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研究

合集下载

纤维素酶作用条件

纤维素酶作用条件

纤维素酶作用条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纤维素酶是一种在生物体内起到关键作用的酶类物质。

它能够降解纤维素这种复杂的多糖类物质,帮助生物体消化、吸收养分。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主要的结构成分,包括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三类。

由于植物细胞壁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因此许多生物体都需要纤维素酶来帮助其消化和利用这些植物性的食物资源。

纤维素酶的作用条件包括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因素。

这些条件对纤维素酶的活性、稳定性和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来看纤维素酶的适温范围。

不同的纤维素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大部分纤维素酶在30-60摄氏度的温度下表现较好,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影响到其活性。

该适温范围取决于纤维素酶在自然环境中的来源和生长状况,例如产自热带区域的纤维素酶对高温的适应性更强,而产自极地地区的纤维素酶对低温的适应性更好。

其次是纤维素酶的适pH范围。

纤维素酶在不同的pH值下的活性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大部分纤维素酶在中性至碱性环境下表现较好,如pH 6.0-8.0的范围。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纤维素酶,例如在酸性环境下活性更好的酸性纤维素酶。

适pH范围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来源和作用场景等因素。

离子浓度也是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纤维素酶在一定的离子浓度范围内可以保持较好的活性,过高或过低的离子浓度都会对其活性产生负面影响。

离子浓度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其对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和折叠构象的影响,进而影响纤维素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纤维素酶的作用条件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纤维素酶类型和应用场景来确定最佳的作用条件,以提高纤维素酶的效率和稳定性,进而实现更好的纤维素降解效果。

