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

合集下载

裂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

裂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

板块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岩石圈拉伸变薄、裂陷
半地堑、地堑的形成和构造格架
1、犁形断裂面 2、拉张和重力(垂向)剪切构造作用
犁形断裂
半地堑反向断裂组合
掀斜边缘
陡坡带 断阶构造
洼陷带
缓坡带 单斜带 断阶带
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
陡坡带:断阶构造
陡坡-洼陷边缘断裂坡析带
缓坡带、单斜带、断阶带
沾化凹陷构造格架样式
613.2测线构造剖面图
垦利洼陷 152.00
157.00
渤南洼陷
义115
162.00
义156
167.00
埕东凸起
172.00 (km)
平面状断裂: 断块掀斜旋转:多米诺(骨牌)Donimo 模式
江汉盆地白垩纪构造样式
双向犁形断裂、盐拱作用、中央隆起的形成
地堑中央隆起
洼间低凸起
中央隆起
岩石圈冷却沉降
• 把盆地的总沉降分为裂陷期和裂 后期沉降; • 提出了拉伸量β的概念; • 确定了拉伸量与同裂陷沉降和热 衰减沉降的定量关系.
McKenzie--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1)Selveson的裂谷模式
裂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模式的定性 模式最早是由Scelveson (1978)提出 的,他概括了裂谷盆地整个发育过程 中的主要作用:
McKenzie--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 同裂谷期沉降
地壳
上地幔 软流圈
地壳 上地幔 软流圈
地壳
上地幔
ρc和ρm 分别表示地壳和上地幔0℃时的密度,α为热膨胀系数。Tcr 和Tma分别为地壳和上地幔的平均温度,软流圈顶面为恒温面(Tm)。岩 石圈的地温变化可看作呈线性变化,取地表温度为0℃。

含油气盆地分析:第2讲 裂陷盆地构造学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第2讲 裂陷盆地构造学分析
• 浅层以简单剪切伸展,深层则以纯剪切 机制伸展
• 地壳的脆性伸展区域和上地幔的韧性伸 展区域在垂向上部分重叠
§2 裂陷盆地的类型及其特征
在板块离散、俯冲和碰撞作用中均可以形成
一、裂陷盆地的类型
大陆裂陷(大 陆裂谷)盆地
陆间裂谷盆地 裂陷槽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
弧后裂陷盆地 弧内裂陷盆地
撞击裂谷盆地
●错动突然终止,一般终止于 被传递的断层上;
●断层所预期的错动方向与平 移断层相反。
三.盆地内断层系统的分布规 律——不协调伸展理论
• 伸展盆地内断层的复杂 性被形容为:“摔破了 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
• 一般都采用多期叠加来 解释,有的很难解释。
• 复杂的断层分布和组合可以 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不 协调伸展理论(童亨茂, 1995,1998,2003)来简单 解释
2、纯剪切伸展模式(Mckenzie)
• 用纯剪切的模式来解释岩石圈的伸展变形 • 在引张力作用下,中、上地壳发生脆性破裂,
下地壳和上地幔发生均匀的韧性伸展(颈缩作 用) • 上部地壳:脆性共轭正断作用,下地壳和上地 幔以均匀伸展减薄 • 软流圈在均衡中上升,并导致岩石圈的部分熔 融和火山作用的发生,进一步伸展可以使岩石 圈完全断裂,出现洋壳。
旋转坡坪式
2、裂陷盆地剖面构造样式
1) 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和 地垒”
2) 由旋转式平面正断层控制的“多米诺式 半地堑”
3) 由铲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或“滚 动半地堑”
4) 由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
二、裂陷盆地的构造变换带
• 正断层平面上与多种组合型式(图)。 沿着构造走向,断层的位移往往是相互 消长。这种消长是靠变换带来实现的。

