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测验中可以直接提问或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消失,目的是为了设置问题情境的是()。

A.题干B.内容C.结果D.选项2、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属性或品质的鉴别力量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3、在观看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学校()。

A.二班级B.三班级C.四班级D.五班级4、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永久记忆5、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获得B.转化C.同化D.评价6、每个同学必需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是()。

A.课堂商定B.课堂常规C.课堂行为D.课堂情境7、心理活动对肯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

A.知觉B.记忆C.留意D.思维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的关系。

A.学习过程B.记忆方法D.时间9、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A.引导B.促进和维持C.反馈D.评价10、同学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接受性B.间接性C.方向性D.连续性11、胜利教学法主见对同学实施()。

A.鼓舞性评价B.肯定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鉴定性评价12、假如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

A.定性评价B.考查性评价C.定量评价D.总结性评价13、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A.20世纪20年月以前B.20世纪20至50年月C.20世纪60至70年月D.20世纪80年月以后14、老师往往被誉为查看答案【二、多选题】1AB2ACE3ACE4ABCDE5ACD6~20点击下载查看答案【三、推断题】1错2错3错4错5错6~20点击下载查看答案【四、情景题】1C2AB3ABCD4B5ABCD6~8点击下载查看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2.简述课的结构
【要点】(1)课的结构的内涵
(2)课的基本组成部分
l组织教学
l检查复习
l讲授新教材
l布置课外作业
四、论述题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具有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九)
一、选择题
1.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四、名词解释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2、“双基教学”指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教学。
3、体育的中心任务是__________。
4、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强调的,一是__________结合,二是贯彻__________精神。
5、学校美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互补性D.阶段性
参考答案:11.A12.D13.C14..B15.A16..B17.C18..A19.B20.D
二、填空题
1.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六套〕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根底的教育家是( B)。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构造、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于(B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场进展的学制实验是( D)。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开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儿童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是在以下哪个阶段?A. 出生后的头1个月B. 3-6个月C. 1-3岁D. 7-10岁答案:C2. 在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A. 社会认知理论B. 发展阶段理论C.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D. 自我决定理论答案:A3.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给予孩子高度支持和关爱,并且经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什么?A. 权威型教养B. 政治型教养C. 整容型教养D. 民主型教养答案:D4. 在学习动机理论中,以下哪个层次是需要被满足以实现个体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A. 自我实现需求B. 才能需求C. 归属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概念出自于瑙斯维格的平衡理论。

他认为,学习者在面对新的信息时会产生认知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促使学习者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到平衡状态。

例如,当一个学生学习某个主题时,他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自己已有知识不一致的信息,这时他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从而努力寻找解决这种不平衡的方法,比如通过探究、讨论和提出问题。

最终,通过调整认知结构,学习者可以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实现认知平衡。

2. 请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解释个体在学校设置目标时的动机来源。

答: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在学校设置目标时的动机来源可以分为三种,即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调节性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活动本身感到乐趣和满足,他们在学校设置目标时是基于内在的兴趣和需求,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设置目标,他们关注的是来自他人的评价和认可。

调节性动机是一种介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动机来源,个体在设置目标时会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同时也会考虑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三、论述题请你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教师在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师招教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教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教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行为和心理过程B. 心理疾病和治疗C.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D. 神经科学和脑功能答案:A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分为哪三个层次?A. 自我、本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C. 认知、情感、行为D. 感知、记忆、思维答案:A3.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情绪和情感B. 思维和问题解决C. 动机和需求D. 社会关系和互动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遗传学习答案:D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些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B.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C. 感知阶段、记忆阶段、思维阶段、判断阶段D. 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专业阶段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心理学的三大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和应用心理学。

答案: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7.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_______。

答案:自我实现8. 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

答案:班杜拉9. 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

答案:戈尔曼10.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_______提出的。

答案:费斯汀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积极心理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强调学生的优势和兴趣,鼓励他们在这些领域发展。

- 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

- 通过目标设定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 教授学生积极应对挑战和失败的策略,培养他们的韧性。

12.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心理状态。

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心理学部分练习题及答案

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心理学部分练习题及答案

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心理学部分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心理现象中不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D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意志2、气质类型是一种()。

AA、个性心理特征B、个性倾向性C、认识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3、下列个性心理特征中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CA、需要B、兴趣C、气质D、世界观4、与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支配呼吸、心跳、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结构是()。

AA、延脑B、桥脑C、中脑D、网状结构5、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不属于课堂管理具体工作的是()。

BA、教学管理B、课外管理C、时间管理D、环境管理6、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不同程度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这体现出教师期望影响课堂气氛的途径是()。

CA、接受B、反馈C、输入D、输出7、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规定、限制、奖励、操纵、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这些教师创设的结构属于()。

BA、集体促成的纪律B、教师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8、马卡连柯说:“我们的纪律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

”这体现出的课堂纪律类型是()。

C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任务促成的纪律9、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一般是在()。

BA、学年开始之前B、学年开始几周C、学年之中D、学年末10、“让尽量多的学生投入适当的班级活动,而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这种预防不良行为的策略被称为()。

