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

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1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前言朱永新教授作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师和学生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
陶新华作为朱教授的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承其志而传其言。
从心理学角度注意到师生都需要积极的引导和关怀,提出利用大脑的工作原理去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读过之后让人受益匪浅。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大脑的发育基础,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大脑会发育得更好。
虽然课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动,但是有节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调整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注入活力和热情。
因此,无论是四年级还是二年级,看到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我都会利用打节拍来唤醒他们体内的学习因子。
这种锻炼不仅能让大脑发育良好,还具有宣泄消极情绪,提高精力和体力的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提升。
当然,想要学生学习进步,只靠锻炼体育是不够的,尤其是对那些课下积极、课堂调皮捣蛋的学生。
一旦短暂的高涨的情绪回归平静,他们又会陷入学不会的迷茫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了。
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二者此消彼长。
作为老师,如果任由其消极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学生就会肆无忌惮的挑战老师,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就越来越紧张。
因而,积极心理学引导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身上的优势特征。
比如:四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课都爱乱说话,突然有一次上课很长时间他都没有见动静,我发现后就立刻表扬了他,这之后他就知道了这样做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做了,四四班的课堂由此顺畅了许多。
有时候活泼好动的学生只不过是想要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而已。
积极心理学记录片文本

积极心理学记录片文本
《积极心理学》是一部心理学纪录片,也称《哈佛幸福课》,共20单集,每集70分钟。
该纪录片记录了哈佛大学的一门课程,教授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在第一集中,教授并没有直接为幸福下定义,而是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重要的认识和见解,所以每个人追求的幸福肯定也是不同的。
教授还认为,人应该“拥抱静谧”,即给自己留出自省的时间,追问自己是否幸福、想要什么、如何变得幸福,并远离那些让自己不幸福的事物,这样才能向幸福靠近一步。
这部纪录片不仅揭示了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还探讨了如何实现幸福人生,对于那些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的人来说,是一部必看的影片。
哈弗大学幸福课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哈弗大学幸福课积极心理学观后感看了哈佛大学的幸福课,我就像挖到了一座宝藏,恨不得逢人就安利。
以前吧,我总觉得幸福这东西就像天上的云,看得见摸不着,全靠运气。
但是这课就像一个智慧的老大哥,拉着我的手说:“兄弟,幸福可不是这么回事儿。
”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就像是个幸福魔法师。
他讲的那些内容啊,特别实在,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
他告诉我们,幸福不是等到你实现了所有目标才会出现的神秘礼物,而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的。
这就好比我们去爬山,以前我总想着只有站到山顶看到风景那才叫爽,可现在我明白了,在爬山途中听到鸟儿叫,感受到微风拂面,那也是幸福的一部分啊。
课里提到积极的自我认知很重要。
咱好多人啊,老是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就像眼里进了沙子似的,看自己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其实呢,我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只是有时候被乌云遮住了。
这课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那些乌云,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星星在闪闪发光。
比如说我以前觉得自己有点内向,老是羡慕那些在人群里侃侃而谈的人,觉得自己这样不好。
但是上完课我就想,内向怎么了?内向的我更善于倾听,更能深入思考,这也是我的优点呢。
还有那个关于人际关系对幸福的影响。
真的是太对了!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嘛。
这就像一场欢乐的聚会,有一群好朋友在身边,大家一起笑、一起闹、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那幸福指数“嗖”地就上去了。
而且不是那种表面的朋友关系,是那种真正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关系。
我就想到自己身边那些铁哥们、好姐妹,每次跟他们聊天或者出去玩,心里就觉得特别温暖,就像冬天里的小火炉。
再说说关于面对压力和挫折这块。
以前我一遇到点难事,就像个霜打的茄子,整个人都蔫儿了。
但是这课教会我,压力和挫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巧克力里的苦味儿,虽然不太好受,但也能让幸福这颗巧克力变得更有层次。
我们可以把这些困难看作是成长的机会,就像游戏里的关卡,过了一关就升级了。
这让我对待生活中的麻烦事儿有了全新的态度,不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想着怎么从中学到东西,变得更强大。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三个层面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三个层面导语: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幸福感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
一、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主观评价。