未来,随着对纤维素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进步,相信纤维素酶在生物工程、环境保护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第二篇示例: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具有在生物转化、发酵工艺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纤维素酶产生菌CMC-Z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纤维素酶产生菌CMC-Z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纤维素酶产生菌CMC-Z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郑虹【摘要】用刚果红染色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产纤维素酶的菌株CMC-Z,经菌落形态观察及镜检,初步鉴定为放线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等试验对CMC-Z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碳源、氮源最佳添加量分别为可溶性淀粉1%、明胶2%;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7.5%,培养基初始pH 7.0,装量100 m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 h.通过方差和极差分析,表明影响菌株CMC-Z纤维素酶产生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可溶性淀粉浓度〉初始pH〉装量〉明胶浓度〉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经优化后,其酶活可达到38.37 u.mL-1.%A cellulase-producing strain was isolated by the congo red dying method on the culture plates which has sodium carboxymethyl eellulase. The stain was identified as Actinomycete. The maximum activi- ties of carboxymethyl cellulase enzyme of CMC-Z were increased via series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comparisons. The optimal culture medium and conditions for enzyme production by CMC-Z were obtained. The optimum of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were soluble starch 1% and gelatin 2% , pH of culture medium 7.0 ; inoculum rate 7.5% , culture temperature at 30 ℃, fermentation time for 72 h. The results of range analysis and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rder were the soluble starch 〉 pH 〉 loading capacity 〉 gelatine 〉 inoculum size 〉 temperature 〉 fermentation time. The maximum activities of CMC was 38.37 u · mL-1 under the optimiz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期刊名称】《闽江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5【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纤维素酶;筛选;正交设计【作者】郑虹【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福建福清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03植物纤维是地球上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由于降解难,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1-3],研究报道通过纤维素酶可将工业上废弃的纤维素转化为有机肥料、单细胞蛋白、酒精等物质[4-5],逐渐成为饲料、食品、洗涤剂、纺织等行业的新能源,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纤维素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课题.研究报道,能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6]种类很多,真菌有绿色木霉[7]、灰绿曲霉[8]、木霉、根霉[9]等,细菌有芽孢杆菌[10]、放线菌[11]等.本试验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CMC-Z,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期望应用于饲料行业,作为饲料用酶.1.1.1 土壤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后山的土壤.1.1.2 培养基①羧钾基纤维素钠液体培养基:CMC-Na 1.5 g,NH4NO33.1 g,MgSO4·7H2O 0.05 g,KH2PO34.10 g,H2O 100 mL,琼脂2 g,pH 自然;②斜面培养基:葡萄糖2 g,蛋白胨0.2 g,酵母膏0.3 g,(NH4)2SO40.5 g,H2O100 mL,琼脂 2 g,pH 7.0;③刚果红培养基:(NH4)2SO40.2 g,MgSO4·7H2O 0.05 g,KH2PO40.1 g,NaCl 0.05 g,CMC-Na 2 g,刚果红0.02 g,H2O100 mL,琼脂2 g,pH7.0;④发酵培养基:KH2PO40.5 g,明胶2.0 g,CMC-Na 1.9 g,MgSO40.25 g,H2O 100 mL,pH 7.0.1.2.1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取0.5 g土样接种于CMC-Na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30℃、180 r·min-1振荡培养48 h,将菌液(稀释度为 10-6、10 -7、10-8)涂布于羧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平板,30 ℃培养箱培养 48 h.挑取单菌落点接于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30℃ 培养72 h.选择菌落周围红色沉淀多的菌株为试验菌株.1.2.2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取4支经过灭菌的EP管,然后编号,并向1号试管中加入没有经过发酵的培养1.0 mL,作为空白对照;其他3根试管加入有经过发酵的培养液各1.00 mL.然后8 000 r·min-1离心5 min,各取上清液0.25 mL加到事先预热5 min的纤维素钠试管溶液中,编号分别为1、2、3、4,其中1号作为空白.溶液充分混匀,放在40℃水浴中保温30 min后取出,立即向1、2、3、4号试管中各加入0.5 mL DNS以终止酶反应,充分摇匀后沸水浴5 min,取出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 mL.以1号试管溶液为空白对照调零点,在540 nm波长下测定2、3、4号试管液的光密度值并记录结果.根据3个重复光密度的平均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葡萄糖含量,按下式计算出 CX 酶活力(u·mL-1)[7]:在上述条件下,算出1 mL酶液在40℃,pH 4.6条件下每分钟水解纤维素生成1 μmol葡萄糖的量.1.2.3 菌株CMC-Z产酶条件的优化1)碳源对纤维素酶产量的影响300 mL三角瓶装量100 mL添加有2%碳源的发酵培养基,接种量5%,30℃180 r·min-1振荡培养72 h后,测发酵液中纤维酶活力.试验用的碳源有CMC-Na、可溶性淀粉、蔗糖、葡萄糖、乳糖.2)氮源对纤维素酶产量的影响300 mL三角瓶装量100 mL添加有2%氮源的发酵培养基,接种量5%,30℃180 r·min-1振荡培养72 h后,测发酵液中纤维酶活力.试验用的氮源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NaNO3、NH4Cl、明胶.3)发酵时间对纤维素酶产量的影响300 mL三角瓶装量100 m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5%,30℃180 r·min-1振荡培养,从开始培养起,每隔8 h取样测纤维酶活力.4)培养温度对纤维素酶产量的影响300 mL三角瓶中装入100 mL添加有2%可溶性淀粉及2%明胶的发酵培养基,接种量5%,分别于25、30、35、40 ℃,180 r·min-1振荡培养 72 h.