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中数学各本书占分值

(推荐)高中数学各本书占分值
(推荐)高中数学各本书占分值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四90分)必修一(30分左右)

一、集合(5分,必考,选择题形式) 1.集合元素互异性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3.集合的运算(交、并、补,以交集和补集为主)

二、函数(15分+)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填空题形式,解答题中会用得到,所在题型分值5分+)

2.函数性质:奇偶性、单调性(选择题形式,解答题中会用得到,所在题型分值5分+)

3.函数图象(选择题形式,5分)

三、基本初等函数(5分+) 1.指数函数 2.对数函数 3.幂函数

注:1.选择题形式结合函数性质、函数图象考查,或者用于比较函数值大小 2.解答题形式,最后一道解答题,结合导数考查,所在题型分值14分四、函数的应用(5分+)

1.函数的零点(必考5分填空题形式,或者结合最后一道解答题14分)

2.函数模型(有可能出解答题,可能性不大,与实际生活、热点结合)

2.必修二(文20+、理30分+)一、空间几何体(5分+)

1.利用三视图求集合体表面积、体积(选择、填空形式,5分)

2.表面积、体积的求解(选择、填空形式,5分)

二、点、线、面关系(5分+) 1.直线与直线平行、垂直 2.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

注1.选择、判断形式,与向量、命题判断结合,5分 2.在立体结合的解答题中出现,所在题型分值12分

三、直线与方程(5分+) 1.斜率、直线方程

2.直线焦点坐标:点点距、点线距注1.选择、填空中与圆结合,5分 2.解答题中结合圆锥曲线,所在题型12分

四、圆与方程(5分,选择、填空) 1.圆的方程 2.直线与圆

五、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结合立体几何,所在题型分值12分)

必修三(文25分+,理15分+)

一、算法(5分,选择、填空) 1.程序框图 2.算法结构

二、、统计(文15分+,理5分)

三、1.随即抽样(文解答题12分、里选择判断5分)

四、2.样本估计总体:方差、标准差(选择、填空,5分)

五、三、概率(5分,选择,填空)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古典概型 3.集合概型

六、必修四(22分+)

七、一、三角函数(17分+) 1.诱导公式 2.图象变换 3.图象性质 4.三角恒等变换注1.选择、填空5分

八、 2.解答题,有可能结合向量,12分

九、二、平面向量(5分+) 1.线性运算 2.基本定理 3.数量积

十、注1.选择、填空结合命题,5分

十一、2.解答题结合三角函数,12分高二数学(文)(50分)

十二、必修五(25分)

十三、一、解三角形(结合三角函数考查) 1.正弦定理 2.余弦定理 3.应用

十四、二、数列(17分) 1.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 3.数列求和注1.选择填空,5分 2.解答题,12分三、不等式(5分+)

十五、1.不等式求解(5分+,选择填空,或者出现在最后一道解答题中) 2.不等式与线性规划(5分,选择填空)选修1—1(20分)

十六、一、常用逻辑用语(5分,选择) 1.命题及其关系

十七、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二、圆锥曲线与方程(12分+)

十八、1.椭圆(方程、焦点、焦距、离心率) 2.双曲线 3.抛物线

十九、4.直线与圆锥曲线注1.选择填空,5分 2.解答题12分

二十、四、导数(结合最后一道大题,2~3分,但作用很大) 1.导数的计算 2.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选修1—2(10分)

二十一、一、统计案例(5分,选择) 1.回归分析 2.独立性检验

二十二、二、推理证明(5分,选择)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三、复数(5分,选择)