它是幸福感的基本层面,体现了个体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认知和感受。
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
1. 个体的性格特点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乐观积极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积极评价自己的生活,更能够从困境中寻找积极的一面。
2. 生活经历也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稳定的工作和健康的身体等都会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而逆境、失业和健康问题等不利因素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3. 社会环境也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平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而社会压力、不公平待遇和孤立感等都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二、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它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是主观幸福感的进一步延伸。
心理幸福感受到个体的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1. 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心理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快乐、喜悦、满足等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消极情绪,如悲伤、焦虑和压力等则会降低心理幸福感。
2. 情感的质量和稳定性也与心理幸福感密切相关。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的感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加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冷漠的关系和孤独感则会降低心理幸福感。
3. 心理健康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三、社会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社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层面的幸福感体验,是幸福感的高级层面。
社会幸福感受到社会支持、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等因素的影响。
哈佛幸福课简介

哈佛幸福课简介
《哈佛幸福课》是哈佛大学的一门心理学课程,也被称为“积极心
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这门课程由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主讲,旨在帮助学生和普通人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并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来提高幸福感。
该课程涵盖了许多与幸福相关的主题,包括积极情绪、人际关系、成就、意义和目的等。
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实践练习和个人反思等
形式,学生们学习如何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人成长和实现人生目标。
《哈佛幸福课》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视频也在网上广泛传播,吸引了数百万的观众。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掌握提高幸福感的方法,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哈弗大学幸福课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哈弗大学幸福课积极心理学观后感最近看了那个超有名的哈弗大学幸福课——积极心理学,那感觉就像是在心灵的花园里来了一场奇妙的漫步,还顺手采了不少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智慧小花呢!以前吧,总觉得幸福是那种特别玄乎的东西,像天边的云彩,看着美,但是摸不着。
看了这课才知道,幸福原来是有“套路”的,哦不,是有科学依据的。
讲师一上来就像个超级魔法师,他把那些看似高大上的心理学知识变得特别接地气。
他讲的第一个点就让我忍不住点头如捣蒜。
他说积极心理学不是让我们忽略生活里的那些糟糕事儿,而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还能看到好的一面。
就好比你今天摔了一跤,擦破了膝盖,一般人就会想“真倒霉”,但按照积极心理学的思路,你就可以想“还好没摔断腿呢,而且这一跤说不定是提醒我走路要看路,以后就会更小心,避免更大的危险啦”。
这可不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而是一种特别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啊,关于目标设定这一块也特别有意思。
以前我老是觉得目标定得越高越酷,最好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好像这样才能显得自己志向远大。
但是课里说,合适的目标才是幸福的关键。
就像你想爬一座山,如果那山高得你根本看不到顶,爬着爬着就容易灰心丧气。
但要是你把它分成几个小山头,一个一个去征服,每登上一个小山头就给自己一点小奖励,那这一路上都是满满的成就感。
这就像是玩游戏,每过一关就“叮”的一声,得到个小宝贝,心里美得不行。
说到人际关系,那可真是幸福的一大源泉。
讲师讲的时候我就在想,这简直就是在说我那些跟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啊。
真正的朋友不是那种天天在朋友圈里点赞的,而是能陪你哭陪你笑,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二话不说就来帮忙的。
而且,在一段关系里,互相的理解、包容和感恩就像魔法胶水一样,能让感情变得越来越牢固。
就像我和我那几个老友,每次一起聊天的时候,大家互相分享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互相打趣,那感觉就像是给心灵做了一次超级舒服的按摩。
这堂课还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总觉得负面情绪就是个大坏蛋,得赶紧把它赶走。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幸福教育心得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幸福教育心得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幸福教育心得范文三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幸福教育心得范文三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幸福教育心得范文三篇1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习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
