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英国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达洛卫夫人》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2019年文档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伍尔夫常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抛去这些不谈,伍尔夫是一位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在思想上十分独立的女性。
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受劳伦斯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应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开小说情节。
与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不同,伍尔夫的小说并不遵循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叙述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延伸,顺着人物的思绪来描摹故事。
《达洛维夫人》以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早晨开始,顺着达洛维夫人的思绪飘到了她的少女时期,时而又穿梭回现在,穿插的叙事随人物的意识而定。
缥缈不定的叙事把故事描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绘画”,带有独特的韵味。
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也是身为女性的伍尔夫所特有的。
除了像其他女性作家一样手法细腻之外,伍尔夫还关注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英国政治的危机等等。
从宏观叙事上来说,伍尔夫并不把视野局限在家庭琐事上,而是像男性一般关注时事和政治。
既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豪放,写作手法从侧面也体现出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如伍尔夫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达洛维夫人》利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加上属于女性作家的细腻观察,伍尔夫提倡并实践的宏观叙事,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情感,其间穿插了几位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也反映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双性同体”,男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传统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使男女两性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
“伍尔夫是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者,她摒弃了生物学上的涵义而发挥了心理学上的寓意。
”(蔡岚岚,2008)伍尔夫虽然也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但是她并不认为两性之间一定要处于对立的位置上,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
“揭示两性对立,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标;追求两性和谐,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
”(袁素华,2007)这种观点受到了当时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质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伍尔夫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隐晦地体现出这种想法。
爱情与婚姻,自由与现实 ——从女权主义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2472019年03期总第443期ENGLISH ON CAMPUS爱情与婚姻,自由与现实——从女权主义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文/于鑫宇【摘要】《达洛维夫人》是由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称得上是伍尔夫的巅峰之作。
伍尔夫成功采用意识流手法,通过主人公现实生活中一天的缩影,代表了人物一生的跌宕起伏,使达洛维夫人和塞普蒂默斯·史密斯两人迥然不同的生活经历汇入同一条意识的长河。
本文试图从女权主义出发,探析在战争和男权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女性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无奈的抉择,以及这背后所体现的对自由的渴望与最后对现实的妥协,从而起到对战争及男权主义批判的目的。
