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
人工湿地出水指标

人工湿地出水指标
人工湿地出水指标包括:
1. BOD5、COD 、氨氮等基本指标应达到一级A类标准。
这对于流量不大的水体或者整治后的河段通常会采用这一标准,但对于流量较大的河流可能会出现治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2. 透明度。
一般来说,水质好的时候,透明度就高。
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藻类的生长和水草的生长情况。
在人工湿地中一般要求不大于3cm,而且要能观察到水流经过的水层不能有浮泥和漂浮的杂物。
3. pH值:根据不同植物喜酸程度来调节,喜酸的植物如杜鹃花等适宜的PH值为6—7左右。
酸性重的区域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再添加一些生石灰之类的物质调整。
ph值控制最适范围是7左右,偏碱性条件下人工湿地的净水效果较好且稳定。
综上所述,设计人工湿地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排放标准及处理工艺流程,确保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净化并达标排放。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33≤2000m/日处理水量。
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 /2术语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3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3.1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1.2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3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4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5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2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3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完整版)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一种以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通过人工方法构建的湿地系统,可以起到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设计与建设人工湿地需要遵循一些规范。
1.湿地选址规范:选择适宜的湿地选址是人工湿地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流域水质、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具有一定面积和适宜水质的区域作为湿地选址。
2.湿地设计原则:人工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的原则,确保湿地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中要考虑到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流态模式、湿地植被选择等因素,以最佳方式实现湿地功能。
3.水量控制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中要合理控制水量,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设计中需要确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并根据流量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和流速调节设施。
4.湿地植被配置规范:湿地植被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类型和配置。
需要考虑植被的适应性、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等因素,保证湿地植被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5.湿地建设工艺规范:湿地建设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包括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土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因施工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6.湿地管理规范:人工湿地的管理是确保湿地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关键。
管理规范包括定期巡查、检测水质、排除病害、保护植被等。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问题。
7.监测与评估规范:人工湿地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是保证湿地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植被、动物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湿地管理策略,优化湿地运行效果。
8.环境保护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与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将湿地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9.经费投入和使用规范: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
大连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

附件1大连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及管辖海域(以下统称“管辖区域”)内湿地的保护、利用、修复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基本原则】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职责】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管辖区域内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以及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海洋、水行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作为湿地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一)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滨海湿地的保护、利用、修复和管理;(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流、湖泊、库塘湿地的保护、利用、修复和管理;(三)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湿地的保护、利用、修复和管理。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湿地内农业生产管理有关工作。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湿地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湿地保护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村(居)民委员会给予协助。
第五条【联席会议】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湿地保护重大事项、争议事项等工作的研究、协调。
第六条【湿地分级】本市管辖区域内的湿地,除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外,均作为一般湿地管理。
一般湿地按照生态区位、面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程度,分为I类一般湿地和H类一般湿地,其中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作为I类一般湿地,其他为II类一般湿地。
第七条【生态补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建立一般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明确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内容。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来改善水质的技术。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处理污水、保护水源和恢复生态系统等方面。
然而,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水质净化效果的不稳定、维护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存在不稳定性。
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水质特征、工程设计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可能导致人工湿地在不同时间段出现水质净化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来提高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例如选用适应性强、具有高水质净化能力的植物和微生物。
其次,人工湿地的维护成本较高。
人工湿地的运营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包括植被管理、泵站运行、浮渣清理等。
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大的人工湿地,维护成本更是不容忽视。
为降低维护成本,可以采用新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系统和智能化设备来实时监测人工湿地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探索与周边地区的循环农业相结合,将人工湿地作为生态循环的一部分,通过农作物种植等经济活动来获取收入,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人工湿地的技术标准不统一。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人工湿地项目存在差异,对其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湿地建设和管理指南,明确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此外,还可以加强人工湿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提高人工湿地的整体水质净化效果和运营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着水质净化效果不稳定、维护成本高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合理选择植物和微生物,采用新技术手段降低维护成本,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人工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

人工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1.1运行调度概述1.1.1运行调度概述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调度主要由运行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控制水泵、风机、阀门等设施来实现。
运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1)水量调整因湿地系统受外部影响较大,来水水量不稳定,甚至存在断水的情况。
主要手段是通过调节、切换管路系统阀门开关等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2)溶解氧量的调整其主要依据是湿地进水端水中溶解氧(DO)浓度,主要手段是曝气强度控制;湿地进水溶解氧浓度宜2 mg/L~3.0 mg/L,通过控制鼓风机的曝气量控制水中溶解氧浓度。
3)故障调度人工湿地系统主要故障包括:停电或断电、管线泵站故障、大火、暴雨洪水及突发污染事故。
1.1.2操作规程每班巡检及运行调整调度员在日班时应对厂内的关键工段巡检,并查看仪表记录以及及时对运行进行调整。
每班巡检应包括:1)查看仪表数据记录➢运行控制参数是否正常;➢溶氧是否在2.0 mg/L至3.0 mg/L的幅度内;➢出水水质是否达标。
2)感官巡检➢进水色度、浊度判断;➢进出水流量判断;➢渠道淤积程度判断。
故障调度对较长时间的计划性断电、停电,值班人员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运行管理部门通报此次停电原因、时间、范围,运行管理部门根据此报告确定应对措施;对于主要设备突发性故障,值班人员在收到此信息后及时调整设备的投运组合,设备故障处理后应由设备动力部门维修人员及时填报故障设备修复通知单,反馈到运行部,以便安排该设备的正常投运;暴雨时视水量大小打开系统应急旁路阀门,防止湿地被大水长时间淹没;遇高负荷事故排放,必要时系统停止运行,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记录记录表分为两种,即每日进行和每月进行。
每日关键运行参数应及时填表,以产生月运行汇总表。
每月进行一次表格中应包括对系统可能的偏差趋势进行分析, 以便总结规律并适当作出调整。
技术指标出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未处理水溢流率不高于10%。
1.2进水泵站运行维护(若有)1.2.1操作规程启动前检查启动前检查工作包括:➢吸水池水位,是否在允许开机水位以上;➢水中有无可能影响水泵运行的杂物;➢检查泵机是否安装正确,紧固件无松动,电缆、接线盒正常,出水闸门(若有)是否关闭;➢检查控制台(柜)开关位置,切换成手动控制状态。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标准

