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红豆杉成分含量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主要红豆杉资源植物中四种红豆杉烷含量及利用

主要红豆杉资源植物中四种红豆杉烷含量及利用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 urnal o f China Pharm aceutical Univer sity 1996,27(3):141~143收稿日期 1995-03-13主要红豆杉资源植物中四种红豆杉烷含量及利用高山林 朱丹妮 周荣汉(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研究所,南京210038) 摘 要 对国内外主要红豆杉资源植物中tax ol ,cephalomannine ,baccatin Ⅲ和10-deacet yl-baccatin Ⅲ四种红豆杉烷进行了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t axo l 含量以加拿大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最高,中间红豆杉次之,我国东北红豆杉及云南红豆杉含量中等;桨果红豆杉及东北红豆杉叶中含有较高的10-deacety lbaccatin Ⅲ。

通过对国内外重要红豆杉种中四种红豆杉烷的测定评价,为红豆杉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 红豆杉醇;红豆杉烷;高效液相色谱;T ax us 红豆杉(Tax us sp .)又名紫杉,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 aceae)红豆杉属,全世界共有12个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热和亚热带地区,为常绿乔木或灌木。

1963年美国癌症研究所首先发现短叶红豆杉(Tax us br evif olia )树皮对9KB 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经过30年来深入广泛研究,完成了有效成分tax ol 的分子结构、药理、药效、抗癌机理及Ⅰ、Ⅱ、Ⅲ期临床研究。

1994年初美国FDA 正式批准生产tax ol 作抗癌新药销售,美国施贵宝公司于1994年6月生产出首批taxol 针剂供应市场。

鉴于taxol 具有很高的抗癌效果和独特抗癌机理,各国竞相开展资源学、生物转化、人工合成和前体产物半合成方面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taxol 不是唯一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在不少红豆杉资源中,还含有三环二萜类化合物,对癌细胞也有一定抗癌活性,有些是taxol 的前体结构类似物,可望作为半合成的原料。

红豆杉 研究报告

红豆杉 研究报告

红豆杉研究报告引言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资源,被广泛用于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红豆杉的生物特性、药用价值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农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1. 红豆杉的生物特性红豆杉是一种常绿针叶树,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

它的树皮光滑,树冠呈圆锥形,高度可达20米。

红豆杉的叶子条形,深绿色,富含类黄酮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

该植物的花朵小而不显眼,但产生的果实却是红色的,类似于红豆,因此得名红豆杉。

2.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2.1 化学成分红豆杉富含一种叫做红豆杉碱(Taxol)的生物碱,这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

红豆杉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对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2 药用价值红豆杉不仅可以提取红豆杉碱,还可以制成各种中药制剂,如红豆杉口服液、红豆杉胶囊等。

这些中药制剂常用于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能够缓解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3. 红豆杉的栽培技术3.1 适宜生长环境红豆杉喜欢湿润的环境,对气候要求较高,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摄氏度。

红豆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3.2 繁殖方法红豆杉的繁殖方式有播种和嫁接两种。

播种繁殖需要收集红豆杉的种子,经过处理后进行播种;而嫁接繁殖则需要选取优良的红豆杉种苗,与砧木进行嫁接。

3.3 病虫害防治红豆杉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红豆杉炭疽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需要注意适当修剪枝条、保持通风和排水等措施。

