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概说

合集下载

《方言概述教学》课件

《方言概述教学》课件

方言的声调数量和调值也可能 有所不同,同一方言区内不同 地区的声调也可能存在差异。
方言的音变是指方言中常见的 语音变化现象,如连读、变调
、轻声等。
方言的词汇特色
方言的词汇特色包括词汇来源、构词 方式、词义等方面的差异。
方言的构词方式也可能存在差异,如 某些方言可能采用特殊的构词方式来 表达某些概念。
社会变革对语言的发展 演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封建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一些旧的词汇、表达 方式逐渐被淘汰,而新 的词汇、表达方式逐渐 普及开来。
外来语言的影响也是方 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 速,不同地区的语言相 互影响、融合,使得一 些方言中的词汇、发音 等逐渐发生变化。
书写系统的变化也是方 言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书写系统的变革 ,一些原有的方言特征 可能被保留下来,也可 能被新的书写系统所取 代。
方言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保护与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 断发展,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显 得尤为重要。政府、学术界和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措 施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方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方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方言教学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通过学习和使用方言,学生可以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沟通和协作。
数字化与网络化
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也为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途 径。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整理 和保存方言资料,通过网络平台 传播方言文化,可以扩大方言的 影响力和认知度。
03
方言的特色与功能
方言的语音特色
01
02
03
04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汉语汉字——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一切文化活动首先都是一种语言交流。

因此,语言的世界深不可测,它的内部积淀着整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与现实。

一、汉字的起源及发展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汉字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杰出创造,至尽已有6000年的历史。

《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

”结绳记事的传说,还见于许多先秦古籍,表明结绳确实曾是先民用来记事的方法,但后来则将之线条化,遂演变为文字。

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作书。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序》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踢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这段话说明了造字之源为八卦与结绳,至黄帝时,始由仓颉创具规模。

其实,最初的文字,决不可能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它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为数众多的人通过劳动和生活实践共同创造的。

仓颉虽不必肯定是唯一创造文字的人,但至少从中也反映了早在4000年前已经使用汉字的史实。

经过不断改进到商代,汉字已经比较完善和确定。

今天出土的卜辞中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就是绝好的证明。

后来,又经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几个阶段,到汉、晋时期,汉字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因为汉字有一个方型结构,所以汉字的书写、篆刻成为一门艺术,书法、篆刻。

书法形式:甲骨文、金文、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二、汉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第一、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在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功绩卓著;第二、汉字对于中国十分复杂的方言具有规范作用,从而对语言的统一具有促进作用;第三、汉字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系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产生了并且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聚居,方言方语极其复杂多样,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里,如果没有汉字加以维系,中国在几千年间能够如此统一和发展,恐怕是不可想象的。

方言:方言-概述,方言-中国方言 七大方言

方言:方言-概述,方言-中国方言 七大方言

方言:方言-概述,方言-中国方言七大方言方言:方言-概述,方言-中国方言七大方言话题:七大方言主要表现风俗习惯方言地方语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所谓的语言和方言进行定义时,无论是采用社会语言学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别标准,或者是历史语言学者历史发展关系的判别标准,我们都无可避免地会碰到相当程度的任意性和困难性。

因此,多数人同意,在实际操作上,判别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种语言完成标准化的程序,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语言;如果某种语言没有完成这个程序,则我们通常将其称为方言本质上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非标准化方言。