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

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

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摘要:该论文从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以松辽盆地为例说明了断陷演化特征,断陷改造作用、伸展构造成因分析。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断陷的发育规模较大,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是长垣以东地区断陷的重要特征.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各控陷断裂均经历了由多个区段独立发育、相互作用、最终连为一条断裂的动态发育过程.及其地形构造成因、油气地质意义,从背斜构造、潜山构造、断裂构造走滑断层、凹陷构造、褶皱构造分析来说明,断陷盆地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构造样式与沉积样式的相互响应、制约与配置,决定着含油气系统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成藏组合过程,从而决定着油气的分布规律。

不同时期的构造样式不但决定着相应时期的各类半地堑的生烃潜力,也决定着沉积体系的分布。

构造样式与沉积体系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向、方式及有利的构造岩相带。

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半地堑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现今的断陷盆地结构为不同时期的各种类型半地堑复合叠加形成的,油气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及勘探实践表明:发育在滚动半地堑和在复式半地堑中的各种类型的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潜力最大,其次是构造岩性油气藏。

关键词:断陷;控陷断裂;改造作用:伸展构造;断裂构造;背斜构造;潜山构造;;油气藏;成藏要素;走滑断层;凹陷构造;褶皱构造目录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 (4)1、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断陷构造 (4)(1)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断陷几何特征 (4)(2)断陷演化特征 (7)(3)断陷期改造作用 (9)(4)伸展构造成因分析 (11)二、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12)1、断裂构造 (13)(1)渤海湾盆地断块特征、成因及油气藏分布 (13)2、背斜构造 (14)3、潜山构造(以辽东渤海湾为例) (15)(1)、地质背景 (15)(2)构造演化及特征 (16)(3)成藏要素 (18)4凹陷构造 (19)(1)区域构造背景 (19)(2)福拉凹陷构造特征 (20)(3 )构造与油气藏的关系 (22)5褶皱构造 (24)(1)地质背景 (24)(2)典型构造样式 (25)6、走滑断层 (26)(1)走滑断层的定义 (26)(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断层特征 (27)(3)克-百地区二叠系走滑断层分布规律 (29)(4)走滑断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30)三、参考文献 (32)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断陷盆地的定义: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裂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裂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裂陷(裂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裂陷盆地是岩石圈拉张减薄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

其演化阶段一般分为裂陷期和坳陷期,裂陷期发育大量正断层,并伴随火山活动,主要生长正断层将盆地分割成多个坳陷和隆起,发生差异沉降;坳陷期盆内断裂活动停止,盆地整体热沉降。

我国主要裂陷盆地位于东部地区,包括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等,均为陆相沉积盆地。

1.烃源岩裂陷期和坳陷期都可发育烃源岩,发育的烃源岩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的特点,由于裂陷盆地具有较高的热流值,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成熟。

渤海湾盆地主要烃源岩位于古近系,以1、2型为主。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河流-沼泽相烃源岩为重要的气源岩,白垩系嫩江组为主力烃源岩。

2.生储盖组合断陷型盆地分割性强,以坳陷为单元,发育多种类型沉积体系。

箕状断陷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冲击扇,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储集性能较好,陡坡带临近深挖区油源,再加上断裂的沟通,易形成岩性-断层油气藏和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深洼区发育深湖相和浊积扇相,浊积扇被深湖相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岩包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深洼区与缓坡带之间的断垒带/基岩断块凸起带上,易形成轴向水流形成的远源河流三角洲、重力流以及滩坝沉积,均发育较好的储层;缓坡带以近源河流三角州、滨浅湖和滩坝相为主,距离油源较远,在断裂沟通下可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坳陷型裂谷盆地储集层规模大,横向稳定,成熟度高,如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层以河流相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为主。