人工湿地设计规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
1.1卫生保洁管理标准
管理范围内实行一清扫全保洁,确保湿地无卫生死角,清洁明净。
具体要求如下:
1)湿地水面及基质表层无明显枯枝、落叶等垃圾;
2)湿地及周围水面漂浮物随时清理,无明显垃圾漂浮;
3)湿地植物修剪过后及时清理干净、做到地面无枯枝残
叶;
4)湿地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5)保证卫生工具、机械、垃圾桶等干净整洁,摆放有序;
6)做好湿地周围蚊蝇防范并及时消杀的工作;
7)对夏季湿地可能出现的异味要及时治理,保证不影响
周围环境和居民。
1.2养护管理标准
1.2.1湿地单元养护标准
1)适时进行水位调节,保证人工湿地不出现进水端雍水
和出水端淹没现象;
2)做好人工湿地的低温环境时的保温及运行措施;
3)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缓堵治堵,防堵塞,确保水流通畅;
4)定期对护堤进行检查、维修,阻止出现漏水、渗水现
象发生;
5)湿地内无大面积恶性杂草;
6)湿地环境整洁,无明显的的垃圾、残枝败叶等杂物;
7)做好湿地蚊蝇的防控工作,做到湿地中无蚊蝇扰人现
象;
8)湿地植物无明显病虫害。
在病虫害发生时,原则上不
引入新的污染源(农药、杀虫剂)。
多用物理和生物等
绿色环保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9)植物生长正常,无明显死亡缺株;
10)适时(如秋末初冬)收割湿地植物,保证人工湿地
的良性循环;
11)严格执行定期和经常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
故隐患,特别是秋季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应妥善处置,
以免引起火灾;
12)严格执行进水处理、出水检测制度和标准,保证出
水水质。
1.2.2水生植物养护标准
1)植物生长期旺盛,开花正常,无明显病虫害;
2)根据季节和植物生长要求,控制好水位,保持其有适
宜生长环境;
3)植物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注意保护益虫,不污染环境;
4)定期清除杂草和枯死植株,并及时补植,保证净化和
景观效果;
5)对生长旺盛植物,要定期进行移植分栽,保证植物有
适当生长空间;
6)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或成熟后应对植
物进行定期收割。
1.3设施运维标准
1.3.1布水渠、集水渠运维标准
1)对布水渠和集水渠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水渠的畅通;
2)对损坏的布水渠、集水渠进行及时修补,防止漏水。
1.3.2管道、阀门运维标准
1)对管道、阀门进行日常巡视检查,保证管道、阀门的
正常使用;
2)定期对管道、阀门进行维护,保证不出现堵塞的现象;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
4)管道、阀门的运行、巡视、维修、保养要有详细的记
录。
1.3.3电机、水泵运维标准
1)对电机、水泵运行前例行检查,确保电机、水泵的正
常运行;
2)对电机、水泵的运行中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
3)定期对电机、水泵进行维护保养,延长电机、水泵的
使用寿命;
4)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
5)电机、水泵的运行、巡视、维修、保养要有详细的记
录。
1.3.4预处理设施运维标准
1)每日检查预处理设施,保证设施的干净,运转正常;
2)定期巡查设施,便发现异常,及时修理或更换;
3)定期维护预处理设施,做好清洁保养的工作,以延长
设施的使用寿命;
4)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
5)预处理设施的运行、巡视、维修、保养要有详细的记
录。
1.4野外巡护监测管理标准
1)防止湿地管理范围内乱垦滥挖、乱砍滥伐、偷猎滥捕、
随意排污及非法放生等破坏湿地行为发生,有则要及
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2)每月汇总观察记录湿地水体情况包括水质、水位变化;
3)每月汇总观察记录湿地生境情况,包括植被、物候变
化;
4)每月汇总观察记录鸟类种类、种群数量及栖息活动情
况和栖息环境;
5)台帐健全、制度上墙,工作安排及时、合理,记录详
细准确。
1.5安全保卫管理标准
1)工作人员按时上岗,严禁当班期间饮酒或酒后上岗;
2)巡视过程中严格遵守两人巡视制度,按规定佩带对讲
机;
3)遇突发事件时冷静、妥善处理,及时用对讲机通知当
班人员,必要时及时报警;其他人员接到通知后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