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word)(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推荐文档

1、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著有《西岩集》1卷,【注释】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⑤如——好像⑥了——料理完。

⑦蚕桑--种桑养蚕【译文】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

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

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简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风光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去田地里给庄稼除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童孙:小孩子。

未解:不知道,不懂。

供:从事,做。

傍:靠近。

【译文】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

南宋诗人。

谥文穆。

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部编小学语文四下《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部编小学语文四下《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21 古诗三首项目内容作者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七首》等。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以五、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历来不人传诵。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易错字读音:“洛(luò)”是边音,“芙(fú)、砚(yàn)、乾(qián)、坤(kūn)”不能字读半边。

书写:“壶”字下面是“业”,不能写成“亚”;“雁”右下是单人旁加“隹”,不能写成“住”。

多音字 dān(单位)xiānɡ(相见)单相chán(单于)xiànɡ(照相)词语积累理解词语:[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遁]逃走。

[将]率领。

[逐]追赶。

[头]边上。

[满]弥漫。

重点语句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句诗的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一个“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诗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像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里中一般。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这句诗描写敌军溃逃,意思是: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

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句诗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意思是: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5.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这句诗直接描写梅花,意思是: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上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一线资深名师梳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一线资深名师梳理

新部编版四语下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21.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1.我会读。

一类字:芙f ú 蓉r ón ɡ 洛lu ò 壶h ú 雁y àn 砚y àn 乾qi án 坤k ūn二类字:芙f ú 蓉r ón ɡ 洛lu ò 单ch án 遁d ùn 砚y àn 乾qi án 坤k ūn易错音:芙蓉(f ūf ú lón ɡ rónɡ) 洛(lu ò ru ò)阳 玉壶(h ú y è)单于(d ān ch án) 遁逃(d ùn d èng ) 塞下曲( sāi sài ) 王冕(mi ǎn m ǐn ) 洗砚池(j iàn y àn ) 满乾坤(qi án k ūn)答案:fú rón ɡ luò hú ch án d ùn sài mi ǎn y àn qi án k ūn多音字:单d ān (单纯) ch án (单于) sh àn (姓单)塞 sè (堵塞) sāi(塞满) sài(边塞)2.我会写。

听写生字:芙蓉 洛阳 一壶酒 大雁 砚太 乾坤易错字:“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3.我能翻译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结合想象诵读,注意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天真 好学 勤劳 可爱 不怕苦 爱劳动
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
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 《四时田园杂兴》表现了农村儿童 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 民的敬重之情。
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 “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乡 村 四 月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
解诗题 知作者
翁卷
南宋诗人,一生没 有做官。南宋诗人。能 诗,与徐玑(jī)、徐照、 赵师秀并称“永嘉(jiā) 四灵”。他的诗大多讲 求技巧,诗风清苦。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词人简介】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 (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 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 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 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自由读词】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读《渔歌子》 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 哪些景物?
【词赏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 人生活中,生动的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 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 情怀。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人教新课标1 ppt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人教新课标1 ppt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时:季节。四时:四季。田园:田地和 园圃,泛指乡村。 说说标题的意思。
引见 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
人。字致传,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 苏苏州市〕人。他有很多诗歌都描写了 乡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疾苦。以<四时 田园杂兴>最有名。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忙时,农民们早晨出去在田 里除草,晚上还得在灯下搓麻线。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有本人的任务, 男耕女织都是行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孩童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 麻,却同样在接近桑树旁的田里 忙着学种瓜呢!
词语了解
杂兴: 各种兴致。 耘田: 除去田里的杂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未解: 不懂。 供: 从事。 傍: 接近。
朗诵的重音及停顿: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
朗诵古诗,思索全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经过对田园生活广泛、生动、 逼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赞誉农民 勤劳,喜欢孩子天真的思想感情。
Goodbye!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书写“蚕桑、耘田、白鹭”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

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

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多音字:卷、了,正音:“蚕”、“桑”是平舌音)3.听录音朗读并划出节奏,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

4.小组读,齐读。

5.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三、品读美景。

1.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3.理解字词:(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2)烟雨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四年级《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一、导入
1. 回顾学过的古诗,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

2. 介绍本课的三首古诗,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二、学习新课
1. 《绝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讨论诗句的含义,全班汇报交流。

(4)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

(5)背诵古诗,尝试默写。

2. 《惠崇春江晚景》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讨论诗句的含义,全班汇报交流。

(4)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

(5)背诵古诗,尝试默写。

3. 《三衢道中》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讨论诗句的含义,全班汇报交流。

(4)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

(5)背诵古诗,尝试默写。

三、小结
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四、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本课的三首古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十二课《古诗三首》预习笔记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十二课《古诗三首》预习笔记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十二课《古诗三首》预习笔记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第23课《古诗三首》
【原文】
第一首: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首: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第三首: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预习笔记】
1、近义词
(1)楚山:楚地,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
(2)遁:逃,逃走;
(3)吾家:我家;
(4)池头:池边。

2、反义词
(1)乾:天,坤:地,乾坤互为反义词。

3、多音字
单:chán(单于);dān(单独);shàn(单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著有《西岩集》1卷,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如——好像
⑥了——料理完。

⑦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

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

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简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风光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去田地里给庄稼除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童孙:小孩子。

未解:不知道,不懂。

供:从事,做。

傍:靠近。

【译文】
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

南宋诗人。

谥文穆。

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简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写,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后两句流露出了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3、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
西塞山前凌空飞翔的白鹭、鲜艳的桃花、清澈的河水及那肥美的鳜鱼......春色令人陶醉。

戴着草帽,披着蓑衣在河边垂钓,即使刮起微风,下起细雨也不必回家。

【词义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

箬是一种竹子。

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释为回。

【作者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

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

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

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文化熏陶。

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

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

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

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

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

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

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

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不幸溺水而亡。

颜真卿为其撰写碑铭。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表现了作者崇尚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