坳陷阶段发育的河流泛滥平原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构成区域性盖层。

3.运移特征裂陷型盆地断裂发育,砂体侧向连续性差,油气难以发生远距离运移,以垂向运移为主,断裂带控制了油气田的分布。

坳陷型盆地储集层分布较为稳定,但仍以短距离运移为主。

总体上,陆相裂陷盆地的侧向运移距离较短,油气田主要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

4.油气藏分布规律坳陷型盆地常发育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大地构造学-裂陷盆地

大地构造学-裂陷盆地

伸展构造(extensional tectonics)是指裂 陷作用(或区域引张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 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 造总称。
裂谷(rift valley)是引张作用使整个岩 石圈破裂而形成的狭长沉降带。 地堑(graben):地壳浅层次的规模相对 小一些的构造。
一、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
简单剪切几何模型中,发育有贯穿整个岩石圈并 一直延伸到软流圈内低角度滑脱断层,将岩石圈 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盘和下盘,下岩石圈的减 薄沿滑脱面发生转移,因此表示岩石圈伸展作用 的横剖面是极不对称的形状。
上地壳破裂带
张性异地岩体
重要的上地 壳扩展界限
莫霍面 枢纽带
差异剪切带
大陆简单剪切伸展模式图(Wernicke,1981)
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 相互转化和影响的。
主动裂陷
●软流圈物质主 动上涌→水平扩 张
●裂陷过程是深 部物质上涌的反 映
主动裂陷:裂陷过程是深 部热物质主动上涌的反映
●● 裂力被 陷源动 作是裂 用区陷 导域: 致水 热平 物引 质张 的力 被, 动与 动走 上滑 涌有 。关 。
当地壳较薄(约45km)、热流密度较 低(约80mW/m2)时,岩石圈伸展速率 非常快(约1-10cm/a),岩石圈的地壳 部分和上地幔部分都发生大范围的裂陷, 出现“宽裂陷模式”。 当地壳更薄(约30-35km)、热流密 度更低(约60mW/m2)时,岩石圈伸展 速率也较小(一般小于1cm/a),岩石圈 产生“细颈化”,出现“狭裂陷模式”。
第六章
裂陷盆地
裂陷盆地泛指那些由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而导致 岩石圈或地壳发生伸展构造变形的沉积盆地,也可称 为伸展型盆地。 地壳或岩石圈的伸展变形通称为伸展构造,裂陷 盆地就是地壳伸展构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裂陷作用:引张力作用于整个岩石圈并导致地壳 或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开裂和裂陷的地质作用过程, 或造就岩石圈“伸展构造”的既“裂”又“陷”的构 造过程,它与英文的 taphrogenesis 和 rifting 的地质含 义大致相当。

裂陷作用与裂陷盆地

裂陷作用与裂陷盆地

裂陷作用与裂陷盆地裂陷作用是地壳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地壳发生断裂而形成的垂直于地表的裂缝。

裂陷作用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和外界力量作用的结果,也是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裂陷作用可以导致地壳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伸展,形成裂陷盆地。

裂陷作用通常分为活动性断裂和断层活动两个阶段。

活动性断裂是指断裂产生时的瞬时破裂,导致地壳破裂面产生相对位移。

断层活动是指断裂形成后,断裂面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继续活动运动。

裂陷作用通常与地震活动有关。

当地震断裂产生时,断裂面上的岩石片会沿着断层面发生相对移动,造成能量释放和地震波的传播。

而断层活动则是持续释放地壳能量的过程,通常是以一系列地震的形式表现出来。

裂陷盆地是指在裂陷作用的作用下形成的地壳凹陷区。

裂陷盆地通常呈长条状,沿裂陷断陷而展布。

裂陷盆地常常具有明显的地理和地貌特征,如平坦的地势和湖泊、河流等。

裂陷盆地的形成与地壳的伸展有关。

当地壳发生拉伸应力时,地壳会发生断裂断层活动,并形成裂陷盆地。

裂陷盆地通常是一个相对下沉的地质体,由上地壳(包括沉积物、火山杂岩等)填充而成。

裂陷盆地的形成对于地质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裂陷盆地通常由于古地质构造的影响而形成,其上地壳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

裂陷盆地在沉积盆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河流、湖泊等水体在盆地内部的积聚和沉积,形成有利于沉积岩的发育和保存的条件。

因此,裂陷盆地通常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的重要目标。

裂陷盆地的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板块运动、地壳扰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改变裂陷盆地的深度、形态和沉积环境,从而影响着裂陷盆地的演化过程。