七大方言_方言 -概述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二者的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汉藏语族(Sino-Tibetan) 汉语系(Sinitic) 北语群北语(Mandarin)【汉族、回族】〔中国台湾省〕晋语(Jin)【汉族】〔中国〕Dungan【回族】〔Kyrghyzstan〕客赣语群赣语(Gan)【汉族】〔中国江西省〕客语(Hakka)【汉族、畲族】〔中国台湾省、福建省、广东省,江西省〕吴语(Wu)【汉族】〔中国江苏省、浙江省〕徽语(Hui)【汉族】〔中国安徽省〕湘语(Hunanese,Xiang)【汉族】〔中国湖南省〕闽语群(Min)闽北语【汉族】〔中国福建省〕闽东语【汉族】〔中国福建省〕闽中语【汉族】〔中国福建省〕莆仙语【汉族】〔中国福建省〕闽南语【汉族】〔中国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广东省〕粤语(Yue)【汉族】〔中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儋州话【汉族】〔中国海南省〕猫家话【苗族】〔中国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伶话【苗族】〔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地傜话【汉族、瑶族】〔中国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屯话【五屯人】中国青海省黄南州白语(Bai)【白族】剑川中国云南省大理州碧江藏缅语系Tibeto-Burmese藏语支(Bodic)藏语群(Bodish)【藏族、门巴族】〔中国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白马语【藏族】羌语群(Chiangish)【藏族、羌族、普米族】〔中国四川省、云南省〕巴语支(Bodo-Garo)Kuki-Naga〔印度〕景颇语(Kachin)【景颇族】〔中国云南省,缅甸Kachin邦〕独龙语(Trung)【独龙族】格曼登语(Kuman)【登人】〔中国西藏自治区,印度Assam省,缅甸Kachin邦〕达让登语(Darang)【登人】〔中国西藏自治区〕博嘎尔珞巴语(Boga’er)【珞巴族】〔中国西藏自治区〕义都珞巴语(Yidu)【珞巴族】〔中国西藏自治区〕缅语支(Burmic)罗罗语群【彝族、栗僳族、纳西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怒族、蒙古族】(Loloish)〔中国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寮国、泰国、缅甸〕缅语群(Burmish)【景颇族、阿昌族】〔中国云南省、缅甸〕怒苏语(Nusu)【怒族】阿侬语【怒族】土家语【土家族】卡伦语群(Karen)PhoSgaw-Bwe七大方言_方言 -中国方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中国方言 专业知识讲解

中国方言 专业知识讲解

2.影视剧 近年来的影视作品里,经常能听到东北话、 四川话、陕西话、天津话、上海话等地方 话,各种方言的涌现打破了普通话“一统 天下”的局面。 巩俐在《秋菊打官司》中拖着陕西腔喊着 “我要告你”,张艺谋在《有话好好说》 里喊出经典的“安红,我想你。”倪萍在 《美丽的大脚》里说的一口朴实的陕西话。 闫妮主演的《武林外传》里佟掌柜的形象 更是深入人心。

(以民间文学与民俗的调查和研究为例)

方言调查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必经之路。陕北 流行《信天游》,华阴的老腔,大家都说好, 但不了解方言,分析、研究起来就隔膜得很, 了解方言语音、词汇特点以后,才能领略其 中的神韵。

总之,方言的调查和研究是地域文化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方言这个窗口,不பைடு நூலகம்仅可以窥见地域文化的许多精彩的图像, 更可以深入它的内部,看到地方文化中许 多本质的东西。方言学不仅属于语言学, 而且属于民间文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

二 汉语方言学 1. 概念 汉语方言学是以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2.方言学的分类 方言学按照研究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不同 语言的方言学,如汉语方言学,英语方言学 等,按照研究理论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描写 方言学、比较方言学、方言地理学等。
描写方言学:调查一种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并加以系统描述。 比较方言学:或叫历史方言学。将同一语言的方 言与共同语或几种方言互相比较,并联系这一语 言的较早阶段来比较,从而观察一种语言、方言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历史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方言地理学:用绘制方言地图的方法,显示同时 期内方言差异的地域分布,对比较方言学起辅助 作用。方言地图使语言发展的共时阶段的空间分 布,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中国方言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语方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现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多样性。

汉语方言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政治环境下影响汉语的各种因素,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发展,增进中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中国普遍面临着各个方言差异的现象,传统的方言研究主要从拼写学、音韵学、构词法、语法学等角度探讨汉语方言。

