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品种介绍
油橄榄新品种--莱星

2017年第34卷第07期科技动态•品种桃新品种—春雨黄桃2号“春雨黄桃2号”是“西尾金”实生黄肉桃新 品种。
2014年4月通过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 员会审定$良种编号:鄂S-S V-PP-009-2013)。
果实卵圆形,纵径9.3 c m,横径8.5 c m,平 均单果质量230 g,最大单果质量550 g。
果顶圆 凸,缝合线浅,片肉较对称,茸毛稀,梗洼深中等、宽中等。
果皮玫瑰红色,套遮光袋后果面通 体金黄色,果皮与果肉不能分离。
果肉金黄色,果肉及近核处无红色素,汁液中,硬溶质,纤维 少,风味浓甜,香气中,鲜食品质上。
果实硬度 7.6 kg/c 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08,可溶性 糖含量10.648,可滴定酸含量0.178,维生素C 含量24.2 m g/kg。
离核,无裂核、裂果现象。
在室 温下可贮藏7"10天;冷藏可贮藏30天。
该品种定植后第5年,产量达19 875 kg/h m2。
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叶芽膨大期 3月7日,始花期3月29日,叶芽开放期4月2 日,盛花期4月1日,末花期4月4日,展叶期4 月10日,果实成熟期6月25—30日,果实发育 期90天。
大量落叶期11月3日,落叶终止期11 月10日,年营养生长期245天。
□据《中国果 树》(2017年第3期)《桃新品种‘春雨黄桃2号’的选育》,作者姚凤君等(湖北省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合作社,老河口441800),E-mail: 465260086@qq.c o m!油橄榄新品种—莱星油橄榄品种“莱星”是意大利的主要油用品 种。
2013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 会审定,良种编号:云S-E T S-0E-013-2013。
该品种果实補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06 g,纵径2.31 c m,横径1.49 c m,果顶圆,柱头遗存,果基圆,果肩一侧耸起,果面光滑,果斑不明显,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
果核长椭圆形,质量 0.61 g,不对称,核尖粗短,沟纹清晰,沟纹少。
油橄榄品种介绍

油橄榄品种介绍1、佛奥(Frantoio),又名佛朗多依奥、番桃、阿列。
1964 年由阿尔巴尼亚引种我国的五大品种之一。
我国油橄榄适生区大都有种植,且表现良好。
树型。
树体生长茂密、旺盛,株型开展,树冠自然开心圆头状。
发枝能力强,节间短,果枝长而下垂是其特征。
5 年生树高可达4~5 米,冠幅4~5 米。
叶。
长椭圆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
叶色深绿而光亮,背面浅绿色,叶缘下卷,披有鳞毛。
花。
花序长而大,每一花序着生20~24 朵小花,花期4 月份至5 月中旬。
自花结果率较高。
与配多灵(Pendollin)、马拉纳罗 (Morachiaio)自然授粉形成优化组合可提高结果率13%。
果实。
果实较小,椭圆形。
单果重2~3 克,大的可达6 克。
肉、核比5:1,含油率26%~30%。
西昌10 年生树,株平均产量 21.25 千克;昆明17 年生树,株平均产量50.8 千克。
佛奥在我国适生地表现了适应性强和丰产的特点。
抗寒力虽较弱,但冻害以后的恢复能力较强,是油用优良品种之一,也是自花可孕性较强和较好的授粉品种之一。
不少适生地都把佛奥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2、莱星。
因原产地意大利的莱星城(Leecio)而得名。
因本品种以抗寒及抗孔雀斑病而出名。
深受各国油橄榄种植者欢迎。
现已引种到西班牙、阿尔巴尼亚、阿根廷、日本等国。
中国已引入,种植四川、甘肃等地。
能适应碱性土壤并耐干旱。
树冠大而平展,果枝平而下垂。
叶披针形,叶面浅绿,叶背银白色。
花序较短,花朵大。
一个花序可结3~5 个果。
自花不孕,它的授粉树有佛奥、配多灵。
果实长椭圆形,果重3.5~4 克,成熟时黑色,有光泽。
果肉率71%~76.2%,鲜果含油率20%。
产量中等,油质非常好。
成熟期11 月下旬。