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习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
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习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
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习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
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
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
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
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平,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目录第一章积极心理学初探 (1)一.积极心理学诞生的背景 (1)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内容 (3)三.消极研究与积极研究 (6)四、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目的 (9)第二章积极心理学的五个基本前提 (10)一、搭建学术界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0)二、改变是可能的 (11)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2)四、顺从人类本性 (15)五、允许自己追求快乐 (20)第三章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 (23)一、信念挑战极限 (23)二、皮革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24)三、情境的重要性 (26)四、创造积极的情境——精神的力量 (30)五、精神力量的作用机制 (33)六、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同一事件不同解读 (35)七、高期望导致低自尊?NO! (38)八、三个方法让自己更乐观 (40)第四章专注 (44)一、积极者与消极者 (44)二、为什么不是人人都是乐观主义者 (48)三、感激 (50)第五章改变 (62)一、改变不易但非不可能 (63)二、神经可塑性 (65)三、我真的想要改变吗? (68)四、ABC与两种变化 (70)五、日记的神奇作用 (96)六、小结 (102)第六章设定目标 (106)一、目标设定的理论及实践 (106)二、处理压力 (128)第七章完美主义 (139)一、完美主义之我的个人经历 (139)二、错误与失败 (142)三、完美主义的定义及特征 (148)四、完美主义的后果及危害 (151)五、二八法则 (157)六、完美主义的根源 (159)七、克服完美主义 (161)八、铂金法则与黄金法则 (163)九、小结 (165)第八章精神与肉体 (167)一、关注“脖子以下” (167)二、身体锻炼 (169)三、冥想 (176)四、睡眠 (181)五、触摸 (183)第一章积极心理学初探一.积极心理学诞生的背景快乐,幸福感这一整个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时间压力会使人做得更多, 但压力下的思路通常创造力较低
在现代企业里很难找到从事 紧急或重要工作的人不被时 间压力所困扰
D
特里萨.阿玛布勒 (Teresa Amabile)在 《哈佛商业评论》
B
当面对单一任务,感到使 命感和压迫感时,压力可 以带来更好的灵感以及更 高的效率
时间压力通常和过量工作放在一起 欠佳的注意力导致欠佳的表现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1954年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Abrabam Maslow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研 究善良、美德、快乐与乐观”
20世纪70年代前
Karen Horney指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过 分注重消极面;她认为必须关注影响人类生命体 的东西,研究培养好的品质
1970年代
Aaron Antonovsky引进“健康本源学” (Salutogenesis)的新概念,提出关注健康的 理念
希尔顿和琳达.豪 斯马克研究
能确定符合自己内在价值和兴趣 目标的人,可以更有效率和弹性
更有创意地把这些优势覆盖到 生活的其他领域
有关幸福的冥想
幸福饥荒
最有活力的工 作也会有比较 无聊的任务
无法快乐并 不意味放弃 任何东西
无论必须自 愿,总会有 不快乐
幸福强心剂
具备意义和快乐的 行为,就像是暗室 里的蜡烛,只需要 一根就可以点亮整 个屋子
幸福
成功
图3 成功与幸福的关系
幸福的人不必当总统或亿万富翁
“幸福是什么?”
在《真正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 一书中,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 解释了幸福的三个成分:意义、快乐与投入。
幸福
快乐 (当前价值)
意义 (未来价值)
图4 快乐、意义与幸福
永远可以 更幸福
为什么要研究积极心理学?
• 真正相信自己,动力十足
John Carter
• 保持开放好奇的状态
• 一种现象,特征是积极适应的模式,
适应力
即使面对非常不利或危险的环境
适应力
1.乐观相信事情
最终会圆满解决
4.更关注自己的优点
而不是缺点
2.对生活有信心
5.心中有一个榜样
认为生活是有 意义的
在与死亡抗争的过程中,许多病人进入了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要比 他们在生病前丰富得多。许多病人感到自己对生命的看法有了重大的 改变。他们不再看重琐碎的事情,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控制权,放弃去 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加强了与家人及朋友之间的沟通,全然活在当 下,而不再是过去和未来。当一个人的注意力从琐碎的假象里移出时 ,一个人对身边环境更加感激的心就诞生了:季节轮回、落叶、那最 后的春天、特别是他人的爱。我们不断地听到病人们说:“我们为什 么要等到现在,等到得了癌症之后,才能真正学会重视和感激生命” 100岁的人有更多的经验,但很多100岁人有的智慧50岁或者 20岁就有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
大卫.沃森(David Warston):追求目标而不是达到目标,才是带来 幸福和积极情感的要素。
设定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标
想要做与不得不:发现最深的渴望
能做的 想做的 真正想做的
真正,真正想做的
图5 发现内心真正的需要
设定幸福目标
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从事对自身 有意义的事情)会影响其他没有直 接关联的生活领域
2.
丹尼尔.吉尔伯 特(Daniel Gilbert)
目标的正确角色:幸福,在路上
无法享受旅途本身和风景等美好的事 物,只会被犹豫和迷惑吞噬 如果不知道方向,人生每条分岔路都 会变得矛盾 如果盲目踏上任何旅途,过程本身便 不会有乐趣 目标的作用是为了解放自我,才能 去享受眼前的一切
只有确认目标后, 才会把注意力放 在旅途本身
为什么要研究积极心理学?