二十三、四、框图(5分,选择,填空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二十九、

三十、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作业:模块标准测评

模块标准测评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B ) A .?x ∈????0,π 2,x >sin x B .?x 0∈R ,sin x 0+cos x 0=2 C .?x ∈R,3x >0 D .?x 0∈R ,lg x 0=0 解析 因为sin x 0+cos x 0=2sin ????x 0+π 4≤2,所以B 错误,故选B . 2.“a >1,b >1”是“(a -1)(b -1)>0”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a >1,b >1?a -1>0,b -1>0?(a -1)(b -1)>0,故“a >1,b >1”是“(a -1)(b -1)>0”的充分条件; 而(a -1)(b -1)>0?????? a >1, b >1或????? a <1, b <1, 则“a >1,b >1”不是“(a -1)(b -1)>0”的必要 条件,故选A . 3.(2018·山东威海模拟)与双曲线y 25-x 2 =1共焦点,且过点(1,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C ) A .x 28+y 2 2=1 B .x 210+y 2 4=1 C .x 22+y 2 8 =1 D .x 24+y 2 10 =1 解析 由题知,焦点在y 轴上,排除A ,B ,将点(1,2)代入C ,D 可得C 正确,故选C . 4.已知p :cos(α+γ)=cos 2β,q :α,β,γ成等差数列,则p 是q 的( B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α,β,γ成等差数列,即α+γ=2β,可得cos(α+γ)=cos 2β;而由cos(α+γ)=cos 2β不一定得出α+γ=2β,还可能是α+γ=2β+2π,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 5.(2018·湖南长沙模拟)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最新【金识源】高中数学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教材分析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相交和平行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根据交点个数来定义的,要求学生在公理1的基础上会判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节重点是结合图形判断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 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判定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 一支笔所在的直线与我们的课桌面所在的平面,可能有几个交点?可能有几种位置关系? 思路2.(事例导入) 观察长方体(图1),你能发现长方体ABCD—A′B′C′D′中,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与长方体ABCD—A′B′C′D′的六个面所在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图1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①什么叫做直线在平面内? ②什么叫做直线与平面相交? ③什么叫做直线与平面平行? ④直线在平面外包括哪几种情况? ⑤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活动:教师提示、点拨从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考虑,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 讨论结果:①如果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叫做直线在平面内. ②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平面相交. ③如果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平面平行.

高中数学如何从60分提升到130分看看学渣如何逆袭学霸的三个方法

高中数学如何从60分提升到130分看看学渣如何 逆袭学霸的三个方法 高中数学成绩对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很多人明明努力去做了,可就是成绩上不去。但有些人又可以从60分提升到130分。那 么想要逆袭学霸,该怎么做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高中数学 如何从60分提升到130分? 高中数学从60到130怎么做 很多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可能也就是60分的基础,从而想要放 弃数学的学习,那么高中数学从60到130可能吗,应该怎样做。其 实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但是也不是不可能的,想要从60到130,那么首先你要从60到70到80一点点的稳步提高,因为数学60分 的学生肯定是基础不好,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就是 提高基础,将自己欠缺的地方总结出来,可以通过课下自己学习的 方式去夯实基础,遇到不懂的地方去问老师,如果想要快一点,那 么就辛苦一点,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补补课,让补课班中的老师帮助 大家更好的夯实自己的基础,弥补不足。 对于高中生来说,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就是首先要改变学习态度,自己有想法想要提高了,那么才会真正的提高,否则他人强加 的想法,只会增加你的逆反心理,并不会让你能提高成绩,所以对 于大家来说,先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其实对于数学60分的学 生来说,可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只要是稍加努力,提高到上 100分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从100分再到130分难度就会更 大了,只要有了之后,就需要大家去做一些难题,将知识点更加深 层次的去学习。 逆袭学霸的三个高效学习法 课后及时回忆

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 效的复习方法。 定期重复巩固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 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 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 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 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 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分散复习也应结合各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 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如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做高中数学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怕难题! 有很多人数学分数提不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畏惧心理。有的人看到圆锥曲线和导数,看到稍微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叙述, 甚至看到21、22就已经开始退却了。这部分的分数,如果你不去努力,永远都不会挣到的,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大胆的去做。前面 亏欠数学这门学科太多,就算让它打肿了又怎样,后面一点一点的 强大起来,总有那么一天你去打它的脸。