【关键词】女权主义;战争;婚姻;男权主义【作者简介】于鑫宇,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研究生。
惧怕衰老,和理查德达洛维过着毫无激情的生活。
尽管如此,她内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却未完全消失。
二、爱情与婚姻的抉择爱情与婚姻向来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相对矛盾的词汇,所以说爱情与婚姻,往往有着不同的归属对象。
达洛维夫人的爱情给了彼得,婚姻则屈服于她的丈夫。
在达洛维夫人的记忆里“ 虽然他的信总是写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是她总能记得他的话, 还有他的眼睛,他的折叠小刀,他的微笑,还有他的坏脾气……彼得总是让她魂牵梦绕,即便她放弃了他们的爱情,但她还是爱着他”。
这样有甜蜜有坎坷的爱情才是真实的,丰满的。
克拉丽莎心里清楚彼得是最了解她的人,当然人总是矛盾的,一个懂你的人一方面让你依赖,一方面又让你无法忍受,但是真正让克拉丽莎放弃这份爱情的原因,是现实的压迫。
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彼得散漫的性子给不了她安全感,所以最终爱情败给了现实。
但是这种屈服和现在的“拜金主义”大有不同,更多的非女性个人的选择,而是社会施加的压迫。
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的规范要求和世俗的观念,让克拉丽莎变成了“达洛维夫人”,带走了她的热情与活泼。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达洛维夫人》

文化与艺术238作者简介:傅玉莲(1998— ),女,汉族,湖南湘乡人。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一、女性主义和小说女性主义是很多女性主义思想流派的总的术语。
每一个女性主义思想流派都有相对应的社会运动。
所以,思想流派和运动成为女性主义的两个区别。
女性主义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解释。
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三个方面:政治,理论和实践。
从狭义上说,女性主义是一种从性别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在韦式新世界字典的定义中,女性主义被解释为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应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的原则。
伍尔夫是英国作家,她被视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母亲”。
她的很多文章都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想法。
女性主义是她思想的核心。
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女性人物为叙事主体,深入挖掘女性意识,揭露父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的窘境。
《达洛维夫人》讲述了一位女士一天的活动。
伍尔夫在不同的场景和表达中散布了女性主义思想的片段思想。
这部小说是体现女性主义思想的杰作之一。
她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思想仍然是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女性形象波伏瓦(2011:266)认为,女性幼年所受教育以及成长过程中社会教条的约束,将“精神上的从属”注入她们的潜意识,置她们于“被保护”的地位,婚后,丈夫又接过接力棒,变成了“代替父亲的半神”。
婚前的达洛维夫人和好朋友萨利谈论如何改变世界。
读柏拉图,雪莱的书。
但婚后她几乎什么书都不看了。
除此之外,她不知道如何展示她自己的价值。
她发现这让她很难以忍受。
达洛维夫人想要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去体现她自己的价值。
但是她的内心又充满了矛盾。
她没有完全满意她所获得的自由。
当她去回顾她年轻时的生活,情人彼得在她的意识中挥之不去时,她的心里不敢确定她是否不再爱彼得,同时她也逐渐怀疑她的婚姻、丈夫和她生活。
她真的想要离开她狭窄的生活圈子,但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提醒和束缚了她。
为了掩饰那种感觉,她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肯定自己当年的决定,故意陶醉在世俗生活中。
存在主义视角下重读《达洛维夫人》

存在主义视角下重读《达洛维夫人》作者:袁兰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3期摘要:伍尔夫作为一名竭力批判英国传统小说形式的现代先锋派作家,其创作生涯中从未中断过对及揭示人物内心的创新写作手法的探索。
其1925年发表的《达洛维夫人》实现了伍尔夫创作手法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其心理小说的基础。
伍尔夫作为一个现代派的女性作家,其小说中的要求女性在婚姻和社会中的角色转变引起了女性主义批评的浪潮。
存在主义哲学的轰动也使得评论家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达洛维夫人》,现已出现的论文多从海德格尔的“本真人”的角度分析达洛维夫人的自我追寻过程,以及从萨特的“绝对自由”分析塞普蒂默斯的反抗精神,而忽视了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彼得·沃尔什。
本文笔者试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重新解读《达洛维夫人》并试图分析彼特·沃尔什的存在主义精神。
