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2月期初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2月期初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赤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
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琼、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
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2.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皇报至县。
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
这根本上反映了A.书写载体影响户籍管理方式B.技术进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书写载体已发生革命性变化D.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相伴相生3.右图为考古出土的简牍,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正确的是①始于晋朝②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③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④字形化圆为方平衡对称A.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4.南宋临安城里从熟食小点到衣服穿着或家内杂物用具,都有专门制作的手工业作坊,仅《梦梁录》卷13《团行》所记载的就有22种。
周密的《武林旧事》卷6也记载了南宋临安各种小商品生产有17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手工作坊制造出来的小商品。
据此推断,南宋临安A.民营手工业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B.手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C.城市居民职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D.城市居民社会阶层结构增多5.“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
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者“爱人”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之美者在于天”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报源泉6.1900年八国联车入侵北京,慈禧仓惶西逃,档案不见记载。
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3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021.324.《尚书·尧典》中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据此可知A.德行对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B.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深远C.西周宗法制产生的社会根源D.统治者对民族关系的重视25.唐代民间私社根据不同活动内容和类型设立,私社活动涉及各个方面,有丧葬互助、水利管理、宗教活动、经济互助等,在城市和乡村中十分盛行。
这一现象A.削弱了中央集权B.丰富了社会治理方式C.保障了民众生活D.密切了城乡之间关系26.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民”指老百姓;“胞”即同胞或亲兄弟;“物”指自然界的万物;“与”指朋友或同伴。
这一主张体现了A.唯物思想B.和谐精神C.知行合一D.自由平等27.《唐诗画谱》由明代书商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
诗选唐诗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为之挥毫,画请名笔为之染翰,刻版出自徽派名工之手,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
这A.体现当时艺术名家辈出B.折射出新经济因素的发展C.反映了时人的审美取向D.说明印刷技术的创新突破28.1861年,在曾国藩邀请下,精通几何算学的华蘅芳与修理器具技艺精巧闻名的徐寿,来到安庆,成为曾国藩的技术幕僚,后又有兵工技术专家如龚之棠、李兴锐奔赴安庆,他们巨细无遗地参与各项军备购置、铸造。
这反映出A.洋务运动培养了技术人才B.安庆成为民族工业发源地C.汉族地主阶级的迅速崛起D.知识分子推动了社会革新29.下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
由此可见国有铁路营业统计概况(1907—1911)1907年3392公里7035 7360994 3443270 -71723211908年3554公里7761 9050167 5292650 -10765151909年3659公里8075 9352602 5808479 54538811910年4218公里8635 11523650 7574024 58490981911年5006公里8946 12785004 8434029 3946393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30.下图是1950年11月张文元创作的漫画《一臂之助,义不容辞》,该漫画反映的战争A.导致了朝鲜半岛分裂B.致使美国深陷经济危机C.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D.重新确立中国大国地位31.西欧中世纪时,庄园领地上除了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外,通常还有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等各类较为齐备的设施。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历史试题

2021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3.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儿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
”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A.商品经济发展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专制主义强化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4.粱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C.由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D.中国人热爱和平,瞄方人热衷海外殖浇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
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当时,秦二爷投资近代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自然经济受到进一步破坏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社会上出现实业救国思潮D.两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6.张誊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7.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为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20210525029

某某省某某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考试时间:2021年5月5日上午7:50--9:05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代青铜器上常用纹饰是以饕餮纹、夔龙纹、虎纹、云雷纹为主,体现了狰狞之美。
春秋战国时代青铜纹饰的内容则以现世生活的写实场面为主要题材,如采桑、宴乐、射礼、水陆攻战等。
青铜纹饰的这一变化反映了A.铸造工艺的进步 B.礼乐制度的崩溃C.生产关系的变革 D.人本观念的凸显2.《史记•平准书》中留下了西汉时期“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的记载;《汉书•严延年传》中也有“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的记录。
这种现象A.影响了汉代治国方略的调整B.改变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埋下了王国割据问题的隐患D.源于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3.与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哲理内涵与诗歌本身相互融合,其巨大魅力是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
宋诗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度的完善 B.中央集权的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儒学思想的创新4.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引进推广,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供应,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另一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
这表明作物的引进推广A.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B.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生活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D.促进了粮食贸易的发展5.清朝雍正年间,原各省所设学官一律改为提督学政,简称学政。
学政一般由具有钦差性质的翰林出任,负责一省的学校事物,包括考察各级学校教师、生员,主持生员的岁考和科举预备考试等,地位仅次于督抚。
学政的设置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地方行政实行分权体制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强化 D.士人思想受到严格禁锢6.洋务派官员志刚《初使泰西记》详细记录了他在波士顿参观的一家纺织工厂,包括机器的具体结构、如何运转、人力多少、产量几何后评论说“若使西法通行于中国,则西人困矣”,又说,“是由利心而生机心,由机心而作机器,由机器而作奇技淫巧之货,以炫好奇志淫之人。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卷含详解