对于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有害昆虫的繁殖。

结论红豆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红豆杉的生物特性和栽培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开发药物和改善农业生产。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红豆杉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豆杉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B heptaacetate以 及 taxumaig1ucoside C heptaace—
tate。
l_8 糖苷 类 :东北 红豆杉 中分离 出一种新 的紫杉糖苷 , 经 结 构 鉴 定 为 2 Q,9 Q,i0 B 。triacetoxytaxa 一4 (20),11一dien一13一one一5 a —O- 一D一吡喃葡 萄 糖 苷 。此外 ,其 内生真 菌瘤 座孢 TF5中分离 得到一 种新 的 二 萜 苷 命 名 为 16-O—Q—D—tetraacetyl glucopy—
木 基金 项 目 :浙 江省科技 计 划项 目红 豆杉 中抗 炎有 效成 分 的提取及 在控制哮 喘炎症 中的应 用 ,编号 :2015C33143
# 通讯作者 :黄 飞华 ,E-mai1:hfhua238@sohu.corn
1.4 木 脂素 类 :木 脂 素 成 分 ,主 要 为 。一铁 杉 脂 素 、 B一铁 杉 脂 素 、羟 基 罗 汉 松 脂 素 、Isoliovil、Tex— iresinol、Isotexiresinol、开 环 异 落 叶松 脂 素 。不 同 的木脂 素成 分具 有 不 同的药 理 作 用 ,Isotexiresinol 可增 加 骨形 成并 抑制 骨 吸收 ,对 闭经 后骨 质疏 松症 具 有 治疗作 用。 1.5 生物碱 类 :生物 碱类成 分近年 来被研 究其 与红豆 杉心脏毒性 的关 系 ,发现紫杉碱为红豆杉 生物碱 成分 中 主要 的心脏毒性成分 ,而其中紫杉碱 B以及生物 碱 3,5一 二 甲氧基苯酚则 为其主要毒性 成分之一 。紫杉碱 B可通 过抑 制心肌细胞膜 中钙及钠离子 的传输 ,而导致其心脏 毒性 。 1.6 甾体类 :红豆杉 中的 甾体类大 多为 C27、C28或 C29 结构 ,具有 14 q一羟基一7一en一6一one发色 团以及 A/B—CiS 环 融合 物 。甾体 类成 分包 括 4一desmethylsterol、B一谷 甾醇 、胡 萝 卜甾醇 、百 日青 蜕 皮酮 、蜕皮 素等 。其 中 B一 谷 甾醇 的研 究显示 具有抗 菌 、抗 炎等活 性 ,胡 萝 卜甾醇 则可扰乱细胞周期并可促进 细胞 凋亡 。 1.7 酚 类 :研 究发 现 ,红 豆杉 中亦存在 酚类化合 物 ,部 分在其挥发油 中可见 。从南 方红豆杉 中分离 出的酚类 物 质包 括 7 一hydroxynortrachelogenin、7。hydroxy— matairesinol、3 一0-demethylepipinoresinol、紫 杉 脂 素 9一乙 酸 ,3 一0一demethyltanegOOl、8

三种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三种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三种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与分析朱慧芳;郑文龙;王玉亮;冯小路;周选围【摘要】优化色谱条件,利用高效液相对天然生长的南方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枝条中的3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总含量的高低依次为:东北红豆杉为0.427 mg·g-1、南方红豆杉为0.396 mg·g-1、中国红豆杉为0.350 mg·g-1;紫杉醇含量的高低依次为:南方红豆杉为0.153 mg·g-1、东北红豆杉为0.142 mg·g-1、中国红豆杉为0.0102mg·g-1.该方法把3种紫杉烷类化合物: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巴卡亭Ⅲ(baccatin Ⅲ)和紫杉醇(Taxol)置于同一色谱条件下检测,以比较不同种类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为红豆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8)001【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优化条件【作者】朱慧芳;郑文龙;王玉亮;冯小路;周选围【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95紫杉烷类化合物是从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的总称[1];到目前为止,已经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00多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并且还不断有新的化合物被分离和鉴定[2,3],大多数该类成分显示出较强的抗癌活性[4,5]。

红豆杉 研究报告

红豆杉 研究报告

红豆杉研究报告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树木,属于红豆杉科。

红豆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药用价值,在中药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红豆杉进行研究,以探索其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和药物开发的潜力。

红豆杉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主要成分是紫杉醇(Taxol)。

紫杉醇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此外,红豆杉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如红豆杉醇、红豆杉二醇等,对心血管系统和抗菌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红豆杉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

首先,红豆杉具有抗肿瘤作用。

紫杉醇可以结合并稳定细胞内微管,阻止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其次,红豆杉还具有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红豆杉二醇能够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红豆杉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感染的作用,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和抵抗病原体。

红豆杉的药物开发潜力巨大。

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良红豆杉的提取和制备技术,使得紫杉醇的产量和纯度大大提高,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此外,研究还发现红豆杉中的其他化合物也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有望成为新的药物研发方向。

总之,红豆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在药理学和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和其他化合物具有多种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为新药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候选物质。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红豆杉及其有效成分的机制和应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东北红豆杉提取物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1)

东北红豆杉提取物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1)
=# # # #!

