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

学分:修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和平等民族精神,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依托,和校园文化活动相呼应,并与其他人文类选修课共同构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学生生源基础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提炼设

计出三大个模块9个专题,采用专题形式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小组讨论或社会考察。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初步的、比较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装、礼仪、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科技等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

③、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

④、能比较准确地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

2.2能力目标:

①、分析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认识中国的国情。

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能够正确理解华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3态度(情感)目标:

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②增强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

③用健康的传统文化观念诠释人生,对待工作。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附:课时分配

4、教学条件

本课程涉及大量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要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同时,利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世界文化遗产、学校文化建设资源,进行现场教学。

5、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可灵活运用下列不同的教学方法:

直观式、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

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展开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内容,培养锻炼表述能力和参与意识。

启发式、引导式教学。讲解新的内容和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精神。

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自备资源,如汉服、古琴、笔墨、针线等作为教具,展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6、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本课程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古为今用,宜采取过程性考核法,平时成绩占60%(其中包括平时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成绩等),最后考核占40%(笔试,开卷),总成绩为满分100分。

7、推荐教材

网络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