测发酵液中纤维酶活力.5)培养基初始pH对纤维素酶产量的影响300 mL三角瓶中装入100 mL添加有2%可溶性淀粉及2%明胶的发酵培养基,将pH分别调至6.5、7.0、7.5、8.0、8.5、9.0、9.5,121 ℃灭菌 20 min.接种量5%,30 ℃ 180 r·min-1振荡培养72 h.测发酵液中纤维酶活力.6)摇瓶装液量对菌株CMC-Z产酶能力的影响300 mL三角瓶中装入添加有2%可溶性淀粉及2%明胶的发酵培养基,装量分别为50、75、100、125、150 mL,pH 7.0,接种量5%,30℃ 180 r·min-1振荡培养72 h.测定发酵液中纤维酶活力.7)正交设计在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进行7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因素包括可溶性淀粉浓度、明胶浓度、发酵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装量、接种量等. 以上试验均进行3个重复平行试验.采用EXCEL与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用平均值加标准差表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产生菌,命名为CMC-Z,该菌株菌落为白色,边缘不整齐,呈放射状.镜检形态为连线状的,无细胞核.初步鉴定为放线菌.如图1.2.2.1 不同碳源对菌株CMC-Z产酶的影响不同微生物对碳源的吸收和利用是有差别的,菌株CMC-Z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及产酶能力也是有一定差异的.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培养基中添加2%可溶性淀粉或CMC-Na,菌株CMC-Z纤维素酶产量高于添加乳糖、蔗糖或葡萄糖,可能因为该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是属于诱导型分泌,在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培养基中,该酶会被大量诱导产生;而添加有底物的培养基,酶的诱导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产酶量不高.2.2.2 不同氮源对菌株CMC-Z产酶的影响菌株CMC-Z对不同氮源的利用及产酶能力也是有一定差异的.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培养基中添加2%明胶,菌株CMC-Z产酶量最高为20.68 u·ml-1,培养基中添加其他氮源,菌株CMC-Z产酶量均在10~15 u·ml-1之间.CMC-Z产生的纤维素酶,不仅受其培养基成分的影响,而且也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如时间、温度、培养基的初始pH、装液量等.2.3.1 培养时间对菌株CMC-Z产酶的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时间产生不同的产物,同一产物又是随着时间的拉长而发生增减的变化,对菌株CMC-Z进行发酵时间的试验,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菌株CMC-Z产纤维素酶活力随着发酵时间的拉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发酵时间为72 h时产酶量达到最大40 u·mL-1.2.3.2 温度和装量对菌株CMC-Z产酶的影响放线菌能够合成和积累很多种产物[12],不同温度及装量下所积累的产物种类及产量也有所不同,对于菌株CMC-Z积累纤维素酶的温度和装量试验结果分别见表1、表 2.由表1、表 2可见,菌株CMC-Z产酶量随发酵温度及装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发酵温度为30时,产酶量达到最大 34.19 u.ml-1.当装液量为75 mL时,产酶量达到最大 17.14 u.ml-1.因此,菌株最适产酶量的温度为30℃,菌株最适产酶量的装量为75 mL.2.3.3 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CMC-Z产酶的影响微生物在不同pH培养基中,合成的产物也会有所差别.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CMC-Z产酶的试验结果见图5.微生物在不同pH培养基中,其产物的合成和积累是有差异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H的变化,纤维素酶先增加,pH达到7.0时,产酶量达到最高,接着,纤维素酶产量逐渐下降.2.3.4 接种量对菌株CMC-Z产酶的影响将接种量分别设为5%、7.5%、10%、12.5%、15%进行产酶试验,摇床发酵测定酶活力,结果见图6,表明菌株在接种量为7.5%时产酶量最高.菌株CMC-Z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条件的优化后,为了综合考虑各因素对菌株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可溶性淀粉浓度、明胶浓度、发酵时间、温度、初始PH、装量、接种量等7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表4、表 5.由表3、表4结果可见,可溶性淀粉添加量对菌株CMC-Z产酶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初始pH,接下来依次是装量、明胶添加量、接种量、温度,最后是发酵时间.最后确定菌株 CMC-Z产酶最佳工艺条件是A1B2C2D2E2F2G2.经优化后,其酶活可达到38.37 u·mL-1.同时,由表4方差分析可知,试验的7个因素的F比值均小于F临界值(3.740),因此这些因素对菌株CMC-Z产酶量的积累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溶性淀粉的添加量却是菌株CMC-Z产酶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CMC-Na为唯一碳源从枯枝中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CMC-Z,经菌落观察及镜检,初步鉴定为放线菌.通过碳源、氮源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放线菌CMC-Z产酶最佳碳源、氮源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可溶性淀粉1%,明胶2%.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培养基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7.5%,装量为100 mL,发酵时间为72 h.经发酵条件优化后,菌株产酶量可达到38.37 u·mL-1,比未优化前提高了3.73倍.方差和极差分析,表明影响菌株CMC-Z纤维素酶产生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可溶性淀粉浓度>初始pH>装量>明胶浓度>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相关文献】[1]周红霞,江海涛,张红琳,等.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和产酶条件优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11(6):37-40.[2]陈丽燕,张光祥,黄春萍,等.两株高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4):531-538.[3]张涛,皮雄娥,刘伟,等.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4):418-420.[4]马旭光,张宗舟.微生物降解农作物秸秆生产SCP饲料的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7):624-626.[5]冀春雪,杜风光,史吉平,等.纤维乙醇用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07(7):118-121.[6]胥成浩,农向.选育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J].农家之友,2010,10:124-125.[7]林英,秦萍,杜志强,等.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F-UV264产酶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 312-2 314.[8]徐昶,龙敏南,邬小兵,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1):107-111.[9]宋颖琦,刘睿倩,杨谦,等.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2(34):198-201.[10]张立静,李术娜,朱宝成.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T-7的筛选、鉴定及降解能力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112 -118.[11]邵继海,胡俊林,孙留敏,等.一株产耐热纤维素酶放线菌的固体发酵研究[J].饲料工业,2006,24(27):37-39.[1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9-41.。