高中三年级2月学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贵族地主崛起。
以卿大夫为代表的“私家”与“公室”的争斗愈演愈烈,其结果各诸侯国的“公室”程度不等地衰落下去,卿大夫逐渐掌握政权。
这反映了A.西周的分封制彻底崩溃B.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生矛盾C.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D.礼崩乐坏局面推动社会的变革2.汉元始五年,平帝暴卒,王莽选立2岁的宗室刘婴为帝,号孺子婴,自己仿周公辅成王故事,以摄政名义称“假皇帝”、“摄皇帝”,改元居摄。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B.王莽工于权谋阴险狡诈C.周公对后世影响深远D.西汉政权统治黑暗腐朽3.唐代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
韩愈此举A.反映了唐朝的多元文化面貌B.扭转了儒学面临的危机C.对宋代儒学的发展产生影响D.顺应了三教合流的趋势4.如表为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宋代以后中国时间日本中国西欧1000数据不详3.00.01500 2.93.86.1182012.3 3.812.3189016.0 4.431.0A.人口增长速度放缓B.资本主义模式萌芽C.自然经济解体缓慢D.经济总量落后于世界5.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朱棣敇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
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
故兹敕谕,悉使闻知。
”这表明明政府A.固守宗藩体制B.扩展海洋的政治愿望C.强化海禁政策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6.鸦片战争以后,“马达”“轮胎”“国会”“阻力”“权利”“义务”等新名词先后传入中国。
1904年,张之洞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时,却专列“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一条。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中原的音乐舞蹈不论动作、曲调还是词意表达,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四夷乐舞"则反映人本来的生活状态与情趣,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自然、生活和爱情,表现形式热烈奔放、真挚感人。
这反映出A.各地民俗融和宗法理念B.礼乐制度浸入主流文化C.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D.音乐舞蹈促进民族联系2.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很多人向政府上书,请求"使外国""开外国道"。
"宜西北万里,富昌长乐"成为一时流行的祝词。
材料说明A.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B.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C.社会热潮关联大政方针D.思想文化控制有所放松3.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描绘的是"卖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往来,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
该作品可用来印证当时A.自然经济高度发达B.城乡交往趋于活跃C.坊市制度日臻成熟D.贸易流通形式丰富4.马戛尔尼访华时,看到中国的拦海造地,说∶"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尺高的土堤……我们怀疑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一小块土地是否合算。
"这反映出当时()A.沿海农业水平提高B.人地矛盾十分突出C.水利技术进步巨大D.中英文化存在差异5.下图为明代某知识分子的读书单。
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走向僵化B.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6.晚清时期,地方疆吏办军工,都不是奉旨作为,而是事后奏报,疆吏能够自行其是。
据此可知A.汉族官僚地位上升B.地方自主权力扩大C.国家财政困难加剧D.列强渗透背后支持7.1911年11月2日,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道于老师孔子。
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这一思想,理学家程颢曾经指出:“以己及物,仁也。
推己及物,恕也。
”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恕”道A.主要是维护等级制度B.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束缚C.有利于和谐社会形成D.得到民众普遍自觉遵守2.开皇(隋文帝)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
据此可知,设立义仓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社会稳定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繁荣粮食市场3.王安石变法后,政府以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业与品行为参考,将太学学生中的上舍生划分为三等。
其中,上等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中等生可以免除科举预考,直接参加最终的殿试;下等生可以获得“取解“(选送士子应进士第)的资格等等。
政府对上舍生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防止懒散学风B.开创了太学体制C.有效杜绝了官场腐败D.否定了科举取士4.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见图1)。
该画描绘的是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
画卷中的店牌招幌多达109个,还绘有“太平有象”“五谷丰登”“吉庆有余”“一统万年”等字样。
云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

云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意味着()A . 否定了神的价值B . 树立了人的尊严C . 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 . 古希腊哲学家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2. (2分) (2016高二上·吉林期中)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A . 反对世俗的物质享受B . 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C . 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D . 影响局限于艺术创作3. (2分) (2018高二上·德惠月考)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③反对封建束缚④促进人性的解放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①④4. (2分)下列表述符合16世纪中后期时代特征的是()A . 农耕文明的停滞与工业文明的兴起B . 民族危机的深重与瓜分狂潮的掀起C . 异端思想的微波与人文主义的巨澜D . 巩固旧制的中国与革命狂飙的西方5. (2分)学生:请问什么事善行?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
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
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范围:必修一及必修二第一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6.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7.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8.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
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9.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10.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12.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13.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 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
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1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15.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B.马克思C.圣西门D.列宁16.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17.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18.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19.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2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1.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22.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
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2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24.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25.《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阅读并回答: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各国人民历经艰难曲折,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民主类型。
材料一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进程简表英国法国①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起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②1265年孟福尔召开议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③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④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⑤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⑥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⑦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②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
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8分)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图中两部文献是近现代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的产物,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5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也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基本史实。
(4分)材料二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xx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美俄三大国之间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3分)28. (18分)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