CA、明察秋毫B、一心多用C、关注整体D、变换管理11、“让学生做出选择,要么听从,要么后果自负”,这种处理纪律问题的策略是()。

CA、言语提示B、反复提示C、应用后果D、非言语线索12、“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等,这些处理纪律问题的策略属于()。

BA、言语提示B、非言语线索C、应用后果D、反复提示13、完成一个行为矫正程序,第一步是()。

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一、单选题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答案::B解析::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2.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答案::D解析::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3.针对“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答案::C解析::“教学相长”最早出自于《礼记?学记》,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4.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堆放清洁工具的角落旁边设置了一个特殊座位,离其他同学有几排位置距离,凡是班上调皮和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就安排在特殊座位听课。

这一做法()A.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B.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C.是既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D.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答案::D解析::变相体罚,是指采取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

这位班主任的行为属于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

5.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答案::C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

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6.下列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情感和态度答案::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

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A.课堂纪律B.学生守则C.课堂常规D.班级日常规范答案::C3.儿童在熟悉了“白菜”、“豆角”和“黄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组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答案::B解析::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4.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A.一览表B.双向表C.模型图D.网络关系图答案::B解析::双向表即从纵横两个维度罗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答案::C解析::《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6.提问者要求列举木材的用途。

回答可能是:桌椅材料、做成艺术品、筷子等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抽象思维B.联想思维C.发散思维D.逻辑思维答案::C解析::发散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从不同角度列举木材的用途,应为发散思维。

7.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答案::C解析::班杜拉提出品德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品德的发展同强化、榜样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关。

他又做了模仿学习的实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一、选择题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 年 B. 1879 年 C. 1889 年 D. 1899 年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3. _________ 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B. 注意C. 记忆D. 思维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 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___ 。

A. 感觉记忆B. 瞬时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 。

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

A. 变式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参考答案:BDBCDA二、填空题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 。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__ 。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 选择性2. 表象 3. 思维定势 4. 自知智力三、简答题1.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四、论述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1)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

(2)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

(3)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二)一、选择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焦虑2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 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___。

A. 125B. 135C. 80D. 1003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__ 。

A.正比B.反比C.正U型曲线D.倒U型曲线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 ______________ 。

A. 能力B. 气质C. 性格D. 动机4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 开发潜能B 寻求发展C 个案辅导D 学会调适5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A.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 .双重抑制参考答案: A A D A D A二、填空题1. 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___________ 。

2. 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

3.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 。

4. 小强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强、平衡、灵活的类型,他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

5.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 、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6.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参考答案:1 意识 2 诱因3. 高原现象4. 多血质 5. 宣泄 6 从众三、简答题1 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参考答案:(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和谐(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2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 1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 2 )发展的定向性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 3 )发展的不平衡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 4 )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四、论述题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 3 )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三)一、选择题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 年 B. 1879 年 C. 1889 年 D. 1899 年3 _________ 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B. 注意C. 记忆D. 思维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 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 ______________ 。

A. 感觉记忆B. 瞬时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___ 。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焦虑5.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___ 。

A. 125B. 135C. 80D. 1006.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___ 。

A.正比B.反比C.正U型曲线D.倒U型曲线参考答案: B B. C . A . A D二、填空题1. 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诱因2.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高原现象三、简答题1. 影响信息保持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识记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3)学习程度(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2. 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参考答案:(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和谐(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四、论述题1. 采用故事启迪法应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故事启迪法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故事。

只有好的故事才具有好的教育意义。

在采用故事启迪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求要真有真的就不用假的,采用真实的事例,效果更好。

2、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要近,3、是要新,应尽量选择小学生没有听过的故事。

4. 要注意活,心理教育者应该随机应变,知识渊博,反应灵敏。

有时教育者还可以准备图片、多媒体等请学生看图编故事等。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四)一、选择题1. 1903 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 •斯金纳C •华生D •布鲁纳参考答案:[A]2.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 •斯金纳C •华生D •布鲁纳参考答案:[D]3.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 •意识特点C •综合心理特征D •品德与修养参考答案:[C]4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B •基本看法C •改造D •意识参考答案:[D]5.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地升华B •发挥C •表现D •持久的变化参考答案:[D]6.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 •技能C •兴趣D •刺激一反应联结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1. 小强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强、平衡、灵活的类型,他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 。

参考答案:多血质2.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 、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宣泄3.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参考答案:从众三、简答题1.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四、论述题试论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所以小学生的形象。

抽象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一、小学生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一个渐进。

复杂的过程不是立刻实现的在思维过程中,不随意成分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的成分却日益增加。

二、小学生思维结构逐渐趋向完善,一般来讲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思维的基本形式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在给。

三、四年级教学中,就渗透形式逻辑的思想。

引导学生从事归纳、演绎、类比和对比推理等逻辑思维思想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顺向发展到逆向再发展到顺向反复进行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掌握各种概念系统,运算系统和知识系统形成日益发展的完整的思维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