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pHBM_End培养条件的研究[1]

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pHBM_End培养条件的研究[1]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2005A030)*通讯作者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降解纤维素,使之生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一系列酶的总称,按各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三大类(谢占玲和吴润,2004),在协同作用下它们可以将纤维素物质彻底水解成葡萄糖,进而发酵产生乙醇,解决能源再生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纤维素酶成本高及酶活力低严重制约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筛选高产量和高酶活力的纤维素酶产生菌,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现代的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菌,或通过对已知的纤维素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比活力。

由于筛选原始菌株工作量大,且产量一般情况下较基因工程菌低,所以构建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菌是降低纤维素酶成本、提高产量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鲜见在巨大芽孢杆菌中表达内切葡聚糖酶的报道。

本试验以工程菌pHBM-End为研究对象,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培养条件以进一步提高表达量,为实现基因工程菌产业化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菌种来源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自行构建保存的基因工程菌pHBM-End。

1.2培养基LB培养基:1%胰蛋白胨,1%Na-Cl,0.5%酵母浸出粉,pH7.0~7.5;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1.5%~2.0%的琼脂粉;配制抗生素培养基时需加入四环素(终浓度为10μg/mL)。

LB-CMC培养基:在LB培养基中加入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1.3生物量测定将培养液稀释25倍,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600nm下测定光密度,以未接种的培养基等量稀释液作对照。

1.4酶活力测定参照郑淑霞等(2004)方法。

以1mL1%(m/V)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为底物,加入0.1mL适当稀释的酶液并混匀,置水浴锅中50℃静置保温30min,然后加入2.5mL二硝基水杨酸钠(DNS)溶液,混匀后置100℃煮沸5min,取出后用流水冷却至室温,定容至5mL,最后在530nm波长处测得各管溶液的吸光值并计算酶活力。

纤维素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纤维素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纤维素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一、概述纤维素由于其特殊的生化性质,一直是微生物学和食品工业研究的关注焦点。

特别是纤维素的分解,除了传统的化学方法,生物法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

对纤维素酶活性和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是纤维素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纤维素分解酶是产生于微生物体内的一类酶,广泛存在于真菌和细菌中,可划分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两大类,规律的利用这些微生物菌种,开发新型的纤维素分解酶。

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菌种较多,其中许多菌种能分泌出多种细胞外酶,如单糖的转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木糖酶、果糖酶和葡聚糖酶等。

