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人工湿地养护措施

北京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人工湿地养护技术规程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一年八月三日一、人工湿地水位控制(一)湿地内水的来源人工湿地由公园内的再生水管线和循环水管线两条管线进行补水,再生水管线与天堂河污水处理厂相接,循环水管线与循环泵站相接,两条管线的水汇集于湿地布水槽,对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供水,潜流湿地上级与下级之间通过进出水井传递水流。
(二)水位控制根据暴雨、洪水、干旱、结冰期等各种极限情况,可进行水位调节。
夏季或干旱期,一般天气炎热,水量蒸发较大,不仅需要打开再生水管线的阀门,还应开启循环泵站补水。
但是由于湿地内压力原因偶尔也会出现部分池子供水不足的现象,此时就需人工调节水位,当有池子水位不够时,需人工打开该池子与其对应的上一级池子之间的进出水井内的阀门,关闭一些来水充足的水池阀门,以保证池子水位(高于料面5CM)满足要求。
如遇暴雨、洪水等供水充足的时期,则应控制湿地的补水量,可以适当关闭再生水管线阀门,打开布水槽南端的启闭机,将多余水量排入布水槽退水管内,待汛期结束后再关闭启闭机。
循环泵站开启的具体方法请参照循环泵站操作规程。
二、人工湿地植物养护(一)植物的习性(1)芦苇:禾本科,芦苇属。
多年生湿生高大禾草。
地下具粗壮的匍匐根状茎。
秆高1~3米。
花果期7-11月,圆锥花序,顶生,长10~40厘米。
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适应性强,可粗放管理。
⏹在春季把块根挖出,用刀分成小块,每块带3-5个芽,然后种植。
(2)香蒲:香蒲科。
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称水烛。
为多年生落叶、宿根性挺水型的单子叶植物,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
根茎发达,盛花期在夏季,花粉鲜黄色。
为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植株高1.4~2米,有的高达3米以上。
叶长达1米多。
肉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似蜡烛。
花期6~7月,果期7~8月。
(3)茭白:亦称菰,禾本科菰属,多年生沼泽植物。
秆高大直立,具横走根状茎。
叶片宽大。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方案

**县**河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方案**县**河人工湿地位于**县境内,立足打造“一城秋色半城湖”美景,建设园林生态景观,打造一条贯穿城区东西的带状湿地长廊,使其具备娱乐休闲、自然游赏、生态保育等功能,并为城区“北拓”接续发展开辟空间。
处理规模 40000吨/日,工程总面积约325 亩,主要包括引水系统、进出水提升泵站、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区及配套设施。
工艺采用提升泵站、滞留塘+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区组合工艺,水质符合《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的规定。
1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整体实施方案1.1编制依据(1)《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173号)(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国家及山东省有关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1.2工作目标通过技术与管理手段,维护项目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使其发挥应有功能,实现项目最初的设计和建设目标,保障工程建设效果和治理效果的长期稳定。
1.3项目运行维护范围及时间运行维护范围:**县**河人工湿地提升改造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运行维护时间:合同签订之日起 3年1.4项目运营维护内容按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第四章运行维护中“基本规定、生产调试、日常运行与养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监测与记录、常见问题及建议措施清单”等规定执行。
运行管理与维护内容如下表:1.5运营管理与维护原则运用统筹学原理和思路,采用统筹运营管理模式,实现项目内部各环节间、各行业间、人员安排上、日常运营与应急管理间、短期效果与长期效应间的协调统一,实现最高运营管理效果和效率。
主要管理原则包括:时间最优化原则:通过合理安排运营班次、人员配置,并制定运营管理应急预案,实现人员配备合理化、高效化,并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节约时间成本。
资源最优化原则:通过统筹管理、合理调配运营所需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仪器设备、备品备件,实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来处理污水的方法。
它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进行生物降解和吸附,使其转化为对生物较为友好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水处理手段。
人工湿地技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进行生物降解和吸附,从而实现净化水质的效果。
在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的根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物附着面,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能有效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
湿地植物也能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作用,吸收部分水质中的氮、磷等养分。
通过这些生物和植物的作用,使得水质得到有效的净化。
1. 城镇污水处理: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雨水处理、水体修复等方面。
通过搭建人工湿地系统,可以有效处理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质,净化城市水体,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2. 农村污水处理: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农村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人工湿地技术可以在农村地区进行简单、有效的污水处理,将农村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质降解和吸附,净化农村水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2. 经济高效:人工湿地技术的建设成本相对地下管道、化学处理等传统处理方法来说要低很多。
而且,在运行维护过程中,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和化学药剂,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3. 投资回报快:由于人工湿地技术的建设成本低、运行成本低,因此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能够收回投资,并且还能够为相关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目前,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提高生物降解效率、增加湿地植被的吸附能力等。
未来,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技术水平:未来人工湿地技术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谢 谢!
