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 导师 详细介绍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二○○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表。
广州体育学院 硕士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核
心
刊
物
序号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包括横向研究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下达编号)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
本人署名次序
1
2
3
4
专
著
、
教
材
序号
名称
出版社
时间
本人署名
1
2
3
4
5
获
奖
作
品
序号
论文、著作、课题名称
授奖单位
时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人名次
1
2
3
4
5
注:每硕士生指导教师填写一份,由本人填写,可另加附页。课题、论文专注教材复印论文封面、目录、第一页正文。
硕士生指导教师简况(2003.1—2005.12)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是否在2个以上硕士点担任指导教师
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
主要研究方向
本人科研情况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篇。出版专著(译著等)部。
获奖成果共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项,厅局级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项;其中:国家项目项,省部项目项,厅局项
不同水平男子百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广州体育学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不同水平男子百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田径)研究生:邓万金导师:刘永东教授二零零四年六月目录摘要Abstract1.前言..........................................................1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2.1研究对象.....................................................22.2研究方法.....................................................23.问卷设计.......................................................54.研究结果与分析.................................................84.1 研究结果.......................................................84.1.1 各级水平男子百米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差异性检验............84.1.2 三级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灰色关联度................94.1.3 二级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灰色关联度..............104.1.4 一级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灰色关联度..............114.2 结果分析....................................................124.2.1 三、二级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差异性分析....124.2.2 三、一级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差异性分析....134.2.3 二、一级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差异性分析....154.2.4 三、二、一级水平运动员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差异性分析..164.2.5 跟踪验证....................................................175. 结论与建议....................................................185.1结论..........................................................185.2建议..........................................................196.结束语........................................................197.鸣谢..........................................................198.参考文献......................................................209. 注释..........................................................21摘要1.研究目的: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不同水平男子百米运动员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是教练员科学训练的基础,是教练员进行有效性和针对性训练的保证,同时,更是运动训练创新和突破的前提。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分析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分析王革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教研室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和体育教育逐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为实现教育目标,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水平,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相互协作的团队教学模式形成。
文章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的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分析具体建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一系列团队构建策略,以期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进程。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为课程教学提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成功推进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教学团队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课程整体目标的完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包括调查分析、制定计划、组成团队、实施计划、建设完善等一系列过程,保证每一步的顺利开展是确保建设高校高质量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的根本任务和保证。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概念团队是一群具备不同知识技能的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组成的人的集合,以团队协作为核心,以发挥组织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性实现整体绩效目标为基本特征。
相应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是由掌握不同模块体育知识的人员组成的,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目的,共同享有荣誉、承担团队责任的教师集合,具有优势互补、目标明确、团队意识强等系列特征。
除此之外,体育课程教学团队还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课程教学能力,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在目标清晰、人员信任度高、良好沟通,领导支持等条件完全具备之时方可建立。
二、建设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的任务及具体策略(一)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应首先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作为体育课程规划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课程建设应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实现授课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发挥体育课户外教学的优势,使每位同学都得到正确的体育指导,避免错误动作对学生身体骨骼造成的伤害。
广体

( 3 )《澳门理工学院体育暨运动高等学校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澳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4 年 1 期 研
( 4 )《对柔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免疫指标和身体机能的监测》,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2004 年 10 月 共
运动生物化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物化学》,林文弢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龚惠兰——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导师简介
2006-4-23 14:30:32 广州体育学院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
研究方向:生理机能与评定 所在系:运动与健康系 辅导
二、专业特长:运动生理学教学与研究 院
三、近三年来主要成果 辅导
1 .发表论文:(第 1 作者) 济
( 1 )《低海拔与中度高原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广州体院学报 2002 年 1 月 正门对面
·[考研一站式]广州体育学院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一.基本信息 共
龚惠兰 , 女 ,1945 年 12 月出生 , 广东台山县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 ( 六年制 ) 。 200092
职 称:教授 112室
专 业:运动生理学 3362 3039
3 .课程建设 48号
( 1 )主持和完成《运动生理学》试题库的建设; 辅导
( 2 )主持和完成院级《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kaoyantj
