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磁悬浮列车原理

合集下载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磁悬浮列车(Maglev train)是一种基于磁力原理的高速列车,它利用磁力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消除了与轨道的摩擦力,从而实现了高速、平稳、低噪音的运行。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磁悬浮和推进系统两个方面。

一、磁悬浮系统磁悬浮系统是磁悬浮列车的核心部分,它通过磁力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磁悬浮系统主要由轨道磁铁和车体磁铁组成。

1. 轨道磁铁轨道磁铁是安装在轨道上的一系列电磁铁,通常采用超导磁体。

超导磁体是一种能够在低温下产生极强磁场的装置,它使用液氦冷却以保持超导状态。

轨道磁铁产生的磁场与车体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列车的悬浮。

2. 车体磁铁车体磁铁是安装在列车底部的一系列电磁铁,它与轨道磁铁相互作用,产生上下方向的磁力。

车体磁铁通常采用永磁体或电磁体,通过控制电流或磁场的强弱来调节悬浮高度和稳定列车的位置。

磁悬浮系统通过控制轨道磁铁和车体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实现悬浮运行。

当列车开始运行时,轨道磁铁产生的磁场会感应车体磁铁中的电流,产生反向的磁场,从而排斥轨道磁铁的磁场。

这种排斥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消除了与轨道的摩擦力。

二、推进系统推进系统是磁悬浮列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电磁力或线性电机将列车推动前进。

1. 电磁力推进系统电磁力推进系统利用轨道上的电磁铁和车体上的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推进力。

当列车运行时,车体上的线圈会通过电流产生磁场,与轨道上的电磁铁相互作用,产生推进力。

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实现列车的加速和减速。

2. 线性电机推进系统线性电机推进系统利用轨道上的线性电机和车体上的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推进力。

线性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它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列车的推进。

当列车运行时,车体上的磁铁与轨道上的线性电机相互作用,产生推进力。

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实现列车的加速和减速。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的关键在于磁力的应用。

通过轨道磁铁和车体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列车的悬浮和推进。

中国最快的磁悬浮列车原理

中国最快的磁悬浮列车原理

中国最快的磁悬浮列车原理
中国的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高速列车,其列车原理是基于磁力和浮力互相作用的原理。

该列车相比其他列车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运行效率,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磁悬浮技术
磁悬浮技术是指通过电磁力使列车悬浮于轨道上,从而达到减少摩擦阻力的目的。

在列车的底部安装有数个电磁悬浮装置,当列车通过轨道时,这些悬浮装置会产生一个磁场,使列车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从而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2. 磁力牵引技术
磁力牵引技术是指利用电磁力产生的牵引力来驱动列车前进。

在列车的底部和轨道的旁边分别安装有数个电磁牵引装置,当列车通过这些装置时,它们会产生一个磁场,从而产生一个向前的牵引力。

利用这个牵引力,列车可以加速到更高的速度。

3. 轨道结构技术
磁悬浮列车的轨道结构也与其他列车不同。

由于磁悬浮列车必须悬浮在轨道上运行,因此轨道结构必须具有较高的平整度。

此外,轨道上也必须设置一些磁力辅助设施,以保证列车能够稳定运行。

4. 列车控制技术
磁悬浮列车的控制系统也是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控制列车的电磁悬浮装置和电磁牵引装置,可以实现列车的加速和减速以及方向的改变。

此外,控制系统还可以检测列车的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

总之,中国的磁悬浮列车具有较高的速度和效率,这主要得益于该技术的磁力悬浮、磁力牵引、轨道结构和列车控制等多方面的原理。

未来,这种先进的技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工具,其工作原理基于磁力和悬浮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包括磁悬浮原理、浮力控制原理、稳定性原理、推进原理以及制动原理。

一、磁悬浮原理1.1 磁悬浮系统磁悬浮列车的磁悬浮系统由车体和轨道上的磁场系统组成。

车体上搭载有磁体,轨道上铺设有电磁铁。

通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与车体上的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磁力,使车体悬浮在轨道上。

1.2 磁场调节为了确保磁悬浮列车能够平稳悬浮在轨道上,磁场需要进行调节。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流,可以调节轨道上的磁场强度,从而控制车体的悬浮高度。