以抗寒及抗孔雀斑病而著称,一般在-12℃不受冻害。
1969 年从阿尔巴尼亚小量引入,1979 年由FAO 的技术基金项目又引入大量种条。
在中国亚热带的北部地区表现良好。
油橄榄简介[资料]
![油橄榄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f6251f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c.png)
油橄榄简介1国内外油橄榄栽培概况油橄榄(Olea eurotaea L.)又名齐墩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是木樨科木樨榄属小乔木,有“植物油皇后”之称,目前全世界现有油橄榄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总株数10亿株以上,近10年平均年产鲜果1700万t,橄榄油280万t,餐用油橄榄180万t。
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葡萄牙、新西兰、土耳其、突尼斯、摩洛哥、叙利亚、澳大利亚等国为世界油橄榄主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
我国油橄榄经济栽培始于1957年,经过几十年发展历程,目前全国油橄榄栽培面积2.68万hm2,总株数超过3000万株,年产鲜果近4000t,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肃、云南、重庆、陕西等地,以四川栽培面积最大,2010年共1.67万hm2。
表1 油橄榄栽培部分现状(2010年)表2 2000-2005年世界油橄榄的平均产量2 油橄榄的生物学特性油橄榄花为总状序,腋生或对生,一个花序有20~30朵小花,常为两性花(完全花),但常有雄蕊败育的雌性花及雌蕊败育的雄性花(不完全花),完全花比率高,自花授粉也较高,但大多数品种具有自交不亲和性,自花授粉率结实率低。
油橄榄果实为核果,平均果重5~8g。
油橄榄叶为单叶对生,叶片形状为长卵圆形或披针形。
油橄榄一年抽两次梢,春梢(3~4月)、夏梢(7~8月),夏梢为来年的主要结果枝。
油橄榄花芽分化一般在初花期2个月前形成,要经过一定的低温才能完成,花期较短,4月中下旬现蕾,5月开花,盛花期5~8天;有两次落花落果期,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第二次在6~7月;果实生长期一般在5~8月,5月初果实迅速生长,8月果实生长定型;早熟品种9月下旬可成熟,晚熟品种延迟到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
3 油橄榄的生态学特性油橄榄为亚热带树种,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植物。
具有喜光,耐高温,耐旱,不耐湿等特点。
适宜在年均温18~20℃、有效积温(≥10℃)3500~4000℃、年日照时数1500h以上、年降雨量800mm、pH值6~8且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钙质土、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坡地栽培。
油橄榄品种选择与种植技术要点探讨

果农之友2023.5栽培技术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木犀科的一种常绿乔木,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生产出的橄榄油营养丰富,且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是最优质的木本植物食用油之一。
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已有2000多个品种,自唐朝时传入我国,在我国亦有长时间的栽培历史,油橄榄是一种多年生木本经济树种,盛果期超过50年,优质品种在精细管理条件下可超过100年,因此品种至关重要。
油橄榄高效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都对橄榄油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将探讨油橄榄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的要点。