/%
高剂 量组 低剂 量组
!% #(
)
士) !
实验 结 果表 明
% (
5
东 北 红 豆 杉 提 取 物高 剂 量 组 和 低 剂 量 组 对 小 鼠 : % % 均 有 明 显 抑 制 作 用
户=
,

空 白 对 照 组 相 比 有显 著 性 差 异
# #
,
户=
#
# ! ∃

其 毒 性反 应 与 前 实 验 基 本 相 同
,


空 白对 照组 相 比有 显著 差 异
户7 #
#! ∃
,

高 剂 量组 用 药 后
,
体 重 降低
,
,
亡率为
,
低 剂量 组 分 别 为
# ) % ∗
和 9∗
说 明 该 提取 物 虽 有 一 定 毒性
日% % ∃ 的 影
但 在低 剂 里 范
围 内是安全 的
% %

东 北 红 豆 杉 提 取 物 对 小 鼠腹 水 型 肝 细 胞癌
由于 环 磷 酞 胺 水 溶液 不 稳定
须现 用 现 配
%
%

实脸方 法及结果
!
∀ # ∃ 的影 。 向
东 北 红 豆 杉提 取 物 对 小 鼠 瘤
用 无 菌 生 理 盐 水 稀释
) , 0. % # &
,
抽取!
∀ # 小鼠 腹水
,
,
按照
,
( 的
比例
பைடு நூலகம்
,
于 每 只 小 鼠 左 前 肢腋 窝 皮 下 注 射 # % , 0

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分析

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分析
选择最佳流动相为甲醇 : : 水 乙腈 = 5:5:0 4 3 2 ,此时出峰时问短。峰高尖且峰面积大。
22 最佳检 测 波长的选择 .2 .
进样 2 浓度为 1 g L的紫杉醇标准品,色谱条件 :C 8 0 .m/ 0  ̄ 1 , 46×20 m . 5 m色谱柱,流速为 1 U i,检测波长分别为 25 5 ,25 0 m . m mn 0 2 ,24 7 ,30n ,柱温为室温,以甲醇 : : 水 乙腈 = 5 3 :0 4 : 5 2 为流 动相, 根据不同波长下的峰面积检测结果选择 25 m作为分析紫杉醇的检测波长, 2 n 此时峰面积最大 , 灵敏 度高。 2 . 线性 关系的确定 .3 2

7 0・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2l 0O年
21 提取方 法的建立 . 目 ,紫杉醇的提取方法多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通常以氯仿为溶剂 ,但因氯仿有毒 , 前 且易挥发 , 增
加了实验的危险性 ,为改善上述缺点,采用水提取法 。因紫杉醇易溶于热水 ,且在加热过程中又使易于分 解的化合物分解 ,降低其它成分的含量 ,即提高提取纯度 , 又节约了溶剂 , 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同时简化 提纯工艺及提高提取率 ,所以水煮提取法代替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是可行的。
过滤得水提液 , 重复 4 次并合并提取液 , 用闪式浓缩器浓缩后 , 分别用 乙酸乙酯萃取并浓缩 , 先后用 0 o .m 帆 5
Hs 20m缩得 乙酸 乙酯 浸膏 ,再 用去 离子水 混悬后 以正 己
第 2 卷第 4 1 6 1 2 1 年 7月 00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 qh r ie st o r a ia v r i o Qi Un y