当车体与轨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自动调整磁场强度,以维持车体在合适的悬浮高度上运行。

1.3 磁力平衡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力是由磁场产生的磁力提供的。

当磁力与重力相等时,车体将保持在静止状态。

为了确保磁悬浮列车的平稳运行,系统需要保持磁力与重力的平衡,以避免车体的不稳定或过度悬浮。

二、浮力控制原理2.1 传感器系统磁悬浮列车的浮力控制需要依靠传感器系统来实现。

传感器系统可以感知车体与轨道之间的距离,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以便对磁场进行调节。

2.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磁悬浮列车的关键部分,它负责接收传感器系统传来的信息,并根据车体的位置和速度来控制磁场的强度。

通过实时调整磁场,控制系统可以保持车体在合适的悬浮高度上运行。

2.3 浮力调节浮力调节是磁悬浮列车浮力控制的核心。

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系统可以调节车体的悬浮高度,以适应不同的运行条件。

当车体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浮力调节系统会相应地调整磁场的强度,以保持车体的平稳运行。

三、稳定性原理3.1 车体稳定性为了确保磁悬浮列车的稳定性,车体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车体的重心位置、车体的结构强度以及车体的阻尼系统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使车体在高速运行时保持平稳。

3.2 风阻对稳定性的影响高速运行时,磁悬浮列车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我国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我国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我国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悬浮原理实现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它不需要依靠传统的钢轨,而是通过磁场力来支撑列车的运行。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悬浮原理
磁悬浮列车采用电磁悬浮技术,利用列车底部的电磁铁与地面导轨上的电磁铁之间的相互排斥力,使列车悬浮于导轨之上,从而消除了传统轮轨之间的机械摩擦。

2. 推进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推进系统采用线性电动机原理,将导轨分为多个节,每个节都有一个三相交流电源。

通过控制每个节的三相电流,就可以产生移动的磁场,从而推动列车运行。

3. 制导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制导系统利用了电磁力的特性。

在导轨两侧设置了一对制导磁铁,与列车侧面的磁铁相互吸引,从而实现了列车在导轨上的稳定运行。

4. 控制系统
磁悬浮列车的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监控和调节悬浮高度、推进力、制导力等各种参数,确保列车安全、平稳、高效地运行。

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列车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上海、
长沙等地建设了商业运营线路,展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能力。

磁悬浮列车以其高速、安全、节能等优势,正逐步成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新选择。

磁悬浮列车运行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运行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运行工作原理磁悬浮列车(Maglev train)是一种利用电磁力使列车悬浮并在轨道上运行的交通工具。

相较于传统的轨道交通方式,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低的摩擦阻力,因此被视为未来高速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介绍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工作原理。

一、基本工作原理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主要依靠两种基本原理:磁力和悬浮。

磁力:磁悬浮列车运行时,轨道上嵌有一组电磁体,产生与列车上的磁铁相互作用的磁场。

当电流通过轨道上的电磁体时,会产生磁力,使得列车在轨道上悬浮并运行。

悬浮:磁悬浮列车通过列车底部的磁悬浮体实现悬浮。

磁悬浮体上嵌有一组超导磁体,超导磁体可以在低温下产生强磁场,使列车与轨道之间产生磁力抗衡重力,从而实现悬浮状态。

二、磁悬浮系统组成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仅依赖于磁力和悬浮的作用力,还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

1. 引导系统: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

引导系统主要通过引导导向轮和引导导向轨道,确保列车沿着预定的轨道行驶。

2. 推进系统:磁悬浮列车的推进系统主要由电力系统和磁力系统组成。

电力系统提供动力,通过电动机驱动磁悬浮列车前进;磁力系统则利用轨道上的电磁体与列车上的磁铁相互作用,产生推进力。

3. 控制系统:磁悬浮列车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列车运行状态,以确保安全和平稳。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列车速度的控制、悬浮力的调节等。

三、工作原理解析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 启动阶段:当磁悬浮列车准备启动时,引导系统将列车引导至轨道上的起点。

