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重要关卡,而历史作为文科中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

在解答高考历史题目时,考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失误,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常见失误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知识是解答历史题目的基石。

如果对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背景、经过和影响等基本要素记忆模糊或理解偏差,就很容易在答题时出现失误。

例如,在回答有关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如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可能回答得不够全面和准确。

改进方法:1、构建知识体系:将历史知识按照时间顺序、专题等方式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2、多轮复习:通过反复记忆和回顾,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3、制作知识卡片:将容易混淆或遗忘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复习。

二、审题不清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但很多考生在这方面容易出现失误。

有的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导致对题目要求理解错误;有的考生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导致答题方向偏离。

比如,题目要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而考生却回答了其消极影响;或者题目中明确提到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而考生却忽略了这一要求。

改进方法: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答题前,至少将题目阅读两遍,确保理解题意。

2、圈画关键词: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语等进行圈画,提醒自己注意。

3、分析题目类型:明确题目是考查原因、影响、特点还是其他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三、材料分析能力不足高考历史题目中,材料分析题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然而,部分考生在分析材料时缺乏方法和技巧,无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对于文言文材料,有的考生因为文言文阅读能力有限,无法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对于图表材料,有的考生不能正确解读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改进方法: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平时多阅读一些古代文献,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易错点1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01“滞胀”出现原因以及应对措施1.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

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

2.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

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答案】D【解析】根据“196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在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故选D;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A;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全面涵盖题意,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BC。

故选D。

02胡佛主张进行有限度的干预经济,并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1。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答案】D【解析】题干以学者对胡佛应对危机的观点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胡佛干预经济措施的再认。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在高考历史的战场上,许多同学都曾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而错失分数。

了解并纠正这些常见失误,对于提升成绩至关重要。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的失误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基石,然而不少同学在这方面存在问题。

1、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背景等关键要素记忆模糊。

比如,分不清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间顺序,或者记错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家。

这种失误会直接导致在选择题中选错答案,或者在材料分析题中无法准确引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2、对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彻。

例如,不清楚封建制度、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概念的内涵和区别。

这使得在解答概念辨析类题目时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

改进方法:1、制定系统的复习计划,按照时间轴或者专题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

2、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编写口诀、与同学互相提问等,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3、结合历史故事、影视作品等生动的形式,增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阅读和分析材料能力不足高考历史题目中的材料类型多样,包括文字、图表、地图等。

1、阅读速度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理解材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这导致在答题时花费过多时间在阅读材料上,影响了后续的思考和作答。

2、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深入,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结合。

比如,看到一段关于古代经济发展的材料,却无法从中总结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和相互关系。

改进方法:1、平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材料的结构和逻辑,抓住关键词、句,总结材料的中心思想。

3、多做材料分析题,积累经验,提高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应对能力。

三、答题思路不清晰1、没有明确的答题框架和逻辑,想到哪写到哪。

在论述题中,表现为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论证过程混乱。

2、答题角度单一,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

例如,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时,只看到了积极方面,忽略了消极方面。

改进方法:1、学习和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模板和思路,如原因类、影响类、比较类等。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精选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精选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精选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1、春秋诸侯争霸——①原因: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②目的:各诸侯国。

③性质:为取得更多的。

④代表事件: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2、战国兼并战争——①性质:由争夺土地和人民的争霸战争到封建兼并战争以后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②“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前403年)、田氏代齐。

③代表事件: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国,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TYB可调压式齿轮泵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①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使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水利灌溉:桔槔普遍用来灌溉农田。

著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手工业:①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②制漆业:战国的夹纻技术;③煮盐业及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④《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和交通:①中原市场商品繁多;②都城大多成为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解析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解析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易错点1】羁縻政策【易错点2】改土归流【易错点3】海禁政策考点二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易错点1】汉代儒学对治国思想和法律的影响【易错点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考点三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易错点】保甲制度考点四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易错点1】民本思想与人文意识【易错点2】西学东渐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羁縻政策【点拨】中国古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方针政策。

【破解】“羁”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

中原王朝在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时,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王、侯,或羁縻州、县的长官,允许世袭其职,令其按旧有的方式去管理本族人民。

该政策始于汉代,唐代渐臻完善,实行羁縻府州制,元代实行土司制,明代还设置羁縻卫所。

【深度剖析真题试卷】1.(2023·南开·模拟预测)《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A.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D.不利于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警示】掌握羁縻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问诊】根据材料“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知,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B项正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是指封建化,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羁縻府州政策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不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排除D项。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以全权大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

不过全权大臣没有完全按照西例行事,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要随时上奏,不能自主行事。

这反映了晚清时期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B.东西方制度逐渐地接轨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D.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2.如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

据如表可知时间1880年1883年1886年1889年1892年1895年1898年1901年1904年金额10012078036045421603914361908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3.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指出,先秦诸子深谙进化论。

他无论翻译西学还是点评中学,都以先秦诸子为重心。

在他那里,先秦诸子是翻译西学时按语中的主角,诸子学则是解读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文本。

严复旨在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倡导西学中源学说C.寻求政治改良途径D.提升民族文化自信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力图构建一个凌驾于政权之上的家庭。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备遗诏圣书……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焉。

”这可用于佐证太平天国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B.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D.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5.1898年6月,光绪帝为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表明光绪帝A.触犯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B.通过改革解决理学空谈的弊端C.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D.主张变法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6.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的部分作品。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 分封制与宗法制【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 分封制与宗法制【带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易错点09 近代中国的经济0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1.图2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特别是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曲线①所示的在华商号数量迅猛增长相对应,A项符合题意;1914年到1918年,英德等欧洲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华商号数量发展与曲线①所示不符,BC两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帝国主义阵营,在华商行数量与图中曲线①的发展趋势并不对应,D项错误。

2.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前提【答案】D【解析】根据“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选D项;“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不符,故排除A项;“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的说法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而不是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为前提,故排除C项。

02客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作用1.洋务运动期间于1875~1895年聘用洋员的详细资料(部分)。

据此表可推知A.洋务运动完全依赖于欧美各国B.欧美国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C.外援促使中国近代化顺利完成D.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员也做出了贡献【答案】D【解析】材料图表中的时间应该是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聘请洋员担任炮术教习等职的现象表明洋员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无涯,精做知识
专检测题八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 C
解析浪漫主义的兴盛是因为对启蒙运动所宣传的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失望,正是材料中“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的体现,C项正确。

2.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答案 D
解析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外国语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准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拜伦的诗歌创作”“雨果的小说艺术”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艺术”等。

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决定安排一个“舒伯特之夜”
的音乐会。

下列为这次活动拟定的主题,恰当的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B.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