关键词: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他者”,绝对承担作者简介:袁兰馨(1990-),女,江西九江人,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02一、伍尔夫的创作理念和《达洛维夫人》简介二十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小说在英国萌芽之时,以亨利·詹姆斯为首的现代主义作家对英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手法做出了强烈的反抗与批判,到了二十年代,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斗争更是如火如荼,而伍尔夫也成了一名竭力批判英国小说小说形式的现代先锋派作家。
伍尔夫在其文本《现代小说》中提出外部世界远没有人物内心世界更为实在,永恒和真实。
对外部世界的过分雕琢往往会忽视人物的这一更加变幻莫测,永恒存在的精神世界。
外部世界的一切变化都必定会投射到人物内心世界中,而外部世界尚未展示出的深层次形象,人类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也会触及到。
伍尔夫深受乔伊斯的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影响,并将意识流对时间的自由把握揭示出小说的主题。
战争_创伤与女人_从女性视角析伍尔夫的_达洛维夫人_

战争:创伤与女人)))从女性视角析伍尔夫的5达洛维夫人6胡新梅X(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3)摘要:5达洛维夫人6可谓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巅峰作。
因此,大多数评论家主要是从该小说的创作技巧入手,分析其精湛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战争对人类尤其是对女性所造成的无法弥合的伤害,以及伍尔夫是如何从女性的角度提出其独特的救世方案的,从而达到其批判战争及男权主义的目的。
关键词:战争创伤女性视角5达洛维夫人6Abstr act:Mrs.Dallo way is the represen tative w ork of Virginia W oolf.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 els.Therefore,mo st critics have approached the novel in terms of its w riting techniq ues.How ever,this paper attemp ts to analyze the i ncurable trauma o f human be2 ing,especially that o f wo men w hich caused by the Great War fro m female.s perspective.Moreover,in the novel,Virginia Wo olf o ffers her special salvation schemes from the angle o f female to give a scathing indictment o f the w ar and a stro ng critique of patriarchy.Key Words:w ar trauma female.s perspective Mrs.Dallow ay5达洛维夫人6是伍尔夫成功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小说,在英国现代小说史上开了一派新风。
战争:创伤与女人——基于女性视角解析《达洛维夫人》

战”造成的伤害
英 国是 “ 一战 ”的胜 利 国,但其 经济实力和 军事能力均 被 极大地 削弱,战争必然会 造成很 多的生命终结 ,并且对英 国社会带来 巨大的冲击 ,也深远地影 响着一代年轻 人的憧憬 前 程 。 当英 国 还 没 有 走 出 “ 一 战 ” 阴 霾 时 ,历 史 上 最 为 恐 怖 的 “ 二 战”爆发 ,对英 国产生更大 的毁灭性破坏 ,也让英 国 从头号 资本 主义强 国沦 为 “ 二流 资本 主义 国家 ”。更多年轻 男 子 死 于 战 争 ,更 多 女 子 生 活 和 婚 姻 没 有 保 障 。伍 尔 芙 亲 历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受 尽 战 争 折 磨 ,使 她 从 小 患有 的 忧 郁 症 日益 严重 ,德军飞机炸毁 了她伦敦 的家 ,她的丈夫 因为是犹太 人 被列入 纳粹 的黑名单 。最后伍尔芙 于1 9 4 1 年 投入乌斯河 ,结
“
一
解 决 现 有 的 问 题 ,具 体 的 措 施 包 括 解 决 女 性 受 教 育 和 就 业 的 不 公 正 问题 。 伍 尔 芙 将 她 的 想 法 , 融 入 到 《 达 洛 维 夫 人 》 的 创作 中。可 以这样讲 ,该部作 品已经超过文学创作 的范畴 , 更 多的是融汇于社会 思考和生活探 索 ,其 中女 主人公的很 多 想 法 和 感 受 ,也 深 刻 地 反 映 出 当时 英 国人 生 活 的社 会 风 貌 。
文本 解 析 2 0 _ 1 . 5于女性视角解析 《 达洛 维夫人 》
钟伟轩
著名英 国女作家弗吉尼亚 ・ 伍尔芙在两 次世 界大战期间成 为英 国文学 的领 军人物 ,更被评 为2 0 世纪 现代主义和 女权主 义 的杰 出代表 。其代表作 《 达洛 维夫人 》深 刻地反 映出当时 英 国社 会现状 以及英国妇女 的现 实生活 。在 该部作 品她 首创 意 识流 创 作 手 法 , 开 辟 了英 国 文 坛 新 技 法 。 在 创 作 具体 内容 时 ,她采用革新 的方法放弃传 统小说 的固有格式 ,关注 于描 写 人物 内心 的世 界 ,注重 阐述 人物 内在 的精神元素 。细 读作 品时,可 以发掘 作者创作理念 中具有反 战、反父权 统治 以及 对 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本文在研 究的过程中,以女性视 角为观 察方式,探讨 《 达洛维夫人》中作者的写作 内涵和精髓 。