控制系统通过电力系统提供动力,将列车逐渐加速。

2. 悬浮阶段:当列车加速到一定速度时,悬浮系统开始工作。

超导磁体在低温下产生强磁场,与轨道上的电磁体产生磁力抗衡重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3. 推进阶段:当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时,推进系统开始工作。

电动机驱动列车前进,并且轨道上的电磁体与列车上的磁铁相互作用,产生推进力,推动列车前进。

4. 运行阶段: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以高速运行,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列车速度和悬浮力,以确保运行安全和平稳。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基于磁力原理运行的高速交通工具。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磁力和电磁感应。

磁悬浮列车通过在轨道上设置一系列的磁石和电磁线圈来实现悬浮和推动。

车辆的底部封装有磁体,轨道上埋有电磁线圈。

当列车靠近轨道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会激发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与列车底部磁体中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排斥力,从而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为了保持悬浮状态,列车需要不断感应和调整悬浮高度。

在列车前后部分分别装有传感器和控制器。

传感器会检测列车与轨道的距离,并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中。

控制器会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调整电磁线圈的电流,以使列车保持稳定的悬浮高度。

在列车的驱动方面,磁悬浮技术采用了线性电机原理。

列车底部的磁体被视为一种悬挂的传动体。

轨道上的线性电机则被视为一种被驱动的传动体。

当电流通过轨道上的线性电机时,会产生电磁力。

这个电磁力会推动列车前进。

通过控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调整列车的速度和方向。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磁力原理实现了列车的悬浮和推进。

通过精确的控制和调节磁场和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高速、平稳的列车运行。

同时,由于列车与轨道之间没有接触,磁悬浮列车具有较低的运动阻力和噪音,能够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乘坐体验。

磁浮列车是怎么浮起来的原理

磁浮列车是怎么浮起来的原理

磁浮列车是怎么浮起来的原理
磁浮列车是通过磁悬浮技术实现浮起来的。

磁浮列车的运行原理是利用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的原理,通过强大的磁场将列车浮起来,使列车与轨道之间几乎没有接触。

具体原理如下:
1. 轨道系统:在列车行驶的轨道上设置了大量的电磁铁,这些电磁铁以一定间隔固定在轨道上。

轨道上的电磁铁通过电源供电,产生一定的磁场。

2. 列车系统:列车的底部安装了大量的磁体,这些磁体通过电源供电,产生与轨道上的磁场相互作用的磁场。

底部磁体的磁场与轨道上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了排斥力或吸引力。

3. 磁力平衡:列车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底部磁体的磁场强度,使得磁悬浮系统中的排斥力与重力平衡,从而使列车在轨道上浮起来。

4. 稳定性控制:为确保磁悬浮列车的稳定运行,还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调整磁悬浮力,以便在列车发生扰动时能够自动调整磁场强度,保持列车的运行稳定。

总结来说,磁浮列车能够浮起来的原理就是通过轨道上的电磁铁和列车底部的磁
体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排斥力或吸引力,从而使列车在轨道上浮起来,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保持列车的稳定运行。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力浮起并驱动的交通工具,它不接触轨道,因此可以实现更快、更平稳的运行。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主要分为磁悬浮与磁力驱动两个方面。

磁悬浮是指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而不需要接触轨道。

通常,磁悬浮列车采用超导磁体产生磁场,通过磁场与轨道上的电磁铁相互作用,使列车产生浮力。

超导磁体通过液氮冷却,保持在超导状态,使其能够持续产生强大的磁场。

这种浮力可以抵消列车自身的重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磁力驱动是指利用磁力来推动磁悬浮列车进行运行。

通常,磁悬浮列车采用线性电机作为驱动器。

线性电机由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组成,其中活动部分被安装在列车车体上,固定部分则固定在轨道上。

当电流通过线性电机时,活动部分会产生一个磁场,与固定部分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推动力,驱动列车前进。

除了磁悬浮和磁力驱动,磁悬浮列车还会利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保持列车的稳定运行。

传感器会不断监测列车与轨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会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调整磁悬浮列车的悬浮高度以及线性电机的电流,以保持列车的稳定运行。