33
13
有机物的去除
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土壤颗粒表面形成 一层生物膜,当污水流经土壤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 有机物通过基质的沉淀、过滤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 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 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 微生物体、CO2、甲烷和水、无机氮、无机磷 。
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 状态。O2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湿地系统。
该系统硝化能力较高,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 但其处理有机物能力欠
9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为地下水流湿地。废水通过布水管道以水平渗透或垂直 渗透形式通过填料,在水床最低位运行,床体表面种植处 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芦苇),净化后的水体经 集水管道收集排放。床底铺防渗膜,可防止污染地下水。
解决办法:及时收割调控,并将茎和叶移出水体, 以便有效削减氮、磷并培育维护良好生态系统和促进健 康水体的形成。
29
堵塞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湿地中的微生物也相应繁殖,再加 上植物的腐败,若维护不当,很容易产生淤积、阻塞现 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水的流速,而且会影响水的复 氧,从而影响到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到处理效果。
解决办法为: 选择适当的填料,最好是多孔、质轻、 不易板结的材质, 采用合适的操作工艺, 可以通过一定的 间歇进水来恢复湿地的渗透速率, 选择适当的植物密度 并及时维护。
30
8、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发展趋势
(1)开发人工湿地系统数据库和设计指南 (2)深入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机理的研究 (3)改良人工湿地技术 (4)大力推广应用
31
在我国,人工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有关湿地植 物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探索。今后我国人工湿地水生植 物的研究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人工湿地运营维护方案

人工湿地运营维护方案一、前言人工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工程,可以有效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因此,对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工作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针对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人工湿地系统的有效运转,提高其环境效益。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人工湿地是由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它通过水流、植物、微生物等作用,来净化废水,改善水质,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需要综合考虑植物、水质、水量、土壤等多个因素。
1.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净化水质、保护水生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对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品种选择、种植密度等进行科学管理。
2. 微生物:微生物是人工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解有机物、氧化铵氮、硝化硝态氮等,在水质净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关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并合理调整运营维护工作。
3. 水质:水质是评判人工湿地运营效果的重要指标。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水量:人工湿地的水体是通过自然补给和排放来维持平衡,因此需要谨慎管理水体的水量,确保水体在适宜范围内。
5. 土壤:人工湿地的土壤也对植物生长和水质净化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土壤 pH 值、营养物质含量等进行定期测试,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三、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工作安排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工作包括日常管理、设备维护、环境监测等方面。
1. 日常管理(1)清理水体:定期对人工湿地中的水体进行清理,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和杂物,保持水体通畅。
(2)植物管理:对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进行及时修剪和换植,保持植物的生长状态。
(3)施肥管理:根据植物生长状态和土壤养分含量,定期施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4)水量管理:定期监测水体的水量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保持水体的适宜水量。
2. 设备维护(1)投放水体:对人工湿地中的水体进行定期清理和检修,保证水流通畅。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第25卷第5期2006年 10月四 川 环 境SICHUAN E NVIRONME NTV ol 125,N o 15October 2006・人工湿地・收稿日期:2006206208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委员会2004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黄浦江、苏州河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04dz12029)作者简介:姚枝良(1981-),男,辽宁盘锦人,现为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工程。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姚枝良,闻 岳,李剑波,张 倩,周 琪(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迫切地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美化水环境和提升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
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水位控制、进出水装置维护、护堤维护、植物管理、气味控制、蚊蝇控制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
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人工湿地;管理;维护中图分类号:X 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644(2006)0520041204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onstructed Wetland T reatment SystemY AO Zhi 2liang ,WE N Y ue ,LI Jian 2bo ,ZH ANG Qian ,ZH OU Qi(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Pollution Control &Resource Reuse ,Tongji 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As a new treatment technology ,constructed wetland has an im 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a widely applied prospect in the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I t is urgently need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velop its maintenance technique as the number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rojects increase 1I t will help to exert the double functions for the beautific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 environment 1The paper discusses about water level control ,flow uniformity maintenance ,dike maintenance ,vegetation management ,odor control ,m osquito control ,and wildlif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1I t points out the key points in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and will be a reference to establish a per f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it in the future.K eyw ords :C onstructed wetland ;management ;maintenance1 引 言人工湿地是根据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来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重要的环保问题。
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生物处理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一、人工湿地技术概述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组合体的作用,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共同处理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技术。