从拼写学的角度,方言不同之处体现在拼写上,例如北方地区以“儿”字结尾的汉字拼写为“营”,南方地区以“化”结尾的汉字拼写为“华”等。

而从音韵学的角度,其差异体现在发音上,一些汉字的音义会有所不同;如“山”字的发音会有“shi2”和“shan1”两种方式,这也正反映了中国语音多样性的特点。

此外,构词法在研究汉语方言的时候也有重要作用,它的差异体现在使用连音的不同、词组的使用和形象的塑造方面。

例如“大”字,北方一般使用三声“dà”,而南方则用四声“dài”。

各地也会使用不同的词组直接表达某一个概念,如“来自”使用“得”、“有”或“出自”等词组。

同时,不同地方的人们也有自己的方法去塑造形象,常以动物的习性等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如“出头”比喻一只小狗转身,南方叫做“扭头”。

此外,汉语方言还有风俗文化研究,研究表明,汉语方言所代表的文化和传统常常在某一个方言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从而让人们对当地的节日、文化礼节和传统习俗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强化社会上的信任和尊重。

归结起来,汉语方言的研究既考虑到它的多样性、丰富多彩,又要考虑它在不同地方的改变以及它的文化与传统,有助于加强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增进中国的面貌多样性。

而且,研究的成果也会为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语言学理论的依据,从而进一步深入到汉语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现象。

《现代汉语》 第七章 方言

《现代汉语》 第七章  方言

三、方言岛和海外方言 操某种方言的人群居住的不太大的区域被周
围其他方言所包围,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 孤岛。这种现象称为方言岛。方言岛多因移 民而形成。 海外汉语方言通行于华人社区,这些社区多 以闽方言或粤方言为通用语。
第四节 汉语方言的差异
一、语音差异 〔一〕音节结构差异 汉语各方言的音节构造规那么根本一致,但
〔三〕韵母差异 中古韵母的元音都是口元音,不少现代方言
鼻音韵尾脱落后韵腹变成鼻化元音,不同方 言鼻化元音韵母的数量多寡不等。 中古音系至少有两个低元音音位,现代方言 有的维持这一格局,有的那么合并为一个低 元音。
〔四〕声调差异 不同方言的调类数目多不相同,最少的只有2
个调,最多的有12个调。同名的调类只说明 中古音来历相同,调值那么多不相同。方言 里的调型也比普通话丰富多样。 有些方言的调类系统不仅与中古的四声和清 浊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
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中心的形成取决于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地
位。国家的政治中心是国都,早期的国一般 都在经济兴旺地区,往往也是文化中心。
二、方言与移民 〔一〕中古时期的三次大移民 第一次大移民因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招致
“五胡乱华〞而起。 第二次大移民的起因是中唐“安史之乱〞。 第三次大移民起因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
〔一〕词源不同 汉语有不少意思完全相同的常用词,从词源
上看,最初可能分别产生于不同的方言区, 后来分别被共同语吸收,而各方言常用的仍 是自己原有的词。普通话词汇是以北方汉语 为根底的。
〔二〕构词语素不同 普通话的复合词,在方言里往往采用不同的
语素来构词。例如,普通话复合名词 “白薯 〞,济南话为“地瓜〞,西安话为“红苕〞, 太原话为“红薯〞,扬州话为“山芋〞,温 州话为“番薯〞,南昌话为“〔萝卜〕薯〞。

吴方言特征概说

吴方言特征概说

吴方言特征概说经过从汉代至今千百年历史的变迁,吴方言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汉语方言。

在语音上,它完整地保留了全浊声母,单元音韵母发达而复元音缺少,声调保留入声、共分七个调类,有复杂的连读变调和文白异读现象;在词汇上,名词词头“阿”比较发达,具象化特征明显,并且保留较多古词;在语法上,宾语前置的主谓谓语句占很大比重,动补结构后面的宾语常常提前。

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这些特征成就了吴方言这一最具魅力的千年瑰宝,如何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标签:吴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在汉语七大方言中,吴语的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的8.4%。