总而言之,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浮起并利用磁力驱动,实现了高速、平稳的运行。

这种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
减少摩擦损耗,提高通行效率,因此在未来的交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悬浮列车
1.磁悬浮技术的原理
磁悬浮技术的系统,是由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4部分组成,其中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两部分。

假设在参考位置上,转子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这时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离参考点的位移,作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将检测的位移变换成控制信号,然后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磁铁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转子返回到原来平衡位置。

因此,不论转子受到向下或向上的扰动,转子始终能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

2.磁悬浮技术的应用
国际上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工作也非常活跃。

1988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磁悬浮轴承会议,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

1991年,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还召开了第一次磁悬浮技术在航天中应用的讨论会。

现在,美国、法国、瑞士、日本和中国都在大力支持开展磁悬浮轴承的研究工作。

国际上的这些努力,推动了磁悬浮轴承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国内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落后外国约20年。

1986年,广州机床研究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先对“磁力轴承的开发及其在FMS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此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磁悬浮轴承(需要位置传感器的磁悬浮轴承),这种轴承需要5个或10个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来检测转子的位移。

由于传感器的存在,使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轴向尺寸变大、系统的动态性能降低,而且成本高、可靠性低。

此外,由于传感器的价格较高,从而导致磁悬浮轴承的售价很高,大大限制了它在工业上的推广应用。

2009年8月,参观者在北京看磁悬浮列车轨道,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的总工杨秀仁透露,北京正在做一条磁悬浮线的长期规划———通往门头沟的S1轨道线路正在筹划,计划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技术。

而由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国防科技大学合作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是中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列车。

3.磁悬浮技术的前景
随着电子元件的集成化以及控制理论和转子动力学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对该项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在产品化的过程中,该项技术都存在很多的难题,其中磁悬浮列车的技术难题是悬浮与推进以及一套复杂的控制系统,它的实现需要运用电子技术、电磁器件、直线电机、机械结构、计算机、材料以及系统分析等方面的高技术成果。

需要攻关的是组成系统的技术和实现工程化。

磁悬浮轴承面向电力工程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根据磁悬浮轴承的原理,研制大功率的磁悬浮轴承和飞轮储能系统以减少调峰时机组启停次数;进行以磁悬浮轴
承系统为基础的振动控制理论的研究,将其应用于汽轮机转子的振动和故障分析中;通过调整磁悬浮轴承的刚度来改变汽轮机转子结构设计的思想,从而改善转子运行的动态特性,避免共振,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等,这些都将为解决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崭新的思路。

4.中国的磁悬浮技术
2006年8月17日,“中华01号”永磁悬浮路车模型在大连举行的2006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亮相。

该模型是大连3000米永磁悬浮试验线路的仿真微缩,专为城市之间的区域交通设计。

列车在高架的磁轨上运行,设计时速230公里,既可货运,又可客运,适用于大都市圈的交通运输。

据半岛晨报报道只有在小说、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空中悬浮”列车马上就要出现在大连人身边了。

记者从昨日的专交会上了解到,3000米永磁悬浮试验线拟定年底在开发区建设。

2006年8月17日上午,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的“2006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中华01号”1/10槽轨永磁悬浮微缩路-车格外引人注目。

该车按照1/10比例微缩,几何尺寸按实车微缩;路桥结构、轨道结构、车辆结构与悬浮功能为仿真微缩。

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悬浮在槽轨上的微缩列车十分轻巧“跑”起来,启动、刹车十分灵活并且悄无声息。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3种类型磁悬浮技术,即日本的超导电动磁悬浮、德国的常导电磁悬浮和中国的永磁悬浮。

永磁悬浮技术是中国大连拥有核心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的原始创新技术。

据技术人员介绍,日本和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车体与槽轨是接触在一起的,而利用永磁悬浮技术制造出的磁悬浮列车在任何情况下,车体和轨道之间都是不接触的。

中国永磁悬浮与国外磁悬浮相比有五大方面的优势:一是悬浮力强。

二是经济性好。

三是节能性强。

四是安全性好。

五是平衡性稳定。

槽轨永磁悬浮是专为城市之间的区域交通设计的,列车在高架的槽轨上运行,设计时速230公里,既可客运,又可货运。

大连磁谷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苏珣总经理告诉记者,3000米永磁悬浮列车线路预计在今年年底建设,地点拟定在开发区。