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分析

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分析

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分析
朱吕会;崔岩;白索柱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6)004
【摘要】以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作为标准物,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东北红豆杉树叶和树干的水提取物中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的含量,确定最佳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 4.6 ? 250 mm;流动相:甲醇∶水∶乙腈=45∶35∶20;检测波长:225 nm;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树干中紫杉醇含量高于树叶.【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朱吕会;崔岩;白索柱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四友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初中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齐齐哈尔四友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8
【相关文献】
1.不同采收期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分析 [J], 李凤伟;凌明松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 [J], 张艳平;刘同祥
3.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J], 郭娜;周志强;王洋
4.天然东北红豆杉枝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变化特征 [J], 常醉;周志强;夏春梅;刘彤
5.紫杉醇前体化合物10-去乙酰baccatin Ⅲ和baccatin Ⅲ在东北红豆杉中的含量[J], 方唯硕;霍然;方起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红豆杉有效成分含量研究报告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植物,是我国东北分布的珍贵第三纪孑遗树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濒危植物种类。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l)及三尖杉宁碱(cephalomannine)均为红豆杉属植物中含有的二萜类化合物,具广谱抗肿瘤活性和独特的抗癌作用机理。

本实验探讨了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时期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的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数树冠部位的当年生枝叶中两种物质的含量低于两年生和三年生枝叶,而两年生和三年生枝叶中两种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阳面树冠的3个层次的两种物质含量无明显差异,阳面的含量稍高于阴面。

天然东北红豆杉当年生枝叶中紫杉醇含量在休眠期达到最高,花期和果期含量无太大差异;三尖杉宁碱含量在休眠期也最高,部分植株的当年生枝叶中三尖杉宁碱含量为花期低于果期,但有个别植株中二者含量差异不显著;每个植株个体之间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均差异显著。

Variation in Paclitaxel and Cephalomannine contentsin nature Japanese yewAbstractThe Japanese yew (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 is a survivor tertiary species and national level endangered species which belongs to Taxaceae.Paclitaxel and cephalomannine are both diterpenoid in Taxus with special anticancer mechanism and antitumous activity.This experiment have determined the paclitaxel and cephalomannine contents in branches and leaves of Japanese yew in different parts and perio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parts of paclitaxel and cephalomannine contents in branches and leaves of current year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iennial and perennial, but paclitaxel and cephalomannine contents in branches and leaves had no conspicuous difference between biennial and perennial; there were no conspicuous difference in three hierarchical,but the contents of the two materials in sunny side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overcast side. Paclitaxel contents of current branches and leaves were highest during dormancy stage, but it had no sign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lower season and fruit season. The contents of cephalomannine was highest during dormancy stage too, and the cephalomannine contents in flower season were lower than fruit season of parts of samples trees, but so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dividual variation was significant.Key words:Taxus cuspidata;paclitaxel;cephalomannine;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HPLC1 绪论 (1)1.1 植物次生代谢 (1)1.2 东北红豆杉 (1)1.2.1 东北红豆杉生物学特征 (1)1.2.2 东北红豆杉资源的利用价值 (2)1.2.3 东北红豆杉资源及现状 (2)1.3 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 (3)1.3.1 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的化学成分 (3)1.3.2 紫杉醇 (3)1.3.3 三尖杉宁碱 (4)1.3.4 研究进展 (5)1.4 立题依据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仪器与试剂 (7)2.2.1仪器.............. ........................................................................................... . (7)2.2.2试剂 (7)2.3 实验方法 (7)2.3.1 样品制备 (7)2.3.2 色谱条件 (8)2.3.3 标准溶液配制 (8)2.3.4 标准曲线绘制 (8)3 结果与分析 (9)3.1 天然东北红豆杉不同树冠部位枝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的含量 (9)3.1.1 天然东北红豆杉不同树冠部位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的含量 (9)3.1.2 天然东北红豆杉不同树冠部位枝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的含量 (10)3.2 天然东北红豆杉当年生枝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的生长时期变化规律 (10)3.2.1 当年生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的生长时期变化规律 (10)3.2.2 当年生枝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的生长时期变化规律 (12)4 讨论 (14)4.1 天然东北红豆杉不同树冠部位枝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的含量 (14)4.2 天然东北红豆杉当年生枝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的生长时期变化规律 (14)5 结论 (15)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论文不同部位和季节东北红豆杉枝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1 绪论1.1 植物次生代谢植物的次生代谢(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是相对于初生代谢而言的,这个概念最早是由Kossel于1891年明确提出的[1]。