无论是从分布的范围来考察还是从使用的人口来统计,吴语都是我国第二大汉语方言。

海内外研究吴语的专家学者及其论著很多,学术争论也相当热烈。

吴语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自1988年以来已举行了三次,这在方言界也是不多见的,应该说吴语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本文就前人对吴方言的历史、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等四个方面的研究作一简单概述。

一、吴方言溯源关于吴方言历史,胡明扬(1986)、张家茂(1981)分别对三百年前吴方言的概貌以及《三言》中吴语的词汇进行过考察,袁家骅(2001)曾对吴方言的渊源做过详细介绍,不过研究成果最多的是石汝杰,他曾就其发表过七篇论文,同时还编有《吴语读本》(1996)一册。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吴方言出现在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和刘向的《说苑》等书里。

晋以后的“子夜歌”和“吴声歌曲”初步显示了吴语的词汇特点,如第一人称用“侬”而很少用“我”,但是“侬”多系女子自称。

荆楚间流行的“西曲歌”里也出现了“侬”字。

魏晋南北朝时汉语方言的劃分,在郭璞《尔雅》《方言》注里有些暗示。

如荆楚(或楚)、关西、河北、齐(或东齐)、江南、江东,都是较大的方言区。

“江南”指长江中部南岸,而经常提到的“江东”,是指长江下游南岸或东吴(即江左),东晋南渡后的主要根据地,是郭璞和大批士族以及一部分平民南渡后侨居的地区,相当干今日的吴语区。

方言和文化概述-PPT课件

方言和文化概述-PPT课件

第三层次 是指1983年~2019年重庆作为计 划单列市时所辖的11区10县市面积 达2·3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形成以 合川、江津、永川、大足、长寿 等卫星城拱卫主城区的大网络格 局。
19
第四层次
则是指2019年3月中央直辖后的大重庆, 除第三层次的重庆外,包括长江、乌江两 岸的万县、涪陵、黔江二市一地,总面积 为8·2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达3200万,辖 40个区市县,与川、黔、湘、鄂、陕5省 接壤的大城市与大农村纵横交错的直辖 市范围。
4
语言和言语的主要区别: 1、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2、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5、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5
二、方 言 1.概念认识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
化的结果。 语言有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和功能变 异三种情况。
国建都(1363年),近代开商埠(1891年),抗战定陪都(1940
年)。
17
第二层次是指重庆的主城区,即《重庆市城市总 体规划》(2019年版)所圈定的3片区、12组团,面 积约600平方千米范围的城市区域,也即以母城(渝 中区)为中心,包括两江沿岸的江北、南岸、沙坪 坝、九龙坡、大渡口、渝北、巴南等8区中互联成 片的城市区域范围,以及与主城区密不可分的北碚 城。 主城区的形成始于抗战时期,而以1949年后,尤 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 为发展重心。主城区是今日大重庆的政治、经济、 18 文化、科技、教育、交通、信息中心。
第一章 方言和文化概述
1
第一节 方言概述
2
一、语言
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1.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2.语言和民族、国家是什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言概说
菏泽市教育信息网 2012-8-22
方言概说
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地域分支。

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根据各方言的特点,按地域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七大方言区”是国内较普遍的一种分法,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现在也有十大方言区的说法。


(一)北方方言区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汉民族居住的地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二)吴方言区
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

分布地域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镇江不在内),浙江省大部分。

(三)湘方言区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

分布在湖南省除西北角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四)赣方言区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

分布在江西省除东北沿长江地带和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五)客家方言区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

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

湖南、四川两省也有少数地区说客家方言。

(六)闽方言区
闽方言区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

闽方言可分为五个片:1.闽南方言(厦门话为代表);2、闽东方言(福州话为代表);3.闽北方言(建瓯话为代表;4.闽中方言(永安话为代表);5.莆仙方言(莆田话为代表)。

闽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

(七)粤方言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

根据我国国情,汉语方言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与民族共同语并存。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立即禁止和消灭方言。

但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

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有颇大的影响力,所以,我国人民应积极大力推广普通话。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