多种新型有机物的产生依赖于工业生产中微生物的应用技术,目前各国纤维素降解的菌株和发酵产物分离和鉴定方法越来越多。

纤维素菌的分离可采用筛选、稀释和富集等方法。

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有:(一)厌氧富集法:根据纤维素菌能够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生长和代谢的特点,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利用耐氧性微生物限制氧气的供应,引起产生厌氧性纤维素分解菌类,然后推广领域固定化、发酵和应用。

可根据繁殖时间将厌氧富集法分为短时间富集法和长时间富集法。

(二)筛选法:在纤维素富含的自然环境或人工培养环境中进行筛选。

先用一些微生物菌株做为预培养菌种,加入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通过短期采取接种、稀释、摇动等处理方式,寻找纤维素分解酶活力最高的培养物,然后进行分离纯化、性质鉴定。

(三)稀释法:将样品依一定比例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液体均匀地均匀的加入纤维素培养基中,用深层培养的方式进行发酵,进行分离鉴定纯化。

稀释法适用于富含纤维素且菌株较多的培养基的菌群筛选。

(一)形态学特征鉴定法: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

此方法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鉴定方法之一。

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形状、结构、颜色和大小等,进一步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正确定义。

常用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结构特征、色素特征和大肠杆菌。

(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法:通过菌株的生长特性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表现,或菌体在不同生长条件下表现的生化过程,如碳源利用情况,氮源利用情况,温度和pH值的影响等,进行鉴定。

纤维素酶的生产工艺及分离提纯

纤维素酶的生产工艺及分离提纯

纤维素酶的生产工艺及分离提纯:朱帅帅学号:4 四院三连通信工程摘要: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

由于纤维素酶在饲料、酒精、纺织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国外业人士看好,将是继糖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之后的第四大工业酶种,甚至在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一大酶种,因此纤维素酶是酶制剂工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是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蛋白质。

关键词:发酵法;盐析法;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电泳Abstract:Cellulase is an important enzyme products, a plex enzyme, mainly by the exo-β-glucanase, endo-β-glucanase and β-glucosidase and other ponents, there are very high energy Xylanase. Because cellulase has great market potential in the fields of feed, alcohol, textile and food, it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fourth largest industrial enzyme after saccharifying enzyme, amylase and protease, even in China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to bee the largest enzyme species, so the enzyme enzyme industry is a new growth point. Is a protein that can depose cellulose into oligosaccharides or monosaccharides.Keywords:Fermentation, Salting out, Gel filtration,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Electrophoresis.一、纤维素酶的概述纤维素酶是一种对纤维素大分子的水解具有特殊催化作用的活性蛋白质,它是一组酶的总称,不是单成分酶,而是由多个酶起协同作用的多酶体系。

里氏木霉及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_覃玲灵

里氏木霉及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_覃玲灵
多次分枝; 开始形成的 分枝较长, 后续形 成的分枝 随着离基部距离的增加而逐步变短, 多数土壤以 及木材上生长的 T richoderm a 菌株, 其 有性型 还未 观察 到, T richoderm a 中 的 许 多 常 见 种 类 无 有 性 世代 [ 34] 。
绿色木霉 ( T richoderm a virid e)因其在 1944年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毁坏驻扎于东南亚所罗门 群岛上的美军的棉衣和帆布帐篷而被人们发现 [ 35 ] 。
关注。此外, 一些 T richoderm a 属还具有抗性特征, 能够作为生物控制菌对抗植物病原体 [ 29- 31] 。
T richoderm a 的概念最早由 P ersoon[ 32] 引 入, 开 始概括的 T richod erm a 主要有 4 个菌种, 即 T. aure um、T. nigrescens、T. roseum 以及 T. viride, 不同分生孢 子的颜色是种间的区别,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它们 是彼此无 关的种类。T richoderma 现在仅 用于描述 以 T. viride为代表的绿色类型的真菌 [ 34] 。 R ifa it[ 33] 依据微观特征, 界定了 T richoderm a 属。T richoderm a 属的分生孢子梗排列成规则的树状结构而且是重复
( Institute of B io log ical and Environm ental Science& T echn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Abstrac:t A s w ide ly deve lopm ent and utilization of ce llulose in the fie ld of energy, m ate rials and chem istry industry, T r ichoderma reesei has been caught m ore and m ore attention for its be ing a k ind of im portant ce llu lase stra in for industry. Fo r enhanc ing its cellu lase product, peop le hav e done a lot of work on it, and ob tained seve ra l cons iderably good mutant strains. T o learn the genom e o fT r ichoderma reesei and its mu tant strains is he lp fu l to us understand its system o f ce llulase hype rproduction, also he lp fu l to people construct its g enet ic eng ineering stra in in the future. T h 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 f T richoderma reesei and part of its hyperce llulase product stra ins, a lso elabo rated the research deve lopm ent of its m utan t strains genom e in the recent yea rs.

