生素污染现状抗生素使用后通常大部分以药物原形随粪排出[3].人用抗生素在污水厂进出水中含量均较高,致使流域水体受到抗生素污染[4 ~11].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粪便中抗生素的浓度高达几十、甚至几百mg / kg[12 ~17].以太湖苕溪流域抗生素测定结果为例【9】,苕溪流域底泥的14 种抗生素污染情况如表2所示. 从检出结果看,4 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是该流域主要的污染物质,别是土霉素和金霉素最高可达276. 6 和131. 6 μg·kg - 1 ,高于国际兽用药品注册基准研究委员会 Veterinar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on Harmonization,VICH) 规定的环境阈值( 土壤为 100 μg·kg - 1 ) 和美国科罗拉多州北部的Cache La Poudre 河的整个流域底泥检测结果( 最高仅为 102. 7 μg·kg- 1 )[5,14],表明苕溪流域的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已经比较突出,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磺胺类( 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和磺胺二甲嘧啶)、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 和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和罗红霉素) 的检出结果较低,可能与区域的用药特征、物质的迁移性及水环境中稳定性有关[15 ~ 17],但其较高的检出率( > 70% ) 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抗性基因的污染和传播已经成为新的环境问题[18,19],并已有研究表明底泥的抗生素污染可以引起微生物抗性基因的产生和转化[20 ~ 22].氯霉素作为食用动物的禁用药品在流域底泥中仍有一定检出量,除了该物质在水环境中较为稳定,容易成为禁用前期的残留外[23],可能也存在非法使用的情况. 另外2 种氯霉素类物质( 甲砜氯霉素和氟苯尼考) 作为新型氯霉素替代品,在该流域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残留.表 2 苕溪流域底泥的14种抗生素污染特征1)/μg.kg-1Table Concentrations of 14 antibioties/μg.kg-1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和排放是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如表3 所示,该养猪场虽然具有良好的废水处理系统( 按废水流程分别有初沉池、好氧生化池、厌氧消化池、二沉池、一级氧化塘、二级氧化塘和三级氧化塘) ,但养殖废水排放对周边地表水环境的抗生素污染仍相当严重,特别是4 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嘧啶,可能的原因是目前废水处理系统多为去除COD、总氮和总磷等常规污染物质,基本不考虑抗生素之类的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削减[29]. 而且一些研究表明生物技术( 该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主要为生物技术) 对污水中的COD、总氮和总磷等常规污染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四环素、磺胺和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去除效果不理想[30 ~32]. 因此,如何高效消减养殖废水中兽用抗生素是今后抗生素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首要解决的问题.表 3 规模化养猪场排水口(入苕溪)底泥的14种抗生素污染特征/μg.kg-1Table Concentrations of 14 antibiotices in sediments in the main stream around the outfall from the pig farm/μg.kg-1另外,富含抗生素的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施用会导致土壤抗生素污染[14 ~18].区域性农业土壤中也存在抗生素污染问题[19].土壤中各种抗生素能够被蔬菜等农作物吸收累积[20 ~24],从而危及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如表格4所示广州市超市内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