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合集下载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煤矿井下所有采掘活动区域。

第二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有害气体的总称。

第三条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检查标准执行《矿井瓦斯检查标准》(Q/JM J 1.0014-2013)、《矿井瓦斯检查地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5-2013)和《矿井瓦斯检查地点检查范围划分及检测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6-2013)。

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检查标准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规程》规定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矿井中所有气体的浓度均按体积百分比计算。

《规程》还规定:井下充电室风流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第五条采掘活动区域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检查方式有比长式检测管测定法和便携式检测仪测定法。

可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应使用便携仪检查。

可用比长式检测管法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NO2、H2S、SO2、NH3和H2等。

可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H2S和H2等。

井下气体的采样执行《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 1.0176-2015)。

自然发火矿井监测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如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火区密闭内等地点)的气体检查执行《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Q/JM J 1.0179-2015)。

第三章检查范围、方式和周期要求第六条自然发火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标准执行《晋煤集团“一通三防”管理规定》“防灭火”章节的有关要求。

其他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要求:(一)检查范围:主要回风巷、盘区回风巷及综掘、综采工作面的回风风流、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密闭墙前、揭不明巷道或空巷工作面、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

(二)检查方式:密闭采空区、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采用井下气体取样和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气体采样符合《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1.0176-2015》要求;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等其余地点采用比长式检测管或便携式检测仪直接测定。

煤矿矿井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危害

煤矿矿井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危害

煤矿矿井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危害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矿工健康和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然而,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仍然存在许多毒害气体成分,给矿工们的健康和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首先,煤矿矿井内最常见的有害气体是甲烷气体(CH4)。

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中的甲烷气体被释放出来,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容易积聚甲烷气体。

甲烷气体是一种易燃气体,遇到火源或高温时极易引发爆炸事故,给矿工和煤矿带来巨大的危害。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有害气体是一氧化碳气体(CO)。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在受高温氧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具有无色、无味、无臭的特点,矿工难以察觉。

一氧化碳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会形成一种血红蛋白一氧化碳,阻止血液输送氧气,导致人体缺氧,引发意识不清、昏迷、死亡等症状。

除此之外,煤矿矿井内还存在其他一些毒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气、氧气不足等,这些气体虽然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都带来极大的威胁,但它们的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面对煤矿矿井内空气中的毒害气体成分,煤矿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防范和避免潜在的危害。

首先,要对煤矿矿井内的甲烷气体进行监测,及时清理矿井内积聚的甲烷气体,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其次,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要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减少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确保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还要加强矿工的安全教育,提高矿工对煤矿安全的认识和危机意识,培养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总之,煤矿矿井内空气中的毒害气体成分及其危害不容忽视,任何一种气体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给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只有在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管理,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彻底消除这些威胁,确保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在井下矿区显现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一氧化碳等等,这些气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特别是在煤矿等行业中,这些有害气体对职工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逼。

因此,在井下矿山操作时,必需通过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来确保作业的安全,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一、监测目的与内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是为了适时把握井下矿区内的气体情形,以及职工运行过程中是否显现了不安全的气体浓度反应,以保障职工很好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实在来说,有如下监测目的和内容:1. 监测煤矿内空气中氧气浓度,以维持职工咳嗽和呼吸正常。

2. 检测井下矿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尽快将职工集合到安全区域中。

3. 对于温度、湿度等非气体参数进行监测并收集数据,以便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二、基本规定1. 监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和探头应选用专业制造的便携式或固定式气体检测设备,检测精度、响应速度应符合行业标准。

2. 严格落实生产中必需测气体的地点和频次,每个班次至少应加强一次煤矿有害气体监测。

3. 在进行井下气体检测前,应实行有关措施,保障面前地域内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安全限值后,再开始作业。

4. 假如监控系统报警发出信号,应立刻实行相应的应激措施,让职工尽快安全撤离到门口。

5. 在发生氧气窒息等严重气体事故的情况下,必需立刻进行特别处理,透亮本人钻进,清理气体,确保生命安全。

三、实际操作1. 气体检测设备的选用:依据煤矿实际情况,依照每个作业场所的气体种类,测量仪器的传感器选择的不同。

2. 检测频次:依据煤矿内部的情况及工艺流程,在有利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实行有关的监测制度,对地面通风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