四、在研项目: 正门对面
学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DOI:10.16655/ki.2095-2813.2007-1579-3144学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①欧阳伟兵 唐少林(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广州 510500)摘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中小学生与大学生在学习羽毛球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出符合中小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学习羽毛球基本技术的合理建议,为广大教师、教练员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理论指导,为羽毛球运动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 大学生 羽毛球教学 问题 建议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12(c)-0068-04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Badminton Teaching in SchoolsOUYANG Weibing TANG Shaolin(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500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adminton by means of literature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at ordinary times.Some practical problems may be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skills of badminton are put forward.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eachers and coaches in the future teach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badminton teaching.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Badminton teaching; Problems; Suggestions1 背景提出羽毛球运动项目具有移动速度快、球路变化多、击球技巧性强、技术种类多、对抗竞争刺激程度因人而异等特点,加上由于它受锻炼时间、人数及受众人群限制等客观因素制约小,是适宜各个人群的全身运动的项目,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广州体育学院 硕士导师资格申请书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生
导师申报表
姓名:
职称:
申请专业:
研究方向:
所在教研室
所在系部
广州体育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制
年月日填
注:1、目前正在从事科研情况需由远到近填写实际情况,有关证明材料请提供相关的已经批准的科研项目立项书及科研经费证明的复印件一式三份。
注:1、主要成果由远到近填写近三年以来的科研成果,有关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包括学术论文或代表作品的的刊物封面、目录页及论文首页的复印件一式三份。
注:教研室推荐意见根据导师资格申请条件填写。
力量训练专家——王保成教授主讲 - 广州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科研处长、力量训练专家——王保成教授链接竞技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首都体育学院——王保成教授时间:2005年1月17日上午14:00分—15:00。
地点:广州体育学院104阶梯课室第一部分力量训练的原则与进程第二部分力量素质与力量训练方法的分类第三部分力量训练的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力量训练的原则与进程一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1. 根据项目特征来确定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必须正确认识所从事训练的运动项目的特性和各项目的特征,这是教练员训练工作的基点和出发点。
运动训练实践中确定运动项目的性质与特征,主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1)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训练学因素(2)专项运动中的能量供应特点(3)专项运动中的肌肉工作特点与专项技术动作特征(4)比赛规则与比赛要求2. 力量训练的系统观和整体观3. 力量训练的计划性和连续性4. 力量训练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二力量训练的进程——专项力量训练的阶段性与进程力量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方法,在整个全年计划的各训练阶段都是不断变化着的。
这是为了满足运动员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种类力量的需要,从而有助于最合理地提高运动成绩。
力量训练计划应反映专项运动的特点,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许多教练员却因此往往忽视了发展力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性和阶段性,即对力量训练的方法学问题考虑较少。
例如,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不应仅限于发展爆发力的训练计划。
从方法学的观点看,爆发力训练应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不同的力量成份,并由几个训练阶段完成。
各阶段应有不同目的但又紧密联系的训练任务。
这样做,从方法学上看是合理的,而且也能加速专项爆发力的发展,为专项力量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保持。
1. 建设性力量训练阶段(打基础阶段):通常,制定任何一个力量训练计划,都应从建设性力量训练阶段(打基础阶段)开始,它是整个力量训练的“物质”准备阶段。
2. 提高最大力量阶段:第二阶段是提高最大力量阶段,提高肌肉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导师梁利民教授简介一、基本信息梁利民男1956 年1 月江西吉安人博士学位教授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1 、小康社会与休闲体育2 、学校体育所在系部休闲体育与管理系二、专业特长体育人文社会学三、近三年来主要成果1 、大众体育权利和义务探析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体育》2002 、2 全文转载2 、“九运”后广东奥林匹克中心经营环境分析广州体院学报2002 、113 、从终身体育的视点出发中国体育报理论经纬版2002.14 、广州体育公园建设及运行保障机制的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3 、105 、21 世纪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新概念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举办首届中美学校体育论文报会专题发言广州体院学报2004 、16 、大学生运动休闲生活探索广州体院学报2005 、17 、我国体育中介市场的主体及运作武汉体育学报2005 、48 、全民健身市场网络运行机制的研究成都体院学报2005 、39 、全民健身市场网络运行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广州体院学报2005 、410 、新时期信息产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5 、3“十五”期间,作为主要参与者,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两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研究两项,主持完成学院重点课题一项。
四、在研项目1 、作为第二负责人,目前正实施一项题为《中国小康社会休闲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课题经费为15 万,预计2006 年9 月完成。
2 、主持一项学院重点课题的研究,课题经费为2000 元,预计2006 年6 月完成。
硕士研究生导师谭建湘教授简介谭建湘教授,男,湖南长沙人,生于1959 年9 月。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
目前担任广州体育学院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上海体育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体育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理事、广东体育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专家库成员、广州体育体科学会产业分会主任、广州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广州足球协会和篮球协会市场开开发顾问等社会职务。
谭建湘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开发与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产业、体育管理、体育发展战略和社会体育。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为:珠江三角洲体育发展研究(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顺德城乡生活变迁与体育发展的相互关系(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奥运重点项目布置的若干问题研究(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发展现状(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国高水平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研究(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要参编和主编的学术著作有:学校体育学( 任编委,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国际体育场地器材标准大全(主编,广东高教出版社,1994 )、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发展现状(主撰稿人,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体育管理学(编委,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社会体育管理学(副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体育经纪导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近三年来主要承担和研究的课题有:中国体育中介企业研究(体育总局软科学课题2004 年,0.8 万)、大型竞赛表演投融资机制研究(体育总局软科学课题2003 年,1 万)、我国体育中介市场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1 年,5.6 万)、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2003 年,1 万)、广州地区体育产业结构与发展研究(2001 年,2 万)广州地区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研究(2002 年,2 万)。