伍尔夫女性意识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体现-精选文档

伍尔夫女性意识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体现一浅谈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同时也通过作品为女性主义吹响了号角。
她曾多次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发表过无数篇关于女权问题的小说、论著。
在作品中,伍尔夫以女权主义的视角冷静审视了父权主义社会中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学、文化和军事状况,揭露了两性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批判了男性的霸权,开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玛丽·伊格尔顿曾高度地评价伍尔夫道:“在很大程度上,女性主义批评很难有人超越伍尔夫,她的思想评论预示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多元化,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进行的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均以她的思想为出发点。
”二《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达洛维夫人》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之一,具有意识流小说“无情节,无喜悲,无约定俗成”的典型特点。
达洛维夫人这一角色是一战后英国社会对女性定义的典型代表:“居家天使”。
她接受社会强加自己的束缚,并且乐于而且自豪地扮演着自己的这个角色:政客的太太。
小说中的另一位人物,萨莉·塞顿,年轻时曾经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
她吸雪茄,在走廊里裸体去拿洗澡用的海绵袋,并敢于发表一些直白、不淑女的评论。
但是,在30多年以后,当萨莉再次出现的时候,她也变成了一个俗套的家庭主妇,嫁给一个有钱的丈夫,生了5个儿子。
在这看似支离破碎、毫无规则可言的表象下,处处隐含着伍尔夫对于男权主义的批判控诉及对于女性主义的深深思索。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战争与女性战争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试图以战争的方式,确立以自身为统治地位的体系,妄图征服自然,征服其他种族,以自我为中心,满足自身的虚荣与膨胀的私欲。
所以由此衍生出的战争文学,多是以审视与批判为目的,与其说是描绘战争,不如说是在倡导和平。
《达洛维夫人》故事发生的背景被明确限定在1923年6月的某天,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可以说,对于战后英国的描绘及战争对于女性的影响的表现是故事的主题之一。
中国传统哲学视角观照下《达洛卫夫人》

中国传统哲学视角观照下的《达洛卫夫人》摘要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卫夫人》,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成因及其严重的后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借助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克拉丽莎·达洛卫和史密斯·赛普蒂莫斯提出了一整套以自然、人、社会作为和谐的整体性存在为核心的济世方案。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观照解读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试图建立的整体性价值观与西方对立性分离型价值观的区别及其对战后人们信仰重建和价值恢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达洛卫夫人》中国传统哲学整体性价值观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达洛卫夫人》于1925年发表,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著名的小说。
当时“一战”已经结束,但整个英国社会还都笼罩在战争留下的阴影中。
战争消耗了英国众多的青壮劳力,葬送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美好前程,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生活在大英帝国由繁盛趋向没落时代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亲历两次大战,饱尝了战争的痛苦。
她将帝国主义战争归咎于西方世界以二元对立认知框架为基础的主流意识形态(sellers,135)。
这种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为“认知者”对“认知对象”永无止境的探索与征服;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表现为等级、隔离、压迫与演变,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为对立、不相容。
伍尔夫认为正是这个极力宣扬对立、矛盾和斗争,刻意回避两者之间的和谐、补充和统一的意识形态引发了帝国主义文明、文化、社会价值观的危机,将世界带入了残酷的战争。