3. 监测数据适时处理:在监测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电脑平台的数据跟踪管理体系,一旦发生重点监测事件可第一时间审核处理。

4. 建立日常保养监控:全面落实全面防控,订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措施,定期进行气体检测设备检测漏报认定、保养及校准。

煤矿矿井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危害

煤矿矿井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危害

煤矿矿井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危害
(1)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可燃烧,当含量在13%~75%时,遇火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极毒,当其含量达0.4%时,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中毒死亡。

《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24%。

(2)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遇火后能燃烧及爆炸;硫化氢极毒,它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及呼吸系统的粘液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66%。

(3)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及酸味的气体,同呼吸气管潮湿表皮接触能产生硫酸,刺激并麻痹上部呼吸气管的细胞组织,使肺及支气管发炎。

《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05%。

(4)二氧化氮(NO2):为红褐色,易溶于水,是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

《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25%。

(5)沼气(CH4):沼气是煤矿常见的有害气体,化学名称叫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它比空气轻常聚集在巷道上方,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时可降低氧含量,引起窒息;它具有爆炸性,爆炸浓度一般为5%~16%。

《规程》中对沼气容许浓度因在井下各点不同,后面详述。

(6)氨气(NH4):是一种无色气体,有似氨水的剧臭;它极毒,能刺激皮肤和上呼吸道并能严重损伤眼睛。

《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4%。

(7)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微毒、稍有酸味的气体,它不助燃,也不维持久的呼吸,它比空气重,常聚集在巷道的下方及通风不良的下山尽头;易溶于水,生成碳酸,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5%。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
井下煤和岩石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气体,可引起急性二氧化 硫中毒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甲烷
井下煤和岩石中含有的甲烷气体,可引起窒息和爆炸事故 。
乙烷、乙烯、乙炔等可燃性气体
井下煤和岩石中含有的可燃性气体,可引起爆炸事故。
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使人窒息
有毒有害气体易使人窒息,导致缺 氧和窒息死亡。
吸困难、晕厥。
预防措施
加强矿井通风,定期检测空气 中硫化氢的浓度,发现超标及
时采取措施。
甲烷
01
02
03
形成原因
井下煤和瓦斯的涌出、煤 层气的排放可产生甲烷。
危害
甲烷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当其在空气中浓度过高时 ,可能导致窒息事故。
预防措施
加强矿井通风,定期检测 空气中甲烷的浓度,发现 超标及时采取措施。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加强职工健康监护和管理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危害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 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 织窒息,严重时致人死亡。
预防措施
加强矿井通风,定期检测空气中一 氧化碳的浓度,发现超标及时采取 措施。
硫化氢
形成原因
井下硫化矿物水解可产生硫化 氢。
危害
硫化氢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 入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 、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导致呼
二氧化碳
形成原因
井下煤炭自燃或瓦斯爆炸 时可产生二氧化碳。
危害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 ,大量吸入可导致酸中毒 ,严重时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加强矿井通风,定期检测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发现超标及时采取措施。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井下有害气体及防治
张建光 工程硕士 通风专业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对财产与人的 健康、生命造成危害。我国政府不但成立了专 门的政府机构,而且还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安 全生产法》与《职业病防治法》等法津、法规 ,以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创造安全、健康 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护 国家资源和财产。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 析
有毒气体是指在足够时间内吸人足够浓度会使 人致残、致死的气体。根据它们对身体的作用 机理分为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和毒性气体 三大类。窒息性气体包括CO、CH4、H2S、 CO2等气体。这些化合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组 织细胞缺氧各不相同。CO进人体内后主要与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以致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从而使组织细胞 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 析
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 毒,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慢性损伤。急性 刺激性气体中毒通常先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 状,如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咽干、咳嗽、 胸闷等症状,随后这些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经过 几小时至3天不等的潜伏期后症状突然重现,很快 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水肿 ,表现为剧烈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 吸困难、发绀等,可因肺水肿或并发急性呼吸窘 迫症等导致残废。
二、矿井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及来源
煤H2矿S、井N下O常2、见S有O毒2等有。害气体有:CH4、CO、CO2、 瓦到斯类(似C苹H4果)是的无香色味、,无这味是、由无于臭芳的香气族体的,碳但氢有气时体可同以瓦闻
斯同时涌出的缘故。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 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 kg,所以,它常积 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 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 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瓦斯的燃烧、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瓦斯 (的C气H4体)是,在瓦成斯煤是过煤程矿中井形下成危的害,最并大大的量气贮体存。于煤层之中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细则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细则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细则煤矿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煤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对煤矿工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健康,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细则应运而生。