高一数学各个章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 应用举例 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 1.3 实习作业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 基本不等式 必修三实用性和适用性在高一作用不大,所以高一上学期学必修一二,下学期学必修四五,跳过必修三

学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模块综合测评修订稿

学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 模块综合测评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z =a +i 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实数a =( ) A .-1 B .1 C .-2 D .2 【解析】 z =a +i 的虚部为1,故a =1,选B. 【答案】 B 2.已知复数z =1 1+i ,则z ·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 ∵z = 11+i =1-i 2,∴z =12+12 i , ∴z ·i=-12+1 2i. 【答案】 B 3.观察:6+15<211, 5.5+15.5<211,4-2+17+2<211,…,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 ,b ,使a +b <211成立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 A .a +b =22 B .a +b =21 C .ab =20 D .ab =21 【解析】 由归纳推理可知a +b =21.故选B. 【答案】 B 4.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且满足f (x )=2xf ′(1)+ln x ,则 f ′(1)=( ) 【】 A .-e B .-1 C .1 D .e

【解析】∵f(x)=2xf′(1)+ln x, ∴f′(x)=2f′(1)+1 x , ∴f′(1)=2f′(1)+1, ∴f′(1)=-1. 【答案】B 5.由①y=2x+5是一次函数;②y=2x+5的图象是一条直线;③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写一个“三段论”形式的正确推理,则作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分别是( ) A.②①③B.③②① C.①②③D.③①② 【解析】该三段论应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大前提),y=2x+5是一次函数(小前提),y=2x+5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结论). 【答案】D 6.已知函数y=f(x)的导函数y=f′(x)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 ) 图1 A.函数f(x)有1个极大值点,1个极小值点 B.函数f(x)有2个极大值点,2个极小值点 C.函数f(x)有3个极大值点,1个极小值点 D.函数f(x)有1个极大值点,3个极小值点 【解析】根据极值的定义及判断方法,检查f′(x)的零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x)在这个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x)在这个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都是正,或者左右都是负,那么f(x)在这个点处不是极值.由此可见,x2是函数f(x)的极大值点,x3是极小值点,x 1 ,x4不是极值点. 【答案】A 7.曲线y=e x在点(2,e2)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A.9 4 e2B.2e2

【金识源】2014年秋高中物理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学设计: 再现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不同认识,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从而体会“观察现象→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索方式。 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介绍归谬法,也是理论推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导学中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中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获取知识、处理知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历史回顾,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过程,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科学研究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让学生了解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观念一思考一推理一猜想一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 教学方法: 学、交、导、练、悟 教学过程 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亚里士多智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公元前,人们对物体下落的研究很少,凭着观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当时,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前384一前322)经过了观察和总结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力成正比”.这一观点正好应和了人们潜意识里的想法,同时,它又是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论断,人们深信不疑.从那以后,人们判断物体下落的快慢.甚至给孩子们上课时一直坚持这一观点,这一观点一直延续了2 000多年,从没有人对它提出异议. 二,逻辑的力量 16世纪末,意大利比萨大学的青年学者佃利略(GalileoGalilei ,1564—1642)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表示了怀疑.后来,他在1638 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对此作出了