一个只关注自身缺点,而不 欣赏自身美德、优点的人不 会有很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也不会很快乐
我们时常拷问自己“我们 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提高?” “怎样能做的更好?”
Questions create reality
“Appreciate”---欣赏自己的优点
问题时常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 方式,所关注的地方,无论从 个人,人际关系及组织上来说
泰勒博士在哈佛被称为“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他还受
聘为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心理咨询师和培训师;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纽约时报》等数十家著 名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和报道。 图1 泰勒.本—沙哈尔 博士
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誉为“摸得着的幸福课”;
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Finding Pleasure , Meaning and Life’s Ultimate Currency
张青
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
其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在哈佛是最受
欢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 编号1504的积极心理学--从2002年开始讲授这门课程, 从最初的6名学生一直到现在的900多名学生;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Ellen Langer
将人本主义精神与学术科学严谨性结合
1998年
“积极心理学之父”Martin Seligman
让学院式心理学 引进积极心理学,关注 爱、自尊、动机以及幸 变得通俗 福感。
1999年
Philip Stone
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积极心理 学”课程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现实心理学
定义
前提
结果
“Transforma tion”而不是 “Informatio n”
Permission to be Human
快乐会传染
心理免疫系统更强
为什么要研究积极心理学?
消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之间的研究 比例 21:1
但人们的消极情绪、抑郁症等情况并未得到 改善
Martin Seligman: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 种变化,让心理学研究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糟糕的 事情中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 在研究领域,找到正确的问题比答案更为重要 Questions create reality
幸福的汉堡模型
未来价值
忙碌奔波型 素食汉堡
幸福型 理想汉堡
损害
虚无主义型 最差的汉堡 享乐主义型 垃圾汉堡
现在 价值
损害
图2 幸福的汉堡模型
汉堡模型:四种人生模式
● 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与行为模式
忙碌奔波型
痛苦的消除 不是幸福的来临
享乐主义型
无所事事是魔鬼 设下的陷阱
虚无主义型
幸福型
被过去经验击 垮的胆小鬼
从容生活:幸福的革命
简化生活,学会说不
更多的自由时间 去追求对个人有 意义的事情 更多的时间去反 思以及享受快乐
心理学家蒂姆.凯瑟
经常性的压力、 忙碌奔波
时间上富裕
Tim Kasser
时间上贫困
工作过量, 以及落后
时间上富裕比物质上富裕能给人更多幸福感
从容生活:幸福的革命
少变多:少做点事反而可以带来更多幸福
适应力 Resilience
朋友、亲人等
6.最重要的:他们 3.利社会主义,热心
拥有社会支持
助人,帮助别人就 是帮助自己
Karen Reivich 《The Resilience Factor》
幸福的人不必当总统或亿万富翁
为什么追求幸福?
积极心理学家桑娅.吕波密斯基(Sonya Lyubomisrky)、劳 拉.金(Laura King)以及艾德.狄纳(Ed Dinener)提出:”幸 福的人群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非常的成功,包括婚姻、友谊、 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报告指出: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 幸福本身也可以带来更多成功。
页数: 200
ISBN: 9787801706409
李奕萍
设定幸福目标
目标与成功:为自己的承诺付诸行动
图5 托马斯.爱迪生
图6 约翰.F.肯尼迪
歌德(Goethe):“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是你想做什么, 行动吧!勇气本身就包含了智慧、魔力和力量。”
设定幸福目标
目标与幸福:一个不等式
研究证明
收入、地位、职 位晋升等对幸福 感的影响甚微
1.
菲利普.布里克 曼(Philip Brickman) 研究彩票得主
C
西方谚语:枪口下的创造力,通常都会遭到枪毙的命运。
从容生活:幸福的革命
简化生活,学会说不
学习“保卫”自己的时间
学会排序
学会怎么说“不”
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学会放弃其他一些琐碎的事
结束语
积极 V.S 消极
积极心理学
相关参考
作者: 泰勒.本-沙哈尔 译者: 汪冰 刘骏杰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0-1
一个幸福的经历可以 感染到生活中的许多 方面
这些微小而有连锁效 应的事情就是“幸福 强心剂”——几个钟 头甚至几分钟就可以 带来意义和快乐,现 在与未来的收获
反思:你的幸福强心剂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让你感 觉焕然一新,并且带给你意义和快乐?
想象幸福—你本来就知道答案
心理医生欧文 雅洛姆(Irivin Yalom)有关于晚期癌 症病人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