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价值随着商品或服务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现象。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消费者有一定限度的财务和物质限制,当一定的金钱购买某项商品的数量增加时,每增加一个额外的消费品,消费者的折价收益就会越来越小,而每增加一次消费就会带来的消费收益就会越来越小,因此,消费者会逐渐减少购买消费品的次数,直到每次购买消费品的折价收益消失,也就形成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特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特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它描述的是当一个人消费或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其获得的满足或效用会逐渐减少。
以下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征:
1. 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少: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初始时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较高。
但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2. 不同个体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可能不同:边际效用递减的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不同人的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不同,因此他们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可能会有所差异。
3. 边际效用的递减不代表总效用的递减:尽管边际效用递减,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效用会递减。
总效用可以通过增加消费量来增加,只是每单位增加的效用递减而已。
4. 边际效用递减反映了稀缺性和选择的原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
由于资源有限,个体无法无限制地获得满足,因此必须进行选择。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提醒人们在进行选择时要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学和消费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
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同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有所限制,以及为什么人们会进行不同消费选择。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及原因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及原因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某一要素投入的增加,其对产出的贡献逐渐减小的规律。
这种规律的出现是由于资源有限、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不同的生产要素在对产出的贡献上存在
差异,一些要素的边际效益会更快地递减。
2. 生产要素之间的互相制约: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相
互制约,它们的效益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3. 生产过程的限制性: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限制性因素,例
如设备、技术、劳动力等,这些因素使得在某一时刻内,要素的投入增加会导致边际效益的递减。
4. 投入成本的变化:在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时,投入成本
也随之增加,这也会导致边际效益的递减。
综上所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经济生产中的一种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由于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生产过程的限制性以及投入成本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所致。
了解这种规律的存在,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管理和运用资源。
- 1 -。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的规律。
这一法则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边际效用的概念入手,详细解释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内涵和应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由于消费或购买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通常会根据边际效用来决定是否继续增加消费量。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指出,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换言之,消费者在满足某种需求时,初始时每多消费一单位会带来较大的满足感,但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这种满足感会逐渐减弱。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核心观点是消费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追求最大化总效用时,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做出消费决策。
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下降至零时,消费者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此时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停止增加。
因此,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解释消费者选择、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以及市场供求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个人消费决策,也可以延伸到企业生产和市场供给领域。
在企业生产中,边际生产力递减的概念与边际效用递减类似,指的是在固定投入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逐渐减少。
企业在生产决策中也需要考虑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影响,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在市场供给方面,边际成本递减也是一个重要概念。
边际成本递减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逐渐减少。
企业在确定最优产量时,会根据边际成本递减的规律来调整生产规模,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总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原理,它揭示了消费者行为和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一些重要规律。
消费者、企业和市场参与者都可以通过理解和应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资源配置,实现个人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对经管人的启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对经管人的启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理论,它强调了消费者在受限的资源下消费时会存在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简单来讲,比如你拥有10块钱,买一瓶可乐可以获得一定的满足,买第二瓶可乐就会让你的满足感比第一瓶可乐少,而买第三瓶可乐时就会进一步减少,以此类推。
无论消费多少,购买下一个商品时满足感总是会较之前降低。
这一规律为经管人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尤其是涉及大数量投资的场景,要按照边际效用减少的规律来球距,让你的投资不至于浪费于满足度跌落的产品上。
例如,企业在投资时,应根据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回报,而不是贪图短利小额投资,那会使得投资获得最大效果时耗费更多。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应用在企业战略决策上。
投资应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不同的项目间特别是传统和新生业务中,尽最大可能保持高回报,而不陷入低回报的业务陷阱中。
即使一个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但企业也要慎重考虑是否继续投资,否则可能会造成边际效用的递减,使得企业受益无法令人满意。
总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管人必须考虑的重要理论,有助于理解消费和投资决策中经济因素导致的后果。
经管人可以使用这一理论来理解更多的投资决策及其后果,从而调整投资策略,取得更稳定的投资收益。
讲述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3篇)

第1篇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对于人类消费行为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学领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定义、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影响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消费行为的经济解析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定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是指在消费过程中,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越多,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或效用越低。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产生原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产生有以下几点原因:1. 生理和心理因素:人类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弱。