20世纪以来,很多西方哲学家将目光投向东方以期找到治疗西方社会痼疾、解决存在与发展问题的方案。
罗素认为,“中国人发现了并且已经实践了数个世纪之久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它能够被全世界所接受,则将使全世界得到幸福”(罗素,237)。
中国传统哲学不区分认知主体和客体,追求“天人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执事),指的是“致力于为贫困者服务的人”。
1925 年创作《达洛卫夫人》时,将克拉丽莎大半生的光阴浓
整个“使徒时代”,女性在基督教会中都异常活跃。除了 缩到了 1919 年一战刚刚结束的夏季的一天,集中体现了一
教会设在家中这种便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耶稣宣称 战后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男女在灵魂救赎中是平等的。这正是当时女性们纷纷弃罗
形象的塑造。克拉丽莎自己去买晚宴用的花,路过珠宝店, 莉家中发生了一场大的争吵,她典押了一枚胸针来到了克
她不禁被橱窗里的人造珠宝和钻石吸引,在店前逗留。她 拉丽莎家。萨莉在克拉丽莎家住的这段时光,成了克拉丽
2 201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9
文学评论
莎终生难忘的回忆。她们通宵达旦的讨论生活,讨论如何 的传播。
马人和犹太人的歧视于不顾,义无反顾的加入基督教的重
参考文献:
要原因所在。当时的教会中有大量女执事、女先知和参与 教会日常服务工作的“寡妇”。在女性新教徒入教受洗的时 候,女执事负责涂油礼和引导受洗者行洗礼;礼拜集会中, 女执事负责监督和照顾参加集会的女信徒;日常生活中,她 们负责照看生病与贫穷的妇女,指示新教徒接受洗礼,管理 教区中服务的“寡妇”;圣餐礼上,女执事有时也会在祭坛旁 协助主教,由此可见,女执事在女性和基督教之间起着一种
了这一变化。正如其在《贝奈特先生和布朗太太》中所阐述 一个首相,站在楼梯顶上迎接宾客”,他把她称作“地地道道
的:“所有的人际关系,诸如父子、夫妇、主仆之间的关系都 的主妇”,还说她“天生具有这种平庸的气质”。对于没有工
变了。随着这种变化,宗教信仰,人的行为,政治与文艺等 作,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妇女来说,丈夫就是自己下半生的
唇。萨莉这一举动让克拉丽莎觉得“她整个生命中最美好 有将自己修饰得乖巧可爱,讨绅士们的欢心,而是以自己独
的时刻来了……那是神灵的启示,宗教的感情。”
有的方式彰显了自我的存在。
克拉丽莎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种“神灵的启示,宗教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萨莉之于克拉丽莎,就像使徒时代的女执事对基督信
感情”呢?这可以追溯到基督教的起源。在基督史上的“使 徒一样。她为克拉丽莎开启的是通往女性解放的大门。而
次感到布尔顿的生活“多么闭塞”。
直接走上前线。英国妇女在战争中的表现和在各个岗位上
三、解读“宗教的感情”———女性主义思想在妇女间的 的卓越表现让许多人意识到妇女的力量是不容低估的,没
传播
有妇女,战争是打不赢的。随着 1918 年《人民代表权法》和
《达洛卫夫人》称不上是一部纯粹的女同性恋小说。伍 1919 年《性别失衡法》的通过,妇女的地位不断提高,妇女
在妇女中的传播。它正以势不可挡的迅猛势头向英国的传 优秀女性形象,直到她遇见萨莉为止。
统观念发起冲击,席卷全国,包括克拉丽莎所在的小镇也不
萨莉的身上带有法国人的血统,对克拉丽莎来说,她的
例外。在《达洛卫夫人》这部小说中,伍尔夫采用女同性恋 行为很有一种放荡不羁的野性魅力。萨莉的行为是英国任
的形式描写了新思想在妇女中的传播,这种创意可谓别出 何品行端正的淑女都羞于去做的。但是萨莉正是用这种极
碗水中,让它们在水面漂浮。有一次,萨莉洗澡忘了带海绵, 向前线,1916 年还实行了义务征兵制。到 1918 年战争结束
就光着身子在走廊上跑。为了表现一番,她还绕着平台的 的时候,英国的总兵力占全国男性的 22%。如此多的男性
栏杆骑自行车,抽雪茄烟。萨莉的行为在海伦娜姑妈和老 青壮年走上战场,空缺出来的工作岗位就由女性来顶替:
主妇,就更有机会把教会设立在自己的家中。因此,女性在 笔墨极力塑造了萨莉这个像极了战前英国“战斗的妇女参
家庭教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保罗在《罗马书》(16.1)、《腓立 政运动者”的新女性形象。而她的言行,正潜移默化的感染
比书》(1:1)和《提摩太前书》(3:8-13)中都提到了 Deaconess 着具有英国中产阶级妇女传统气质的克拉丽莎。伍尔夫在
一、引言
对这些东西怀有“可笑而真挚的热情”,认为自己“属于这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二十世纪杰出的 切”。因为祖先在乔治王朝宫廷里当过大臣的缘故,她“自幼
女作家。她一生完成了《达洛卫夫人》《, 到灯塔去》和《海浪》 便生活在珠光宝气”中。在公园里碰上儿时就认识的老朋友
等 9 部小说,大量译著和三百多篇文学评论。其中,散文《一 休,一阵寒暄之后,她却不自觉的想到了自己的帽子,怀疑
维系的纽带的作用。而当时,女性们正是为了逃离男权中
心社会而加入“男女在灵魂救赎中平等”的基督教,这样,女
执事就成了女性们摆脱父权压制,寻求男女平等的救星。
她们不仅自己追求男女平等,还推动了这种思想在女性中
10
2 201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鲜花、珠宝、帽子、手套、阳伞、舞会,这就是英国传统中
的形式提上日程。一战期间被暂时搁置。战后,英国妇女终 产阶级妇女的日常生活。而鲜花、珠宝、帽子、手套、阳伞这
于因在大战中的优秀表现而为自己赢得了一系列促进男女 些饰品也只是为了取悦男性,因为她们没有独立的生存能
平等的法案。作为女性主义倡导者,伍尔夫敏锐的捕捉到 力,依附于男性。在一次争吵中,彼得就说克拉丽莎“会嫁给