同时,断层活动也会对裂陷盆地产生影响,断层的移动会改变盆地地貌和形态,进而影响盆地的沉积活动和资源分布。

总之,裂陷作用是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裂陷盆地是裂陷作用的产物。

裂陷盆地具有重要的地质、地貌和资源意义,对于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价值。

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典型实例、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资料要点

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典型实例、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资料要点

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典型实例、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目录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 1二、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31、断裂构造 32、背斜构造 63、潜山构造74、底辟构造95、火成岩构造126、反转构造13三、结论17 参考文献18摘要:断陷盆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以发育构造断裂为特征,同时又由于构造运动的差异性,产生了许多不同构造特征的构造样式:底辟构造、火成岩构造、反转构造等。

不同的构造对于油气的分布和聚集又有其独特的地质意义,所以研究断陷盆地对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非常重要。

我国在地史时期构造活动多样且频繁,在现今东部各盆地中可见典型的各类断陷盆地,其中也探明并开发出了巨大的油气资源,由此说明断陷盆地与油气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关键词:断陷盆地构造成因构造特征油气分布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主要构造形式常见地堑和半地堑两种形式,断陷盆地横剖面多呈两侧均陡的地堑型或一则陡一侧缓的箕状型陡侧为正断层(图1-1)。

单断型断层倾角高达30 ~ 70 ,落差几千米,具有同生断层的性质;缓侧一般为宽缓的斜坡。

断陷盆地内部可分为陡坡带、缓坡带和中部深陷带(图1-2),沉降中心位于陡坡带坡底,沉积中心位于中部偏陡坡侧。

凹陷内部还有主干断层控制次级沉积中心和水下隆起分布。

我国东部古近纪的一些含油气盆地,如渤海湾盆地、南襄盆地、江汉盆地、松辽盆地、苏北盆地等,均属于断陷湖泊,并以箕状居多,多数具有大陆边缘裂谷性质,少数为山间小断陷湖泊。

我国中部、西部内陆的一些断陷湖泊多属山间或山前的小断陷湖泊,其低于海平面的断多沿区域大断层分布,往往位于次一级断层与主断层的交汇处。

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图1-2陆相断陷盆地地质相的层次划分及其关联性断陷盆地是一种典型的构造活动型盆地,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幕式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沉降,造成盆地内构造古地貌的极大变化,并由此导致了盆地内不同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类型的构造坡折带及其控制的层序边界类型、构成样式发生显著变化(图1-3) .图1-3陆相断陷盆地层序构成样式(据任建业等,2004)发育在陡坡断坡带边界正断层断距最大的区段中心的由下盘的物源体系供给而形成的层序主要由高位体系域构成.在物源供给较弱的情况下(位置3) ,层序边界与湖扩面一致。

北部湾盆地裂陷期构造及演化特征

北部湾盆地裂陷期构造及演化特征
厚 长 流 薄 流 沙 港 型 厚 流 沙 港 型 厚 涠 洲 薄 流 沙 港 型
种 类 型 ,即 :厚 长 流 薄 流 沙
港 型 、厚 流 沙 港 型 和 厚 涠 洲 薄流 沙港 型 ( 图 S ) 。
洼 陷 形 态
断 裂 主 活 动 期 应 方 力 向
古 新 世
始 新 世 NNW S S E向 拉 张
凹 陷划 分 为 厚 长 流 薄 流 沙 港 型 、厚 流 沙 港 型 和 厚 涠 洲 薄 流 沙 港 型 。 北 部 湾 盆 地 的 断 裂 按 走 向可 分 为 NE
向 、NE E 向和 近 E W 向 3种 类型 ,其 中 NE 向 断裂 是 盆 地 内最 为 重 要 的 断 裂 ,控 制 了盆 地 的 沉 积 、 局 部
涠 洲 组 沉 积 厚 度 大 , 以河 流 相 、 涸
特 征 岩 红 色、 墓 湖相 沙 生 杂色 烃 潜砂 力泥 差 。 流 组 条件泥 优 岩, 越 ,烃 生源 烃 港
潜 力好 。 组