这是因为生理和心理因素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2. 机会成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消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机会成本增加,导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边际效用递减。
3. 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偏好不同,导致在消费过程中,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递减。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曲线形式:在消费曲线上,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曲线逐渐下降。
2. 数值形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小。
3. 比例形式:在消费过程中,消费量的增加与边际效用的减少呈反比关系。
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影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行为产生以下影响:1. 消费决策: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决策,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2. 价格决定: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制定产品价格,以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 资源配置: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方面:1. 消费者行为分析:通过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分析,了解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边际效用变化,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指每次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经济资源(比如产品、服务等)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指的是当某种经济资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时,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个人消费、企业生产以及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影响。
边际效用是需求曲线的基础。
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某种经济资源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就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当消费者使用一单位的经济资源时,其边际效用是正的。
但随着使用量的增加,消费者对经济资源的需求逐渐降低,边际效用也逐渐减少,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相应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对企业生产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通常会计算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用,并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决定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例如,在生产上的初期,增加一单位某个生产要素可能会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但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使得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效果逐渐减弱。
企业应该根据每个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用和成本来决定如何配置资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消费时会有逐渐满足的感觉。
假设一个人喜欢吃苹果,那么吃第一个苹果的边际效用可能很高,因为他很渴望尝到苹果的味道。
但当他吃了几个苹果之后,他对苹果的渴望会逐渐减弱,因为他的口腔已经得到了满足。
即使他还想继续吃苹果,但每多吃一个苹果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越来越低,甚至可能变为负数,也就是不再愿意继续吃苹果。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体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对经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帮助解释了市场供求的基本原理。
供给曲线的向上倾斜也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供给量的增加,生产者对某种经济资源的边际效用减少,因此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价格也会相应下降。
其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让我们了解到,继续增加某种经济资源的使用量并不总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律减规边际效用递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
效用,即满足程,人的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
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
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①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②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
由于欲望强度有限,并随满足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消费数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
③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
④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
虽在理论上有负效用,但实际上,当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零时,具有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变更其消费方式,去满足其他欲望,以提高效用。
⑤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观标准。
边际效用价值认为,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
消费数量少,边际效用高,需求价格也高;消费数量多,边际效用低,需求价格也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通俗解释举例说明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
(负效用)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候即是边际,5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另一种解释方法:你开了个小作坊,你一个人每天可以产出个员工。
人多了,工作时聊天。
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件/4实际上每个人每天产出商品是/件天,但是平均算下来,天误工等问题,于是效率变成了8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
这就是每个人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件,边际效用递减,则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1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 .1,2006 总第69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Gen .N o .69·经济研究·收稿日期:2005-12-12作者简介:王容昌(1944-),男,河北泊头人,宁夏石嘴山市委宣传部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
简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王容昌(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委宣传部,宁夏石嘴山753000)摘 要:文章首次提出“效用”的量纲是“需求强度”,从而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得到数学上的证明。
边际效用递减是一个具有公理性质的经济学规律,它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消费者、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都应当了解这一规律,减少经济活动的盲目性。
关键词:边际效用递减;需求强度;科学决策中图分类号:F01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6)01-0098-03一、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首先说“效用”的含义。
效用是指物品满足需要的程度。
说某物能满足需要,面包能吃饱肚子,衣服能御寒,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所讲的使用价值概念。