硕士研究生导师楚继军教授简介一、基本信息姓名:楚继军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12 g籍贯:河南省许昌市学位:教育学硕士职称:教授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向:公共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所在系:休闲体育与管理系二、专业特长1、公共体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现代管理技术在体育管理中的应用2、体育社会团体组织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3、竞技运动训练与体适能理论与实践三、主要研究成果(一)科研论文1、深圳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模式的思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1)2、“九五”期间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变化情况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 )3、深圳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模式的思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1 )4、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的影响《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 )5、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发展预测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6、篮球运动对我市中年男性体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与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第二作者)7、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的影响《体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38、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比赛的分析与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 (第二作者)9、构建服务型基层体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第二作者)10、广东省基层群众体育公共管理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6.511、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现状与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61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体育锻炼的特征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07.4(第三作者)13、宽裕小康地区体育社团活动实效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4、小康社会城市体育社团活动绩效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11(二)研究课题1、论休闲运动教育国家社科基金课题(02CTY001 )2002.6 (课题主要成员)2、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99BTY006)2003.63、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体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研究项目(682SS04082 )2004.6(主要成员)4 、“非典”对广东省群众体育活动的影响及新时期群众体育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广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3SJA890002 )2003.65 、广东省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广东省体育局软科学研究项目2004.116 、宽裕小康地区体育社团活动实效化组织策略研究广州市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子课题2005.1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大众体育的需求及消费特征研究(03BTY019)?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2006.12? 主要成员8、我国城镇农民工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基于东南沿海的实证研究(785ss05048)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2005.6 主要成员9、珠江三角洲小康条件下成人体质的调查研究(649ss04049)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2004.610、广东省高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课题2004.6 主要成员11、小康社会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及评价体系研究--以广东为例(1074SS0703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项目2007.4 主要成员四、在研项目1、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1281SS08099)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92、体育文化多样性研究(08BTY009)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008.6 主要成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吕树庭教授简介一、基本信息吕树庭,男,1944 年11 月28 日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组评委。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运动与社会);所在系部:休闲体育与管理系。
二、专业特长吕树庭教授早年留学日本,专攻体育社会学。
在回国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立足社会学的视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与实践服务的实证研究。
三、近三年来的主要成果主编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一部,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省部级课题研究 3 项,主持厅局级重大课题1 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署名人论文7 篇,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2008 北京奥运会理论研讨会》上,大会报告论文1 篇。
四、目前在研项目200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 奥运会观众研究》,立项批准号:739SS05002 ,资助经费10000 元,研究年限1 年。
硕士研究生导师韩会君教授简介一、基本信息1. 姓名:韩会君2. 性别:男3. 出生年月:1963 年2 月4. 籍贯:黑龙江省5. 学位:博士6.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7.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8. 研究方向:体育与社会发展;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9. 所在系部:体育教育系10.担任的职务:继续教育部主任第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二、专业特长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三、主要社会兼职1、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委员、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会长;3、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4、广东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秘书。
四、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一)著作与教材1、教材:《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参编)2、专著:《成人体育学习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113、教材:《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二)主持的课题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兼论珠江三角洲体育带的构建”,(2011年2月结题)。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全民健身条例》执行力的现状及运行机制的研究”(2010年)3. 广东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远程培训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2009年)4. 广东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2010年)5、广东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外包实施策略研究”(2011年,在研。
)(二)公开发表与入选各类论文报告会的论文(限第一作者)1、第16届亚洲运动会科学大会分会报告论文,小康社会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中国广州,2010年10月。
2、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给我们的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63、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64、广州市民对亚运会后效应的心理认同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65、“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11年7月,内蒙,包头)硕士研究生导师栗艳梅简介栗燕梅,女,汉族,1966年3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休闲与管理系系主任助理、兼休闲体育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