高考数学零基础提分秘笈

高考数学零基础提分秘笈 数学是高考拉开分数的最主要学科。高分的同学130、140,低分的同学40、50,又由于数学讲究逻辑性和推理性,讲究层层推导,一个地方卡住,就做不下去,因此很多同学在数学上饮恨考场。 是不是数学基础差就没得救呢?其实不是的。数学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方法得当,你会发现数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数学学科很特殊,它的条理脉络非常清晰,复习的时候,顺着脉络,是很容易抓住整个主干的。 其实,对数学基础的构建,是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容易的多。因为数学知识点的起点、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应用案例非常明确,所以只要从数学公式入手,找到其公式的起点和过程,就能把基础知识拿下。 一、夯实基础的重点方法 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一定要老老实实的从课本开始,不要求快,要复习一个章节,掌握一个章节。具体的方法是,先看公式、理解、记熟,然后看课后习题,用题来思考怎么解,不要计算,只要思考就好,然后再翻课本看公式定理是怎么推导的,尤其是过程和应用案例。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为什么产生的。如集合、映射的数学意义是为了阐述两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函数就是立足于集合。并由此产生的充要条件等知识点。通过这么去理解,你会发现,数学基础很快就能掌握。但记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对于容易犯的错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不能盲目做题,必须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才是有效的,因为盲目大量做题,有时候错误或者误解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防止误解;反思过程,防止谬误;反思方法,精益求精;反思变化,高屋建瓴。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有利于扩大解题收益,跳出题海! 二、提高基础知识应用 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又要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分类其实很简单,就是按照课本大章节进行分类即可。 高三复习过程中,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同学,会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就应该记关键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整理笔记,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 再谈做题,做题大家都认为是高三复习的主旋律,其实不是的。不论对于哪种层次的学生,看题思考才是复习数学的主旋律。看题主要是看你不会做的题,做错的题,尤其是卡住你的那一个步骤。为什么答案中这道题这个步骤这么写,为什么用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从那几个条件确立的,它的出现时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思考方向。很多同学都有这个问题,题目不会做,往往就是一步卡死,只要这一步解决了,后面都会。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应用的要点。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 点汇总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1) 一、集合 (1)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2)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3) 第二章不等式 (1)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2)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3) 一、幂函数 (3) 二、指数函数 (3) 三、对数 (4) 四、反函数 (4) 五、对数函数 (4)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5) 第五章三角比 (6) 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6) 二、三角恒等式 (6) 三、解斜三角形 (8) 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9) 一、周期性 (9) 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0) 一、数列 (10) 二、数学归纳法 (12)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4)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16) 一、矩阵 (16) 二、行列式 (17) 第十章算法初步 (18) 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9) 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22) 第十三章复数 (24)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 1、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A,读作“a属于A” 4、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 ? A,读作“a不属于A” 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 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我们把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正实数集、负实数集表示为Z+、Z-、Q+、Q-、R+、R- 6、把含有有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无限极 7、空集是指不用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之后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这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叫做描述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子集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记做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高中数学必修2模块测试试卷

高中数学必修2模块测试试卷 考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 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 (1,2),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B.-2 C. 2 D. 不存在 2.过点(1,3)-且平行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 A .072=+-y x B .012=-+y x C .250x y --= D .052=-+y x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4.已知点(1,2)A 、(3,1)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5.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 已知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c ∥a ,那么c 与b 的位置关系( ) A.一定是异面 B.一定是相交 C.不可能平行 D.不可能相交 7. 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8. 圆22 (1)1x y -+= 与直线y x =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切 C.相离 D.直线过圆心 9. 两圆相交于点A (1,3)、B (m ,-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 -y +c=0上,则m+c 的值为

长方体模型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长方体模型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陆红力 立体几何中学生最易掌握的简单几何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和直观的几何构造已为广大高中生所熟悉,在长方体中适当添加辅助线,不仅可以构建各种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还可以割出像三棱锥、四棱锥、直三棱柱、长方体等,所以在遇到某些点、线、面及空间角和距离的问题时,若能联想并巧妙合理地构造出相关的长方体并加以解决,则能使很多复杂的问题变得更易理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构造长方体 判断位置关系 例1 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1)如果直线a ,b 分别与直线l 平行,那么a //b . (2)如果直线a 与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b 平行,那么a //β. (3)如果直线a 与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b ,c 都垂直,那么a ⊥β. (4)如果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a ⊥平面γ,那么β⊥γ. 说明:如图1,以长方形为模型,使得,,AD a BC b ==平面AC 为β,就可否定(2);再使1,,,AB a AD b BC c ===就可否定(3);所以正确为(1)、(4),因为(1)为平行线公理,(4)为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例2 已知 m ,l 是直线,α,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 若l 垂直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l α⊥. (2) 若//l α,则l 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 (3) 若,,m l αβ??且,l m ⊥则αβ⊥. (4) 若,l β?且,l α⊥则αβ⊥. (5) 若,,m l αβ??且//αβ,则//m l . 其中正确的是 ,(请将正确命题的序号填上) 说明:如图2,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选1l AB =,平面1DC β=,但1AB 不平行1DD ,易否定(2);选平面1AC α=,平面1,,,AC AB m AD l β===,否定(3);选平面AC α=,平面1111,,,AC AB m B C l β===,否定(5) ;因为(1)(4)分别为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所以选(1)(4).