一、设备设施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操作首先需要建立完备的设备设施。

这些设备设施包括气体检测仪器、报警器、通风设备等。

气体检测仪器应当定期检验、标定,并且操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确保其正确运用。

报警器应保持畅通有效,及时提醒工人周围气体超标时的危险情况。

通风设备应进行定期检修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转。

二、监测范围与频率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需要确定监测范围与频率。

监测范围应包括工作面、巷道、井下设施等可能积聚有毒气体的区域。

监测频率应根据工作情况和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并严格遵守规定。

三、预备措施为了防范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应制定预备措施。

预备措施包括制定应急预案、设置应急通道、准备紧急避险设施等等。

应急预案应明确具体操作步骤,提供给工人参考。

应急通道应保持通畅,方便工人疏散。

紧急避险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监测结果处理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结果需要及时处理。

当监测结果超过安全标准时,应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需要通知相关人员,并在现场停工。

然后,进行有效的通风措施,清除有毒气体。

同时,对超标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

五、人员培训与知识普及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细则还需要包括工人的人员培训和安全知识普及。

工人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和防范措施,熟悉气体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同时,应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普及,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总之,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细则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煤矿工人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完备的设备设施、规定监测范围与频率、制定预备措施、及时处理监测结果以及人员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煤矿在井下作业时的安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率。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剧毒,是煤 矿井下最具危害的有毒气体之一,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和 慢性危害。
02
CATALOGUE
煤矿井下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产生来源
煤不完全燃烧,井下爆破 作业,煤炭自燃以及瓦斯 、煤尘爆炸。
危害
CO中毒,导致人体缺氧、 窒息甚至死亡。
检测方法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概述 • 煤矿井下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

CATALOGUE
目 录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急处 理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与 资源化
01
CATALOGUE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 与资源化
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途径
燃料
煤矿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可以作为燃料用 于发电、供暖等。
工业原料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用 于生产化学品、肥料等。
环保领域
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可以用于环保领域 ,进行脱硫脱硝等处理。
氮气
产生来源
煤本身含有微量的氮气,同时由于井下设备的运转和空气流动, 也会使氮气浓度升高。
危害
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会导致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检测方法
使用便携式N2检测仪或固定式N2报警器进行检测。
03
CATALOGUE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窒息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可能导致缺氧, 从而引起窒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析
• 有毒气体是指在足够时间内吸人足够浓度会使人致 残、致死的气体。根据它们对身体的作用机理分为窒息 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和毒性气体三大类。窒息性气体包 括CO、CH4、H2S、CO2等气体。这些化合物进入机体 后导致的组织细胞缺氧各不相同。CO进人体内后主要与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以致使红 细胞失去携氧能力,从而使组织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二、矿井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及来源
• 二氧化碳(CO2)是无色、略有酸气味的气体,相对 密度是1.52,比空气重,常积聚在巷道的底部。它不 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易溶于水。空气中CO2含量过高 时,可使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而造成人员缺氧窒息。 CO2能刺激中枢神经,使呼吸加快。当空气中CO2浓度 达到3% 时,人的呼吸急促,易感疲劳;达到5%时,出 现耳鸣、呼吸困难等症状;达到10%时,发生昏迷现象。 煤矿井下的CO2主要来源于煤和坑木的氧化、矿井水与 酸性岩石的分解作用、人员的呼吸、爆破工作、瓦斯煤 尘爆炸、火灾等,有些煤层和岩层也会放出CO2。
二、矿井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及来源