它以湿地植物为载体,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生物膜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分解、吸收、降解,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人工湿地技术的优点1. 生态环保: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生态系统工程,它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2. 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维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 水资源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可将废水中的水分循环利用,在达到净化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领域1. 城市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传统污水处理设备的补充,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2. 工业废水处理:人工湿地技术也适用于一些工业废水的处理,如化工厂废水、冶金厂废水等,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3. 农田灌溉:人工湿地技术可将河道中的水源通过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既减少了污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又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人工湿地技术应用案例1. 某市污水处理厂引入人工湿地技术,通过建设湿地植物区、沉淀池和过滤层等设施,成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降解处理,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可用于循环利用或者河流排放。
2. 某化工厂废水处理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在人工湿地内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并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降解去除,达到了排放标准。
五、人工湿地技术面临的挑战1. 技术问题:人工湿地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硬质有机物和微污染物的处理上,仍存在一定困难。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摘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是一种环保、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规范,包括设计原则、施工要求、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引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是一种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人工湿地具有低投资、低运营成本、对环境友好等优势。
为了保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高效运行,制定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2. 设计原则2.1 湿地选址:应选择地势较低、水源充沛、土壤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
同时,应避免污染源临近,以确保湿地的水质。
2.2 设计参数:设计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能力、湿地面积、水深、流速等参数应根据当地的污水产生量、水资源情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设计时还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并预留足够的扩建空间。
2.3 植被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被种类,以提高湿地对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的去除效果。
同时,要注意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植被,以适应湿地的变化环境。
3. 施工要求3.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结构等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
3.2 土壤准备:湿地的土壤应先进行基础处理,如翻耕、松土、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等。
对于不合适的土壤条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3.3 建设过程:人工湿地的建设过程包括挖掘湿地池、铺设防渗膜、铺设填料和种植植被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各个工序的质量和进度符合规范要求。
3.4 建设材料:人工湿地的建设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适应性,如防渗膜、填料等。
4. 运营管理4.1 运营维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对植被进行修剪、清除杂草、清理潜水泵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和水质,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2 废水排放: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废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废水排放标准,确保污水处理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一、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及日常维护,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是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
植物容易成活。
如果不是在春季,如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如在夏季应做好遮阳
防晒。
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成活。
(2)控水
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
根茎向下生长。
(3)及时收割植物
人工湿地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成熟后应对
植物进行及时收割,并处理和利用。
一般的植物收割时间为上半年的3~5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
(3)做好日常护理
防止湿地内其它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
落叶,以防止腐烂等污染。
(4)暴风雨后的维护
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
(5)冬季对植物的处理
对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防冻措施或及时收割掉,降低负荷。
二、为了搞好人工湿地建成后的日常管理,使之能够长期有效发挥效益,现制定白道口镇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
(一)、工程完工后有镇土地城建办接管并明确专人负责管理。
(二)、保洁员要对湿地四周的环境每天进行清扫及保持湿地周边的环境卫生良好湿地。
(三)、每周负责湿地维护的保洁员对排水管网窨井进行检查,发现渗漏及时上报并组织维修每周负责湿地维护的保洁员对排水管网进行检查。
(四)、每季度用抽渣车对湿地的厌氧池进行清於及抽沙处理,防止厌氧池堵塞。
(五)、每年组织专门力量对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专门的检测、维护。
以上制度,请自觉遵守。
(六)、修理和管理费用从收取的排污费中支出,若支出
不够政府从办公费中支取。
(七)、开展定期例行监测机制,委托资质单位定期对
处理污水进行监测,坚决做到达标排放。
三、设施主体运行维护。
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管理,
确保处理设施进出水运行正常,池体无堵塞、渗漏、开裂、破损等情况发生,要保持池体及周边绿化带内无杂物堆放,做到池体整洁美观。
对于有动力处理设施,要保证水泵及配电设施运行良好,无漏电、跳闸、读数异常等现象发生。
对于人工湿地处理模式,要按绿化养护要求,对湿地上的植物定期做好修枝、整形、轧草修边、防病、补种等养护工作,池内应做到无板结、无垃圾、无杂草,保持场地的整洁美观。
管网运行维护。
结合城镇建设实际,制定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对所有纳入治理范围村庄的生活污水,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建设排水管网系统进行收集。
建立并完善污水管网的巡查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现污水管网破损或堵塞,要立即安排进行维修,保证管网的完好通畅。
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实际,落实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维护专(兼)管员,明确其管理范围、职责,定期组织对设施日常维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尽量减少可变因素,将管理固化到体制内。
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台账资料,对纳管情况、排污管网建设以及设施运行情况,应当记录并保存完备。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措施,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2、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的资金投入,实行专款专用,保证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制度的落实。
积极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
3、强化督查考核。
要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
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