高中数学5种高效的复习提分技巧

高中数学5种高效的复习提分技巧 一、课后及时回忆 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定期重复巩固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三、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分散

复习也应结合各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四、重点难点突破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对所学的素材要进行分析、归类,

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2. 3.集合的表示:{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必修五高中数学模块综合测试(附祥细答案)

必修五高中数学模块综合测试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4≤x≤7},N={x|x 2-x-12>0},则M∩N 为( ) A.{x|-4≤x <-3或4<x≤7} B.{x|-4<x≤-3或4≤x <7} C.{x|x≤-3或x >4} D.{x|x <-3或x≥4} 解析:N={x|x <-3或x >4},借助数轴,进行集合的运算,如图 . 得M∩N={x|-4≤x <-3或4<x≤7}.故选A. 答案:A 2.若A 是△ABC 的一个内角,且sinA+cosA= 3 2 ,则△ABC 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由sinA+cosA=32,得sinAcosA=18 5-<0. 又∵0<A <π,∴ 2 π <A <π.故∠A 为钝角. 答案:C 3.一群羊中,每只羊的重量数均为整千克数,其总重量为65千克,已知最轻的一只羊重7千克,除去一只10千克的羊外,其余各只羊的千克数恰能组成一等差数列,则这群羊共有( ) A.6只 B.5只 C.8只 D.7只 解析:设这群羊共有n+1只,公差为d (d ∈N *). 由题意,得7n+ d n n 2 ) 1(-=55,整理,得14n+n (n-1)d=110. 分别把A 、B 、C 、D 代入验证,只有B 符合题意,此时n=5,d=2. 答案:A 4.已知点P (x ,y )在经过A (3,0)、B (1,1)两点的直线上,那么2x +4y 的最小值是( ) A.22 B.42 C.16 D.不存在 解析:可求AB 的直线方程为x+2y=3. ∴2x +4y =2x +22y ≥24222 2222322=+=?+y x y x . 答案:B 5.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 ? ??≥--≥-≥. 022,0, 0y x y x y 则w=11+-x y 的取值范围是( ) A.[-1, 31] B.[3 1,21-]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知识导学 1.学习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要认识它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农户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是比较普遍的。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形式,因此受到限制。 2.理解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及其延续,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的经营范畴;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在“匠户”制度下,工匠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因此受到限制。 3.掌握纺织业、冶铸业和陶瓷业在中国古代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丝绸制品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劳动人民在纺织品方面的消费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商代的青铜器文明高度发达。春秋时期出现铁器,中国生铁和块炼铁大体同时出现。中国古代的冶铁鼓风技术较早就进入了成熟期。 中国原始时代的彩陶就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从陶到瓷的过渡阶段。我国古代的制瓷业高度发达,并且分布较广,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基础自测】见练习册 【课堂导学】 一、中国古代的田庄手工业 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田庄农户以农业为主,兼营副业,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这种生产模式严重限制了手工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 2.崔寔的《四民月令》反映了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等。 二、“工官”制度的演变 1.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由中央许多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2.“工官”制度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 3.在一定历史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三、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1.纺织业 (1)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陶纺轮和骨梭、骨针等器物。这说明早期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通过考古发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蚕茧和丝织品残件。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商代有负责蚕商生产的专职官员。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有六职”。 (3)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 (4)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明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2.冶金技术 (1)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的青铜器。 (2)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铸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现在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广大地域有大量出土。 (4)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竖炉冶铁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有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5)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剑和青铜镞,表面都有一层含铬氧化膜。这是一种相当先进的防锈蚀技术,但没有把生产工艺记录下来,这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有关。 3.陶瓷业 (1)中国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2)东汉时期瓷器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经风靡一时。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 (3)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时期,涌现出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的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一批名窑。 (4)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进一步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 疑难突破 1.封建社会手工业经营的基本形态及消长变化 剖析:(1)基本形态 ①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③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2)消长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其原料由政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而且它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的反抗,导致产品质量低劣,弊端丛生。所以,官营手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日益萎缩。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一分数指数幂.doc