近E W 向

E C沉 积 时 期 就 强 烈 断 陷 ,
沉 积 了 大 套 红 层 沉 积 物 ,主 要 为粗 碎屑 的砂 岩 、砂砾 岩 、 红色 泥 岩 ;而 到 了 E 。 l 沉 积 时期 ,控 凹断 裂活动 性 变弱 , 沉积 地 层 较 薄 ,属 于 早 衰 型
构 造 形 态及 构 造 类型 。北 部 湾 盆 地 裂 陷 期 的 构 造 演 化 经 历 了古 新 世 的 初 始 断 陷 阶段 、始 新 世 的 断 陷 鼎 盛
阶段 、渐 新 世 的 断一 坳 转 换 阶段 ,不 同 阶段 在 区域 构 造 应 力 场 、 断 裂 走 向 、形 成 的 局 部 海北 部湾 海域 ,面积 约 3 . 9 8 ×l O k m。 ( 图1 ) 。北部 湾 盆地 是一 个 新生 代 陆 内裂 谷盆地 ,经 历 了古近 纪裂 陷和新 近纪 裂后 热沉 降两个 大 的演 化 阶段 ,并形成 了 “ 下 断上坳 ” 的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是哪一种裂陷机制,都可以被认为是
岩石圈的一种形变。对于均匀形变来说, 分为纯剪切和简单剪切。
几种典型的岩石圈裂陷模型
a·纯剪切伸展模型,异常地幔隆起可能诱导上地壳沉降形成伸展拗陷
b·纯剪切伸展模型,上地壳发育正断层控制的伸展断陷;
c·简单剪切伸展模型,低角度正断层上盘发育半地堑断陷
d·简单剪切伸展模型,低角度正断层上盘发育半地堑断陷,深层 岩石圈隆起可能引起上地壳沉降形成拗陷
前者的产状往往与主边界断层相同或呈共轭关系,多为调 节构造;后者则与主边界断层上盘的变形有关,出现在主 边界断层上盘特定的构造部位,与主边界断层走向不一定 一致,称为变换构造,多为变换构造。
2、根据内部断层与主边界断层的产状关系
地堑、半地堑内部的断层如果其总体走向与主边 界正断层相同,可以视其倾斜方向分别称为同向断 层(synthetic fault)和反向断层(antithetic fault), 前者为倾向与主边界断层相同的断层,后者为倾向 方向与主边界断层相反的断层 。
主动裂陷作用是指岩石圈下部的软流圈热物质主 动上涌,并引起整个岩石圈的水平引张。
被动裂陷作用的力源是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 的区域水平引张力,地壳岩石圈的裂伸展也可能 导致岩石圈底下的软留圈热物质的被动上涌。
一个裂陷盆地的产生既有“主动”成分,也有 “被动”成分,并且在不同阶段可能表现为不同 的动力学机制占优势。
在剖面上,主边界断层之间可以构成共轭组合形成 地堑—地垒族系,也可以构成平行组合形成多米诺 式半地堑族系;
在平面上,主边界断层可以是平行延伸、斜列分叉、 交截和交汇等多种型式,使伸展断陷族系的构造样 式复杂而丰富多彩。
典型的半地堑族系
伸展构造族系-1 具有叠置的反向半地堑
伸展构造族系-2 无叠置反向半地堑
E.分层伸展模型,拆离断层上、下的伸展变形方式不同,位置相同,上 地壳发育断陷
f·分层伸展模型,拆离断层上、下的伸展变形方式可以不同,位置也不 同,上地壳可以发育断陷和拗陷
裂陷盆地:裂陷盆地(Rift basin) 或伸展盆地是地壳表浅层的大 型伸展构造,其主要特征是沉 积盆地是在地壳的伸长减薄过 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裂陷盆地的分类方案
(三)各种类型裂陷盆地的基本特征
1.与板内裂陷作用有关的 裂陷盆地
(1)伸展型坳陷盆地:指地壳 或岩石圈受引张减薄而形成的碟 状坳陷,盆地不直接受断层控制
(2)陆内宽裂陷盆地:裂陷盆 地是由一系列平行延伸或分叉、 斜交的地堑、半地堑组成,裂陷 作用发生在很宽阔的地区。
(3)陆内窄裂陷盆地:裂陷作 用发生在比较窄的范围内,地堑、 半地堑呈链状、斜列式分布,构 成平面上的狭长的沉降带。
4.与大陆板块碰撞有关的裂陷盆地:撞击裂谷。
(四)裂陷盆地的基本结构单元
盆地的结构及相关的构造组合与裂陷盆地的主边 界断层的几何形态和运动学特征有密切关系。