如果考察使用价值物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求,这就是指物的效用。
肚子饿了,吃一个面包和吃四个面包感觉肯定不同,也就是说“效用”不一样。
经济学起源于对财富的研究,效用就是财富的量的标志,因而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效用”与“使用价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差别的概念。
再说“边际效用”。
“边际”是指增量的边界。
肚子饿了,面包需要吃到第几个为止?那个停止消费的临界点就是边际。
处在临界点上的那个产品,例如,能够吃饱肚子的最后一个面包,就叫边际产品,边际产品的效用就是边际效用。
经济学对效用的研究,重点不是研究总效用,而是研究边际效用。
每个边际产品效用都是不一样的,研究边际效用就是研究效用是怎样变化的。
边际效用递减就是边际效用变动的趋势,是指随着某物品供给的增加,边际产品的效用呈下降趋势。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困难在于如何度量效用。
物理学上对时间的度量有“年”、“月”、“日”、“小时”、“分”、“秒”等尺度,也叫“量纲”。
效用的量纲是什么呢?许多经济学者认为,效用是人对物的主观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也没有说效用的量纲是什么,这就难免使人怀疑“效用”概念能否成立,边际效用递减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的规律。
的确,我们无89法找到效用的绝对标准,但是可以用相对标准去标志它。
既然效用是指人对物品需要的程度,那么“需求强度”就是效用的量纲,用它来表示效用大小。
需求强度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的比例,与需求量成正比,与供给量成反比。
代数方程式为:需求强度=需求量/供给量。
在数学上,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叫指数。
需求强度就是效用指数,从而也就是效用的标准。
这样就有:效用=需求量/供给量。
有了这样一个计算标准,消费过程中每一个边际产品的效用就可以计算出来。
假定:我需要四个面包,供给量按照1、2、3、4……的顺序增加,于是就有:第1个面包边际效用=需求量/供给量=4/1 =4;第2个面包边际效用=需求量/供给量=4/2=2;第3个面包边际效用=需求量/供给量=4/3 =1.3;第4个面包边际效用=需求量/供给量=4/4=1。
如果面包供给继续增加,面包的边际效用<1。
当供给无穷大时,边际效用=0。
边际效用是一个趋向于0的供给(需求)函数,这就是边际效用规律的数学含义。
用图像表示如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经济学上又称需求曲线,它是均衡价格的内生变量。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条经济学公理长期以来,许多中国学者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持否定态度,认为“边际效用”概念是“绝对错误的”[1](202)。
由于“效用”是指人对物的主观心理评价,批评者便认为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一位学者批评均衡价格时说,它的理论基础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论。
言外之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存在,均衡价格还能成立吗?这就需要辨清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与心理活动有何关系?经济规律无非是经济现象(人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
人的经济活动既要有客观条件,又要有主观条件,任何经济活动都会包含心理因素。
以劳动这个经济活动为例,马克思说,劳动不过是人类体力、脑力等一般生理学意义上的支出[2](57)。
在劳动生产力中就包括人的心理素质,劳动积极性就是人的主观心理对劳动的影响。
可见,经济活动中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客观存在。
效用作为人们对物品的主观评价,是千千万万人都具有的经济行为。
效用的客观基础是供给,“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就反映了人对粮食效用的体验。
效用是通过消费实践形成的共识。
茅于轼教授认为,边际效用递减是一条经济学的公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虽然是从消费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它的本质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茅教授在《择优分配原理》一书中指出,如果边际效用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人们的消费就会集中在单一产品上,唯一的例外是毒品,对吸毒者来说,它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将变得单调和疯狂。
茅教授提出这个反证,不但说明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客观性、真实性,还揭示了社会分工的深刻经济动因。
由于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人们的消费就有一个边界或限度。
当人们对某物品的消费达到边际效用=1时,即供给与需求平衡时,就应当停止消费。
再增加消费就会产生负效应,即带来痛苦。
这样,当物品边际效用=1时,人们就会转向其它物品的消费,渴望消费更新更好的产品,从而推动新的社会分工的出现。
今日人类社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说到底,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仅仅这一事实,就足以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学规律。
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了许多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经验,这一规律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
99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科学决策的依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个优化资源配置的规律,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资源利用,无不受这一规律的影响。
在消费活动中,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做到理性消费。
合理的消费规模就是边际效用=1时R消费量,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均衡消费。
当购买多种物品时,就要让每1元货币购买的物品均有相同的边际效用。
如果不懂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容易产生乱花钱的购物行为。
生产活动也是一种消费,对生产要素的消费也要保持均衡。
比如灌水、长期超量灌水就会使水的边际效用< 1,不但不能增产,还会使土地盐渍化。
在生产消费中,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使用的合理比例。
懂得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就懂得了科学种田的必要性。
在管理方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着更广阔的作用空间。
企业家都知道,一个产品要经历开发、成长、成熟、衰落四个阶段构成的周期。
成长阶段,由于新产品刚刚问世,供给量小,边际效用> 1,故价格高,销售快。
这时厂商就会增加产量,或者有新厂商参加生产行列。
这样供给会迅速增加,边际效用逐步降低。
当边际效用=1,即价格已降低到成本线附近,且销售平缓时,这就意味着产品达到了成熟期。
再增加供给,就会使产品边际效用<1,即进入衰落期。
聪明的厂商,在产品成熟期即边际效用=1时,就应推出新产品,通过提高边际效用,保持良好的业绩。
在高科技时代,科技含量越高,产品周期越短。
厂商往往采取多元化战略,同时研究多款产品,梯次推出。
决定新的建设项目,一定要考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影响。
立项的依据不是眼前的市场状况,而是要考虑项目建成后,产品的边际效用能否≥1。
当然,最好的建设项目是新产品。
在经济建设中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就是避免盲目增加供给,使产品边际效用<1。
在“三农”工作中,要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要求,实行科学指导。
农产品要素简单,投入较低,易于增加产量。
由于农产品的这一特点,往往今年旺销的产品,明年就会因供给过多而销售困难,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
所以,农产品的种植应当是多元化,只有在大市场背景下才能专业化经营。
政府对农业的指导除了宏观调控外,主要是开拓市场。
通过扩大需求使边际效用保持较高的指数,如果在种植上管得过多过死,将会增加经营风险。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还有许多。
消费者、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心去体验它、运用它,这对提高经济工作质量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1] 刘正斌.经济学300年:上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责任编辑 冯雪红】M arg i n a l Law of D i m i n ish i n g Utility i n Br i efWANG Rong-chang(Publicity Depart m ent of CPC Shizuishan Munici pal Party Comm ittee,Shizuishan753000,China)Abstract:The paper puts for ward that utility is the intensity of de mand.This is p r oved t o be the marginal la w of di2 m inishing utility in mathematics,which has an econom ic law of an axi om,affecting all as pects of s ocial and econom ic life. It is necessary f or the consu mers,enter p risers and civil servants t o understand this la w s o as t o reduce the blindness of eco2 nom ic activities..Key words:marginal la w of di m inishing utility;intensity of de mand;policy of science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