1油橄榄的品种选择1.1根据用途选择品种油橄榄的用途很广泛,不同品种的油脂含量、品质等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品种选择时应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油橄榄用途选择适宜的品种。
若以产油为主要用途,则应当选择果实大、含油率高的油橄榄品种,含油率较高的油橄榄品种有科拉蒂(图1)、戈达尔、佛奥(图2)等。
此外,在选择品种时还应当考虑种植面积和投资等因素。
此外,橄榄叶中也含有抗氧化活性成分且含量丰富,如油橄榄苦苷、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若考虑用于收集油橄榄树叶提取,则需选择叶量大的品种。
此外,若希望油橄榄产品中含有某类活性物质,需选择对应物质含量高的品种[1]。
图2优质油橄榄品种佛奥1.2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为保证油橄榄品种能安全稳定的使用,且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在种植前要对各品种的特性进行品比试验和分析,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
已经在甘肃省种植多年且证实适宜的品种有九峰6号、鄂植8号、佛奥、莱星、皮削利(图3)和钟山24号等[2]。
油橄榄是一种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的作物,一般来说,适宜种植的品种应该能适应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条件,且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耐旱性。
北方地区选种时更要注意品种的抗寒性和早熟性,在土壤养分不足的地区还要选择耐贫瘠的品种。
油橄榄品种选择与种植技术要点探讨孙裕平(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陇南746000)摘要:油橄榄可用于生产橄榄油,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盛果期时间超过50年,因此初始栽培建园时的品种选择和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油橄榄

油橄榄油橄榄(olive),木犀科齐墩果属常绿果树,又名齐墩果、阿列布。
学名Olea europaea L.,乔木。
原产小亚细亚,经希腊扩展到地中海沿岸地区栽培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主产国为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
树高8-10m。
幼龄树树皮光滑而色浅,树干基部常有大的瘤状突起,通称树瘤。
叶对生,长椭圆形,长5-8cm,宽1-1.5cm,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或银白色。
圆锥花序着生于一年生枝叶腋,有完全花及雌蕊退化花两种,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
核果椭圆形,重3-7g,最大可达15g,成熟后呈紫黑色,果肉含油量达50-70%(干重)。
油橄榄适宜在年均温15-20℃,绝对最低温-10℃以上的地区种植;抗旱力强,年降水量一般在500-750mm;喜光,年日照时数至少应在1200小时以上,以1500小时以上最合适;栽培以质地较疏松、富含钙质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根系发育较好,在粘性土中根系分布浅,土壤积水则易烂根。
常用扦插法或嫁接繁殖,砧木以实生本砧为主。
一般情况下,实生苗5-6年挂果,嫁接苗3年开始结果。
定植时每亩栽植33株,植穴1m×1m×1m,宜施足基肥,植穴底应多施磷肥。
定植后每年施入适量氮、磷、钾、钙,叶片营养水平以三要素总量达到叶片干重的 3.5%,氮、磷、钾比例60:10:30为宜。
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孔雀斑病、云斑天牛。
我国引种栽培油橄榄,是从本世纪开始的。
1950年前,有极少油橄榄传人,在福建、台湾、云南的蒙自和四川的重庆栽植。