裂陷盆地的主边界断层主要是正断层,正断层按 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可以分为非旋转平面式、 旋转平面式、铲式和坡坪式等4种类型,构成了4 种不同特征的裂陷盆地剖面构造样式:地堑-地垒 系统、多米诺式半地堑系统、铲式正断层上盘半 地堑系统、坡坪式正断层上盘复式半地堑系统。谷;(2)衰退裂谷(坳拉槽) (3)新生大洋盆地和洋中脊。
(4)被动大陆边缘。指在离散板块运动造成的大陆 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剖面示意图
3.与板块聚敛运动有关的裂陷盆地
(1)弧内(裂陷)盆地。 (2)弧后(裂陷)盆地和弧间(裂陷)盆地。
主 动 裂 陷 和 被 动 裂 陷 两 个 实 例
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的主要区别是裂陷盆 地形成前是否出现区域的热隆起,亦即裂 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否属于区域热 隆起的后续构造事件。
因此,主动裂陷作用可能出现“热隆起— 火山活动 —裂陷盆地形成—热沉降”等构 造事件序列。被动裂陷作用中可能出现 “裂陷盆地形成—热隆起—火山活动均衡 沉降、热沉降”等构造事件序列。
伸展构造族系-3 同向倾斜半地堑
(六)地堑、半地堑内部的断层
1、根据内部断层与主边界断层的成生关系
地堑、半地堑内部的断裂包括两类:一类是与主边界断层 同时形成、受同一动力机制控制的断裂(辈分相同,“兄 弟”关系 );另一类是主边界断层的伸展位移诱导出的 次级断裂构造(辈分不同, “父子”关系)。
3、裂陷盆地伸展构造系统中的调节构造 和变换构造
(1)调节构造:由于主干断层沿倾向的位移引起剖 面上盘变形或发育的次级断层,称为调节构造。 主 要为与主干断层走向相同的次级构造。
主干正断层位移引起的变形多分布在断层上盘中, 包括:与主干正断层倾向一致的同向调节断层、与 主干正断层倾向相反的反向调节断层、断层相关褶 皱变形(正牵引褶皱和滚动背斜)、构造斜坡以及 斜坡上发育的共轭断层系或反向断层组等等。
裂陷盆地基本结构类型
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
2
的地堑—地垒系统
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 半地堑系,多米诺式半地 堑系
铲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 堑系统(滚动半地堑)
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 半地堑系统
初期样式 中期样式
晚期样式
伸展构造发展的不同时期断裂的一般样式
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地垒系统
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
裂陷盆 地基本 构造样 式类型 及其主 要特征
地堑和半地堑是裂陷盆地的基本结 构单元。
地堑、半地堑在空间上有规律的排 列组合,构成了裂陷盆地丰富多样 的结构特征。
(五)以半地堑为基本单元的伸展构造族系
一条主边界正断层上盘下降即构成了一个半地堑断 陷,完整地堑也可以视为两个相向倾斜的主边界正 断层形成的半地堑叠加在一起而构成的;
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
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
(一)裂陷作用和裂陷盆地
裂陷作用:引张应力作用于整个岩石圈并 导致地壳和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沉陷的地 质作用过程,它与英文中taphrogenesis(我 国地质文献上也翻译为地裂运动)和rifting 的地质涵义相当。
根据引张力的起因,可将岩石圈的裂陷作用分为 主动和被动的两种动力学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