纤维素酶作用条件

纤维素酶作用条件

纤维素酶作用条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分解纤维素的酶类蛋白质。

纤维素是一种由多糖组成的长链聚合物,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体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之一。

纤维素酶通过水解作用将纤维素分解成较小的碳水化合物,从而促进植物细胞的溶解,并释放出足够的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纤维素酶的作用条件与多种因素有关,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纤维素酶的作用条件与温度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50-60摄氏度左右。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纤维素酶的活性,导致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通过控制恰当的温度来保证纤维素酶的有效作用。

pH值也是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pH为4.5-5.5。

若环境pH超出这个范围,将会导致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受到抑制或失活。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环境pH进行调控,以维持纤维素酶的高效活性。

离子强度也会对纤维素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适度的离子强度可以促进纤维素酶的活性,但过高或过低的离子强度都会对酶的活性造成不利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溶液中的离子强度,以维持纤维素酶的高效活性。

纤维素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离子强度、底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以保证纤维素酶的高效作用。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能够加深大家对纤维素酶作用条件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篇示例: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由许多β-葡聚糖分子组成。

纤维素的结构使得它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是难以消化的。

纤维素酶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生物体将植物纤维素降解为可被消化吸收的小分子。

纤维素酶的作用条件是指在何种环境条件下,纤维素酶才能够发挥最佳的降解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对纤维素酶的作用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纤维素降解的效率。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1.2.4高亲水性和透水透气性
细菌纤维素的微纤维直径较小,又可以无限制的生长合成,因而其表面积可 以达到植物纤维素的300倍;纤维素分子内存在大量的亲水性基团,因此具有很强 的吸水和持水能力,能吸收60"--70倍于其干重的水分【10】,经特殊处理会更高,并 具有高的湿强度;同时由于细菌纤维素内部有很多“孔道",因而有良好的透水 和透气性。
sodium hydroxide/urea sodium、hydroxide/thiourea and lithium hydroxide/urea. Bacterial cellulose dissolved in NMMO is treated on PET fabric,the hydrophile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弓、事目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a蝎年/月6 R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 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 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 然为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姓名:李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指导教师:朱平
20080608
摘要
选择木醋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各种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对其合成细 菌纤维素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首次以西瓜汁为培养基合成细菌纤 维素,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mental cations ale test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duct has excellent water-holding property and strong adsorption to Cu+.Bacterial cellulose can be dissolved in LiCI/DMAC、NMMO·H20 and formic acid,but not in solvents o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素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研究
作者:杨亚珍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刊名:
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34)
1.王玉芝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 1997(03)
2.陈力宏纤维素酶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 1990(05)
3.李明华;张大伟;楚杰饲料纤维素酶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期刊论文]-饲料与畜牧 2003(08)
4.谢占玲;吴润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草业科学 2004(04)
5.LyndLR;WeimerPJ;VanZylWH;PretoriuslS Micribialcelluloseutilization:Fundamentatsandbiotechnology 2002(03)
6.陆燕华;刘忠纤维素酶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西南造纸 2005(04)
7.李文俊;杨玲纤维素酶用于废纸脱墨[期刊论文]-两南造纸 2002(0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zx20083401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