1956-1962年被列入国家引种计划,先后由苏联、阿尔巴尼亚引进12个品种苗木1800株和部分种子。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首批从阿尔巴尼亚引种油橄榄10,000株,进行大规模栽培试验。
自1973年起,在初步引种成功的区域,逐步发展生产栽培。
经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油橄榄单位面积产量已接近原产地“集约经营”的高产水平,超过了原产地“传统管理”的一般生产水平。
云南主栽油橄榄品种简介

油橄 榄 集 约 栽 培 技 术 要 点
集约栽培是应用 高新 技术成果和 先 进的管理手段 , 使油橄榄 达到优质 ! 早 实 !高产 !稳产 , 提 高经 济效 益的一 种栽培管理模式 "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 , 该 国通 过集 约栽 培 , 使油橄榄 单位面 积产量提高了3 一 7倍 " 近年来 , 各油橄 榄 引种 国都 开 始 采用 集 约化 栽 培 方 法 " 根据 实际情况 , 借鉴各国的成功经 验 , 采用集约化栽培 , 是我 国油橄榄产 业 可持续 发展的正确选择 , 其技术要 点如下 : 1. 选好 园地 "栽 培油橄榄 的园地 , 要选在 最适宜油橄 榄种 植 的区域 内 , 米 , 宽 1.02厘米 , 果柄长 1.5 1 厘米 , 果形 指数 1.6 8 , 最 大横径在 中部 , 呈 长椭 圆 形 " 该品种 定植后 3 一 4 年开花结果 , 具 有早实丰产特性 " 每年 4月 下旬开花 , 花期 5 一 8 天 , 自花结 实率 1.8% , 如与佛 奥 ! 配 多 灵混 植 , 自花 授 粉 率可 达 8.4% " 果实 9月中旬近成熟 , 1 0 月 中旬 成熟 , 果 肉率 8 3 . 5 % , 可作餐用油橄榄 , 果为紫黑 , 含油率 巧% " 城 固3 2 为果油
浓绿 , 叶背 银灰 色 , 叶 脉 明显 ; 果 实 长 椭 圆形 , 果 顶具 嘴 !不 对称 , 成熟果 黑 色 , 果 肉紫葡萄酒 色 ; 含油率 1 8 .1 9 %5 .6 2 2 % " 适宜种植 于金沙江 千热河谷 区冬季冷 凉地带和滇 中地区 " . 软 阿斯 "软阿斯引 自意大利 " 该 2 品种 树体高大 !树 势旺盛 , 主 枝 向上 , 果枝 下垂 !自然开心 , 呈 倒花盆 状 ; 叶 倒披针 形 , 叶面深绿 色 , 叶背 灰绿 色 ; 花序短 ! 花小柄短 , 每花序着生小 花 巧~24 朵 ; 果 实椭 圆形 , 果大 !肉多 , 基 部广 而先端 圆 , 转 色期果 皮变为黄 色 , 成熟果 为浅紫色 , 果实表面有少 量蜡 质 , 单果重 17 . 55~6 3 . 6 5 克 " 适宜种植 于 滇 中海拔 1 5 0一 6 1 5 2 0 米的地 区 " . 佛奥 " 3 佛奥原产于意大利中部托 斯卡 纳 区 , 1 96 4 年从 阿尔 巴尼亚 引入 我 国 " 该品种树势强 ! 树冠 开展 , 发枝 力强 !枝叶茂 密 , 呈 自然 圆头 型 , 结 果 枝长而下垂是佛奥品种 的特 征 ; 叶长 6.1厘 米 , 宽 1.6 厘米 , 叶形 指数 3 . 84 , 呈 长椭圆披针形 ; 花序长 3 0 ~3 5 毫米,着 生小花 2 0 一 4 朵 , 花朵大 ! 2 排列较 稀 ; 果
油橄榄品种简介

图1-1 佛奥(Frantoio ) 品种:佛奥(Frantoio )佛奥是世界著名的油用品种,现为中国国家审定良种,2012年由云南省林科院申报,良种号:国S-ETS-0E-027-2012。
已推广到甘肃、云南、四川、重庆市和湖北省等油橄榄种植区。
佛奥为常绿乔木,树冠扁圆形,抽枝能力强,生长旺盛,成枝率高,枝条易下垂,对生或互生,小枝有条状花纹,皮孔密集,凸起,银褐色,无绒毛,四棱;叶片披针形,正面油绿色,背面银灰色,叶片扁平,叶长6cm ,叶宽1.3cm ,叶形指数4.6,对生,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全缘,革质,叶柄长0.5cm ,无棱;正反面均有5对明显凸起的互生叶脉;花序长而大,可达4.7cm ,平均着花24朵,开花期5月中旬,花期7~10天,自花授粉结实率2.3%~13.9%,果实着生于叶腋,果柄四棱,长2.9 cm ,宽0.1cm ,有小叶着生。