[1]贝尔.伍尔夫传.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钱乘旦.大国通史.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 [4]钱乘旦.日落斜阳.20 世纪英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刘新成.西欧中世纪社会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一战前后,由妇女选举权运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立法向
们安。”另在《罗马书》(16:3-5)中,保罗也提到了百基拉和 妇女倾斜。而在一战中,妇女的良好表现也向世人证明了
亚居拉家中的教会。教会设在家中,就便于女性的大量参 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伍尔夫敏锐的
与。而一些独立拥有财富或在家中拥有较大权力和自由的 把握住了英国女性主义崛起的前奏。在小说中,她用集中的
心裁。
端的方式,彰显了自我的存在。她用叛逆的行为活出了自
二、一反传统,新女性个性魅力的吸引
我,树立了英国新女性的形象。克拉丽莎第一次见到萨莉是
传统观念认为,英国女性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依附于 在某次聚会上,萨莉正双手抱膝坐在地板上抽烟。萨莉一反
男性,只是“花瓶”而已。小说中就不乏对克拉丽莎“花瓶” 传统的形象,一下就吸引了克拉丽莎。那年夏日的一天,萨
去改造世界。她们要“建立一个废除私有财产的社会”。几
再把视线拉回到 1925 年,也就是《达洛卫夫人》的创作
十年后,克拉丽莎还可以清楚的回忆起和萨莉一起生活的 时间。这时,一战已经结束,人们正生活在一战带来的巨大
点点滴滴。如她的插花方式—— —把花朵摘下来,放在一碗 影响之中。在战争爆发期间,英国不断有大量男性青壮年走
尔夫对克拉丽莎和萨丽之间感情的描写很有节制,唯一的 的自我意识也在慢慢增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伍尔夫
一次刻画也把书中的女同性恋情节推向了高潮:一次,在露 塑造了萨莉这一角色。和 1912 年“战斗的妇女参政运动者”
台上散步时,萨莉止步,摘下一朵花,亲吻了克拉丽莎的嘴 一样,萨莉一反传统,做出了种种有损淑女形象的事。她没
这两种人的权利,提高其社会地位。
白对鞋和手套都不在意,最爱的只是她的狗。买完花回到
《达洛卫夫人》描写的是 1919 年夏季主人公一天的生 家中,女仆露西小心翼翼的接过克拉丽莎手中的阳伞,感觉
活。这一时期正是英国妇女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进行如火 那是“女战神归来时留下的神圣武器”。
如荼斗争的时期。在一战前,妇女选举权问题就被以暴力
也必然要变。我们姑且说,这种变更从 1910 年开始。”1925 依托。克拉丽莎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她小心的经营
年,伍尔夫站在一战刚刚结束的新旧交替时间点上,看到了 着自己的穿戴和言行,使自己符合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主妇
当时英国妇女思想正在发生的变化,更看到了这种新思想 的标准。这就是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这就是她心目中的
徒时代”,也就是耶稣受难后至 2 世纪初,据史料记载,当时 萨莉的一吻,就像为克拉丽莎施涂油礼一般,令其感到“神
的教会是以家庭的形式出现的。这一点在《新约圣经》的保 灵的启示,宗教的感情”。
罗书信中有多处记载。在《哥林多前书》(16:19)中,保罗提
四、结语
到“: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问你
女仆埃伦.阿特金斯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而克拉丽莎却深 1918 年在机械及军工部门工作的妇女是 1914 年的近 5 倍
深的被萨莉这种一反传统的叛逆气质所吸引。萨莉的到来 [4];农田的绝大部分劳作也由女性来承担,从而保证了军
为她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在与萨莉的交谈中,她第一 粮的供应;大批妇女参加了政府部门的工作;甚至还有妇女
间自己的屋子》 堪称其对女性主义思考的代表作。伍尔夫 自己的帽子不适合清晨戴。伫立在手套专营店门前,她又想
特别同情一般的妇女和穷人,在各种场合及著作中为他们 起叔叔威廉生前常说:“女人的品味从她穿的鞋和戴的手套
呼吁,成为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她强调,应该维护 就能看得出。”克拉丽莎尤其喜欢手套,还叹息女儿伊丽莎
文学评论
战后英国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 —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达洛卫夫人》
◎曾 薇
(广东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320)
摘 要 《达洛卫夫人》是英国二十世纪杰出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将中产阶级主妇克拉丽莎几十 年的光阴浓缩在 1919 年的一天,向读者展示了一战后英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小说中不拘一格的萨莉是新女性的代 表,本文通过分析萨莉与克拉丽莎之间类似“宗教”般的感情,揭示了二者的感情交流是女性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走向妇 女解放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 《达洛卫夫人》 女性意识 觉醒 文章编号 1671-0703(2010)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