绿色植物及藻类因为有叶绿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并放出氧气,生成的糖则进一步通过不同途径(如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产生核酸合成的原料如核糖等,脂类合成的原料如丙二酸单酰辅酶A(malmyl CoA)等,并通过固氮反应得到一系列的氨基酸(合成肽和蛋白质的重要原料),此过程因为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过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故习惯上称为初生代谢(primary metabolism),相应地糖、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有机体生命活动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则称为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2]。

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中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植物次生代谢[3]。

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糖苷、萜类、甾类、皂苷、多炔类和有机酸等。

它在维护植物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对植物次生物质对植物自身作用的研究,除学术价值外,对这些次生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也极具启发指导意义[4]。

1.2 东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植物,又名紫杉、赤柏松,是我国东北分布的珍贵第三纪孑遗树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濒危植物种类[5],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第四纪冰川时期其分布范围大大缩小。

亿万年来,地质构造的运动和地势地形的变化,使一部分红豆杉在特殊的环境中得以保留下来,形成了明显的地理种群隔离。

由于红豆杉种群竞争力弱、天然更新缓慢和地理分布局限等客观因素,导致红豆杉属植物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列入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90年代以来,随着抗癌新药紫杉醇的开发利用,红豆杉原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类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其濒危程度,1999年我国将红豆杉属物种列入Ⅰ级保护植物。

红豆杉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是世界珍稀树种[6]。

1.2.1 东北红豆杉生物学特征东北红豆杉为常绿乔木,高10~17 m,胸径10~13 cm,树冠倒卵形或宽卵形,大枝平展。

树皮红褐色或灰红褐色,片状剥裂。

叶条形,有短柄,生于主枝上者为螺旋状排列,生于侧枝上者叶柄基部左右扭转,成不规则羽状排列,约成45°角斜展,柔软,先端凸尖,基部渐狭,上面光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中脉隆起,背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长1.5~2.5 cm,宽2 mm 左右。

枝互生,幼时深绿色,老时红褐色。

雌雄异株;球花单生于前年枝的叶腋;雄蕊6~14枚,集生成头状,花药5~8裂,淡黄色;雌花具1胚珠,卵形淡红色。

种子坚果状,卵圆形稍扁,有2~3条棱线,红褐色,有光泽;假种皮杯形,淡红色。

肉质,富浆汁,基部有数对黄色鳞片。

花期5~6月,果期7~8月,种子9月成熟[7-9]。

东北红豆杉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幼树时喜荫庇,7~8年后喜光,抗寒性强,可耐-30℃以下的低温,最适温度20℃~25℃,属阴性树种。

喜湿润,怕涝,适于疏松、微酸性、湿润(土壤含水率40%~60%)、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忌积水和沼泽地。

种子发芽后幼苗生长较慢。

4月中旬芽开始膨大,4月下旬为芽的开放期,5月上、中旬为新芽展叶期,老叶脱落更新多在5~6月[10]。

1.2.2 东北红豆杉资源的利用价值1.2.2.1 药用价值东北红豆杉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其中紫杉醇等紫杉烷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独特机理的抗癌作用,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重大进展之一,对食道癌、肺癌、卵巢癌、结肠癌、肝癌[7]、鼻咽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及急性白血病有特殊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晚期卵巢癌和转移性乳腺癌治愈率达33%,总有效率在75%以上[9],对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口腔癌[11]也有一定疗效,据报道紫杉醇还可用于治疗若干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包括继发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外用治疗牛皮癣和特应性湿疹等[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