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长椭圆形,黑色,果汁多,果点凸起,果实表面光滑,果实纵径2.3cm ,横径1.6cm ,果形指数1.44,果核卵形,有网状条纹,褐色,果核长1.8cm ,果核径0.8cm ,核形指数2.55;单果重3.5g ,核重0.7g ,果肉率80%,成熟果实含水率48.3%~51.03%,全果干基含油率37.48%~42.93%(图1-1)。
佛奥适应性强,适宜于年平均气温16℃左右的地区生长,是一个较好的油用品种,油质佳。
定植后3~5年开花结果,7~10年进入盛果期,但大小年非常明显,图1-2 豆果(Arbequina ) 管理粗放时甚至有一个大年两个小年的情况,不耐寒,不耐旱,长期干旱时叶片卷曲失绿,果实皱缩。
在云南、四川表现出结实率高,丰产稳产。
适宜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上种植。
对叶斑病、肿瘤病、果蝇等抗性低。
以马拉纳罗(Morachiaio )及配多灵(Pendolino )做授粉树可提高结实率。
豆果(Arbequina )豆果是一个早实、稳产、高产的国际油用品种。
油橄榄新品种——莱星

在云南省永仁县&该品种扦插苗栽植后第 % 年开 始结果&单株产量 &7! 53&第 & 年单 株 产 量 '"7' 53&第 $ 年单株产量 !-74 53&折合每 44$ 0! 产量 -$471 53# 在云南省玉龙县&扦插苗栽植后 第 % 年开始结果&单株产量 &7' 53&第 & 年 单 株 产量 -7$ 53> 第 $ 年单株产量 !17- 53& 折合 每 44$ 0! 产量 -2%7$ 53#
该品种果实长椭圆形& 平均单果质量 '712 53&果实纵径 !2741 /0'横径 '&7%2 /0&果形 指数 '7$-(果柄长 -741 /0# 果皮呈黄绿色&苞刺 呈五棱锥或六棱锥形&刺尖钝化并呈黄褐色(果 皮 厚 度 中 等 &平 均 ,7-! /0&果 皮 及 果 轴 含 有 少 量乳白色黏胶# 平均每个果实含有果苞 !! 个& 果苞易剥离& 倒卵形或不规则形& 单果苞重 %%721 3&平均纵径 &72& /0'横径 %714 /0&苞形指 数 '7'1# 果肉金黄色&肉质柔软多汁&纤维含量 中 等 &浓 甜 &可 溶 性 固 形 物 含 量 !4718!-7!8# 每个果苞含有 ' 粒种子& 正常发育的种子呈球 形或椭圆形& 褐色或红褐色& 种子单粒重 ''7$1 3# 苞肉重占果实的 %47&8& 下转第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橄榄品种介绍1、佛奥(Frantoio),又名佛朗多依奥、番桃、阿列。
1964 年由阿尔巴尼亚引种我国的五大品种之一。
我国油橄榄适生区大都有种植,且表现良好。
树型。
树体生长茂密、旺盛,株型开展,树冠自然开心圆头状。
发枝能力强,节间短,果枝长而下垂是其特征。
5 年生树高可达4~5 米,冠幅4~5 米。
叶。
长椭圆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
叶色深绿而光亮,背面浅绿色,叶缘下卷,披有鳞毛。
花。
花序长而大,每一花序着生20~24 朵小花,花期4 月份至5 月中旬。
自花结果率较高。
与配多灵(Pendollin)、马拉纳罗 (Morachiaio)自然授粉形成优化组合可提高结果率13%。
果实。
果实较小,椭圆形。
单果重2~3 克,大的可达6 克。
肉、核比5:1,含油率26%~30%。
西昌10 年生树,株平均产量千克;昆明17 年生树,株平均产量千克。
佛奥在我国适生地表现了适应性强和丰产的特点。
抗寒力虽较弱,但冻害以后的恢复能力较强,是油用优良品种之一,也是自花可孕性较强和较好的授粉品种之一。
不少适生地都把佛奥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2、莱星。
因原产地意大利的莱星城(Leecio)而得名。
因本品种以抗寒及抗孔雀斑病而出名。
深受各国油橄榄种植者欢迎。
现已引种到西班牙、阿尔巴尼亚、阿根廷、日本等国。
中国已引入,种植四川、甘肃等地。
能适应碱性土壤并耐干旱。
树冠大而平展,果枝平而下垂。
叶披针形,叶面浅绿,叶背银白色。
花序较短,花朵大。
一个花序可结3~5 个果。
自花不孕,它的授粉树有佛奥、配多灵。
果实长椭圆形,果重~4 克,成熟时黑色,有光泽。
果肉率71%~%,鲜果含油率20%。
产量中等,油质非常好。
成熟期11 月下旬。
以抗寒及抗孔雀斑病而著称,一般在-12℃不受冻害。
1969 年从阿尔巴尼亚小量引入,1979 年由FAO 的技术基金项目又引入大量种条。
在中国亚热带的北部地区表现良好。
甘肃武都引种 4 年生幼树601 株中有161 株结果,最高株产果7 千克。
健壮,无病。
在四川绵阳也表现良好。
作为一般油用品种,值得推广。