硫化氢(H2S)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
度达到0.0001% 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
痹,反而嗅不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
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以它可能积存于
旧巷的积水中。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 ~45.5
表1 井下有害气体对人产生的损害
有害气体
氮氧化物 氟化氢
二氧化硫 硫化氢
一氧化碳 氯化氢
主要损害
肺脏 皮肤、粘膜、剧毒
皮肤、粘膜 窒息
窒息、剧毒 皮肤、粘膜
其它损害
皮肤、粘膜、血液 肺脏 肺脏 粘膜 血液 肺腑
二、矿井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及来源

煤矿井下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有:CH4、CO、CO2、H2S、
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瓦斯的燃烧、
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瓦斯(CH4)是在成煤过程中形成的, 并大量贮存于煤层之中的气体,瓦斯是煤矿井下危害最大的气体。
二、矿井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及来源
•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 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一氧 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13% ~75%范 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主要危害:使人“窒息”,浓度 在0.08 % 、40 min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浓度达到 0.32% 、5~10 min引起头痛、眩晕,30 min引起昏迷, 死亡。主要来源: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煤尘 瓦斯爆炸事故等。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析
• 毒性气体进入组织并能破坏组织。NO、H2S及SO2 不仅具有刺激性而还有毒性。煤矿井下的 H2S气体,主要 毒性为刺激作用和不易逆转的麻醉作用,并可使血红蛋白 转变为硫化血红蛋白,长期接触低浓度的H2S,可出现头 痛、头晕、倦怠无力、记忆力减退、烦燥、失眠、嗅觉丧 失、胸痛、咳嗽、心动过缓、流涎、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等症状,并可出现点状角膜炎。井下有害气体对人体产 生的主要损害见表1。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析
• 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毒, 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慢性损伤。急性刺激性气体 中毒通常先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结膜充血、 流泪、流涕、咽干、咳嗽、胸闷等症状,随后这些症状 可减轻或消失,经过几小时至3天不等的潜伏期后症状 突然重现,很快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肺炎、 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 吸困难、发绀等,可因肺水肿或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症等 导致残废。
NO2、SO2等。

瓦斯(CH4)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
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
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
0.716 kg,所以,它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瓦斯的渗透能
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
煤矿井下有害气 体及防治
概况
•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对财产与人的健康、 生命造成危害。我国政府不但成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 而且还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安全生产法》与《职业病防 治法》等法津、法规,以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创造 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 护国家资源和财产。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析
• CH4本身对机体无明显的毒害,其造成的组织细胞 缺氧,实际是由于吸人气中氧浓度降低所致的缺氧性窒 息。H2S进入机体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H2S与氧化型 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 性,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硫化氢可与谷胱甘肽的巯基结 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加重了组织细胞的缺氧。吸人窒 息性气体出现的症状,首先是呼吸加速,急需空气,精 神反应性衰减,肌肉协调变差。随后,判断能力出现故 障,所有感觉丧失运功失稳,迅速出现疲劳。时间长还 会出现恶心、呕吐、虚脱(即躺倒在地)、失去知觉,最 后痉挛,深度昏迷和死亡。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析
• NO、NO2、H2S、SO2是井下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 刺激作用,其中一些还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刺激性气 体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损害部位有 关。一般来说,水溶性大的化学物,如NO2等对眼和上 呼吸道迅速产生刺激作用,很快出现眼和上呼吸道的刺 激症状;水溶性较小的化学物,如二氧化氮等,对下呼 吸道及肺泡的作用较明显。刺激性气体造成的病变的严 重程度除化学物本身的性质外,最重要的是与接触化学 物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
% 时有爆炸危险。
• 主要危害: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 化过程,使人体缺氧。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 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0.005% ~ 0.01%,1~2 h后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 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