第 3 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1指数函数 3.1.1分数指数幂(一) 一、基础过关 4 1. - 2 4运算的结果是 ________. 2.若 2< a<3,化简2- a 2+4 3- a 4的结果是________. 3.若 a+ (a- 2)0有意义,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4.已知 xy≠0 且4x2y2=- 2xy,则有 ________. ①xy<0;② xy>0;③ x>0, y>0;④ x<0, y<0. 5.化简π- 4 2+3 π- 4 3的结果为 ________. 6.若 x<0,则 |x|- x2+ x2 = ________. |x| 7.写出使下列各式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1)31 3= 1 ; x-3x- 3 (2)x- 5 x2-25 =(5- x) x+ 5. 8.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n 3-πn(n>1 ,且 n∈ N * ); (2)2n x-y 2n(n>1,且 n∈ N* ); (3) 5+ 2 6+7-4 3-6-4 2. 二、能力提升 3 4 3 5- 4 3的值为 ______. 9. -6 3+5-4 4+ 10.当 2- x有意义时,化简x2- 4x+4-x2- 6x+9的结果是 ________. 11.已知 a∈ R,n∈N *,给出下列四个式子:① 6 - 2 2 n;② 5 a2;③ 6 -3 2n+1;④ 9 -a4, 其中没有意义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

12.已知 a1, n∈ N*,化简n a- b n+ n a+ b n. 三、探究与拓展 2x-xy 13.若 x>0,y>0 ,且 x-xy-2y= 0,求的值.

高中数学题目大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三级部数学模拟试题(理科) 科目:数学(理) 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2014.10 一、选择题(10 * 5分=50分) 1.设集合{}1,2,3A =,{}4,5B =,{},,C x x b a a A b B ==-∈∈,则C 中元素的个数 是( ) A .3 B .4 C .5 D . 6 2.已知函数 e ,0,()ln ,0,x x f x x x ?<=?>?则1[()]e f f =( )

A .1e B .e - C .e D .1e -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存在,e 0x x ∈≤R B .1,1a b >>是1ab >的充分条件 C .任意2,2x x x ∈>R D .0a b +=的充要条件是1a b =- 4. 定义运算a b ad bc c d =-,若函数()1 23x f x x x -=-+在(,)m -∞上单调递减,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2,)-+∞ B .[2,)-+∞ C .(,2)-∞- D . (,2]-∞- 5.现有四个函数:①y=x ·sinx;②y=x ·cosx;③y=x ·|cosx|;④y=x ·2x 的 图象 (部分)如下,则按照从左到右图象对应的函数序号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③④②① 6.若函数 ?????<->=0),(log 0,log )(212x x x x x f ,若0)(>-a af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蒅A .)()(1,00,1?- B .),(),(∞+?-∞-11 C .),()(∞+?-10,1 D .) (),(1,01?-∞- 7.要得到函数()cos 23f x x π??=+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sin 23g x x π??=+ ??? 的图象 A.向左平移2π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2π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4π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4 π个单位长度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不等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幂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数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反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对数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三角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三角恒等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解斜三角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周期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数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数学归纳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矩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行列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算法初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复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