也可制成盐渍黑色餐用橄榄。
因世界上近年来大量发展果用品种,油用品种数量在逐年减少,但在中国油用区和油用品种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皮肖利(Picholine),原产法国加尔德省的科利阿斯,是法国最有名的青橄榄果用品种,也是一个油质很好的油用品种。
树型。
树体生长中等,紧凑。
树冠球形。
枝条细而向上,顶梢下垂、节间长。
可以接受各种品种的花粉授粉。
叶。
叶小而窄,长椭圆披针形。
叶面深灰绿色,叶背银灰白色。
花。
花序长25~35 毫米,每一花序着生28 朵小花。
自孕率低。
果实。
果大,卵圆形。
单果重4~5 克,果肉率85%~90%,含油率19%~26%。
皮肖利是个抗寒、抗孔雀斑病、耐瘠薄、喜石灰质土壤、适应范围较广的品种。
1978 年我国引自法国和意大利,在四川的西昌和三台、陕西的城固、甘肃的陇南等地种植,表现都好。
陇南定植3 年即获得产量,种植4 年平均株产千克;三台种植6~8 年平均株产45 千克。
说明它是个早产、适应范围较广的品种,也是一个油、果兼用品种。
从皮肖利一个花序能结数个果的特性看,坚持适时整形修剪十分必要。
只要每年修剪,避免产量大、小年现象也是可行的。
4、戈达尔(GORDAL):又名戈达尔一塞维耶,是产地地名。
“Gordal” 原意是“意大利”的意思。
也有很少地方采用“Injerta”为品种的名字。
中国于1976 年,由联合国自西班牙引入接穗1225 条,种于西昌、武都,已结果。
该品种主要种植于西班牙塞维那省,产地位于西班牙的西南部,靠近葡萄牙,有29000 公顷。
其临近Haelra 及Cordoba 省也有种植。
各地有散生。
在1 月均温10℃的地区可生长良好。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色列、阿根廷以及其他国家也有种植,面积超过8000 公顷。
树势强壮,有直立主枝,树冠中等大小。
果枝灰绿色,稀疏分布。
叶长椭圆形而大,叶面是曲型的,暗绿色。
果实成熟时为黑色,大(10~ 12 克),100~120 个/千克。
果的肉核比为:1,果实长椭圆卵形,略不对称,顶圆,最大处的横切面椭圆。
核椭圆卵形,略不对称,面粗糙,有9~10 条纤维沟;核的尖顶常为针状;核的中部最宽处为长椭圆卵形。
树体强盛,但根系弱,扦插生根不易,多用嫁接繁殖。
产量不稳定而低产,自花结实率仅%,雌性不育率高,花粉发芽率低,配置授粉树“贺吉”可提高结实率到%。
对干旱敏感,要求比较长时间的寒冷才能结果。
果肉结构好,含油率非常低(10%),但果形很大,最佳的用途是加工成餐用果。
栽培管理要求仔细,抗孔雀斑病,对肿瘤病敏感。
5、配多灵(Pendollin),有授粉树之称谓。
原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省。
树型。
长势中等,树冠低矮而稀疏,扁圆头形或倒圆锥形。
主枝直立,枝条下垂,有的下垂略轻。
叶。
叶片窄,椭披针形。
叶色暗绿。
花。
花序长24~30 毫米,每一花序着生20~30 朵小花。
花期4 月中旬至下旬,与佛奥品种花期大体吻合。
果实。
倒卵形,单果重约克,每千克574 个果。
含油率22%,油质好。
该品种是个抗寒、抗晚霜、中抗孔雀斑病,且适应性较强、长势好、稳产高产的油用品种。
在四川西昌4 年试种,5 年生株平均产果千克,10 年生株平均产果千克。
与佛奥组合,各自分别提高产量千克和千克。
它也是个优良的授粉用品种。
在意大利与莱星、马拉约、软阿斯、佛奥等品种组合,被认为是最好的授粉组合。
6、皮瓜尔(Picnal),原产西班牙哈恩省。
西班牙政府确定为该国的发展品种,并要求各农场高度密植(每公顷种400 株)。
树型。
树体生长旺盛。
自然开心形呈伞状。
主枝斜向或直立生长,小枝直立或水平生长。
不论在3、4 年生枝上或老干上都能萌生长出枝条。
叶。
叶小而窄,椭圆披针形。
叶面深灰绿色,背面银灰白色。
花。
花序长25~35 毫米。
小花着生紧密,每一花序着生10~20 朵小花,自孕率低。
果实。
长椭圆形,大、小中等。
单果重3~4 克,每千克300~400 个果,肉、核比~6:1,含油率23%~27%。
该品种适应性强,耐寒(-10℃),萌蘖性强,扦插、嫁接成活率高。
是个具有高产、优质特色的油用品种。
1976~1979 年引种我国,在四川三台,4 年生嫁接树平均单株产果千克;甘肃陇南4 年生幼树,平均株产千克,表现了结果早、产量高的特点。
在我国是个可以推广的油用品种。
7、截风龙(CIPRISINO):又名Frangivento,该品种原产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油用品种,在法国、意大利常用它作防风林树种。