2010年4月8日,我国首辆高速磁悬浮国产车在成都交付。

该样车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标志着该企业已经具备了磁悬浮车辆国产化、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

该高速磁浮列车可以达到每小时500公里。

中航工业成飞此次交付的车辆是参照德国转让技术,按照上海磁浮公司的改进方案要求研制的第一辆工程化样车,在上海编组成列后,投入上海示范线的商业营运,并有望在世博会期间投入使用。

5.磁悬浮的优缺点
磁悬浮列车优点
磁悬浮列车有许多优点:列车在铁轨上方悬浮运行,铁轨与车辆不接触,不但运行速度快,能超过500 千米/小时,而且运行平稳、舒适,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无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废气,有利于环境保护;可节省建设经费;运营、维护和耗能费用低。

它是21 世纪理想的超级特别快车,世
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磁悬浮列车。

目前,我国和日本、德国、英、美等国都在积极研究这种车。

日本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已经过载人试验,即将进入实用阶段,运行时速可达500 千米以上。

到目前可以讲,磁悬浮列车轨道技术在中国,磁悬浮列车技术仍在德国,引进产品是引进不来技术的。

我国的轮轨铁路技术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专门从事机车设计、科研创新的产业大军,拥有数十年设计、制造、运营、维修配套的四十多万人的产业链。

磁悬浮技术掌握在少数专家、教授手中,是不具备应用条件的。

磁悬浮列车需要高架,高架梁的挠度必须小于1毫米,因此,高架桥跨一般要小于25米,桥墩基础要深30米以上。

因此,在上海到杭州的地面上要形成一道200多公里的挡墙。

此外,由于运行动力学的影响,轨道两侧各100米内是不允许有其他建筑物的。

修建沪杭磁悬浮,占地多,对环境影响比较大。

磁悬浮列车缺点
2006年,德国磁悬浮控制列车在试运行途中与一辆维修车相撞,报道称车上共29人,当场死亡23人,实际死亡25人,4人重伤。

这说明磁悬浮列车突然情况下的制动能力不可靠,不如轮轨列车。

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没有轮子是很危险的。

要克服很大的惯性,只有通过轮子与轨道的制动力来克服。

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如果突然停电,靠滑动摩擦是很危险的。

此外,磁悬浮列车又是高架的,发生事故时在5米高处救援很困难,没有轮子,拖出事故现场困难;若区间停电,其他车辆、吊机也很难靠近。

6.上海磁悬浮
上海磁悬浮列车设计时速431公里/小时,实际时速约380公里/小时,转弯处半径达8000米,上海磁悬浮列车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最小的半径也达1300米。

乘客不会有不适感。

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

磁悬浮列车的车窗是减速玻璃,乘客可以更好的观赏窗外的风景。

减速玻璃在与车体接触的边缘处有弧度变形,正因为这个弧度可以使车外景物在透过弧度时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车内乘客的视觉,产生减速的效果。

并且在挡风玻璃边缘都有渐淡的点状黑色装饰边,同样也起到一定效果。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段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仅次于飞机的飞行时速。

磁悬浮列车上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线圈。

通电后,地面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体极性总保持相同,两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

铁轨两侧上海磁悬浮列车也装有线圈,交流电使线圈变为电磁体。

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使列车前进。

列车头的电磁体(N极)被轨道上靠前一点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被轨道上
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结果是一“推”一“拉”。

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保持一定的间隙(一般为1—10cm),因此运行安全、平稳舒适、无噪声,可以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磁悬浮列车的使用寿命可达35年,而普通轮轨列车只有20—25年。

磁悬浮列车路轨的寿命是80年,普通路轨只有60年。

此外,磁悬浮列车启动后39秒内即达到最高速度。

目前的最高时速是日本磁浮火车在2003年达到的581公里/小时。

据德国科学家预测,到2014年,磁悬浮列车采用新技术后,时速将达1000公里。

而目前中国的轮轨列车运营速度最高时速为486公里(法国 TGV 电气火车最高时速在2007年的测试中达到过574.8公里/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