作者曾在法国尼斯海滨苹果园看见用该品种建的防风林。
中国有引种。
地理分布,该品种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区为栽培品种,意大利、法国常用作防风林树种。
阿尔巴尼亚及南斯拉夫沿海地区有分布。
适合年均温16~ 17℃,年降雨量800~1000 毫米,1 月平均温7~9℃的地区生长,适于石灰质沙土生长。
植物学描述树冠狭,直立,圆筒形分枝角度小,树冠茂密;叶片长椭圆形,先端突尖,基部狭、截形。
花序松散而长。
一般着花32 朵,完全花比率%,每个花序结果不到2 粒。
农艺学特性有大小年,含油率不高,比较耐寒,耐水湿,适应性强。
油用品种,果实小,椭圆形,成熟时从果顶开始着色,紫色到黑紫色。
单果重克,果肉率%,含油率20%,油质好。
果实大小均匀,每千克有果321 粒。
结实早、产量高。
发根能力强,插条容易生根。
可密植,一般用~3 米的密度营建防护林、薪炭林。
8、科拉蒂(Coratina),原产意大利南部的巴厘省。
是世界著名的油、果兼用品种,也是意大利政府决定推广的品种之一。
树型。
树势中等,生长旺盛,树冠茂密。
主枝及侧枝直立。
果枝短细,呈水平状态。
叶。
叶披针形,长而坚硬。
叶面深灰绿色,叶背灰色。
花。
花序长20~25 毫米,每一花序着生20 朵小花,每个花序能结3~7 个果,白花结实率高。
果实。
果实椭圆形。
果大,黑色,成熟早,便于加工。
单果重4~ 5 克,每千克230 个果。
含油率32%。
肉、核比4:1。
既可油用,又可果用。
科拉蒂抗寒力强。
扦插容易生根,易于繁殖。
结果枝长,萌发和愈伤力也强。
1975~1976 年分别由西班牙、意大利引种我国。
在四川西昌一般单株产果100~120 千克,按工厂出油率27%计算,单株可产油27~30 千克,是个很有推广前途的油、果兼用品种。
9、(AscolanaTanera) 又名软阿斯科拉纳。
原产意大利阿斯可利(Askoli)区。
世界各国油橄榄栽培范围内都可适应,是目前最好的国际果用品种之一,深受各国种植者的欢迎。
树型。
树体高大,树势旺盛。
主枝向上,果枝下垂,自然开心,呈倒花盆状。
叶。
倒椭披针形。
叶面深绿色,叶背灰绿色。
花。
花序大,长30 毫米,每一花序着生25 朵小花。
自孕率低。
果实。
果大,椭圆形。
基部广而先端圆。
单果重约克,每千克115 个果。
肉、核比6:1,含油率18%。
果实成熟期变软,采摘时必须加倍关注,较好的办法是果实变绿即提前采摘。
软阿斯是个适应范围较广的品种,在我国各油橄榄适生地的表现也是好的。
果大,结实早,产量高。
既抗寒、抗孔雀斑病和油橄榄实蝇病,又耐旱,适应性较强;既能果用,又能油、果兼用。
自孕率低是其不足之处,可在种植园内配置一定数量的授粉树塞维利诺(Sevillano) 或列阿(Lea),这样可提高其结果率%。
10、小苹果(MANZANILA)。
这个名字代表着果实形状十分像苹果,不论是Manzanilia 或Manzanilio 在西班牙或外国都是知名的。
由于它做餐用橄榄著名,有些国家有用其它品种顶替它的现象,都叫这个名称。
本品种已推广到美国、以色列、阿根廷、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等国。
中国1978 年引种,在四川开江和西昌凉山品种园表现非常好,产量高,试制的餐用塞维利亚式的绿色乳酸盐水橄榄,口味也很受欢迎,是一个在中国可以推广的品种。
树型中等高,易采摘。
枝直向上伸长,形成不太稠密的树冠。
叶小,短而厚,具有绿至淡绿的脉。
核卵形略不对称,一面粗,有9 条到十条脉,核顶圆,对称,最大的横切面在果的中央部位,圆形。
果实苹果状,果斑凸起,果顶鼓起呈抛物状,果肉厚,乳黄色,含油率20%, 200~280 个/千克,肉核比6:1。
完全花比率为%,自孕率低,自由授粉率高于10%。
本品种生长不甚旺盛,但有早结实的特点。
果在绿色时可正常采收,有自然大小年,但不明显。
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能适应,根系发达。
在雾状扦插条件下,生根良好。
根系发达。
自花受孕率高,花期早,在美国已找到授粉品种。
果成熟非常快,在西班牙为了餐用加工,果实绿时就采,几乎全部进行西班牙塞维利亚式乳酸发酵加工,制做餐用橄榄,果肉有非常好的口感。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当果实开始转色时采收,也几乎全部用作餐用橄榄,制成氧化黑色加利福尼亚式果用橄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